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回到明末當軍閥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六十九節 接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六十九節 接陣

李五六雄心勃勃。

準塔也信心滿滿。

將要決戰的雙方都對自己充滿信心。

最緊張的反而是戰場旁邊的第三方,是海州城上觀戰的軍民!

清軍出現後,海州自然十分緊張,但是有上次被圍困的經驗,他們到沒有慌亂。

尤其是宋濂,立刻就像上次一樣,組織民壯蹬城,同時第一時間將海州的糧店管制。

宋濂是打算複製上次的海州大戰,當然沒有楊潮在的時候,他沒有太大的野心,沒有幻想能像上次那樣全殲虜兵,他只求能夠穩守城池罷了。

但對於能否守住,其實大家都沒有太大的信心,上次有楊潮的精兵在,大家有主心骨,現在可就只能靠他們了。

因此戰戰兢兢多日,昨天看到海上有船楊帆而來,接著還炮擊清軍,海州城頓時歡騰,因為他們知道援兵來了。

但是他們並不知道來的是哪路援兵,到了今日相當多的人都在城東,專門來看看援兵,等到中午卻看到援兵開始出擊,這讓許多人感到緊張不安,稍有軍事常識的,都暗歎不已,覺得援兵將領做出了一個愚蠢的決定,怎麼能跟韃子野戰呢,楊潮那時候都沒跟韃子野戰,你憑什麼敢跟韃子野戰,你以為你比楊潮還厲害?

不得不說,楊潮在海州的名望極高,凡是明軍將領,他們都拿楊潮做過對比,並且樂此不疲,對比的結果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是其他人比不上楊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快看!楊字旗!”

很快有人看到出營列陣的明軍打出了旗幟。

頓時更多人看到了,接著整個東牆上,發出一陣歡呼。

楊字旗,這是楊潮的兵!

突然間海州軍民就從剛剛覺得援兵將領不會大漲,轉而對他充滿了信心。

“楊家軍,是楊家軍!殺光韃子,楊伯爺萬福!”

很多百姓不由高喊起來。

城上的歡呼,讓已經在海州城外二里列陣的準塔不由有些猶豫,是不是要派人盯著海州城啊,但是稍微考慮了一番後,他就放棄了這個想法,他覺得海州城的那些兵絕對沒有膽子出城偷襲他。

於是放心大膽的將後背對著海州城,不得不說,儘管發生了揚州大戰,但是對上明軍,清軍依然佔有心理優勢,畢竟自努爾哈赤起兵之後,失敗幾乎就從他們的字典中消失了。

至於海州、揚州兩場大戰,虜兵也習慣性的給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因為明軍狡詐,而不是明軍有什麼戰鬥力。

李五六的大陣最前方,是一排排推著木盾前進的士兵,他們身後還揹著長槍。

這些人手裡的木盾有些特殊,因為木盾下方裝了兩個小輪子,搬到就可以推著走,這樣省力了不少,否則光是這一寸後,人肩高的厚木盾移動起來就夠盾兵頭痛了。

這樣的大盾也沒有什麼特殊,其實就是虜兵盾車的變種罷了,去掉了下面的推車,以兩個小輪子代替,顯然結構更加精簡,移動卻同樣省力。

“一二一,一二一。”

緊跟在盾兵後面的是一排排橫隊,基層的對正門喊著號子,他們的隊在大部隊中並不顯眼,他們只是組成戰爭機器的一個零件而已。

而且跟過去不同的是,在前進的時候,這些隊都是一字橫隊,十一個人排成橫隊前進,而整個大方陣每一排有一百個這樣的橫隊,這是一個龐大的機器。

盾牌在前,長排縱隊在後,向著海州城緩緩前進,很快就距離虜兵到了一里地。

而長排橫隊最兩邊的兩個士兵,也跟前面的盾兵一樣,推車一輛盾車。

“滴滴!”

突然兩聲清脆的聲音響起,帶著一種銳利的金屬音色。

這是楊潮弄出來的小銅號,其實就是後世的衝鋒號。

最前方的盾兵立刻停止前進,然後將盾牌立起來。

因為他們聽到的一長一短兩聲號聲代表的意思是“立盾!”

但是他們身後的其他士兵依然在繼續前行著,一直到盾牌後三尺遠的地方停下來。

第二排在第一排身後三尺停下來,以此類推,九排士兵最後統統自動停下來。

“滴滴滴——滴!”

嘶聲銅號聲響起,所有的士兵踏著小碎步,頭向右側四十五度方,短短長短嘶聲號聲,代表的意思是向右看齊。

“滴滴!”

兩聲短促的號聲,這代表的是立正。

同時大陣左右兩列,最靠外,也推著盾牌的士兵,立刻將盾立起來,不過不是超前樹立,而是朝向外面樹立,兩聲號聲對他們而言不是立正,而是立盾。

這樣就形成了左右前,三面盾牆,將整個方陣都保護起來。

一系列大規模的方陣變動,讓對面的完全看不懂了,這是什麼玩意。

“烏龜殼子?”

準塔不由哂道,對此不屑一顧,用三面盾牌把自己包裹起來,這什麼陣法?

準塔雖然看不懂明軍的陣法,但是不影響他對此陣的不屑一顧,作為打慣了仗的老手,他甚至戰陣的精髓,陣法不過就是一攻一防,一收一展而已,既要能收回一體有利於防禦,還要方便展開有利於進攻。

因此陣法其實越是簡單就越有效果,就像騎兵的楔形陣,用了幾千年還在用,就是因為衝擊的時候被攻擊面狹窄,而又十分便於兩翼展開,形成打的打擊面,打仗嗎,還是用自己最強的攻擊點去攻打對方,如果能做到十人對一人,就算對方武藝再高,也是死路一條。

可是明軍這方塊烏龜陣,讓準塔看不到任何優勢,除了可能隊進攻放造成一點麻煩,自己展開很不方便,後方被前方阻擋,要想攻擊到敵人,只有越過前方的戰友,這簡直是浪費戰場上有限的攻擊力。

對明軍的陣法研究了這麼多年,準塔最看好的,還是戚繼光的鴛鴦陣,前進的時候一字長蛇,前面還有盾牌,展開的時候,後面立刻兩翼拓展,跟騎兵的楔形陣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明軍文官總喜歡玩些古怪的東西,也許這又是某個文臣的奇思妙想,至於明軍的武將,早就墮落到了仗著甲厚,帶兵亂衝亂打的程度,陣法運用上,還不如遊牧軍隊呢。

此時兩軍相距一裡,準塔暫時還沒有下令進攻,他倒是想看看如果自己不攻,這烏龜陣會怎麼辦。

這時候他聽到了“滴——滴!”兩聲銅號聲,接著就看到明軍大陣開始緩緩移動。

放下嘴邊的銅號,李五六不由嘆道:“這鬼東西還真麻煩啊!”

老實說他是不想用銅號的,太麻煩了,口令雖然已經儘量簡化,但是他還是很不習慣,像過去那樣用吼得多痛快。

但是他也知道不現實,幾百人的方陣,用吼得完全沒有問題,上千人的就變得很費力,到了上萬人,基本上吼不動了,嘈雜的戰場上根本聽不清楚。

用令旗的話,也不現實,緊張的戰場上,誰會沒事看著軍官的旗號啊,關注敵人才是要緊的。

所以楊潮才左思右想下,找人做出了這種聲音尖銳高亢,辨識度極高的銅號。

其實楊潮試過多種樂器,比如嗩吶,比如腰鼓,最後還是這銅號最好操作。

並且多次試驗,最終確定了訊號,兩聲短促號聲代表立正、立盾等命令,一長一短的號聲代表的是前進,一短一長代表的是稍息,短短長短四聲代表向右看齊,另外還有準備戰鬥還全面衝鋒等號令。

可以說這已經夠簡化了,將過去的攻擊號令統統取消,把確定攻擊的權力交給了士兵。

李五六騎著戰馬,身邊還跟著三十個親兵,按照設計的編制,一個萬人方陣,應該配屬三千騎兵,只是合練的效果並不是很好,步騎如何配合,以及如何使用炮兵,現在軍隊中還沒有共識,不過單單是方陣就已經很恐怖了,李五六甚至認為不需要其他兵種配合。

所以現在就只有李五六一個人騎馬。

騎著馬跟著方陣緩慢前進。

方陣最前方的盾牆立著前進,下面有輪子,內側還釘著一個皮套,後面的士兵側著身,一下一下往前頂,儘可能的保持穩定。

最是這些盾車運動起來後,還是會有些波動,盾牆立刻變得時凸時凹,好似風吹幕布輕輕盪漾。

但這不是什麼好事,起防禦作用的盾牆波動,顯然就會露出破綻,唯一的解決方法是,在敵軍趁機攻擊過來之前,盾牆恢復完整狀態。

緩慢的前進了三百步,李五六突然看到韃子動了,出動了幾百個騎兵殺了過來。

李五六立刻吹響銅號,短促的四聲號聲,代表的是“準備戰鬥”。

虜兵依然是老戰術騎兵打馬出陣之後,壓低馬速慢慢跑過來,一開始還保持正面,在百步外突然加快馬速,而且開始繞彎,朝著步兵陣側翼繞過去。

李五六不由冷笑一聲,心裡暗想韃子就是韃子,一點長進都沒有。

他心中念頭剛剛落地,清軍騎兵已經斜著往前衝了三十步,每個人手裡都拿出了弓箭,將弓拉滿,保持瞄準姿勢。

“找死!”

李五六冷哼一聲,話音剛落,就聽到啪啪聲響。

為首一個鳥銃手的槍管先冒出一縷白煙,緊接著如同多米諾骨牌一般,一排鳥銃接力掃過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