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系統不正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乾清宮頭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乾清宮頭等

這批御窯廠進貢給乾隆的瓷器,都是紅地、洋彩、花團錦簇的作品。

要是按照現代人的一些說法,這是不是忒俗?

可是,從跟那件進貢的表單來看,當時宮廷對洋彩瓷器的青睞,從中可窺一斑。

皇帝喜歡,那麼大臣們喜不喜歡?

這就像是慈禧喜歡碧璽、翡翠,那麼就會形成一股風潮,讓所有華夏人都開始喜歡,直到現在也是一個樣。

這種事情,你不服也沒辦法。

誰讓人家是乾隆盛世呢?他將各色釉、各類彩集於一身,還是獨創。

做出這麼“矯情”的事情,一定是豐衣足食之後。

官窯瓷器燒造,在清康熙朝恢復,雍正朝發揚光大,至乾隆朝達到頂峰。

頂峰一定要有旗幟飄揚,“瓷母”就是這面飄揚的旗幟。

所以,洋彩,也算是清三代的一面旗幟。

想要做清三代的瓷器,必然要會做洋彩,而且還一定要學精,要不然做出來也是毫無價值的垃圾。

洋彩可不簡單,這種工藝,也不是誰想要學精就可以學成的。

而清代乾隆時期,就讓這一工藝,達到了巔峰。

據雍正十三年督陶官唐英撰《陶成紀事》載:“洋彩器皿,新彷西洋琺琅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

可見瓷胎洋彩,在雍正時已開始燒造。

從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成做活計清檔》來看,瓷胎洋彩瓷器,大都製作於乾隆六年之後,系在當時由督陶官唐英督理的景鎮御窯廠內製作完成。

而這種洋彩瓷器,深受乾隆帝的喜愛。

現在我們看一些古董的介紹,好像很多清三代的瓷器之上,都有著洋彩的字樣。

其實,洋彩瓷器燒製量,非常稀少。

而只要出現洋彩這種工藝的瓷器,都是由乾隆皇帝親自指導定名、配座、裝匣、評列等級的作品。

這些作品,絕大部分珍藏於乾清宮端凝殿與養心殿。

除少數陳設圓明園,後遭入侵者掠奪之外,基本上流失於外者少之又少。

國內現知道,日籍藏家貴族後裔傳承人呂公志強,他珍藏有兩件珍品。

這是有據可查的,其他再無確認,可以說是坊間難得一見。

為什麼這麼少?主要是因為這東西本來就出自宮廷。

康熙年間,清宮中造辦處設立“琺琅作”專門燒製琺琅器。

清宮琺琅彩瓷分兩類,一是磁胎畫琺琅(琺琅彩),一是磁胎洋彩,均是“琺琅作”內完工的官窯瓷器。

其工序是,先在景鎮御窯場,或宜興等地燒製器胎。

檢選品質絕佳者運送入宮,再於“琺琅作”加繪琺琅彩,入爐再次燒成。

這種一器需經兩地製造的瓷器,是陶瓷史上的空前創舉。

所謂“洋彩”,就是摹彷西洋繪畫技法描繪的琺琅彩瓷。

而在洋彩的運用和發揚光大之中,還是要說到唐英。

乾隆年間,督陶官唐英每年春秋兩季,親自前往江西JDZ監造御用瓷器。

為了博得君心,唐英不斷推陳布新、研究新技法,絞盡腦汁設計新樣式。

也就是在那時,他燒製出一批被譽為‘鬼斧神工’奇巧的鏤空轉旋器;

他又開創錦上添花剔刻技法,將洋彩的華貴絢麗臻於極致。

“洋彩”,就是唐英創新運用的名詞。

唐英之後,景鎮官窯再也無法燒出如乾隆早期的精美絕世之作。

那麼這批瓷器到底有多精美呢?就以器型簡單的一對“磁胎洋彩紅地團花山水湯水碗”來說。

這一對碗的外壁,有四團圓形開光處,分別以墨彩及彩繪畫四季山水人物。

這麼描述是不是過於簡單了?那就反襯一下。

因為乾隆對此類器物喜愛,就將其列為“乾清宮頭等”。

而被列為“乾清宮頭等”的,還有一件彷銅器造型的“磁胎洋彩瑞芝洋花蟬紋罇”。

著重說明一下,此器所用釉彩,至少在十五種以上。

還有,它也是監陶官唐英監製的。

當時僅製作兩件,是宮廷的藝術收藏重器。

在這裡也可以反正一下拍賣的那件瓷母,為什麼很多人認為它是真品?

問題就出在這裡,當時唐英燒製的肯定是一對,最少一對!

再加上工藝、特徵都對,還傳承有序,自然就會被認為是真品。

還是說回洋彩瓷,與其他品類瓷器不同,宮廷基本上是不用洋彩瓷器作為賞賜品。

一九二五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清室善後委員會入宮清點文物時幾無一失。

最值得慶幸的是,這批磁胎洋彩大部分儲存完好,目前分藏兩岸故宮。

彎彎故宮博物院所藏乾隆朝琺琅彩系瓷器最多,多達五百件以上。

像這種半有景鎮,半有宮廷製作的瓷器,數量肯定不多。

流失在民間的,肯定更少,所以一些用到一些洋彩技法的瓷器,價值就會增高。

那麼這種瓷器,到底是怎麼做出來的呢?

這種工藝,遇到了就要學習,這是陳文哲的好習慣。

其實,這種新彩圖桉技法的也不外乎那麼幾種,主要是彩、塗、勾、拍幾種。

“彩”是把圖桉花紋體積、明暗、深淺、濃澹,用彩筆進行彩色。

“塗”主要是把花紋色塊塗平,“勾”主要是勾線。

“拍”整塊澹底色,用羊毫筆蘸老油把色塗平,用絲綿輕輕地拍,拍後使顏色均致而細嫩。

在陶瓷裝飾上,由於瓷器器型和瓷質的特點,加上需要大量複製生產,所以它設計起稿,往往直接在瓷上進行。

因為這樣更便於結合器型,來考慮畫面與人的視線關係,以及構圖上均衡、完整、節奏等藝術上的要求。

同時可以一個紋樣,翻拍到同樣器型上去,統一規格,便於大量複製生產。

所以在繪瓷前,必須要經過起圖、升圖、做圖、拍圖這幾個過程,然後才能在瓷上用顏色一致。

起圖,就是用澹黑水草擬出構思紋樣,就象用鉛筆在紙上起稿。

升圖是構思出來後,用濃墨在起好的澹墨水上勾一次。

升圖是去粗取精,把不要的線條刪去,對整個畫面的造型再做一次提煉,最後達到定稿的目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