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我的系統不正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無人出於其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無人出於其上

瓷枕的品種很多,孩兒枕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現在陳文哲製作了不少孩兒枕,自然而然的就開始製作其他種類的瓷枕。

畢竟相比孩兒枕,其他種類的瓷枕,傳世的更多。

認真算起來,真正的瓷枕,其歷史可以朔源到隋代。

在南河安陽,隋開皇十五年張盛墓中,就出土了最早的瓷枕。

到了唐代,瓷枕漸漸多起來了。

它們的形狀一般是長方形,尺寸較小,有的是睡覺用的枕頭,還有一些是號脈用的脈枕。

進入宋代,瓷枕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光形狀就有許多種。

如橢圓形、長方形、八角形、如意形、銀錠形、葉形、扇形、花形、馬鞍形、臥嬰形、美人形等等。

據瞭解,當時最著名的瓷枕產地有好幾處。

其中,北方除了定窯意外,還以磁州窯的白地黑花枕為典型代表。

他們產的瓷枕,有著強烈對比的黑白色彩,生動傳神的畫面圖桉,詩詞格言的靈活運用,也無人出於其上。

南方則分為兩派,一是景鎮生產的青白瓷枕,它以如玉般的釉色而聞名;

另一個是吉州窯生產的綠釉枕,它以別緻的裝飾而著稱。

還是說那件綠釉如意形蕉葉紋枕,它就是吉州窯的代表之作。

吉州窯位於西江吉安縣,創始於五代時期,宋代趨於繁榮,成為當時的一處名窯。

其實,吉州窯和北方的定窯、磁州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北宋滅亡以後,許多北方工匠,為了逃避戰亂,遷往江南地區。

他們帶來了北方名窯的先進技術,又融合了當地的風土人情。

如吉州窯的綠釉枕,北方磁州窯也燒製過。

但二者的造型、紋飾和裝燒方法,都不一樣。

如果歸納起來,瓷枕的製作有兩種方法有那麼兩三種。

說是兩種也可以,三種也可以。

只不過在宋代,應該是兩種。

一種是先打成適當泥板,鑲接起來,等到半幹時修整。

泥板厚度一般為7到8毫米之間,泥板鑲接處用泥條沾上泥漿後連線壓實,然後入窯燒製;

另一種方法是模具成型,用軟泥在模具上,均勻抹出一定厚度的泥板,然後合攏起來。

等待定型後,取出泥坯修整好。

再施上化妝土,刻畫花紋或彩繪。

待坯半幹後,在背後打一個孔,以防止燒成時,熱空氣膨脹無法洩出而損壞坯體。

比如那件綠釉如意形蕉葉紋枕,就是用第二種方法製造的。

當時的匠人,在枕的一端,掏出有一個直徑半釐米左右的小孔。

拿起枕頭搖還發出丁冬的聲響,那是因為有泥丸殘留在枕內。

近千年過去,瓷枕的實用價值,已經日趨消失。

但是,因為它的表面常常有前人留下的各類書畫圖桉,這讓它成為民間書畫的重要載體。

這在儲存古代民間書畫藝術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作為書畫一般載體的紙、絹等物質在歷經千年後,往往已毀於各種事故,極難傳世。

而瓷枕材質堅實,故完整儲存記錄了大量可貴的民間藝術,讓今人能領略千年前的民間藝術創造力。

可惜,瓷枕終歸是被歷史淘汰。

到了民國末年,瓷枕才慢慢消失在人們的生活之中,而漸漸被柔軟棉花製成的枕頭取代。

可是,文物不僅僅是彌足寶貴的物質珍寶,也是瞭解古人的生活體驗、審美取向、精神追求從而鑑古知今的重要途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其中的定瓷,有著太多的不同凡響。

但是,相比定瓷孩兒枕,其他時代的精品瓷枕還真不少。

現在陳文哲既然能做定窯的瓷枕,那其他時代的瓷枕,他也就可以做的更好。

作為一種古代瓷器中較為流行的生活用具,瓷枕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

此外,在考古發掘中,北湖荊門包山楚墓、南河信陽楚墓中,也都有春秋時期枕的實物出土。

這足以說明古人在春秋時期,就已經開始使用枕。

根據現存的文獻記載可知,陶瓷枕的主要品種,有低溫釉陶和高溫釉瓷兩大類。

造型最初有箱形枕和獸形枕,進而發展有建築枕和人形枕、桉形枕等。

這一時期的枕體中間是空心,為防止燒造變形,一般在後壁或底部留有氣孔。

而從瓷枕的分佈區域來看,主要在北至南,從南到東部沿海一帶,全都有。

瓷枕的尺寸也不斷由小到大,其中以隋代最小,長度不超過5釐米,到了唐代增大到15釐米左右。

元代的一些瓷枕,長度可達40釐米左右。

它經歷了“唐代瓷枕小,宋代瓷枕大,金、(南宋)元瓷枕千變萬化”的過程。

陶瓷枕的製作工藝,也已經不是宋代定窯瓷枕的兩種方法,而是主要有三種。

一是泥板鑲接成形,二是模製成形,三是凋塑成形。

有時是採用一種製法製作完成,有時是採用兩種製法綜合運用完成。

在瓷枕的製作過程中,其裝飾工藝同樣品種繁多,豐富多彩,富於變化。

主要是透過對瓷枕器胎體本身的刻、剔、貼、劃、鑲嵌、絞胎、塑等工藝來完成胎體裝飾。

特別提一下,唐宋時期的絞胎瓷之中,就有很多各式各樣的瓷枕。

另外還有透過釉彩的運用,來完成陶瓷器的裝飾的工藝。

比如單色釉、三彩釉、紅綠彩釉、粉彩等裝飾工藝。

尤其宋金以後的瓷枕,其胎體裝飾和釉彩工藝既可單獨使用,也可以兩種工藝同時使用。

而就陶瓷枕的紋飾裝飾來看,其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題材廣泛。

有詩詞、格言、曲賦等,有繪畫、凋塑等。

大多表現為神話歷史故事、名人典故、民俗風情、生活場景、體育娛樂活動。

也有自然山水、飛禽走獸、人文花鳥、植物花卉、除魔鎮妖、鎮宅、祈福、辟邪。

從而表現出,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藝術追求。

陶瓷枕歷經唐、五代、北宋、南宋、遼、金、元時期盛行階段以後,開始慢慢的走向衰亡。

到了明、清,瓷枕雖然繼續燒造,但無論是造型,還是紋飾裝飾上,都趨於衰落,生產的數量逐漸減少,直到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