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852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8章 捻軍 十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08章 捻軍 十九

京城變了。那些提籠架鳥的旗人不見了,那些曾經懶洋洋的城門洞下曬陽的京營也總算有了點當兵的樣。雖然能看到一些當兵的打著長長的哈欠,或許是大煙癮發作。但是能夠真正緊張起來應對當前的危局,總不能說是壞事。

不過曾國藩心中有種說不出的感覺,他不知道這種表面上的振奮能夠維持多久。八旗的戰鬥力實在不值得恭維,至於綠營兵們的戰鬥力麼,如果綠營真的能戰,曾國藩也不用費盡心思組建湘軍了。至於京營麼,理論上應該是最精銳的部隊。不過他們就沒出過北京城,所以能否真的派上用場,只有天知道。

馬車駛過京城的街道,除了塵土與便溺的氣味依舊,剩下的就是蕭條的感覺。街上行人稀少,店鋪前面門可羅雀。不少店鋪乾脆就關門大吉。至於是因為沒有客人,或者是因為收稅收的狠,這就不是曾國藩能夠知道的事情。

曾國藩的上千衛隊被攔在京城外,只有官員引著他前往皇城。隨便聊了兩句,曾國藩就確定前來引的是旗人出身的官員。因為他的名字叫額圖海。

副總兵額圖海大人腰圍粗壯,腦袋油光發亮。用鄙視的眼光看著曾國藩,額圖海副總兵先把那幫從京城逃竄的漢人官員大罵了一番。面對這指桑罵槐的態,曾國藩根本不為所動。滿清的制在快速崩潰,曾國藩比誰都清楚。至少在淮北當地,官員們已經開始快速武人化。從安徽巡撫江忠源開始,安徽當下所有官員基本都是武人出身。經過一系列戰場上的失敗之後,人官員逃跑了十之五六。剩下的這些在淮軍與湘軍的反撲時一去了淮南,然後就沒有然後了。這兵荒馬亂的時候,失蹤幾十上的人再正常不過。特別是那幫官員還帶著多從當地刮到的財物。

但是額圖海副總兵看來並不在乎這些為現實的問題,他罵完了這幫逃走的京官,有大聲說道:“曾大人,你覺得剩下的漢人官員可靠麼?”

曾國藩面不改色的說道:“國難之時還能留到現在,還有什麼不可靠的?”

額圖海搖搖頭,“我是說他們打仗可靠麼?”

面對這樣的質詢,曾國藩的眉頭終於忍不住皺了皺。

而額圖海一點都不在乎曾國藩的態,他大聲說道:“人說滿人不過萬,過萬不可敵。這等時候,還得靠我們老滿人才行啊!”

曾國藩久歷官場,各種人性的大暴漏看得實在是不要多。這位額圖海副總兵的官職其實不算什麼,以前更沒聽說過有這一號。此時就這麼一個籍籍無名之輩前來接曾國藩,加上額圖海重點強調的“漢人指望不上”的發言,曾國藩能夠確定,現在的京城裡頭旗人勢力已經完全壓倒了漢人。

滿清的統治者是旗人出身,旗人在中國人口中比例很低,所以滿清格外的要用旗人壓制漢人。滿清官制中的中央政府官員有“官缺”,分為“滿缺、蒙古缺、漢軍缺、漢缺”,原則上官缺由本族人擔任,實際卻是滿缺不能任漢人,漢缺則旗人當然可以擔任。重要部門及職務的官缺,滿缺佔大多數。八旗之人不及漢人分之一,八旗之京官多於漢人數倍。

這位額圖海副總兵所說漢人京官開始大量逃跑,眼下的京城裡頭到底還能剩下多少漢人官員呢?曾國藩感覺非常不樂觀。至於朝廷召見曾國藩,想來是要重用,至少會非常重視曾國藩的意見。這種重用大概就是額圖海副總兵敢“敲打”曾國藩的根本原因。

一個小小的副總兵竟然敢“敲打”曾國藩,從道理上看十分荒謬。但是從制上,這個到還真的不是什麼不能理解的事情。滿清這個朝代就是旗人的利益至上的朝代。所有的看似溫和的政策只是滿清為了收買人心而已。滿人用言語稍微敲打一下漢人官員,那也就敲打了。漢人官員是不可能用這個“不敬”的罪名來懲處旗人滴。因為旗人是皇帝的奴才,打狗還得看主人呢。

曾國藩認為這有兩種可能,一個自然是滿清官員的本能反應。在漢人軍隊紛紛崩潰瓦解的時候,理論上應該成為軍隊主力的八旗即將承擔起當年組建八旗的本意,負責打仗。八旗軍此時心中為不安,所以用這方式發洩一下心中的壓力。

另外一種,就可能使朝廷裡頭某些官員對此時朝廷準備重用曾國藩不滿,額圖海無疑就是這個派系的成員之一。

運起涵養的功夫,曾國藩彷彿完全沒有聽到這些會影響他心情的話。額圖海副總兵自己說了一通之後,見曾國藩完全不理不睬,他雖然敢說這些,卻也只是敢說而已。讓他拽住曾國藩質問,他還是不敢的。說完了這些話之後,他也只能閉上嘴。

此時的咸豐小皇帝還不到十歲,這位小皇帝最初的年號是祺祥,是顧命八大臣擬定的。1861年慈安慈禧後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後剷除了肅順八大臣集團後,就改為同治。意思是君臣同治大清,也有人說是兩宮後(東西後)同治大清的意思。

從年號上就能看出這位小皇帝的權力,接見曾國藩不是朝會,所以同治小皇帝根本就沒有登場。慈安、慈禧、恭親王奕訢人為首的小團體坐在主位上。曾國藩上前叩頭。慈安後賞了曾國藩一個座位,等曾國藩按照官場的規矩,半邊屁股坐在凳上之後,慈安就詢問應該如何應對的肆虐。

“後,當今之計,在於保甲。捻軍往來如風,官軍若是,他們立刻就跑。而捻軍的糧草都是就地搶掠。若是各省地方上能夠採取保甲之法,各村各鎮皆能自保,捻軍得不到糧食,官軍才好追繳。”曾國藩給出了自己的策略。

“要讓捻軍沒有糧食吃?”慈安後若有所思。

看著慈安的這個表情,曾國藩心中忍不住想到了“何不食肉糜”這句話。雖然指望一名後懂得行軍打仗的確是比較扯淡的要求,不過就算不是戰爭,普通人每天也得吃飯吧。

只是想到這裡,曾國藩就強行把思收回來。曾國藩知道,此時任何對朝廷的不信任都是不合適的。在得知光復軍在包括湖南在內的地盤上開始了全面土改,實施了土地國有制下的均分土地政策之後,這位地主階級的傑出代表人物就確定了與光復軍不死不休的立場。

左宗棠知道光復軍大力興辦校,曾國藩自然也知道。左宗棠相對認同光復軍興辦教育的行動,曾國藩看到的卻是光復軍在完全無視地主士紳,用自己教育出來的這批人擔任了地方上的各級官員。

滿清好歹還能用地主士紳作為他們統治的基礎,雖然新官到了地方上之後也會與當地的地頭蛇鬥爭一番,但是從長遠來看,雙方卻不是勢同水火的關係。從光復軍校裡面畢業的人,當了地方上官員之後行的是光復軍的意志,對地主士紳是從來沒有任何善意。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既然光復軍要摧毀地主士紳,那麼曾國藩就沒有了任何選擇,只有與光復軍不死不休。在此時,任何對滿清朝廷的質疑都只會動搖曾國藩的決心,這是曾國藩不能接受的。不管慈安在軍事上的表現是多麼外行,曾國藩都要求自己不能有絲毫對慈安的不認同。

就在此時,慈禧對慈安說道:“姐姐,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曾國藩所說的也很有道理。”

聽到了慈禧這麼通俗的解釋,慈安倒也恍然大悟,她答道:“原來如此。”

慈安又問了些別的問題,曾國藩也一一回答。問答結束之後,慈安就讓曾國藩暫且退下。恭親王奕訢問慈安,“後,你看曾國藩此人如何?”

慈安從容答道:“此人很是恭謹,看來是個忠臣。”

恭親王奕訢一愣,他沒想到慈安竟然給曾國藩如此高的評價。不過慈安是個從來不愛多說的人,正在恭親王奕訢想著怎麼進一步詢問的時候,慈禧開口說道:“恭親王,後不可能不懂曾國藩的話,只是後想試探曾國藩一下。若是那種心中對朝廷並不服氣之人,那定然會有所表露。曾國藩此人卻只有恭謹。這才是忠臣的模樣。”

恭親王奕訢才恍然大悟。他其實方才也有些奇怪,慈安後不可能不理解斷了捻軍糧食的作戰方法。可慈安那表現彷彿她理解不了這點。聽慈禧這麼一解釋,恭親王奕訢才算是明白了慈安的意思。有了思之後,恭親王奕訢心中忍不住大大佩服起慈安來。此次徵召曾國藩,目的就是想大用曾國藩。若是普通的權力者,首先考慮的是曾國藩的能力。慈安不懂軍事,那麼她就先測試曾國藩的忠誠心,測試曾國藩對君主的態。在這個危急存亡之秋,若是讓對朝廷有不敬心思的人掌握了大權,結果只怕就是悲劇。

“那後要不要用曾國藩?”恭親王奕訢問道。

慈安沒有直接回答,她反問恭親王奕訢,“八旗也整頓了這麼久,他們可否還能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