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852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02章 經濟危機 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02章 經濟危機 八

,!

1872年1o月13日,奧匈帝國的維ye納股票市場突然出現了拋售鐵路公司股票的狂潮。被集中拋售的就是英國鐵路公司的股票。那些拋售大戶無一不是與奧匈帝國上層聯絡密切的貴族與資本家。

整個1872年,歐洲債券市場中的鐵路股票價格都在緩步降低。儘管中國大修鐵路的國家政策曾經推高了英國鐵路公司的股票,但是股票市場對訊息的反應很敏銳,同時也是非常健忘的。那次股價的推高不到十天就被往的乾淨。三個月後,已經沒有太多人還能記起有這麼一碼事。

所以集中拋售在上午的影響是大家都在努力打聽訊息,到了中午的午餐結束之後,一個訊息瘋狂的開始在股票市場裡面流傳起來。中國在整個1872年都沒有進口英國的火車頭與部件。

關於壞消息生的時候,股票市場的投資人立刻恢復了卓越的記憶力。年初的時候,中國要大造鐵路的好消息曾經讓一部分投資人相信英國鐵路公司能夠得到良好的營業額。即便是美國的鐵路修建度在整個1872年持續降低,對鐵路股情有獨鍾的投資人還保持了不小的信心。現在兩個壞消息同時抵達,整個維ye納股市陷入了全面的拋售狂潮。

標著最新股價的標牌每一個時刻都在翻新,英國的鐵路公司的股票瘋狂下跌,連帶的是美國的鐵路公司開始狂跌。拋售開始以空前的度擴充套件開來。交易員們往來奔走,報廢的或者空著的單據被那些惱怒的投資人或者交易員們用力扔上半空,雪片般從空中紛紛揚揚的落下來。那些持有鐵路股票的投資人擠在桌邊,趴在牆上,或者乾脆席地而坐,把交易單放在交易所的木質地板上趕緊填寫拋售鐵路股票的內容。

到了晚餐之後,那些已經拋掉了手裡鐵路股票的投資人又放出了一個訊息。中國根本不管英國大使的強硬要求,縮減了從英國進口棉布與毛紡品的數量。這個訊息一出,大波的人已經確定了明天該要拋售什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維ye納股市的崩潰直接引了歐洲與美國股市的連鎖反應,倫敦巴黎法蘭克福紐約金融市場的一片恐慌,鐵路股票紛紛下挫。英國除了鐵路公司股票暴跌之外,棉紡與毛紡產業的股票也隨之暴跌。

到了1872年12月,股票市場才算是勉強跌倒谷底。英國與美國的主要問題成了企業銀行證券公司的倒閉潮。

中國方面方面則是照樣開三會,第三次對關外的移民人口降到了五萬戶。蒙古問題成了73年的國土要點之一,其他工作還是繼續進行。

英國方面可沒有中國這麼好整以暇,英國遇到的問題來自於國外,美國德國對英國的進口量都大大縮減,以出口為導向的英國受到了巨大的影響。為了保障國內的本國產業,美國與德國這兩個“新興市場”國家將原本就實施的高關稅壁壘政策又給提高了一部分。美國關稅本來就到了43,也沒有太多增加的空間。德國還是普魯士的時候就搞起了北德關稅同盟,普法戰爭打得那麼激烈,與南德還有些留戀已經被毀滅的萊茵同盟鄉愿有關。新成立的德國大搞關稅壁壘,保護本國工業。

法國雖然也實施了貿易自由化,但是普法戰爭後的法國背上了5o億法郎的戰爭賠款,資金短缺。至於俄國麼……,俄國能不向外國申請貸款就不錯了。指望俄國成為英國商品的傾銷地,實在是太高估俄國的財力。

1847年,英國輸入印度的棉紡織品總值只有3132萬英鎊,1855年增至6677萬英鎊。1844年印度曼都拉縣的稅收兼行政長官寫道:“曼都拉城內五千戶織工家庭中,許多戶沒有錢維持每天吃一頓飯以上的生活。”早在1834年,印度總督本丁克向倫敦報告:“悲慘的情況在商業史上是無與倫比的,棉織工人的白骨已使印度平原白成一片了。”

1857年至1859年間,英國棉紡織品的輸出額從39oo萬英鎊增至48oo萬英鎊。在增長額中,印度佔了將近9o。186o年,英國輸往印度的棉布,幾乎比輸往歐洲大6和美國的棉布總數多一倍。對中國日本爪哇等地的輸出額也很大,過對歐洲大6輸出額的6o。

爪哇的紡織品需求量已經到了極限,日本明治政府能夠推翻幕府,最大的原因就是外國商品殺進日本市場,從日本市場上弄走了太多的黃金白銀。英國與中國簽署針對日本的秘密條約之後,中國任由英國控制了日本的海關與商業行動。

“綜合來講,英國在全世界範圍之內已經暫時沒有太多可以在短期內獲取利益的國家。”信任外交部長李新坦率的對常委們介紹著外交部最新的情報。這些情報很大一部分也託了馬叔的福,馬叔在大英圖書館裡面埋頭苦讀,閱讀過的資料經過總結,也送給了中國一份。

常委聽完之後,好幾個人眨巴眨巴眼睛,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韋澤心裡這個樂啊,以中國人的習慣性思維來說,的確不容易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英國人經濟不好和中國有個毛的關係!當然,21世紀的中國人就能很清楚的看出其中的問題來。經濟到了如此地步,戰爭就是再簡單不過的選擇。

能開啟中國的市場,英國商品就有了銷路。更重要的是,英國經濟就有了信心。對工業國來說。比資金更重要的就是信心。一鴉結束之後,整個歐洲都認為完全開啟了中國市場,所有生產企業拼命生產囤貨,準備去中國市場上大撈一筆。結果令他們失望,最後還在歐洲搞出了一次經濟危機。也埋下了二鴉的種子。

韋澤心裡面覺得可笑的還有另外一件事,他原本以為中國會在1875年的時候率先找到開戰的理由,對英國人動手。在這場韋澤想象出來的戰爭中,他還為如何尋找戰爭藉口而苦惱過幾天。現在的大方向一點沒錯,中英再次進入戰爭的軌道。可現實的進展與韋澤的想象完全不同。這是個很好的教訓,韋澤希望自己以後儘可能別範如此低階,卻又如此容易生的錯誤。

“我認為英國人會對我們採取一些手段,逼迫我們繼續購買英國的商品。”前商務部部長李新對常委解釋著。

政治局產常委們聽明白了這話,大家登時就怒了,“買不買他們東西是我們說了算,難道英國人還敢打到我們門上來不成?”

既然韋澤已經決定不再先入為主的考慮問題,他插話進去,“這件事也不會立刻就開打,大家趕緊完成手頭的工作,戰爭的事情等著就好了。”

李新沒想到韋澤竟然這麼說,他帶著疑惑的表情看了韋澤一眼。不過也就是看了看而已,李新隨即結束了他的彙報,沒有再去刺激常委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