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1852鐵血中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3章 欲靜而不止 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3章 欲靜而不止 八

,!

光復軍軍委大部分人都不相信在蘇丹省種苜蓿是韋澤的真正目的,這讓韋澤感到非常遺憾。就韋澤的思維模式,種苜蓿就是他的目的,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韋澤才會採取各種軍事與非軍事的手段。只是這種思維模式與這時代的主流想法好像格格不入的樣子。光復軍軍委認為未來要面對的戰爭,外交是需要要考慮的。

站在中國的對立面上,英國人的思維模式也差不多。他們得知中國要在蘇丹省種苜蓿的協議之後,第一念頭是“土耳其人引狼入室,中國人終於要插手非洲事務了!”不過英國人畢竟是英國人,他們的第一選擇不是立刻派遣艦隊在印度洋上阻撓中國船隊進入紅海。這樣的做法只可能立刻激化矛盾,英國艦隊攔截中國船隊,於是中國艦隊進入印度洋和英國艦隊對峙。再接下來就是雙方互相威脅,萬一擦槍走火,就是一場海戰。再接下來就是戰爭升級,中國和英國在各種能夠作戰的地方大打出手。

戰爭結果不好說,不過戰爭一開,英國的海峽殖民地肯定會被中國奪走,這是完全可以預料的事情。英國海軍部認為可以再等等,確定中國下一步的行動之後再說。紅海不是馬六甲,中國在馬六甲佔盡了地利的便宜。在紅海一帶面對中國海軍的時候,有主場之利的可是英國人,而不是渡過印度洋的中國人。

君權級戰列艦的設計討論遠比想象的冗長,按照現在的爭論程度,君權級戰列艦設計定型大概會在1877年。第一艘軍艦建造完畢,正式編入皇家海軍的戰鬥序列,估計得到188o年。在這個時候,中國只要不是太過分,很多事情其實是可以商量的。

英國人在憋新式戰艦,中國也一樣,韋澤已經定下步驟,要完成的就是萬噸水壓機的製造,要完成材料學上的突破,還有就是已經用在電機上的蒸汽輪機研要繼續進步。蒸汽輪機的結構比三漲式蒸汽機簡單太多,當下只需要在承力部件材料上有所突破,另外就是在實踐中積累經驗。這時代的汽輪機根本不用達到後世的三四萬馬力,能到過一萬五就已經足夠對付包括英國在內的軍艦。

英國遇到的是設計思路無法突破,中國則是技術積累太過於薄弱,雙方不約而同的認同自己一方的新式戰艦能夠在188o年正式進入本國海軍的正式編列。在下一輪的決戰之前,雙方都不願意讓局勢徹底失控。

面對中國在蘇丹省種苜蓿的行動,英國祈禱中國船隊在海上出現機械故障,或者遭遇極度惡劣的天氣。中國則想盡辦法不讓船隊在海上出現機械故障,並且不遭遇極度惡劣的天氣。最後英國人失望了,中國船隊安全抵達蘇丹。並且在一處地方設下了錨地。

這裡就是後世的蘇丹港,歷史上蘇丹港是19o6-19o9年修建起來的。現在這裡只是一處屬於熱帶沙漠氣候的荒地,這裡年平均氣溫約29攝氏度,最高達4o~5o攝氏度。這裡與其說是港口,還不如說是一片熱砂地獄。

蘇丹港在一片巖山的環繞之下,居高臨下,很適合建立炮臺。但是第一個建築物卻不是炮臺,也不是堅固的兵營,部隊搭起了帳篷作為居住地。先建起的是二十幾個海水淡化器。黑色的吸熱管從陶瓷大蒸器下面的介面插進去,透過注水口往蒸器裡面灌上海水。太陽的熱量讓海水蒸,蒸汽順著緊扣在上面的收集管進入被擋住陽光的冷凝器裡面。

此時正是八月底,太陽毒辣的很。僅僅是用了吸熱管,蒸器裡面的水就開始起來。沒過多久,冷凝器裡面就開始流出汩汩的蒸餾水來。看到淡水問題得到了解決,在太陽下曬得通身大汗的部隊歡聲雷動。光復軍並不擔心在荒漠裡面的食物,船上裝了大量的罐頭糧食,還有泡麵。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淡水。這次運來了兩百多套海水淡化裝置,還有大量配件。中國就是要在這裡進行一場攻堅戰了。

根據與奧斯曼帝國的協議,中國有權自費建立一條通往苜蓿種植區的鐵路,用於把該地的苜蓿運到海邊的港口。這這些港口鐵路所在的地區,奧斯曼帝國都會租借給中國三十年。紅海沿岸,特別是非洲這邊的海岸都是一片綿延不斷的紅黃色巖壁,荒涼的巖壁上幾乎是寸草不生。中國方面覺得奧斯曼帝國認為中國不可能在這裡修建一條通往尼羅河的鐵路,所以才答應的那麼痛快。

而中國恰恰就是要以荒涼的“蘇丹港”為,修建一條通往尼羅河苜蓿種植區的鐵路,更要把蘇丹港變成中國在紅海的支點。在這個世界上,面對如此惡劣的環境還敢做出這樣決定,並且付諸實施的,可能也只有中國人了。

兩艘英艦一直在尾隨著中國船隊,看到中國船隊在這荒涼的地方卸下了上千人和大量物資,這上千人並沒有出向非洲那邊走,而是開始用炸藥開山炸石,修建斜坡,一副要在這塊紮根的意思。英艦的艦長舉著望遠鏡看了好久,兩位艦長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中國人竟然在這樣地方停留下來了,他們是準備靠喝海水活下去麼?

此時中英雙方畢竟是在停戰,英國艦隊接到的只是跟隨中國船隊的命令,看著四艘中國巡洋艦,英國艦長最終決定了先行撤退。他們已經看到了足夠震驚的訊息,為了能夠儘快把情報傳遞到英國,他們沒有撤回印度,而是直奔蘇伊士運河而去。在那裡,可以用最快度把情報傳遞到英國本土。

正在激烈內鬥的奧斯曼帝國十分意外的接收了中國送來的武器。這批武器包括火炮加特林機槍,還有大量的子彈,子彈殼和彈頭。奧斯曼帝國有能力製作黑huo藥與雷酸汞火帽,大規模生產衝壓黃銅彈殼與鉛芯被銅彈頭就出了奧斯曼帝國的工業能力。只是簽署了一個條約就讓中國人把這些武器彈藥給送來了,奧斯曼帝國是真的很高興。

沒高興幾天,奧斯曼帝國就得到了中國人在紅海沿岸建立起自己據點的訊息。中國大使也主動拿著中國確定的落腳地與奧斯曼帝國進行協商。奧斯曼帝國本以為中國是得想方設法的進入地中海,走尼羅河。什麼鐵路,都是一個藉口而已。要說修鐵路,英國人不比中國更有機會,可英國人到現在都沒有修鐵路的意思。憑什麼任由萬里之外的中國人硬上。

雖然那條鐵路對奧斯曼帝國並沒有任何威脅,即便有威脅,也是英國人感到威脅才對。只是回想起中國人提出的修建從巴士拉到博斯普魯斯海峽的計劃,奧斯曼帝國上層不得不動搖起來。如果中國真的有能力修建一條從紅海到尼羅河的鐵路,那就意味著中國有能力完成溝通黑海地中海波斯灣的鐵路網。

有著悠久歷史的大國,到了真正在乎的時候反倒是不肯說出口的。奧斯曼帝國的外交大臣只是從容的說道:“我們知道了,對於中國修建鐵路的事情,奧斯曼帝國會遵守和中國簽署的條約。”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的過去了,奧斯曼帝國繼續在進行他們自己的內鬥,一年內連續兩位蘇丹被迫退位,奧斯曼帝國也頒佈了憲法,成了立憲君主制國家。而立憲非但沒有讓奧斯曼帝國內部矛盾得以化解,反倒促成了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的起義,並很快波及到塞爾維亞和門的內哥羅這兩個土耳其的藩屬國。

信任相阿赫邁特?米德哈特帕夏隨即對這些叛亂地區實施了毫不留情的鎮壓。有了來自中國的武器,鎮壓極有效率,在很短時間內就把當地的叛亂者殺得血流成河。

俄國得到了1oo噸黃金之後,財政困難大大緩解。在克里米亞戰爭後俄國開始軍事改革,此時的俄隊整編訓練完畢。俄國上層都認為應該藉此良機對土耳其進行軍事打擊,以圖恢復在克里米亞戰爭之後失去的一切。

沙皇政府打著“拯救奧斯曼帝國壓迫下的基督徒”和“保護斯拉夫兄弟”的旗號,先是透過外交途徑向奧斯曼帝國政府施加壓力,但效果並不顯著。它所提出的集體保護斯拉夫人的建議遭到了受奧匈帝國支援的英國的反對。隨後又倡議在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和保加利亞實行自治,亦遭奧斯曼帝國的拒絕。

不僅僅是俄國進行了軍事改革,奧斯曼帝國同樣進行了軍事改革,奧斯曼軍隊力圖在戰場上徹底打敗起義者。當奧斯曼軍隊採取了側翼包圍等戰術,並且用加特林機槍開始瘋狂掃射起義者陣列的時候,戰鬥意志頑強的起義軍也潰不成軍。就當戰場上的形勢明顯地有利於奧斯曼帝國時,沙皇便於1877年2月14日情人節這天正式對土宣戰。第十次俄土戰爭爆。

就在第十次俄土戰爭爆的第二天,1877年2月15日,中國修建的從蘇丹港抵達苜蓿種植地的鐵路也終於修通。這條7o公里的鐵路頂大概算是臨時鐵路的水平。然而在青尼羅河兩岸,大片的苜蓿地已經一片碧綠。當地的阿拉伯人和少量黑人正跟著中隊在這裡耕種,也有些則跟著中隊修築據點。以據點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城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牧人們伺候著牛羊,中國菜農則辛苦的嘗試著在當地種出蔬菜來。幾個靠近河流的城鎮的煙囪中冒著黑煙,這是鍋爐正在為蒸汽機提供動力的跡象。

此時中國在蘇丹的軍隊總數達到了兩萬。這兩萬人中有過一萬五千是在最近三個月內抵達蘇丹的。在四個月前,也就是1876年的1o月,中國先行的探礦隊現了金礦銀礦鉻礦。儲量還相當不低。探礦隊不斷的將蘇丹的礦產訊息傳到國內,軍委最終做出增兵的計劃,也實在是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