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118、第 118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18、第 118 章

李二陛下走著一趟, 除了泡湯泉之外, 還有給李治商量婚期的打算。在婚事上頭, 李治是沒有自主權的,李二陛下也打算給他選擇的機會, 早前已經給他選定太原王氏之女為王妃。

因著李治被扔去國子監, 婚期也就推後了一些, 不過李二陛下聽孔穎達他們說李治學問平平, 算不得特別突出, 想參加科舉一鳴驚人不太可能,便不再把婚期往後挪了, 準備讓他和王氏女儘早完婚。

李元嬰聽說還有這事, 馬上不鬧騰了,跑去問李二陛下什麼時候選的人,他怎麼不知道。李元嬰很是責怪李二陛下:“我可是雉奴的叔父, 都沒給人備個禮,多不好!”

李二陛下道:“沒人會和你計較的。”

李元嬰纏著李二陛下追問給李治定了什麼人。李二陛下懶得給他解釋,讓他問長孫無忌去。

李元嬰又去尋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聽李元嬰是李二陛下打發來的, 就給李元嬰解釋了一番:如今有‘五姓七族’之說, 五姓就是李、崔、盧、鄭、王, 分別是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

這些都是有名的世家大族,而李二陛下給李治挑的就是太原王氏女,家世好,教養好,可見李二陛下對李治有多愛重。

李元嬰道:“那她是什麼樣的人?長什麼樣?性子好不好?高不高?身量是瘦還是胖呢?”

長孫無忌聽得一陣無言, 搖頭說道:“人家還未出嫁,怎麼能去探聽這些?”長孫無忌少不得要對李元嬰勸說一番,讓李元嬰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什麼話都敢說,什麼問題都敢問,要考慮話出說來、問題問出來以後的後果。你一個當人叔父的,怎麼能問這些問題?該避嫌的時候還是得避嫌!

李元嬰乖乖點頭,回去把原話給李治說,非常惋惜地拍李治肩膀:“我幫不了你了,你舅舅不肯跟我說!”

李治也覺得無語:“大婚時自然能見到了。”他一早便知道自己的婚事會由李二陛下安排,也知道李二陛下大致會在什麼範圍給他挑王妃,對李元嬰這些問題一點好奇心都沒有。不管長成什麼樣、性子如何,事情都已成定局,難道他還能換人不成?既然自己做不了主,還不如安安心心等著李二陛下安排。

李元嬰覺得沒趣。

李承乾和李泰大婚時他還小,沒機會摻和,好不容易李治要娶妻了,李治卻一點興頭都沒有,著實讓人失望。

李治和李元嬰說起別的話題:“我書讀得不夠好,父皇約莫不想讓我留在國子監了。等我完婚,可能就要到封地去。”他的封地在太原,王妃王氏也是太原人,李二陛下可能打算等他完婚後就打包他就藩。

李元嬰慫恿:“你不一起考進士嗎?”

李治搖頭道:“我的學問還夠不著進士的邊。”

李元嬰也不失望,興致勃勃地說:“你去太原也不錯,到那邊以後多和你王妃到處走走,再給我們留意幾個缺。到時我和老孔商量一下,帶人去太原找你們玩,順便看看太原有什麼可以用來練手的事!反正是你封地,做什麼都行!”

李治聽李元嬰這麼說,也有幾分高興。這兩年經李元嬰反覆洗腦,李治也覺得早點去封地很棒,時不時會瞭解一下太原那邊的情況。

兩個人當即湊到一起你一眼我一語地討論起怎麼玩轉太原來。

等說夠了,李元嬰才和李治琢磨起來:“你要去封地了,我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去。”

李治道:“你不是要考進士嗎?你過了年才十三歲,哪有那麼快能考上。”李治悄悄給李元嬰分析起他父皇的心理來,“我看父皇是捨不得讓你就藩的,你一個人能鬧騰出十個人的動靜,你不在,父皇身邊可就冷清多了。”

李元嬰對這個說法嗤之以鼻:“你這個兒子他都捨得,怎麼就捨不得我了?”李元嬰和李治嘀咕,“我看皇兄他就是壞,我說不來驪山,他偏要叫人把我扛上車;我說要去封地,他偏不讓我去。就是不讓我如意!”

李治深信李二陛下有自己的考量,他們父皇才沒李元嬰這麼幼稚。

李治道:“那你下次跟父皇說你不想去封地,想一直留在長安,看父皇是不是真和你反著來。”

李元嬰一聽,還真覺得這主意不錯。第二天晚上,李元嬰就跑去和李二陛下一起泡湯泉,跟李二陛下說:“皇兄,我和人打聽過了,滕州離長安老遠了,我又認不得那邊的人,不好玩,我想留在長安不走了!要不,您別讓我就藩了成不成,我一直在長安陪您!”

李二陛下倚在湯泉邊,雙手撐在石岸上,老神在在地聽李元嬰說話。等李元嬰說完後瞥了眼李元嬰滿是期待的臉龐,李二陛下慢悠悠地道:“成啊,朕許你在長安住一輩子,一步都不用你邁出長安。這樣挺好,朝廷還省了塊封地。”

李元嬰一聽,急了,他皇兄怎麼不按說好的走。李元嬰立刻改口道:“我想了想,還是去封地好,這樣不合規矩。”

李二陛下道:“沒關係,你也沒幹過什麼合規矩的事,不差這一件。”李二陛下看起來越說越心動了,由衷感慨道,“朕還想著你去了封地,朕想見你一面挺難,既然你也想留下來,那就留下來吧。”

李元嬰可不想一輩子留在長安,急得都上手去拉李二陛下了:“我不要!”

李二陛下瞥他一眼,淡淡道:“不是你說要留下的嗎?”

李元嬰氣鼓鼓地賣了李治:“都是雉奴出的餿主意。他說讓我試試你是不是真會和我反著來!”結果根本沒反,還害他差點連長安城都出不去了!

李二陛下道:“你要做的事朕哪次沒依著你?”

李元嬰想想也是,他想做的事他皇兄都讓他做了!李元嬰也不害臊,馬上又化身為殷勤狗腿好弟弟,賴在李二陛下身邊說起白日裡的趣事,壓根不覺得自己早前懷疑李二陛下愛和他反著來有什麼不好意思。

有幸和李二陛下一起泡湯泉的人都覺得,這位滕王殿下別的不說,臉皮真是夠厚的。一般人哪怕不要臉,也不會像他這樣一下子一個樣,轉換起來根本不帶喘氣!

君臣在驪山湯泉度了幾天假,都挺開心,李二陛下這段時間以來的憋悶也一掃而空。馬上要過年了,李二陛下給大夥都升職加薪,魏徵也被任命為太子太師。

回京的路上李元嬰聽說了這事,一回到宮中便去尋李承乾,安慰安慰這個可憐的大侄子。

一個魏徵的找茬功力,完全可以超越孔穎達、于志寧、張玄素三個人合起來的效果了,皇兄可真會挑的,最會罵人的全塞東宮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承乾近來心情還挺不錯,雖然也被張玄素他們罵了幾回,不過想玩就得捱罵,他已經很習慣。李承乾客觀評價:“魏師是父皇極倚重的人,父皇讓魏師當太子太師挺好。”

李元嬰還是覺得當太子太辛苦,跑湯泉不能跟著去,狩獵不能跟著去,避暑也不能跟著去。他很是同情地說:“要是我的話,我肯定受不了。”

李承乾不想聊這些掃興的事,跟李元嬰說東宮來了批新樂人,讓李元嬰聽聽他們的歌舞好不好。若是覺得好,過年他可以找兄弟幾個過來好好熱鬧熱鬧,當然,李元嬰他肯定也是要邀過來的。

李元嬰不通音律,不過聽和看自然沒問題,他從小就泡在美人堆裡長大,品鑑的能力不會差。

李承乾命人去叫新來的樂人來為李元嬰獻一曲,叔侄倆坐一塊邊吃茶邊欣賞起樂人們精心準備的歌舞來。能選為宮廷樂人,技藝自是都不差,李元嬰聽著覺得還成,就是缺點朝氣,轉頭對李承乾說:“不夠熱鬧,倒是侄子們可能覺得悶了點。”

李承乾知道李元嬰的喜好,拍拍手讓人停了下來,換首熱鬧些的。

李元嬰滿意了,他就喜歡熱鬧。曲子合他心意,李元嬰又看起舞來,能上來獻舞的都是一等一的美人,不過對李元嬰來說相貌和身段都不怎麼重要,看了一會兒便覺有些乏味,又聽琵琶彈得格外歡快,目光便被彈琵琶的樂人吸引了去。

這樂人姿容秀美,比之正在獻舞的女子們也差不到哪裡去,琵琶也彈得極好。

李元嬰問李承乾左右伺候的人:“左邊那個彈琵琶的是誰?”

左右抬眼看去,辨認片刻,回道:“那是稱心,琵琶彈得好,也擅歌舞。”

李承乾沒怎麼注意過彈琵琶的人,聽李元嬰這麼一問也望了過去。

東宮不缺美人,這稱心雖相貌姣好,卻也沒多特別。李承乾看了一眼,沒什麼印象,便對李元嬰道:“么叔你要是喜歡他,年後我叫太常那邊把他分撥給你。”

李元嬰原本沒想著要,聽李承乾這麼一說倒是有了個新想法,不客氣地應道:“我這邊還真有要用到的樂人的地方,你要是願意把人給我我就收下了。”

李承乾這人愛憎分明,和他玩得好的什麼都能分享,和他玩不到一塊的壓根不愛理會,他無所謂地道:“有什麼不願意的,本就是太常那邊分過來的。”說完他又好奇起來,追問李元嬰,“么叔你又有什麼想法?”

李元嬰道:“豐泰樓不是號稱國子監專供嗎?既是如此,怎麼能沒點特別的東西。這稱心琵琶彈得不錯,我準備讓他先把一些同窗的詩譜上曲子,讓人在豐泰樓傳唱。往後豐泰樓在外頭的分號多了,一首詩能唱遍大江南北,願意往豐泰樓投詩的人一定人多。”

讀書人誰不想名揚天下?名聲在考科舉和授官時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所以李元嬰覺得可以專門培養一批能把詩彈唱出來傳頌的樂人,進一步提高豐泰樓在文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李承乾聽李元嬰轉念間就是這麼個主意,不由問道:“么叔你是不是早想好了來跟我要人?”

“沒啊,”李元嬰道,“你說要把人給我,我才想出來的。難道你又捨不得給人了?”

李承乾道:“怎麼會?么叔你想要的話,全給你都沒問題,我這裡難道還缺幾個樂人了?”李承乾感慨,“我就是覺得你腦子怎麼這麼好使,轉眼間就能冒個主意。”

李元嬰驕傲地道:“那是當然,我腦子最好使了。”他又把自己準備將豐泰樓一路開到泰山的事告訴李承乾,這是他和李二陛下說好的,當然不能忘記。他得多想些新花樣,把豐泰樓做成天底下最好的酒樓,這樣他的本錢就多了!

李承乾心道,怪不得父皇那麼喜歡你,原來你是這麼討好父皇的。

但是大話誰都會說,動動嘴皮子表孝心誰做不了?難得的是李元嬰當真在做,一心一意要履行諾言。對李元嬰的言出必行,李承乾還是很欽佩的,他說道:“你缺人缺錢都可以來和我說一聲,我這邊可以出。”

李元嬰覺得李承乾真是個好侄子,隔天就去找李二陛下誇了李承乾一通,說李承乾慷慨又大方,願意出錢出人支援他們的泰山計劃。

李二陛下聽了也挺感動。不過感動完了,他又搖頭說:“東宮的支出也是從朝廷那邊分撥的,用多了,戶部那邊還是會有意見。”事實上不僅戶部會有意見,魏徵、張玄素、于志寧他們都會開噴,從東宮那邊支錢根本行不通。

李元嬰本來也沒打算跟大侄子開口,拍著胸脯保證道:“皇兄你放心吧,我早說了不用朝廷出錢的,自然也不會和承乾要。”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今天是兄友弟恭的一天!

二更√

今天也更新了足足七千字!勤奮如斯!

關於高句麗,隋唐時期好像習慣稱為高麗和高麗王,反正就是那塊地,不重要,不用在意這點細節,大家知道是那兒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