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134、第 134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4、第 134 章

李元嬰聽武媚這麼一說, 心裡忍不住犯嘀咕:不是才回了信嗎?怎麼又來信了?他現在忙著呢!他管一個縣都覺得事情多, 怎麼他皇兄管這麼大的天下還這麼閒呢?

想是這樣想, 李元嬰也沒怠慢,很快叫人去把傳旨內侍請了過來。他把李二陛下寫來的信看完, 樂了, 叫魏姝她們過來一起看。

守在一旁的傳旨內侍覺得李元嬰可真夠放縱肆意, 當著他這個傳信人的面就招呼別人看李二陛下的信, 也不怕他回去告訴李二陛下!當然, 這對皇家兄弟間的事他們無從置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是最聰明的選擇。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二陛下這封信是把世家之間的傳言給李元嬰說了說, 讓他以後做事注意一下影響, 有問題就上報讓人去查,不要自己去套證據。現在大夥都說他們兄弟倆合夥坑人,李二陛下話裡話外的意思是, 你不要臉,我還不要臉嗎?

李元嬰把信給武媚她們輪著看,自己則去給李二陛下寫回信。早前他已經把想誇的話誇遍了, 現在想不出什麼詞好誇, 只能就著世家間的傳言回了幾句, 說他們愛猜就由著他們猜去,他們愛避就由著他們避去,誰稀罕和他們好。回完了,李元嬰又在末尾問李二陛下,大意是, 我管著這一縣之地都覺得事多,你咋這麼閒?是不是處理政務久了可以熟能生巧?

李元嬰洋洋灑灑地寫完回信,叫傳旨內侍帶回去給李二陛下。

傳旨內侍一口應下,趕著回長安去了。

其他人已經把李二陛下的來信看完,拉著李元嬰關起門開小會。會議內容自然是李二陛下那封信,他們雖然只是為了吳志遠一案才往上遞證據,但確實一下子影響到二十四功臣家,還把一個縣的主事官員一擼到底。要知道縣令這職位算是當地父母官,一般要選用有經驗的,而且得五品以上的官員舉薦才能當。

若是舉薦的縣令出了問題,舉薦人也會有不小的麻煩!再加上朝臣之中本就有盤根錯節的關係,打了一個得罪一串,這事看似痛痛快快地收尾了,實際上可能給李元嬰帶來無窮後患。

李元嬰道:“我不怕。”他一臉篤定,“只要我不想造反,誰能拿我怎麼樣啊?難不成他們還能把龍袍塞我床底下,兵器塞我庫房裡,誣陷我說我要造反?就算他們這麼幹了,皇兄也不會信他們的,他們只會白費功夫!”

武媚與狄仁傑對視一眼,覺得李元嬰對李二陛下還是過於信任了。只是李二陛下這番舉動他們也想不明白有何深意,難不成真的只是為了和李元嬰閒話家常?

李元嬰倒是大膽猜測起來:“你們說皇兄會不會將計就計,真把我到處塞?皇兄要是願意這麼幹的話就太好了,我可以多跑幾個地方,把大唐的山山水水都走個遍!”

魏姝道:“就算聖人想這麼做,也得你在這邊做出點成績來才有由頭。”

李元嬰聽魏姝這麼說覺得很有道理,高興地說:“那我們今晚不睡那麼早,一起琢磨鄠縣這邊有什麼需要改的地方,明天把縣衙班子拉起來之後就可以給他們分活兒了。”

李元嬰這麼說了,其他人自是各自回去準備好會議材料,準備晚上湊一起開個研討會,討論鄠縣接下來的發展方略。

李元嬰這邊幹勁十足,李二陛下那邊也很快收到李元嬰的回信。一天之內兩次信件來回,擱誰身上都有些頻繁了,不過李二陛下不覺得頻繁。他剛用過晚飯,聽人說李元嬰的回信到了,便叫人呈上來給他看。

李元嬰前頭的言論還挺符合李二陛下的預期,這就對了,他這個弟弟什麼時候怕過別人?小時候他就是個混世小魔王,長著長著說不準就只去掉個“小”字,長成個混世魔王!等李二陛下身心愉悅地看到後半段,臉頓時黑了。

這小子居然嫌他煩,說他怎麼這麼閒!

他堂堂一國之君,能閒嗎?不過是鄠縣那邊經了那麼一場亂,他才叫人傳信過去做些安排而已,怎麼就成“這麼閒”了?李二陛下黑著臉把信擱一邊,叫人拿去收起來,別礙著他的眼。

既然心情不佳,李二陛下也不去後宮了,叫人去把當值的大臣叫過來。他要和大臣們秉燭夜談,不聊到夜深算他輸!

於是兄弟倆都在和人連夜商談政務,只是一個管的是整個天下,一個管的只是小小的一個縣。

第二天一早,李元嬰昨天和魏姝他們商量出來的計劃猝不及防地被打亂:戴亭回來了。

戴亭這次去吐蕃,沒跟著皇家使團走,而是帶著一批人開闢新商路,走著走著還繞偏了,去了不少吐蕃部族做客。

這次歸來,戴亭收穫也不少,至少帶回的畜力可以供整個鄠縣告訴運轉了!他還帶回一批育馬能手,據說他們部族被祿東贊打壓得活不下去了,願意跟戴亭回來幫大唐養馬,只求大唐將來能幫他們奪回家園!

李元嬰把縣衙的事務交給武媚忙活,自己津津有味地聽戴亭講途中的各種奇聞異事。他對許多機遇有著天生的靈敏嗅覺,聽說一些部族的不幸遭遇之後很是同情,提出要去見見這些可憐人。

到了安置吐蕃部族諸人的地方,李元嬰一點架子都沒擺,還免了他們笨拙的禮儀。他邊說邊叫戴亭幫忙翻譯,神情懇切地拉著其中一位老者的手說了許多話,首先是痛惜他們的境遇,憐憫他們這麼大的年紀還要離鄉背井;接著是感嘆世界的殘酷,只有強大起來才能不被欺辱;最後,他讓養馬人安心留在大唐,草場丟了不要緊,他們每為大唐培育出十匹良馬,大唐就送他們一匹,將來他們族中勇士可以人手一匹馬、雄赳赳氣昂昂地去奪回自己的家園!

李元嬰說得情真意切,表情動作都十分到位,雖然戴亭翻譯時的聲音仍是沒什麼波動,一幹老少卻還是聽得涕淚縱橫,激動地對大唐和李元嬰的慷慨表示感激。

李元嬰與他們說完話、許完諾,又和戴亭回去接著聊其他收穫。戴亭這次往北走時聽人說起一種瓜,又大又圓,只是每次到那邊都沒趕上瓜熟時節,所以他討了批種子回來,還移栽了幾株帶土的一路運回大唐,現在瞧著好像還能活。

李元嬰聽戴亭的形容,覺得是自己沒吃過的,立刻問:“好吃嗎?甜不甜?”

戴亭道:“聽人說瓢是紅的,鮮甜多汁,劈開之後裡面全能吃,據說比甜瓜好。”

李元嬰上回在吳家村嘗了這邊種的甜瓜,覺得不錯。他說道:“葵園那邊現在已經種了紅景天之類的藥材,這瓜就在鄠縣這邊找個地方種好了。”

戴亭點頭。

李元嬰又去尋魏姝她們,帶她們一起去看大圓瓜秧苗。魏姝幾人也沒見過這樣的瓜,聽李元嬰一說也來了興趣,紛紛跟著去一探究竟。那秧苗跟著商隊走了一路,看著蔫蔫的,沒點精神,不過經董小乙拯救了小半天,其中幾株已經精神奕奕地立起來了,藤兒積極地到處攀爬。

李元嬰仔細找了半天,發現了好幾個鼓鼓囊囊的花苞!這瓜的生命力可真頑強,一路舟車勞頓都擋不住它開花結果。

李元嬰拉著小夥伴們對著黃黃的圓瓜花和下面隱隱有長大趨勢的小圓瓜圍觀了半天,覺得世界之大,什麼都有!他給魏姝她們比了個圈,說道:“戴亭說,這瓜能長這麼大!”

魏姝她們不是很信,畢竟眼前的小圓瓜最大的也才一個拇指大小,瞧著還圓溜溜的,怎麼可能變那麼大!

李元嬰道:“等它們長大就曉得了!”他吩咐董小乙尋個莊子把大圓瓜秧苗挪去種,順便把剩下的西瓜種子和其他植物種子都拿去種一種,若是能種活,味道又不差,到時一定有大用處。莊子也挑別的地方,就挑吳家村和太和宮之間的地方,錢不是問題,只管和人買過來就是。既然那邊種的甜瓜好吃,種這種大圓瓜應該也好吃!

至於養馬,他寫封信和他皇兄把太和宮荒棄的草場借來用用就好,他白給縣衙和朝廷送馬,難道他皇兄還不要嗎?

李元嬰拿好了主意,便把活攤派下去讓別人忙活去,自己回去給李二陛下寫了封請示信,大意是想借太和宮草場用用行不行?等養出好馬可以全獻給朝廷!要是你想過來打獵,我再幫您翻修一下這個破宮殿。接下來李元嬰又用好幾百字描述這太和宮到底有多破,由於這麼多年沒人過來檢修,瓦片都被人偷拆了不少,看著太慘了!

這信一送到李二陛下面前,李二陛下又是一番吹胡子瞪眼。最近魏徵老逮著他罵,連他修個閣子都得勸諫一通,他哪來的錢去翻修太和宮?李二陛下回信罵了李元嬰一頓,末了才說你要有錢只管自己修!

李元嬰收到回信,琢磨了半天,看明白了,他皇兄同意了!想想他皇兄每年轉悠來轉悠去都是那幾個行宮,好不容易修個襄城宮還是個毒蛇窩,李元嬰覺得有必要給他皇兄準備一個空氣清新、風景宜人的避暑佳地。

李元嬰當即又寫了封信去和李二陛下討人,讓閻立德過來幫他搞搞設計,看看怎麼翻修才帶勁。

李二陛下也很乾脆,什麼都沒給,讓閻立德自個兒過去和李元嬰商量,反正要錢沒有,要人也沒有,你能搞就搞,別被人彈劾你勞民傷財就可以了!

作者有話要說:

李二陛下:我這沒錢,你有錢你上!

小王爺:不要臉!(指指點點)

更新!

千鈞一髮保全勤!

不,今天沒有千鈞一髮!

早了足足五分鐘,難道不值得澆管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