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197、第 197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97、第 197 章

李元嬰帶到試點縣的雖不能說是整個滕州的人才, 但把一個縣規劃好、把整個縣盤活已經綽綽有餘。

魏膺最近很辛苦, 辛苦之餘又有種奇異的滿足感, 他感覺自己的身體好像不再屬於自己,可他心裡卻充實無比。每天看著荒地被開墾出來、耕牛騾馬各歸其位, 他就覺得自己這一天沒白過。

這種滿足是他坐在家裡讀書寫文章感受不到的。

魏膺不得不承認, 李元嬰簡直是他人生中的剋星, 只要遇到李元嬰他永遠都佔不到上風。這天魏膺照常忙碌, 一早起來去巡視馬場, 忙活完了才回去用早飯,結果還沒走到用飯的地方, 竟有人跑來說小王爺和王妃到了。

呸, 他妹妹還沒嫁呢,怎麼就王妃了!

不過魏膺不得不承認,魏姝嫁給李元嬰是最自在的, 她可以自由地做所有她想做的事,永遠不會被夫家嫌棄她拋頭露面。

聽人說妹妹來了,魏膺加快腳步走過去, 遠遠便看見李元嬰和魏姝坐在廊下吃他的早飯, 還親親密密地湊在一起嘀嘀咕咕。

魏膺三步並兩步地走過去, 拿起個饅頭咬了一口,才和李元嬰兩個人聊起馬場這邊的情況。滕州沒多少養馬的地方,要用馬的地方倒不少,所以馬場這邊每天都忙碌得很。

人果然是要逼一逼才能成長,魏膺剛來時還有點官宦子弟的清高, 現在張口閉口都是手裡的事務。魏姝聽了覺得李元嬰故意刺激魏膺也不是壞事,沒有多勸,只讓魏膺注意休息。

既然魏膺精神不錯,李元嬰認為他們已經看完大舅哥了,麻溜地拉著他姝妹妹的小手去看看周圍有什麼好玩的。

見周圍有片竹林,李元嬰溜達過去看這邊的竹子長得好不好,大好的春天有沒有長筍。

李元嬰運氣不錯,遇到個老叟在水邊釣魚,老叟熱情地給他指路哪一片最近長筍了,還大方地讓他看上哪根挖哪根,這一片都是他的,只管隨便帶走。

李元嬰沒有不拿百姓一針一線的想法,有人給他送東西他就高高興興地手下,一聽老叟這麼說便歡快地拉著魏姝去找筍。當初在葵園那邊時他也親手挖過筍,新長的竹筍味最鮮,又爽口又清甜,想想還真有點小懷念。

兩個小情侶往竹林裡溜達一圈,很快找到長筍的地方。李元嬰興致勃勃地說:“我聽說江淮有種做法叫‘傍竹鮮’,他們那邊竹子多,不用調料不用肉,直接在竹林裡把竹葉掃成堆在竹邊把筍燒熟,不知道味道怎麼樣,不如我們來試試!”

李元嬰來了興致,魏姝自然不會反對,兩個人就地取材做起了李元嬰說的“傍竹鮮”。

兩個人分工合作忙活半天,李元嬰嫌累,一屁股坐到竹葉堆上看火呼呼地燒。

魏姝陪著坐到他身邊,拿跟竹枝時不時翻動一下,免得火熄了。李元嬰總結經驗:“下回還是多叫點人一起玩,這樣我們就不用動手了。”

魏姝樂了:“哪有每次都什麼事不幹只等著吃的道理?”

李元嬰理直氣壯:“我從小到大都是什麼事不幹只等著吃。”

這是大實話,從小到大誰會要他動手啊!

魏姝聽他這麼說也沒再多勸,等筍燒熟了便弄出來和李元嬰分著吃。這種吃法確實鮮,就是沒什麼滋味,李元嬰還是比較喜歡別人做好的!不過兩個人難得溜出來玩,李元嬰也不覺掃興,歇了一會又拉著魏姝去別處玩,有人請他吃瓜他就吃瓜,有人請他嘗糕點他就嘗糕點,一點都不怕有人對他下毒或者吃壞肚子。

回去的時候,李元嬰還抱著一堆百姓送的小玩意、小零嘴,得意洋洋地去和魏膺擺顯:“你看看,你去玩的時候沒這個待遇吧?這都是大夥白送我的。”

魏膺知道李元嬰一路吃過去,嚇出一身冷汗,不贊同地對魏姝說:“你也由著他亂吃?上回都有人埋伏在山谷裡要殺你們了,還敢這樣!”

李元嬰道:“才不怕,我舌頭最挑了,鼻子也很靈,誰要是在吃的裡面動手腳我準能發現。”他朝魏膺哼哼,“我看你就是妒忌!”

魏膺氣結。

他再管李元嬰的事他就是傻子!

李元嬰帶著魏姝在縣裡轉悠了一整天,心滿意足得很,晚上回去後文興大發,給李二陛下寫了篇遊記,重點講述他和他姝妹妹玩得多開心、百姓對他們多麼熱情,到哪都有人給他們領路,到哪都有人給他們送吃送喝。

李元嬰還在信末大言不慚地表示,滕州百姓最愛戴的人一準是我這個滕王,哪怕是皇兄你過來了,也沒有我受歡迎!

李二陛下準備明年仲春去泰山封禪,李元嬰對此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皇帝要出去玩,太子肯定是要留守的,到時剩承乾沒有來泰山玩耍,太可憐了。等過一兩個月承乾傷養好了,不如讓他先過來登個泰山去去晦氣,也算是先給明年的封禪大典踩踩點。

在李元嬰看來,封禪就是附帶的,去泰山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玩!

李承乾遇到那樣的意外,大夥勸的都是“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讓李承乾少往外跑。

李元嬰的想法不一樣,李元嬰覺得不能因為遇到這麼一場意外就不出門了,弄得好像他們怕了那些躲在暗中的傢伙一樣。他認為李承乾不僅不能一天到晚悶在東宮,還要多往外走走,絕不能叫那些傢伙得意!

而且,永遠只坐在東宮裡的太子,將來怎麼能治理好大唐?皇帝和太子固然可以從朝臣們口裡知悉天下諸事,但有些東西還是要親眼去看看才行。

李元嬰積極慫恿李二陛下把李承乾放出來溜溜,也好讓他看看他大侄子是不是真的沒事。他不能擅自回長安,不能親眼看到大侄子沒事,心裡其實還是不太安穩。

相比李元嬰真心實意的關切,各地藩王得知太子出事時心情各異。

李二陛下的兄弟們沒人敢吱聲,反正不管太子如何都和他們沒關係,還不如抱著美人好好樂一樂。李承乾的兄弟們就活絡多了,不管是不是真心實意,他們都第一時間往長安寫了慰問信、送了當地的名貴藥物,表達自己對兄長兼太子的關心。

李泰本來不想寫的,他覺得自己寫這信太虛偽了,他一點都不盼著李承乾好。當然,李承乾就算不好,也沒他什麼事,還不如多喝兩盞酒。

可惜李小圓球一早起來就巴巴地跟著他,問他什麼時候給長安送信,他想給李象寫信。他和李象有著一起跟在么么屁股後面跑的革命友誼,感情好得很,李象也寫信來給他報了個平安,說了說自己照顧傷號耶耶的經驗,把么么的話分享給李小圓球讓他也要關心爹孃。

李象能往外寫信,李小圓球想給李象寫信卻比較麻煩,還是得夾帶在李泰的信裡。所以李小圓球昨晚寫完信,一早起來就追著李泰瞎轉,想磨李泰寫封信把他的信捎上。

李泰拿自己兒子沒辦法,只能恨恨地提筆給李承乾寫了封慰問信,表達一下弟弟對兄長的關心。不得不說,李泰在文學方面還是很有追求的,哪怕寫得不甘不願,這封信的文采也非常好,橫讀豎讀都是篇錦繡佳作。

李小圓球挨在一邊看李泰寫信,李泰寫一句他念一句,念完全篇後唉聲嘆氣:“耶耶寫得不好,么么說信不是這樣寫的。”他和李元嬰也通訊,而且通得比較自由,有點大事小事他都寫信和李元嬰說。一開始他寫信也按著李泰教的那樣一板一眼、追求文采和修飾,後來李元嬰對他好一頓教育,親自給他示範了怎麼給親人寫信。

李小圓球醍醐灌頂,從此改了寫法,別人怎麼看他不知道,反正他和李象每次看完信心情都非常好,覺得自己棒棒的大家也都棒棒的,偶爾有什麼問題、有什麼想法也都不繞彎子,直接就寫給對方,對方收到信一讀就知道該怎麼回。

李泰聽李小圓球言之鑿鑿,一時沒意識到前面是個坑,一腳踩進去問:“那該怎麼寫?”

李小圓球頓時來勁了,翻出李元嬰的教學信給李泰念。

李泰臉色越聽越黑、越聽越黑,最後黑成鍋底。

李元嬰那家夥哪怕離得遠了,還不忘把魔爪伸向他兒子,看把他兒子教成什麼樣了?這是信嗎?這種玩意他也好意思寫成文送出去給別人看?照他們這麼寫信不僅感受不到半點文辭之美,別人看了怕是連隔夜飯都會吐出來!

李泰氣得不輕,把給李承乾的慰問信封號之後打發走李小圓球,刷刷刷地給李元嬰寫了封信,中心思想是痛罵李元嬰一頓,讓李元嬰不要帶歪他兒子!

真是豈有此理,你一個當馬屁精就算了,別把我兒子也教成小馬屁精!

相比李泰的不甘不願,李治寫的信比較真心,這麼多皇子之中只有他們兄弟三個是真正的一母同胞,李承乾出事他當然擔心。

李治第一時間寫信到長安表達了自己的關心,沒過多久便收到李承乾親自回的信,說是已經沒事了,再養養就好。

李治放心下來,又開始寫信給李元嬰。自從就藩之後他沒遇到過什麼煩惱的事,專心和王妃王氏生了三個小孩,兩男一女,個個都長得玉雪可愛,是他寫信和李元嬰他們擺顯的三個寶貝兒。比起李元嬰天天東搞西搞,他過的生活才是標準的藩王生活,不像李元嬰,明明都要帶王妃去封地了,還沒把人娶回家!

難得有自己領先李元嬰一大截的事兒,李治當然不會放過氣李元嬰的機會,時常寫信給李元嬰說兒女趣事不說,還特地去學了一手丹青給兒女畫畫像,隨信寄給李元嬰!

李元嬰正兢兢業業地搞著基層建設,收到李治的信後很氣憤。

小王爺生氣了,小王爺有小情緒了!

李元嬰寫信給李二陛下告狀,說李治不思進取,三年抱兩不說,這都生三個了,顯見是沉迷和王妃生孩子,太懈怠了,太懶惰了,這事你這個當爹的可得管管!太原礦產那麼多,不該把路好好修修嗎?讓李治修!太原是經略北方的重要地區,不得優先把郵政系統搞起來?讓李治搞!堂堂大唐親王、您和皇嫂的親兒子,一定得有點建樹才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元嬰告完狀,又撒潑打滾地提出自己想成親的想法:再不成親,他都要拖到弱冠之年啦,哪怕是農戶家的兒子,二十歲不娶都是大齡未婚青年了,朝廷得給他們組織相親會,讓他們儘快找到物件。他好歹是大唐小王爺,怎麼能拖成大齡未婚青年?

李元嬰把信寫完,也不管自己上一封信還沒發出去多久,一刻不耽擱地叫人送去長安。事關終身大事,不能害臊,更不能拖延!

這會兒李二陛下才收到李元嬰上回寫的信。

看到李元嬰寫他怎麼玩、怎麼被百姓熱情招待,李二陛下覺得這小子簡直是在找打,要不怎麼跑來擺顯他和他家準王妃的玩樂過程?

再看到李元嬰還敢和他比誰受百姓愛戴,大言不慚地說滕州百姓比愛戴皇帝都要愛戴他,李二陛下覺得他不是在找打,而是在找死了。

也不知誰給他的膽子,讓他把這種話寫成信。哪個當皇帝的看了這種話不想把他弄死?

李二陛下覺得他這么弟有時挺聰明,有時又傻得讓人擔心他哪天把自己給作死了。到後面看李元嬰洋洋灑灑地論證說讓李承乾出去玩才能顯出大唐威震四海、不怕宵小之輩,李二陛下面上已經徹底沒了表情。

這種荒唐提議李二陛下當然不會同意,不過看完信後他又親自去了東宮一趟,看望一下正在養傷的大兒子。

李承乾正在和孫思邈說著話,聽人通傳說李二陛下到了,馬上要起身相迎。

李二陛下讓他別動,走近坐下一看,才發現李承乾右腿小腿上裹著一圈白色的東西,把他整個小腿嚴嚴實實地護在裡面。他的坐具也很特別,像一輛小型車子,嵌有兩個車輪,只消看上一眼便能看出它是做什麼用的:哪怕是沒有腿的人,坐在上面也能隨意活動。

李承乾給李二陛下介紹:“這是么叔讓人給我做的,書房這裡也換了高腳桌和高腳椅,這樣可以垂腿坐著,不會牽動到傷處。”

李二陛下看了看屋裡比平時高了一截的陳設,點了點頭。李元嬰這人沒別的長處,就是貼心這點無人能比。高腳椅這種東西不是沒有,不過一般是佛寺裡才用,尋常人家不用,李元嬰把桌案的四條腿也拔高了一截,這樣桌椅就配套了。

李二陛下上前試了試,發現垂腿坐著確實比較舒坦,平時不管怎麼坐,時間久了腿腳也不舒服,這樣垂腿坐不僅對李承乾這個傷患友好,對他們這些年紀稍大些的也很不錯!

李二陛下道:“不錯,可以多做幾套。”

李承乾也有同感。不過桌椅還是其次,李承乾給李二陛下稟報了更重要的事:他這傷不算重,卻讓李元嬰掏出了另一樣更有用的東西——斷肢再植技術!

遠的不說,去年李道宗打薛延陀,傷重不治或者斷手斷腳的人就有不少。

李二陛下想經略西域、穩固草原、征伐高麗,順便還想把吐蕃也教化教化,反正哪兒都想動!所以,往後大唐動武的時候不會少,要是能有更多人掌握這種可以把傷處接合起來的醫技,大唐可以減少許多損耗!

哪怕不打仗了,能給普通百姓治傷也很不錯,畢竟一個男丁都是家裡的頂樑柱,能救一個就等於救了一個家庭!

李承乾還讓人喊進個剛被孫思邈縫合過傷口的禁衛來。這禁衛是演練時不小心受的傷,當時傷口都見骨了,非常駭人,孫思邈給他縫合過後好得很快,看著沒有了當時的模樣。

看到傷口處的縫合痕跡,李二陛下大致明白這是一種什麼技術。他覺得李元嬰這小子藏著的好東西挺多,時不時就給他們一個驚喜,當即邀孫思邈坐下詳細說說。

得知手術的各種要求和高昂成本,李二陛下便知道李元嬰不是有意藏私,而是覺得還得改進改進再推而廣之——至少得把成本降下來。他對孫思邈說道:“長安難免會有需要這種醫技的時候,還請您老教會太醫院的人再回滕州。”

孫思邈自然一口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