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211、第 211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1、第 211 章

李元嬰氣來得快消得也快, 每天精神抖擻地到處蹦躂, 差點忘了自己還寫信罵了李二陛下。

這時信使已經把信送到長安。

李二陛下忙完政務才抽空開啟信看了起來。李元嬰在信裡列舉了李二陛下過往的搶東西歷史, 表示搶上癮不是好習慣,要李二陛下給個說法。接著他開始變著法兒罵李二陛下不要臉, 居然這麼對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弟弟, 隔著信紙都能看出李元嬰寫信時肯定氣得不輕, 只差直接跑回長安罵人了!

李二陛下冷哼一聲, 把信晾在一邊沒管, 壓根不理會李元嬰的滿紙怨憤。隔了幾天,他才召最近去巡檢河南道的官員入宮問對, 主要問李元嬰這會兒在做什麼。

得知李元嬰隔天又活蹦亂跳地忙這忙那, 依然準備以太子的名義派使者去邀請周邊各國帶著好東西來參展,李二陛下才屏退巡檢官員,叫褚遂良過來擬詔書。

李二陛下準備召李元嬰回京, 讓李元嬰協助太子辦好這萬國博覽會,要是辦得好了,往後可以許他和太子每隔兩年在不同的地方籌備這一展會。

大唐地大物博, 有些東西並不適合長途運輸, 在不同的地方開展會更能展現大唐各地的美麗富饒。這些主意全是李元嬰出的, 讓他和太子到各地主持這個展會也不算出格。

這樣一來,也算是讓太子能行走各地,瞭解各地民生民情,不至於遇到什麼事都兩眼一抹黑。

褚遂良得知李二陛下這個想法,心中暗暗吃驚。若說李二陛下這是想鍛鍊太子, 那捎帶上李元嬰算什麼事?沒想到李元嬰明明已經遠離京城,在李二陛下心裡的分量竟不增反減!

詔書送到長孫無忌和房玄齡那邊,兩個人都覺得不太妥當,上回李二陛下召回李恪他們就讓朝中人心浮動,現在怎麼又召回李元嬰?李元嬰是太上皇的么子,母親又只是個寶林,就算把所有皇子和親王都輪完了,皇位也沒可能輪到他頭上。

長孫無忌喊上房玄齡去找李二陛下討論這道詔書該不該發。

李二陛下早料到旨意一到中書長孫無忌他們就會找過來,早早叫人把李元嬰到滕州後的作為都整理出來給長孫無忌他們看。

事實證明,李元嬰到滕州之後城擴建了,人口增加了,路修得平坦寬敞,港口也給他建起來了。更難得的是,李元嬰做這些事的時候並沒有放鬆農事,每年都會親自到田間鼓勵農桑。《齊民要術》那邊推出了一些對河南道而言用處極大的新農具,大大地節省了人力和畜力,長期進行的作物選種育種也讓糧食收成各有保障。

不去看胡搞瞎搞的部分,李元嬰不管從哪方面看都是個能辦大事的人,就是性情比較跳脫,需要磨練磨練。眼看滕州這塊地已經不夠他撲騰了,難道不該把他放到更適合的地方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二陛下諄諄善誘:“說不定讓他去其他地方看看,他會把其他地方的路也給修了,還不用朝廷掏錢。”

哪怕長孫無忌不管朝廷的錢袋子,聽到這個說法也有點心動,不用朝廷掏錢就能把各地的路都修起來真的很不錯!而且這事由太子主持、李元嬰協辦,對太子來說是有莫大好處的,太子民望高些,將來繼位也平順些。

至於房玄齡,那肯定是被李二陛下說動了,畢竟朝廷沒錢最愁的就是他!

房玄齡當機立斷地改口:“陛下聖明。”

過了中書這關,詔書又送到門下省那邊去。門下省一直由魏徵坐鎮,現在還多了個褚遂良。兩個人看到這份旨意的第一感覺都和長孫無忌他們一樣:李二陛下又想幹什麼?

涉及自己的孫女婿,魏徵眉頭跳了跳,看著上頭已經簽下的三個署名,感覺李二陛下他們是在挖坑給李元嬰跳。而魏徵很清楚,就算這是個大坑,李元嬰也會高高興興地往裡跳!

要知道李元嬰那個人是閒不住的,能讓他到處跑他不知該有多高興。

魏徵和褚遂良又去找李二陛下討論這份旨意。對上魏徵,李二陛下沒說那套“讓李元嬰想辦法修路,不花朝廷一分錢”的說辭,怕魏徵噴他想掏空么弟的錢袋。

李二陛下嘆著氣告訴魏徵自己不想兩地同時辦展,那太勞民傷財了,對百姓來說沒好處,也不容易把展會辦大辦好。沒想到李元嬰知道之後來信罵得他狗血淋頭,他想想也覺得不給李元嬰辦太不通人情,所以才想出這麼個輪流辦展的主意。

頭一屆萬國博覽會,李元嬰這個出主意的人總不能缺席吧?所以他才讓李元嬰回來協辦。至於往後讓李元嬰和太子到各地主持萬國博覽會,當然是為了鍛鍊他們!

李二陛下說得情真意切,甚至還有李元嬰洋洋灑灑罵了幾千字的信做作證,連魏徵都挑不出問題來。要是李元嬰在這兒,那肯定是搶著答應下來,絕對不會有半點不甘願。

對李元嬰這種身心都野得不得了的人來說,能到處玩耍對他來說是天底下最有吸引力的事!

魏徵在心裡嘆了口氣,沒再多說,回去把自己的名字也署了上去,按著李二陛下的意思讓人把詔書送去滕州。

李元嬰最近過得挺快活,使者們都出發了,再回來時可能帶回的就是各國使團。到那時他就能坐在府裡玩遍各國好玩的東西、嚐遍各國好吃的美味,想想就開心!

傳旨內侍來到滕州時,李元嬰還覺得有些莫名。以前李二陛下送詔令送書信過來都不太正式,這次看著很正經,讓李元嬰覺得他無恥的皇兄要坑他!

李元嬰萬般警惕地接了旨,聽了半天花團錦簇的溢美之詞,才聽出重點來:李二陛下雖然不許他今年在滕州辦萬國博覽會,但以後可以讓他辦。而且,李二陛下召他回京協辦這次萬國博覽會,往後各地要辦時也都讓他和太子去主持!

李元嬰眼睛都亮了,接過旨意還不太相信,拉著魏姝她們問:“皇兄的意思是我可以到處玩對不對?是不是我想上哪玩都可以?”

魏姝幾人都點頭。這個旨意讓他們意外極了,畢竟藩王就藩之後可能一輩子都只能呆在封地,李二陛下這旨意等於允許李元嬰到處行走!

這年頭其實很多人不太願意出遠門,一來路況不平坦,二來可能有匪患,可李元嬰不一樣,讓他悶在一個地方對他來說才是種折磨,要不然他也不會按捺不住偷偷跟著李德謇他們出海。

沒有比允許他到處跑更讓他高興的了。

李元嬰確實高興壞了,馬上又把李二陛下從“混蛋皇兄”改成“天下第一好皇兄”。

到晚上李元嬰都還睡不著,拉著魏姝問她願不願意跟他一起去,書院那邊逐漸也培養出不少得用的人才,武媚都逐漸從書院事務裡抽身,只做重要決斷,魏姝也不必一直圍著書院轉悠。

魏姝和武媚還是有些不同的,武媚很有野心,基本是衝著刺史的位置在發展。魏姝更偏向於搞學術研究,她從小就愛書法,在書院負責的也是女子學院和字學一塊。

李元嬰覺得假以時日,魏姝在書法上的成就未必比褚遂良他們差,他興致勃勃地和魏姝暢想未來:“我們到各地尋訪字畫和碑刻壁畫,你學字,我學畫,往後我的畫全由你題字,讓後人知道我們都很厲害!”至於麻煩事煩心事,交給別人去做就好!提到這個李元嬰就有點惋惜,“要是我們早出生個百八十年就好了,很多字畫都沒被毀掉。”

魏姝點頭。

就在南北朝和隋末,書畫有過三次浩劫,一次是梁元帝為了不讓自己收藏的書籍字畫落入敵手,一把火把自己的藏品全燒了;另外兩次是隋煬帝和李二陛下在用船運輸字畫珍品時整艘船沉了,許多真跡全沒救回來。

那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啊!

李元嬰要帶她去各地尋訪字畫真跡和碑刻壁畫,她當然願意去,這些寶貝將來也不知會不會遭天災人禍,他們能親眼看一看總是好的。

魏姝道:“祖父也寫了信過來,說到各地辦這個萬國博覽會怕不會輕鬆,不是每個地方都像滕州這樣交通便利,到時不管水路陸路都得修整,怕是得費不少人力物力。”

這個任務到時很可能落到李元嬰頭上。

李元嬰一點都不擔心:“這些可以以後再考慮,先答應了再說!”反正他皇兄不要臉又不是一天兩天,要他出錢出主意也沒關係,他又不差錢,就當是花錢買個出去玩的資格好了。

李元嬰和魏姝商量了一夜,第二日又召集武媚等人來開小會。滕州是他的封地,也是他的根基,哪怕他要東跑西跑,滕州這邊也不能放鬆!李元嬰把各項事務按照個人意願分給了武媚她們,讓他們堅守大後方,牢牢把控好海港這個能生金蛋的地方。

都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元嬰放權是真放權,給足了武媚她們便宜行事的許可權,整個滕州連著海港都交給他們負責。

李元嬰要回京的訊息很快在滕州傳開,對此滕州百姓的第一感覺都是不捨。李元嬰來滕州後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生活也變得熱熱鬧鬧的,感覺每天起來都動力十足。如今李元嬰要回長安,而且一時半會沒那麼快回來,他們怎麼捨得?

連那些時不時被李元嬰宰一刀的豪強富戶,也覺得這個訊息來得太突然了。雖然他們總在背後聚在一起對李元嬰大肆批判,但,李元嬰一走,誰給他們找花錢的新由頭?錢抓在手裡沒地方花,其實也挺寂寞的,把錢砸出去的過程多舒爽多痛快,現在李元嬰一走,他們可能很長時間都沒有花式砸錢的新樂趣了!

一時間,滕州上下都在議論李元嬰要回長安的事,不管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都不太捨得李元嬰離開。到李元嬰要走這天,百姓們自發地夾道相送,還有不少大膽的小娘子衝上前要給李元嬰送花,把李元嬰的車駕弄得跟迎親那天一樣鮮花錦簇。

李元嬰沒想到自己竟這麼受人愛戴,感動到不行。他也不坐車裡了,拉著魏姝下了車,喚人牽馬過來,夫妻倆一起上馬朝沿途百姓揮手作別。

這樣一路走出滕州城外老遠,百姓才漸漸少了。李元嬰和魏姝並肩騎行,欣賞著沿途綠油油的田野,心情好得不得了,整個人也興奮得不得了,直說他皇兄真是英明神武。

魏姝聽他一路猛誇李二陛下,也跟著笑了。

這兄弟倆都一個脾氣,時而把對方誇上天,時而又覺得對方壞得不得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今天的皇兄是好皇兄!

更新!

今天的甜甜春也是勤快的甜甜春!

今天的作話說點啥呢,繼續上章的忠告,上章的忠告是認真的,專欄裡除了隔壁《玩宋》,剩下的其他文或多或少都有狗血人格出沒,點進去可能會引起生理不適並影響心情,最好不要隨便嘗試(x)大家可以先去收藏《嬉鬧三國》和《盤秦》,這兩篇也很安全!其他不保證!(認真臉)

注:書畫相關內容參考文章《中國書畫史上幾次重大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