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50、第 50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50、第 50 章

孫思邈走遍大江南北, 自也飲過南邊的茶湯, 見李元嬰取了茶過來也不覺稀奇, 只覺得這包裝精細漂亮,瞧著倒與他從前看到的不太一樣。

趁著這幾日專門去學此道的內侍退到一邊燒水煮茶, 孫思邈坐定與李元嬰閒談:“這東西南人多飲, 北邊不太流行, 你是如何喜歡上的?”

李元嬰將幼時初次喝到這茶湯的事與孫思邈說了。當年這東西還是外頭的人送到太上皇面前的, 雖說太上皇在生時並不喜歡吃茶, 他看到後卻免不了想起太上皇。當時他食肉太多,喝了茶湯消食解膩, 對此印象頗深, 這回偶然再次碰上便想推上一把。

李元嬰坦然和孫思邈說出自己的想法:“不瞞您說,上回我誤入北裡見到此茶便想用它來賺些利錢。不單是開書院,還有造紙印書諸事都是耗錢的, 我早些年隨從父皇那裡得了些寶貝,卻也不夠把這些事一一辦好。遇上您之後,我還想把您正在寫的《千金方》刊行天下!”李元嬰認真說起自己最近想到的難處, “想做的事越多, 越是知道‘有錢萬事可為, 無錢寸步難行’的道理。”

孫思邈頷首,認同李元嬰的話。這些年他走南過北,見過太多的悲歡與生死,自是知道世上有不少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慘事。

李元嬰目光灼亮地望著孫思邈:“若您能幫著將此茶推廣開去,將來您的書寫好了想印多少便印多少, 我們的書院也能多招收些真正想學醫的人,斷不叫那些庸醫在貽誤別人病情!”

孫思邈聽完李元嬰這番話,捋須沉吟片刻,問李元嬰希望他怎麼做。

李元嬰便把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這茶就定名為“千金茶”,只在這千金堂內售賣,也只賣給權貴高門與富貴人家。只有這些人才會每天吃得膩膩乎乎的,當官的還需要時常早早爬起來去上朝,肯定需要喝點茶解膩醒神,百姓暫且還不需要。

等將來市場開啟了,錢也賺足了,再做些百姓買得起的茶品推而廣之,好叫人人都能受益。

孫思邈留京之後不少權貴之家都曾登門請他診病。李元嬰的意思是,孫思邈先喝個兩天,確定這茶湯確實有提神醒腦的良效果,便趁他們來訪或者去複診時提一嘴這茶的好處,每日與人談醫論道也煮幾碗茶待客。如此重複幾天,定會有效!

到那時,他趁機在皇兄大宴群臣時提上一嘴,說僅此三百盒,賣完就沒了,好叫大家都來千金堂買茶!

孫思邈聽李元嬰計劃如此周全,點頭表示自己曉得了。茶湯他喝過,確實有清心解乏良效,若是此茶確實好,和人提上一句也只是順嘴的事。

兩人商定之後,茶也煮出來了。

南邊茶湯是先把茶葉研成細末,將水煮沸再加入茶末,煮出香中帶澀的茶湯,若是嫌棄茶味單調還可以加些薑末之類的調料。蘇大郎送來的茶是上好的春茶,煮出來顏色漂亮,香味不濃不淡,聞著就叫人喜歡。

孫思邈和李元嬰對坐吃茶,嘗過後都覺不錯,是頂好的好茶。孫思邈這邊認為沒問題了,李元嬰給他留了兩個伶俐人,每日幫孫思邈煮茶待客,順便和客人們說道說道這茶的好處。

畢竟,孫思邈可是醫者,吹噓的話肯定不能由他來說,他只需要一臉仙風道骨地點個頭應和一下便好。

李元嬰給茶葉找好託,心情很不錯,叫蘇大郎那邊挑幾個人快馬加鞭南下,挑些適合種茶的山頭盤下來,趕早佔住先機,要不然回頭別人知道茶利高會蜂擁而至。

一切都安排妥當,孫思邈那邊也開始煮茶待客,李元嬰才取了盒上等茶溜達去找李二陛下,說自己得了好東西要和皇兄分享。

這段時間李元嬰乖得很,沒怎麼鬧騰,每日幾乎都跟在孫思邈身邊跑來跑去,李二陛下都覺得有些稀奇。聽李元嬰說得了好東西,李二陛下便讓他拿來看看。

李元嬰死皮賴臉地表示自己餓了想蹭頓飯,要吃好魚好肉,沒好魚好肉堅決不拿出來。

李二陛下覺得這小子就是來蹭飯的。不過他這裡也不缺李元嬰一口吃的,當即吩咐底下的人傳膳上來,給李元嬰也傳一份。李元嬰優點不多,吃飯吃得香是其一,別人看他吃得有滋有味,不自覺地也跟著多吃了一碗。

李二陛下也一樣,用完膳才發現自己吃得有點撐。他倚著憑幾睨向李元嬰:“吃完了,是不是該把你的好東西拿出來了?”

李元嬰便讓人把提前備好的爐子與煮茶的傢伙搬進來,著人當著李二陛下的面煮茶。不是李元嬰不想親自給李二陛下煮,而是他實在不擅長此道,上回他帶兕子他們做烤雞都把那野雉烤得黑糊糊一團!

茶還在煮,李元嬰便和李二陛下吹了一通這茶的好處,說是孫思邈喝過也覺得好,有提神醒腦之效!

李元嬰一屁股往李二陛下身邊坐去,十分誠懇地說:“我一聽,像皇兄您這樣日理萬機的人喝不是正好嗎?我叫人留了三十盒最好的上等春茶,專門留給皇兄!像老魏啊,老房啊,長孫大哥啊,這些都是每日跟您一起為大唐社稷勞心勞力的人,這不是那老黨要回京獻俘嗎?您喝著若覺得好,開宮宴賞賜群臣時便給他們也賜一些。反正,茶我給您要來了,喝不喝、給不給其他人喝都隨您。”

李二陛下聽他這麼說,發現挑不出什麼錯處來,便讓近前伺候的內侍過去取一碗茶過來。

李元嬰也分了一碗,很有經驗地端坐喝了兩口,又抬眼去偷看李二陛下喝著覺得怎麼樣。

李二陛下覺得確實不錯,剛才吃得有點撐,喝了幾口這茶下去,竟覺得口裡的膩味全沒了。再細品幾口,發現茶色雖濃,入口卻清清淡淡的,初嘗帶著點澀味,喝下後口餘清甘,當真有明目醒神之用。

覷了眼偷偷看向自己的么弟,李二陛下客觀地評價道:“這茶喝著確實不錯。”

李元嬰大喜過望,表示自己回頭就讓人把茶送進宮來,讓李二陛下想自己喝就自己喝,想賞賜給人就賞賜給人。

李元嬰一走,李二陛下拿起李元嬰留下的那盒茶一看,發現那銀盒盒面上雕著靈椿丹桂,旁邊還寫著一行小字:借問好茶何處有?千金堂內千金茶!

李二陛下:“……”

《莊子》曾提到靈椿,說‘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自此以後這靈椿便有長壽之意;而丹桂怕是出自“桂林一支”之說,意為出類拔萃、獨得頭籌。

這靈椿丹桂圖畫得倒是雅緻,寓意也好,又是長壽又是高才,誰看了都會喜歡。就是旁邊那句話太一言難盡了,字寫得不頂好,語句更是狗屁不通!

若是這時候李二陛下還不知道李元嬰打的是什麼主意,他就白當這一國之君了。虧他小子想得出來!

人已經走了,李二陛下罵不著人,只能暫且放下此事。後來有人來報說李元嬰往庫房那邊送茶,李二陛下想了想,還是如李元嬰的願把這茶加入到賞賜物品之列。

人雖然混賬了些,但東西確實是好東西,魏徵他們每日勞累,賜他們一盒也無妨。

李元嬰只送了三十盒來,除了留一些宮中只用外,能賞的就只有那麼二十來人,餘下那些就顧不上了。負責擬賞賜物品單子的人把名單挑出來讓李二陛下過目,李二陛下看完後覺得沒什麼問題,點頭表示可以。

這麼一個小變動,卻徹底帶起了長安城中的搶茶之風。

李二陛下賞賜群臣,各家得的東西都是有數的,雖說能獲賞的大多數都不差這麼點賞賜,可有的多了樣新鮮事物,有的人卻沒有,怎麼能不叫人好奇?得了的茶回去之後便叫人照著盒中的“煮茶流程圖”煮了一小包嚐嚐,沒得茶的抓耳撓腮想知道這東西到底是什麼,李二陛下為什麼單給魏徵他們賜,不給他們賜?

隔天,程知節等人得知魏徵等人得了御賜的茶,自家沒有,心中頗有些不忿:自從天下大定,陛下用他們的機會少了,每日都與魏徵他們談論政事、讀書寫詩,現在,連賜東西都不賜給他們!

經過這半個月來的前期宣傳,許多人都已經聽說過吃茶的好處,只要派人出去一打聽便曉得“千金茶”可以上哪買了。

程知節知曉那茶到底有什麼名堂之後,毫不猶豫地命人前去千金堂那邊買一盒回來。僕人拿著錢趕到千金堂那邊一看,發現千金堂外頭已經被圍得水洩不通,定睛一看,裡頭大都是相熟的人,他能認出好幾個權貴府中常受差遣的家僕!

這,這是什麼情況?

僕人找人一問,才知道千金堂那邊說,下個時辰整點開始賣茶,只有三百盒,賣完就沒有了。

那人又給僕人解說:這茶分四等,第一等只有二十盒,另外三十盒已經被當今陛下要走賜給當朝重臣;第二等有五十盒,茶質稍差,但也算是上好的茶;第三等有兩百盒,茶質一般,但該有的茶效也樣樣不缺,也能嚐個相似的味道。

今年所採的千金茶就這麼一點,秋茶得等入冬後才能送過來,所以先到先得,後到沒有!先賣二等茶和三等茶,最後才賣一等茶。一等茶數量稀少,又是御賜茶同款,所以每人只能買一份,沒有標價,價高者得!

一聽是這種賣法,程知節家派出的人忙回去請示問要不要出價。程知節早年名叫程咬金,本是出身官宦之家,也讀過些書,偏偏這些年脾氣越來越火爆,一言不合掄拳頭揍人是常有的事。他一聽那御賜茶只有二十盒,要和人競價才能買,當即拍案道:“去買,全給我買回來,我倒看看有誰來和我搶!”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僕人忙把只能買一盒的事也說了,算算時辰,現在也差不多要開賣了,尉遲家、張亮家、李靖家都早有人候在那兒,還有許多別家的他不認識的人也在!

程知節虎目一瞪,斥道:“那你還不快去?”

這樣的事不僅發生在程知節家中,其他人的反應也相差無幾,他們可不差這麼幾個錢,就是要爭個面子!

許是為了儘快進入競拍御賜茶環節,又或是知道搶不贏幾位威名在外的國公爺,前面那些不限購的二等茶三等茶賣得也非常快,不過小半個時辰兩百盒茶便一掃而空。買完茶,這些人也不急著走,仍圍著看剩下的人競價!

蘇大郎負責出面主持這次競拍,看到那些衣著比他要光鮮許多的“家僕”差點腿軟,不過他也看出來了,這是一個天大的機會,抓住這個機會,他手裡的茶園就會變成能下金蛋的雞,一斤茶葉能賣出金子的價錢!

蘇大郎深吸一口氣,宣佈競價開始。

早已奉命等候在千金堂前的家僕們紛紛開始報價——

“二十貫!”“三十貫!”

“五十貫!”“八十貫!”

“一百貫!”“兩百貫!”

被吸引過來看熱鬧的百姓都驚呆了,這是瘋了吧?這麼一小盒茶要三百貫?!一貫錢差不多可以買三百多鬥米,夠一家人吃上許久了。三百貫錢換成米糧,那得吃多久?!就在百姓們目瞪口呆的時候,有人報出了更高的價格,一下子跳了兩百貫——

“三百貫!”

這個價顯然已經超出許多人預料,不少人或在觀望,或悄悄叫同伴回去問問要不要繼續加價,都沒敢貿然報更高的價,第一盒御賜茶便以三百貫的價格賣了出去。

有了個好開頭,剩下的茶也依樣畫葫蘆地競價拍賣,價錢一盒賣得更比一盒高——最後一盒還有人加價到八百貫,被個窮得只剩下錢的富商買了去!

清場之後,蘇大郎努力平復好激動的心情算了算,發現哪怕不加上先前那兩百盒二等茶和三等茶,光這二十盒一等茶就賣出了超出一萬貫的價錢!萬貫家財啊,別人一輩子都掙不來的錢,他們的滕王殿下輕輕鬆鬆就掙來了,還把千金茶的名號打了出去!

等飲茶之風盛行開,只要茶葉供應得上,哪怕再也不能像今天這樣競價拍賣,他們也會有源源不斷的進項!

如果說先前蘇大郎還有些疑慮的話,李元嬰亮的這一手已經叫他徹底折服了。即便別人看到商機也從南邊販茶來賣,往後別人提到喝茶還是會先想到他們的千金茶。

別家的茶,有當今陛下金口玉言誇好?沒有!

別家的茶,有神醫孫思邈親自認定說於身體有益嗎?沒有!

蘇大郎心頭火熱,火急火燎地去與李元嬰分賬。

李元嬰從小到大就沒缺過錢,得知那批茶著著實實大賺了一筆後也沒多熱切,只叮囑蘇大郎接著辦他先前安排過的事:“記得再派一批人回去確認新茶園買下沒有,可別叫人搶了先。”

蘇大郎見李元嬰一點都不激動,很快也平復好心情。

長安乃天子腳下,權貴高門遍地都有,鉅富之家比比皆是,出得起幾百貫錢的人絕對不少,確實沒什麼值得欣喜欲狂的,趕早開拓出能長久經營下去的茶葉大市場才是最要緊的。

蘇大郎喏然應下,離開時臉上已沒了見到李元嬰前的狂喜與激動。他轉頭去與義妹蘇二孃說了事情始末,表示自己這就要回南邊去,親自把買新茶園的事儘早敲定下來。

蘇二孃聽完不由問:“怎地這般著急?何不多留幾日?”

蘇大郎搖頭,與蘇二孃感慨了一番,說滕王當真了得,不愧是天子么弟,敢想旁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的事!現在他迫不及待想要跟著滕王大展手腳,一天都不願意多留了。

另一邊,千金茶名聲打出去了,李元嬰又閒了下來。李元嬰一琢磨,自己最近只跟著孫思邈學醫,好久沒去拜會自己的另一個老師蕭德言啦。雖說不太想去李泰府上,可為了去看望蕭德言,李元嬰還是帶著人、拎著茶溜達去魏王府那邊。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才這點錢,有什麼好激動的?

李治:想打人

李承乾:想打人

李二陛下:想打人

更新辣!!!

這章足足四千七!粗長!勤快!!!榜單上下都是厲害人!粉絲超多的大神!我有二更,繼續求營養液qaq

再磕叨兩句,有妹子說這個專家認證套路王小雱用過,不新鮮,但是不管賣什麼,營銷思路其實都差不多的,實在變不出太多新花樣來。我是查資料看到茶葉在唐初沒有盛行,到陸羽寫了《茶經》才茶風漸盛,才會想寫寫茶,沒有特意重複套路的意思,畢竟,宋朝時茶稅收法還吵來吵去,唐初卻連茶稅都沒開始收,這個點我覺得好有趣的。說這麼多就是想說,還有沒看過《玩宋》的嗎?超好看的,套路還一樣!沒看過的可以去看!(咦你不是在自我反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