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62、第 62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2、第 62 章

李元嬰大話說出去了, 面對這麼多人卻不知該如何安置, 只能先著戴亭帶他們去葵園和附近幾個莊子稍作休整, 回頭再琢磨把他們安排到哪裡去好。

正好那邊的玉米花生向日葵都收完了,瞧著空蕩蕩的, 多少人都塞得下。

知曉王師凱旋、跑出來看熱鬧的人並不少, 本來他們覺得後邊綴著的這一隊是乖乖跟著回長安的高昌俘虜, 結果, 這些人居然在城外和大軍分開了, 改為轉向葵園放下,不由都有些發愣。隨後有不少人認出了李元嬰來, 暗自嘀咕:這位滕王難道也參與伐高昌了?

李元嬰瞧完熱鬧, 屁顛屁顛地回了宮,找李治他們商量如何安置這筆天降的橫財以及近千個高昌能工巧匠、舞姬歌者和飽學之士。兕子她們還小,還不懂人才的用處, 倒是李治從小被李元嬰洗腦教育,在這方面挺有自己的想法:“過了年我就十三了,要麼出去開府, 要麼去封地, 你多少分我點人。”

李元嬰對此沒意見, 還給李治出主意:“我聽說晉地蠻適合種葡萄的,回頭分一批最會種葡萄和釀葡萄酒的人給你。照我說,你還是早點去封地好,晉州又不遠,坐船來回老方便了。等你去了封地, 我們就有藉口出去玩啦,就說去找你!”

李治沒說話,他捨不得離開長安,他是在長安長大的,認得的人都在長安。

李治說道:“就算我想去,父皇也未必會肯放我去的。”

李元嬰嗤之以鼻:“就是你自己不想去,你自己去和他說想去,他肯定讓你去。”

李二陛下疼惜所出的孩子,承乾小時候不愛讀書他慣著,李泰成年了不想離開長安他慣著,李治要是也學李泰賴著不走李二陛下肯定也不可能下令讓李治去外頭。都是自家孩子,誰不希望他們長伴身邊?

李治被李元嬰戳穿了心思,面上有些困窘,他說道:“我捨不得你們。”他本來就不是一個有主意的人,不說他不想離開,就是他想,也不是很能親口和李二陛下提出這樣的請求。

李元嬰道:“看來你該娶個有主意的王妃,好叫她事事給你拿主意!”

李治紅著臉道:“我才十二歲!”

李元嬰說:“那差不多了,你看長樂十三歲就嫁到長孫家。”提到長樂,李元嬰又和李治提了一句,“我從戴亭那得了單子,上頭有許多補益身體的好東西,你回頭給送一些去長樂那邊。我上回給長樂把過脈,發現她身子有些虛,得好好調養才行。你勸勸她多休息、多出去散心,別總為一大家子操心這個操心那個,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李治一聽胞姐體弱,自是緊張不已,一口答應這幾天就跑一趟長孫府給他姐送好東西。

李元嬰又把單子上一些寶貝分撥給兕子幾人,說是讓她們當嫁妝用。

城陽有些不好意思,高陽卻拉著李元嬰說:“么叔,我不想嫁給那房二。”上回高陽和房遺愛在挽翠樓偶遇的事不知道被誰傳揚開了,有人還和高陽打趣說他們當真是天生一對,氣得高陽想衝上去打人。高陽不高興地說:“我聽人講,房二喝醉酒時還跟人說我壞話!”

李元嬰也知道這些事,說到這個,李元嬰就要替房遺愛講句公道話了:“哪裡說你壞話了?我聽著都是大實話啊。”什麼個性潑辣、胡作非為之類的,不都是實話實說嗎?

高陽被李元嬰這話噎了一下,別過臉去不理李元嬰了。

李元嬰語重心長地說:“我們敢幹,就不怕人說。”他給高陽保證,“別瞎擔心,要是他當真不喜歡你這樣的,你也不喜歡他那樣的,我肯定幫你把事情攪黃!”

高陽有些難過:“你不是要去封地嗎?”藩王一旦去了封地,沒有宣召是不能回長安的,李元嬰每次興致勃勃規劃著要去封地大展拳腳,她們私底下就要難過好一陣子,覺得這么叔一點都沒有捨不得她們!到時候李治走了,么叔也走了,再沒有人帶他們玩了。

李元嬰信心滿滿:“去了封地,我也能幫你攪黃的。”

高陽道:“等你去封地了,連我們出嫁你都趕不回來。”

這倒確實是個問題,藩王畢竟是藩王,封地是一種恩寵,也是一種限制,等閒不能讓你亂跑。李元嬰道:“你們出嫁的日子總不是臨時定的,到時給我來個信,我一準說服皇兄讓我回來給你們送嫁,想法子幫你們狠狠敲打駙馬一頓,叫他們絕對不敢欺負你!”

高陽哼道:“本來就沒人敢欺負我!”

幾個人嘀嘀咕咕地把這次的成果瓜分完了,還剩一些分不了的李元嬰收起來去尋李承乾商量。

當時,李元嬰和李承乾還沒那麼好呢,沒帶李承乾一塊玩耍,李承乾可不曉得他派了這麼一批人跟在侯君集後面撿漏。

李承乾得知李元嬰大賺一筆,不得不佩服李元嬰的膽大,連這種財都敢發!聽李元嬰說有些人安置不下,又誇口說戴亭眼光好,帶回來的一準都是厲害人,李承乾便道:“這有什麼難的,有用的人到哪裡都有用,我給你撥點地方讓人住進去。”

李元嬰歡喜地說:“那敢情好,等把人安置好了,聽說高昌人跳舞很厲害,我們一起看看高昌的歌舞!”

李承乾一口應下。

時間不早了,李承乾已回了宮中,沒第一時間見著大捷而歸的侯君集,所以也不知道李元嬰派去的一行人其實算是虎口奪食,特招人恨!

這會兒李二陛下親自見了享受完萬眾矚目待遇的侯君集和薛萬均。

拿下高昌的過程在捷報裡已經寫過了,李二陛下沒問得太細,只詢問侯君集和薛萬均如今的高昌可適合置安西都護府。

侯君集兩人自是贊同的,好歹是他們拿下來的地方,要是把它變成安西都護府,那就真正成了大唐的地方了,往後大家提起來都會記得他們的功績!

君臣聊著聊著,免不了聊到此次徵高昌的所得,高昌有好酒、好歌舞,也有不少良種作物。

提到這個,侯君集兩人的表情都有些古怪。

李二陛下見他們神色不對,問道:“怎麼了?”

侯君集就給李二陛下說道了一番。

論美酒,他們得了挺多,都是上好的,全都進獻上來了。不過,聽人說,高昌最好的酒不在宮中,而在某個古老家族的窖藏之中。

李二陛下雖不是嗜酒如命的人,可男人哪有不愛喝酒的?他當即追問:“那你們就沒有去要來?”

侯君集道:“去了,但晚了。”

薛萬均道:“是的,晚了,滕王他們的人把那酒窖搬空了。”

李二陛下臉皮抽了抽。

論歌姬舞姬,他們也帶了一批回來,不過侯君集還是說,最好的被戴亭提前撈走了。

那廝不僅撈好酒撈美人,還拐帶了許多種葡萄的、釀酒的、編織的,反正高昌最頂尖的能工巧匠都被他們騙走了,林林總總帶回了差不多一千高昌人!

李二陛下本來覺得李元嬰瞎胡鬧,也就去撈點錢之類的,不曾想李元嬰派去的人這麼能幹,居然輕輕鬆鬆趕在侯君集前面把好東西全弄走了!

李二陛下奇道:“朕記得元嬰派去的人都是臨時從禁軍裡挑的,領頭的還是個十來歲的內侍,怎地事事都趕在你們前面去了?”

侯君集告了李元嬰一狀,心頭稍稍氣順一些。他客觀地說道:“那小內侍年紀小,手段卻不簡單,不知怎麼籠絡得手底下那百來人對他言聽計從,走出去就很能唬人。那些高昌人沒什麼見識,聽他們又是皇子又是公主的,自然就被他糊弄過去了。”

李二陛下對李元嬰身邊的內侍沒多大印象,只記得是個男生女相的少年,論長相是一等一的好,但話不多,從不出頭,瞧不出有什麼特別的能耐。

沒想到這樣一個小內侍居然能跟著大軍跋涉千萬裡,還把李元嬰交待的事辦得這麼漂亮!

李二陛下道:“那小子倒是會選人。”

高昌國都拿下了,李二陛下沒怎麼計較幾罈子美酒和幾個美人,這些都是小事。接下來幾天,李二陛下都在和朝臣們商議高昌置府事宜,許多人的意見是高昌離長安太遠,管轄不易,給了教訓繼續讓麴智盛管著就好,實在不必改州置府、派遣官員與將士去管理這個離得那麼遠的地方。

李二陛下堅持要將高昌變為西州,置安西都護府,把高昌正式納入大唐疆域之中。高昌乃是大唐與西域貿易通道上的要緊地方,只有把它牢牢地把控在大唐手中才能保證貿易通暢,不至於再發生使者與商隊被人橫截的事情!

胳膊擰不過大腿,在李二陛下的堅持之下,高昌終歸還是成了大唐的西州。李二陛下滿意不已,精心挑了幾個得力的人讓他們回頭護送麴智盛回西州,順便建設並接管安西都護府!

李二陛下心中快慰,準備在宮中設宴邀百官同樂。

這個時候李二陛下才騰出空來收拾他那個和他幾個兒女分戰利品分得特別起勁的么弟。

李二陛下叫人把李元嬰拎過來,睨著李元嬰說:“聽侯君集說最好的酒、最好的歌姬舞姬都被你搶了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李元嬰據理力爭:“這怎麼能說我搶了去?是他們自願帶著酒、帶著人跟戴亭回來的!”他還反咬侯君集一口,“這老侯帶的可是大唐精銳之師,他居然好意思和您說好東西全被我們這百來人弄走了?真要這樣,他也太沒用了吧?他是不是不會當將軍啊?看來,他拿下高昌就是運氣好,比人老李差遠了!”

李二陛下瞪他。

李元嬰知道李二陛下特別無恥,也沒咬死不肯把吃進去的東西吐出來,聽李二陛下說要大宴群臣便提出到時把好酒和美人都帶來讓大夥品鑑品鑑是不是真的比侯君集他們帶回來的好。反正,酒他嘗過了,還是不太愛喝,留幾壇嚐嚐鮮就好,回頭他想喝的話可以叫人重新釀!

兕子她們早拿著單子到李二陛下面前炫耀過,李二陛下知道李元嬰沒把好東西獨吞,聽李元嬰這麼上道也就決定對他大賺一筆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李元嬰這邊在李二陛下面前把自己得的東西過了明路,朝中卻有一些人得知了侯君集在高昌的所作所為:高昌是開城門投降的,侯君集率軍進城後卻還是肆意搶奪財物、擄掠美人,這種把好好的仁義之師變成強盜土匪的做法叫很多人非常不齒,有看不過眼的人紛紛回去捋起袖子寫摺子,準備開噴!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敢告我狀,你完了!!!

更新!!

滕王是歷史上有的人物,按排行是二十二,最小的兒子,所以大家都推算是李淵當太上皇時生下的。當時在挑唐穿穿哪個小紈絝好,我看來看去,覺得這小王爺最棒。他就是《滕王閣序》那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裡的“閣中帝子”~他好斂財,李治當皇帝後過年賜他和另一個王爺一車繩子,說我覺著你們什麼都不缺,就賜車繩子給你穿錢吧!刺激不刺激!

然後一開始李二把他封到滕州,有了個第一個滕王閣,天天呼朋喚友吃喝玩樂;李治登基後看他不順眼,把他貶到另一個地方,他又建了一個滕王閣;再貶,再建……反正,就過得特別開心,生了一堆孩子,愉快地活到了武皇登基!

所以現在你會發現,這裡一個滕王閣,那裡一個滕王閣,地方好像和他一開始的封地對不上號!因為他走到哪建到哪,走到哪玩到哪!

【以上純屬甜甜春戴上濾鏡後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