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閒唐最新章節列表 > 95、第 95 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5、第 95 章

年後第一批新生來報到, 國子監上下都添了幾分熱鬧, 人都安置好後, 李元嬰才發現只有自己被分到唐璿他們那邊,其他人都是按著新生入學辦的。問唐璿, 唐璿也不解, 只能幫著猜測:“約莫是孔祭酒瞭解你學得如何了, 怕你去其他齋堂是浪費時間。”

李元嬰聽了這話挺開心, 覺得老孔瞧得起他, 雖說要和李治他們分開上課也沒覺得有什麼,高高興興地跟著唐璿去他們上課的齋堂。

李元嬰是插班生, 前排的位子自然沒他份, 他得坐到後排去。唐璿怕李元嬰寂寞,又和人換了位置,坐李元嬰旁邊去。

其他人本就看唐璿這個後來居上的“小天才”不太順眼, 一看他對李元嬰這般殷勤更是暗暗嗤笑,覺得鄉下長大的泥腿子就是沒見識,見著個小王爺也這麼上趕著討好。

太上皇兒子有二十二個, 除卻死掉的那些, 活下來的也還有十幾個, 全都是給塊地方打發出去了事。不說太上皇那堆兒子,哪怕是當今陛下的兒子們,除了三個嫡出的,哪個能逞威風?

看看三皇子李恪,出去後和個縣令起了衝突, 都要挨李二陛下一頓批!所以,他們將來是要入朝為官的,壓根不用怕李元嬰,更別說自甘墮落去迎合討好了。

別人譏嘲的目光,唐璿沒放在心上。在他眼裡,李元嬰就是他朋友,他們志趣相投,很聊得來。

李元嬰剛到國子監來,他幫李元嬰好好適應是應當的,換成他到李元嬰的地頭去,李元嬰也會幫他!這不就是當朋友該做的事嗎?

李元嬰也不太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反正他從小就混世小魔王,氣走的夫子都好幾批呢,這點隱而不發的小嘲諷對他來說只是毛毛雨!

李元嬰拿出唐璿讓他帶的新課本,說道:“就學這五經啊?會不會太少了?”

五經指的是《詩》、《書》、《禮》、《易》、《春秋》。

《詩》自然是指《詩經》,讀詩寫詩是讀書人的必備技能,所以這個肯定是要學的。

接著是《書》,書指的是《尚書》,裡頭大多是些流傳下來的政治文獻,當官的都得學習。

《禮》是《禮記》,讀書人的言行舉止都得按著它來。

《易》則指《易經》,瞭解一下玄理知識也是必須的。

《春秋》就是編年體史書了,因為按照春、夏、秋、冬來編寫,所以名為《春秋》。

唐璿好脾氣地給他解答:“學五經已經不少了,許多人學一輩子也不一定能學通。有的書我自己也看過,可是聽夫子講解又有了新的感悟,所以哪怕是同一本書,聽不同的夫子講也會有不一樣的領悟。”

李元嬰是典型的吃軟不吃硬,聽唐璿這麼一說便老實做好,等著夫子來開講。

負責李元嬰這個齋堂的國子監博士姓馬,叫馬嘉運,年過六十,乃當世經學名家,治《周易》尤其獨到。這位馬博士聽說混世小魔王分到自己手上,心裡馬上響起了警鐘,走出直舍前還把自己的幞頭好生整理了兩遍,生怕它會被李元嬰給氣歪。

馬博士到齋堂一看,李元嬰乖乖巧巧地坐在後排,身上穿的也是國子監統一發的衣裳,瞧著還挺像樣。再一看,唐璿居然挪到李元嬰隔壁去了,馬博士皺了皺眉。

有道是學壞容易學好難,唐璿從前不與那些紈絝子弟往來過密,馬博士還挺滿意的,此時看唐璿和李元嬰走得近,他心裡有些擔心這個自己看好的愛徒。不過都還是少年人,馬博士也沒當場說什麼,只在講學時特別留心李元嬰,看他會不會像一些同僚說的那樣愛搗亂。

馬博士講《周易》一點都不枯燥,他雖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講課卻風趣幽默得很。他早年曾隱居山野,講的例子多帶著點山間趣味,天文地理無不信手拈來,偶爾還會帶出幾句山民野話,明明是大俗之言,聽著卻又有大雅之意。

李元嬰聽得眼睛都亮了,覺得國子監果然不錯,至少馬博士很不錯,講的課他愛聽。不僅上課時積極搶答,下課後還拉著唐璿跑去攔著馬博士發問。

馬博士觀他言行舉止,覺得這位小王爺雖有李家皇族的驕矜,卻也不失為一個好學的好學生。子曰,有教無類,他們對李元嬰的評價倒是太先入為主,有失偏頗了!

馬博士一一為李元嬰解答了疑問,回去後便和一起帶李元嬰這個齋堂的賈公彥賈助教提了兩句,說李元嬰這學生還是教得了的。

賈助教接在馬博士背後去上課,他講的是《禮》,這是他的老本行。

孔穎達奉命編纂的大唐高等院校□□材《五經正義》裡頭的《禮記正義》就由這位賈助教來主編。

李元嬰雖然和魏徵學過《禮記》,但是正和唐璿說的那樣,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見解,這位賈助教的講法也和魏徵不太一樣。李元嬰把自己學過的和賈助教講的比對著來理解,感覺確實對《禮記》有了全新的理解。

李元嬰在這邊孜孜不倦地學習新學問,孔穎達那邊也被人找上了。

找上孔穎達的不是別人,而是李承乾。

李承乾也是沒辦法的事,董小乙來到東宮求見,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對李承乾說:“我們殿下要餓死在國子監裡了!”

李承乾心道,房遺直剛剛才來和他說過,他么叔進去國子監發現飯菜太難吃,死活不肯吃,跑去搶了別人家送去的食盒。他這位么叔是能餓死的人嗎?餓死別人也不會餓死他!但李承乾喜歡他這么叔,好脾氣地問董小乙到底要傳什麼話,只管說便是。

董小乙就直說他,他說他奉命重金買下一處酒樓,挖了不少好廚子,準備每天派一批廚子去給國子監那邊做飯,雖不能做得和宮裡一樣好,但至少也要做到能入口。具體說法他也想好了,就說這酒樓的東家感念國子監悉心為大唐栽培人才,自願出資想要讓這些將來要出將入相的國之棟樑們吃好喝好,不讓國子監多花一分錢,又能讓所有人都吃上好的!只一樣,許他們酒樓打出招牌去,說是他們這些菜是國子監專供!

董小乙還給李承乾看那份明顯就是李元嬰手筆的計劃,上頭說前一百天供的菜每天都是不重樣的,李元嬰稱之為“百家菜品鑑活動”。都說民以食為天,瞭解各地的飲食習慣,知道百姓們平時都吃什麼喝什麼,難道不是國子監監生們應該做的嗎?這叫瞭解民生民情!

這整個活動都不用國子監掏錢,只許讓監生們吃完了給投個票,選出覺得好吃的菜。這是舉手之勞,不費什麼功夫,料想大家都是願意的。

李承乾瞭解完李元嬰的全套計劃,臉色有些木。他這么叔為了能每天吃出新花樣,當真是費了大心思,他都懷疑李元嬰是不是早有計劃了,要不怎麼能在短短半日內就想出這麼個周全無比的計劃來呢?連他聽了都覺得,不多常常天南海北的吃食是不關心百姓、不關心民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這么叔咋就這麼能說呢?

李承乾能怎麼辦,李承乾當然只能當個好侄子,第一時間找孔穎達說了這事。

孔穎達今天一整天都掛心著國子監那邊,生怕李元嬰一進去就鬧出大動靜來。大半天過去,沒人過來報信,孔穎達安心之餘又莫名有些失落:那混世小魔王不弄點事情出來可真叫人不習慣!

沒等孔穎達把心放到下衙,李承乾就尋了過來,如此這般如此這般地把“好心酒樓免費供應,一百天不重樣”的大好事給他講了。

孔穎達一聽,明白了,原來是在這裡等著自己。

真要是什麼酒樓東家想做這樣的“義舉”,能走李承乾的門路嗎?想想都知道不可能!誰願意為了讓國子監監生們投個票,白出一百天的伙食?要知道這可不是幾百人,這是兩千多人!這還是國子監本來的監生,不算那些旁聽的、編外的!這是一般人肯白掏的錢嗎?

便是戶部那邊,每次要省一筆錢出來給國子監這邊花用也是很肉疼的,畢竟這地方一般都是有進無出,除了給朝廷培養人才之外根本沒有進項!

想也知道只有李元嬰這個手頭不缺錢的,才捨得這麼砸錢。

孔穎達覺得等他砸上幾天,應當就能知曉供這麼多人吃喝不容易了吧?

孔穎達思量片刻,覺得這事應下來也沒什麼,左右不是自己花錢,當即表示沒問題。他轉頭叫人把這件事轉達回國子監那邊,有人要送錢,那就讓他送,看看到時哭的是誰!

李承乾辦好了他么叔拜託他辦的事,也叫人去傳話給董小乙。董小乙歡喜地回去把事情給柳寶林說了,說是李元嬰在那邊很習慣,就是飯菜不好吃,但是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了。

柳寶林聽董小乙盤下個酒樓,請了許多好大廚要搞“百家菜”,便將自己平日裡整理的菜譜拿出來,叫董小乙挑李元嬰喜歡的混在每天的飯菜裡,花多少錢不要緊,一定要讓李元嬰吃得好。

柳寶林也是不差錢的主,她留著錢在宮中也沒處花,想著最近天氣冷得很,便讓董小乙給國子監再捐些炭火。柳寶林臨場照著李元嬰的計劃想出了法子:“你出去多買些炭囤著,就說你們也兼賣炭的,想看看哪種炭好,每日輪流給他們送幾種炭去,送到開春再斷掉。”

董小乙在心裡一計算,覺著這回他們的花用忒大了。好在去年採收的葵瓜子賣了不少錢!

說到賣葵瓜子,那還是李元嬰給出的主意。去年李元嬰學了個詞叫“奇貨可居”,一看,這葵瓜子除了李二陛下手上那批就只有他自己有,不正是“奇貨”嗎?

李元嬰叫人往外賣葵瓜子,不一把一把地賣,而是三顆三顆來賣!三顆向日葵種子弄個漂亮包裝包起來,瞧著雅緻又漂亮,這就是全京城獨一無二的“奇貨”。

當時底下的人搬了幾株開花的向日葵擺在門口當招牌,派專人在旁邊解說這向日葵多麼新奇多麼好看,還會跟著太陽轉呢!這些人常年跟在李元嬰身邊,最是能說會道,硬生生把“向日葵精神”傳揚開了,許多人為了得個好彩頭都紛紛買了一份回去等著來年開春種下去。

如此一來,幾個莊子出產的向日葵賣出了許多人難以想象的價錢!畢竟,你能數出那連片的向日葵能長出多少葵瓜子不?反正董小乙想不出來!他只知道,周圍農戶家的婆娘都靠幫忙包裝向日葵種子過了個肥年。

結果“向日葵精神”賣的錢還沒捂暖,這麼快就要往外掏了!

董小乙也不知該佩服李元嬰的賺錢本領好,還是該佩服李元嬰的花錢本領好。

現在不是想東想西的時候,董小乙從揣著柳寶林給的菜譜出宮,先跑酒樓那邊讓人按照國子監的監生人數備好菜送到國子監那邊開始忙活晚餐。

這麼大的數量,要不是做慣了大宴的酒樓還真吃不下來,一陣忙亂之後,新廚子們成功把原來那些應付了事的廚子擠到了洗菜切菜的位置上,按照主廚擬定的頭一份菜譜開始準備李元嬰到國子監後的第一頓晚餐。

這天傍晚,國子監的監生們拖著飢腸轆轆的腳步走向吃飯的地方,想和平時一樣靠著飢餓忽略食物的味道。結果,才剛走出一段路,他們就聞見了一陣誘人的食物香氣。

是誰?哪個天殺的紈絝子弟又叫人送好吃的來饞他們了?!

作者有話要說:

小王爺:不花錢是不可能的,我最喜歡花錢了!

更新啦!

今天的更新,也有足足三千九!勤快!

想起前面有人考據過李象和李欣的年齡問題,這個確實沒按歷史來寫,反正是承乾先生出嫡長孫,至於李欣,歷史上好像不是閻氏生的!懶得查了!進入瞎掰狀態!這裡的李小圓球是閻氏的兒子!名字隨意!反正大家都記不住!不如我們就當他叫李小圓球吧!(理直氣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