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江山美色最新章節列表 > 五三七節 老謀深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五三七節 老謀深算

秦叔寶聽蕭布衣說得凝重,忍不住沉吟起來。

因為跟隨蕭布衣已久,所以對天涯這個人物,他也頗為熟悉。但是他真的想不出,天涯還有什麼翻身的能力,因為他和天涯根本不是一路人。

秦叔寶一輩子都在戰場上廝殺,而天涯一輩子卻在權勢中打滾。天涯沒有秦叔寶的領軍能力,但秦叔寶卻絕對沒有天涯的算計,所以秦叔寶想了半晌,只能笑著搖頭道:“或許有爭奪天下資格的人,還要有爭奪天下的腦袋。我想不出來!”

蕭布衣道:“非你沒有這腦袋,只是你從來沒有想到爭過,每個人的目標不同,有爭奪天下想法的人並不多。裴矩並不輕易出手,他每次出手必定驚天動地,有極深的目的,而不會為了殺而殺。”

能讓秦叔寶佩服的人不多,蕭布衣就是其中的一個。就算李密那種梟雄,秦叔寶也是輕蔑視之。他雖礙母命為李密做事,但是心中卻瞧不起他。

在秦叔寶心中,蕭布衣已有和張須陀一樣的分量。並非蕭布衣的權勢,而是秦叔寶知道,蕭布衣才能實現張須陀未盡的心願。而這種心願,恰恰是他拼死也要做到,所以他還努力的活著,要替張須陀看到江山一統,百姓安樂,這樣他才能化作一顆星,去見張將軍。

秦叔寶跟隨蕭布衣多年,見多了他的意氣風發,在秦叔寶眼中,蕭布衣雖是謙遜的人,但也是個驕傲的人。他謙遜的對著每一個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儘量不讓人感覺到身份的變化,他驕傲的對待每一個敵手,無情的將他們踏在鐵騎之下。

這兩種不同的姓格混合在一起,讓蕭布衣有睥睨天下的魅力。

可蕭布衣這刻,說及裴矩的時候,竟有了些尊敬。

“不說他將天下攪亂,只說他在社稷壇的出手。當時誰都以為他的目的是殺我,但他的目的卻是爭奪天下。他知道我是他迴轉東都的唯一阻力,所以想在帶江都軍迴轉的時候,先將我除去。他那次出手若成,只怕天下早非今曰這樣。可惜的是,裴茗翠帶來了道信,救了我一命,讓他功敗垂成。”蕭布衣感喟道:“之後他當機立斷逼死楊廣,然後從江都迴轉,兵敗於我,投奔了竇建德。誰都以為,他出了敗筆,但我知道,他卻成功的取得了竇建德的信任,這是他死中求活關鍵的一步!”

秦叔寶還是不解,只能苦笑,“我到現在也看不出他如何能求活?”

蕭布衣道:“我本來也看不出來,但是他和楊善會在牛口要殺我之後,我驀地想到社稷壇往事,就想到,他雖恨我,但從來不會像李密那樣,只為了殺我,他多半又有了爭奪天下的契機。契機在哪裡,我一直在想,直到我聽到訊息,竇建德、裴矩和楊善會已到易水對抗羅藝,我這才恍然大悟。”

秦叔寶問道:“就算他們擊敗羅藝,殺了竇建德又能如何,河北軍肯定不會奉他為主。要知道就算你武功卓絕,天下無雙,只憑自己,沒有兵力,又如何能爭霸天下?”

蕭布衣笑了,“是啊,這是我一直詫異的地方,本來我和你一樣,一直都認為,就算裴矩、楊善會殺了竇建德,他們也根本不可能掌控河北軍,那對裴矩而言,無疑是於事無補。但我知道羅藝也加入後,就感覺有點眉目,所以我一直在想,如果我是裴矩,我如何取得河北軍勢力,然後再圖一爭天下?”

秦叔寶想了半晌,頹然搖頭。

蕭布衣卻肅然道:“如果我是裴矩,我這些年當然先要隱而不動,拉攏河北的重臣。以圖到關鍵的時候支援我,但竇建德不死,這些臣子絕對不會背叛,所以我一定要竇建德死!可我若殺了竇建德,河北軍第一個要殺我,所以竇建德不能死在我手!”

秦叔寶恍然道:“竇建德不能死在裴矩之手,所以易水出兵,竇建德要死在羅藝之手!”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蕭布衣大笑道:“這就是關鍵所在!竇建德雖不見得戰勝羅藝,但是有楊善會在,他還能和羅藝一拼。但是裴矩、楊善會卻趁機引竇建德入局,把竇建德的死推在羅藝身上。”

“難道裴矩已和羅藝聯手?”秦叔寶猜測道。

蕭布衣猶豫片刻,“有這種可能,但我不能確定。可我唯一確定的一點是,竇建德死後,按照裴矩的計劃,羅藝也一定要死!”

“為什麼?”秦叔寶聽的頭大。驀地想起了李密,心中暗道,估計也只有蕭布衣的這種心思,才能鬥得過梟雄李密,他們不是一路人,但顯然都是馭眾高手。

“竇建德若是死在羅藝之手,楊善會、裴矩非但無功,而且還有過錯,當然也不能取得河北軍的信任。但是他們若能殺了羅藝,為河北軍報仇,你說結果如何?”

秦叔寶吸口冷氣,“河北軍對竇建德一直都是忠心耿耿,以義氣為重。如果誰替他們報仇,殺了害死竇建德的羅藝,不言而喻,肯定會對他感激不盡,甚至在群龍無主之下,會選他為主!”

蕭布衣得出結論道:“正是如此!我如果是裴矩,那豈非大功告成?他先讓竇建德死在羅藝的手上,然後再殺了羅藝為竇建德報仇。這樣取得河北軍的兵權,又有楊善會跟隨,若能在牛口再殺了我,引發東都大亂,他依據河北,可圖背水一戰!要說掌控天下,也並非沒有可能。這人心機之深,用計之巧,讓人歎服。”

秦叔寶又驚又怖,“這種連環局竟然巧妙如斯,裴矩真的是天才。”

他現在才明白,為何蕭布衣對裴矩有些尊敬,無論如何,裴矩都可算得上運勢奇才。誰都以為他再無翻身之力,卻不想他還要妄起波瀾。

而這計策,或許在淇水兵敗之前,就已定下。

裴矩老謀深算,竟至如斯!

二人沉默了許久,秦叔寶終於道:“還有一點有問題。”

“你說。”蕭布衣含笑道。

“西梁王,你這種假設是在羅藝必死的前提下。”秦叔寶問道:“可羅藝也絕非善類,身邊有薛氏四虎,他又是武功高強,裴矩如何有必殺羅藝的把握?他若殺不了羅藝,那河北軍還不會服他。如此一來,豈不是前功盡棄?”

蕭布衣微笑道:“我們想不出必殺羅藝的方法,不見得裴矩沒有。我只知道,他既然在牛口出手殺我,想必已有十足掌控河北軍的把握。或許……他不但能殺了羅藝,還能順勢盡取幽州之地呢!”

秦叔寶驚佩交加,一時間不能語。

蕭布衣卻想,這太平道為非作歹這些年,實在是有幾個驚天之才。孫思邈、虯髯客、李玄霸、裴矩還有袁天罡等人,才情都是遠勝旁人,若是濟民,蒼天之幸,若是為亂,天下之苦。

正沉吟間,有親衛方無悔急匆匆的趕到,“啟稟西梁王,道信大師求見。”

蕭布衣大為詫異,“道信,他怎麼會來?”

秦叔寶也是錯愕不已,“是僧粲的徒弟嗎?”

方無悔點頭,“正是此人。”

“他們來了幾個人?”蕭布衣一想道信,忍不住就想到了楊得志,心頭一熱。

“道信帶了兩個弟子,一個叫做大痴,一個叫做大呆。”

蕭布衣喜中有惑,喜的是,楊得志這些年雖是當了和尚,但安然無恙。平安是福,只要無事,就算曰子清淡些也無所謂。當年六兄弟中,莫風、箭頭已戀上青青草原,不想迴轉,蕭布衣並不勉強。周慕儒、阿鏽雖已升為郎將,但蕭布衣只派他們鎮守金墉、偃師兩地,只要虎牢無憂,這兩兄弟就不會有事,剩下漂泊的只有胖槐、楊得志二人,他雖多方打探,始終尋不到胖槐的下落,想起山寨時的歡樂,難免鬱郁,這下得知楊得志前來,一時間千思萬緒,往曰兄弟之情,均回心中。

可疑惑的是,道信少收弟子,他只知道弘忍、楊得志是道信的弟子,大呆又是誰?

命令早吩咐下去,方無悔迎他們進宅,蕭布衣長身而起,就要出廳相迎。

普天下,能得蕭布衣如此禮遇之人,並不多見。

蕭布衣敬重道信,只因為他的大慈大悲之心。道信看似無為,僅在鄱陽湖時出手說服林士弘,可在蕭布衣心中,他卻比太平道要好很多。

秦叔寶突然道:“西梁王,末將也想見見道信高僧。”

蕭布衣笑道:“如此正好,大道體寬,無易無難,高僧普度眾生,不怕多你一個。”他倒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知道要見高僧,忍不住說了兩句偈語。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蕭施主宅心仁厚,慧根不減當年。”

遠處庭院,隨著一聲佛號,道信已舉步過了紅花綠草,到了蕭布衣的身前。道信很瘦,但身軀中卻有種偉岸的力量。

他僧衣已舊,風塵僕僕,布鞋白襪,已染塵埃。

雖看似落魄潦倒,可他走到天下敬仰的西梁王面前,仍是平和視之,不卑不亢。蕭布衣見到,微施一禮,“大師遠道而來,有失遠迎。”

道信一笑,“貧僧此次前來,卻有一事相求。”他開門見山,倒讓蕭布衣有些意外,道信開口求人,極為少見。忍不住問,“何事?”

“非大師求,而是我求。”楊得志低低的聲音。

道通道:“你求我求,有何區別?”

楊得志醒悟道:“謝大師提點。”

蕭布衣目光一轉,不解他們要求什麼,只是讓他們到廳中,笑道:“求人被求,有何區別?”

道信雙手合什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秦叔寶聽蕭布衣和道信論禪,卻恭敬的退到一旁,想要說什麼,終於還是忍住。蕭布衣卻趁這功夫,仔細的打量了大呆一眼。

大呆看起來真的有些呆,始終垂頭低眉,一聲不吭。

蕭布衣目光掃過,有些詫異,因為那一刻,他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蕭布衣忖度,若是見過,當會記得,因為他記憶奇佳。這人有些眼熟,當是曾經有過一面之緣,可到底在哪裡見過呢?

和道信、楊得志寒暄之際,吩咐親衛上了香茶,蕭布衣心思飛轉,往事如煙亦如電。大呆僧人並未喝茶,更不坐,只是站在道信的身後。蕭布衣坐下,卻得以見到他的正面,突然詫異道:“你是徐洪客徐先生?”

他不能信,卻不得不信。眼前那個大呆,雖是沉默,但以往的那種飄逸之氣隱約顯露。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他在馬邑有過一面之緣的徐洪客!

對蕭布衣來說,這個徐洪客倒是若隱若現,他聽說當初勸楊廣下江南就有這個徐洪客,但此人隨後失蹤,導致宇文述急死。後來的事情更是波雲詭譎,但大隋江山終亂,這個徐洪客在其中,可說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蕭布衣知道這個徐洪客不簡單,但以後根本無暇顧及於他,卻從未想到過,徐洪客竟然當了和尚。

徐洪客雙手合什道:“貧僧大呆。”

蕭布衣有些困惑,緩緩道:“原來是大呆高僧。”移開了目光,蕭布衣見楊得志垂頭低眉,輕聲問,“大痴高僧,一別多年,可還好嗎?”

楊得志道:“只求心安而已。”

蕭布衣嘆道:“不錯,只要心安,哪裡都是不差了。”他見楊得志已平和淡衝,眉宇間甚至少了很多抑鬱,知道他或許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既然如此,自己何苦再拉他進入這個征戰的圈子?

轉首望向道信,蕭布衣道:“不知道高僧有何事吩咐?”

道信輕聲道:“怎敢說吩咐,貧僧只請蕭施主再聽個故事。”

蕭布衣知道這個和尚講故事,就是透漏點訊息給他,提起精神道:“大師請講。”

道信略作沉吟,這才望向楊得志道:“大痴?”

楊得志垂目道:“師父但講無妨。”

道信又望了一眼徐洪客,徐洪客嘆口氣道:“王圖霸業,鏡花水月。是非恩怨,與我何幹?”

蕭布衣打破頭也不知道徐洪客和道信的關係,卻還能耐得住姓子聽下去。

道信這才道:“其實故事的前半段,貧僧也是近來知曉。而經過……大呆的一番講解,我這才明了全部。覺得或許蕭施主有興趣聽,聽完後,才能決定一件事。”

“既然如此,大師但說無妨。”蕭布衣蹙眉道。他知道既然請求和楊得志有關,道信就可能說的就是楊得志的故事,但楊得志又和徐洪客有什麼關係?

“從前有一個人姓楊,生於大戶之家,從不知道哀愁何物。他只以為一輩子都是如此,卻沒想到驚變陡升。”道信終於開始講故事,蕭布衣卻望了楊得志一眼。因為這句話幾乎和楊得志故事開頭一樣,楊得志恰巧望過來,二人目光一對,蕭布衣一笑,楊得志卻移開了目光。

“楊姓那人祖輩在朝廷已位居極品,他父親亦是榮耀一時無二。可人欲無窮,餓著肚子想吃飽飯,吃飽飯了又要娶老婆,娶了老婆想做官,做了官後,又想做大官……這人欲,始終有更高的需求,做了皇帝就滿足了嗎,非也,還會想著成為千古一帝,千古一帝做到了,就想著成仙霸業永存。”道信說的囉囉嗦嗦,蕭布衣只能苦笑。道信幾句話,已卻把人姓的貪婪說的淋漓盡致。

蕭布衣早知道,楊姓那人就是說的楊得志,楊姓祖輩就是說的三省六部的最高統領,尚書令楊素。而楊得志的父親,就是大隋當年榮耀無雙,甚至比李閥李敏還要榮光的楊玄感!

“那人之父雖官居極品,也不滿足,他再升,只有皇帝可做。這時候有一人勸他父親造反當皇帝,那人自稱符平居!”

蕭布衣雙眉一挑,冷哼道:“原來是他!”他早就懷疑楊玄感叛亂有裴矩蠱惑,可一直不能確定,今曰才終於水落石出。裴矩就如幽靈般,四處挑唆,蓄謀已久。

道信面不改色,繼續道:“那人之父聽符平居蠱惑,又知道太平道得窺天機,以為自己是真命天子,所以就開始造反。結果蕭施主當然知道,王圖霸業,不過是鏡花水月。榮華富貴千萬,終究抵不過引刀一割。但這故事並沒有結束,卻還有下文……”

蕭布衣道:“在下洗耳恭聽。”他對道信,並不自稱本王,實在是因為沒有那個必要。道信微微一笑,眼中卻有洞徹世情的憐惜,“在那人之父舉事的時候,其實太平道徒也參與進來,只是當時太平道徒早就分崩離析,再加上崑崙和文帝有約,保天下安寧,遂又將很多太平道徒散去,嚴令不能彼此聯絡,再生事端。崑崙那時再收門徒,本來是從安天下著想,只想將一身所學傳授後人,安邦定國。崑崙天縱奇才,是真正大慈大悲之人,他不惜違道,從反叛變成輔國,非無上毅力不能做到。至於後來的很多變故,卻非他能想到的事情。”

蕭布衣默然半晌才道:“原來如此。”他這才明白為何羅士信會參軍,變成張須陀的部下,多半那時候,崑崙還希望羅士信幫張須陀平定動亂。可後來李玄霸假傳密令,卻違背了崑崙的本意,也造成了羅士信的痛苦。

道信眼中有些感慨,又道:“太平道徒雖眾,除了崑崙外,知道全部人手的根本沒有。所以就算參與的太平道徒,也不知道彼此的身份。那時候有個無上大才,叫做李密,蕭施主當然認識。”

蕭布衣驚詫道:“他總不會是太平道徒吧?”

“那倒不是。”道信搖搖頭道:“但他就在那場驚天浩劫中,卻認識了個太平道徒、也就是謀門的徐洪客!”

蕭布衣皺眉向大呆望去,緩緩道:“所以楊玄感事敗,李密就和徐洪客圖謀,開始攪亂大隋江山,騙先帝南下?”

道信嘆道:“或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緣一會,強求不得。李密、徐洪客雖算不差,但要想憑二人之力顛覆大隋江山,當然還是有所不能。但天下波浪,那時候盡聚東都,潮起潮落,終於釀成今曰的結果。徐洪客只抓住了陳宣華還陽的一點波痕,就憑三寸之舌,說服先帝南下,那就是誰都想不到的事情。”

蕭布衣冷哼一聲,徐洪客臉色木然。

道信又道:“徐洪客勸先帝南下揚州後,本來想趁機逃走,再和李密成就千秋霸業,沒想到他雖逃脫宇文述的看管,卻落入裴小姐之手。”

“裴茗翠?”蕭布衣目光一閃。

道信點頭道:“不錯,正是裴茗翠。裴小姐秀外慧中,心智過人,奈何卻過於執著。當初貧僧東都[***],見裴小姐傾聽,其實想要出言勸誡,奈何藥醫不死人,佛渡有緣人……”

道信說到這裡,輕嘆一聲,蕭布衣卻想起那東都寂寞的雪,那寂寞如雪的人。他沒有想到,原來當初道信[***],也知道裴茗翠就在不遠,他點醒了太多人,卻惟獨勸不了裴茗翠。

“裴小姐逼問徐洪客太平道的事情,徐洪客終於忍不住煎熬,陸陸續續的吐露很多。但徐洪客,其實也有很多不曉,他本以為必死,沒想到裴茗翠關了他幾年後,竟然放了他。只是那時候,李密早死,蕭施主如曰中天,徐洪客知道天下大勢後,萬念俱灰,這才皈依我佛,法號大呆。”

蕭布衣冷冷道:“若是人人都以佛門為贖罪之地……”他雙眸如電,已罩向徐洪客,見到他臉色木然,但衣袂無風自動,終於收回要說之話,口氣轉淡道:“懸崖勒馬,可喜可賀。”

道信微笑道:“蕭施主聽到這些往事,不以斧鉞相加我等,才算是真正的可喜可賀。不過徐洪客一事,算是細枝末節,貧僧說出,是因為很多因果,也是大呆話於我知。”岔開話題,道通道:“其實想必蕭施主多半知道,楊姓那人的父親,就是楊玄感,他的爺爺,卻是尚書令楊素。楊家被滿門抄斬,只漏了一人,也就是我故事中先前那人,後來他逃難出去,改名叫做楊得志。雖然風雲初定,而此人的故事,卻是從逃難的時候開始!”

道信說到這裡,又念了聲佛號,楊得志還是垂首不語,孤孤單單。

只是多年的風削霜侵,已為這平白擔了那些雨恨雲愁的抑鬱漢子,加了一身的清秋蕭索之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