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清朝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六十章 要麼崛起,要麼沉淪(第三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六十章 要麼崛起,要麼沉淪(第三更)

冷靜下來後,陳策對剛才自己的衝動之舉多少有點後悔,沒辦法,軍人本身就是衝動與冷靜的混合體,與其浪費時間後悔,不如考慮怎麼將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安達曼群島地理位置十分顯要,其歸屬問題一直就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目前島上有印度的雷達站,同時還生活著許多緬甸人,而緬甸早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個行政區域,安達曼群島就像是一塊被兩隻老虎都盯緊的肥肉,現在關鍵的是誰能先下手為強,但在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藉口之前,誰也不願意因為一個群島貿然發動一場戰爭。陳策認為,這一次自己正在為祖國尋找一個出兵的藉口,結果可能是流芳百世,也可能是遺臭萬年。

想到這裡,他就覺得自己心裡有團火在燃燒,“印度鬼子,老子來了!”陳策一錘桌子,口中咒罵道,如果印度方面派來戰艦的話,他唯一期望的就是,在自己的軍艦被擊沉之前能再幹掉一些印度戰艦。

帕米爾在接到那封明碼電報之後,又耐心等待了幾分鐘,然後就命令通訊兵立即把這個重要訊息轉發給海軍部。海軍部一看事關重大,又趕忙把訊息發給了正在新德里舉行軍事會議的國防部長梅農,梅農馬上中止了會議,帶著這份電報來到政府大廈,求見印度總理尼赫魯。尼赫魯得到訊息後的第一反應就是興奮,那張向來不苟言笑的臉就像吃了春藥一樣頓時滿面紅光。安達曼群島的歸屬一直都很模糊,也是中印兩國都在虎視眈眈的焦點,現在中國海軍魯莽的行動為印度軍事佔領安達曼群島鋪平了道路,無論中國對安達曼群島的態度如何,他都將為這魯莽的行動買單,而支付的費用嘛,就是這座黃金島嶼。想到這裡尼赫魯就向秘書大喊道:“準備車,去總統府。”

二戰之後,印度剛剛從英國的殖民控制中獲得了獨立,雖然名義上仍屬於英國的自治領,但政治上已經獲得了自主能力。對這樣一個新興的國家來說,現在太需要發展機會了。自從歷史上被英國殖民者控制以後,整個印度如同被去了勢的太監一般,失去了所有的陽剛和尊嚴,所有的國民也失去了血性,而英國殖民印度的這漫長時期裡,也為印度傳播了一種可怕的‘病毒’,讓印度國民在這名為自由的病毒中慢慢的變質,所有有識的印度人都會感到痛心疾首。而這次事件就像冥冥之中的天意一般,佛陀終於給了印度一個機會,一個可以喚醒民族血腥的機會,這個機會所帶來的影響甚至可以與印度獨立相提並論,將如同一針強心劑,喚醒印度人血液中激昂的因子。

想到這兒,尼赫魯就越發的亢奮,不住催促著司機加快速度。

對於尼赫魯來說,不可否認的是,即使印度取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可是印度的發展還依賴於英國。他知道對於英國來說,印度同樣重要。印度扼控東西海上、陸地通道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加上它的多民族、多宗教和多語言的特點,這就增加了印度在大英帝國戰略天平上的份量。

印度立國後,英國人就不斷釋放煙霧彈,強調印度的重要性,前印度殖民總督寇松,曾經毫不掩飾的對尼赫魯說:“印度帝國處於地球上第三個最重要部分的戰略中心。但是,沒有比在它對遠近鄰邦的命運所起的政治影響上,以及他們的盛衰繫於印度這軸心的程度上更看得出它的中心支配地位了。”

驕傲的尼赫魯和他所領導的印度政府,非常崇尚大英帝國的“印度中心論”的觀點,全面繼承了英印殖民時期的政略、戰略。英國勢力撤出南亞和印度洋周邊地區後,獲得獨立的印度政府認為,只有印度才有資格填補英國撤離所造成的空缺,也只有它才有能力全面繼承英國留下來的政治、軍事遺產,以儘快“成為亞洲各部分的中心”。印度獨立後處於執政黨地位的國大黨及其領袖們,素以英印殖民政權的唯一合法繼承人自居。

尼赫魯甚至認為:“不管是中東、西亞,還是東南亞或中國,都將在經濟上、政治上和為了防務的目的而依靠印度。”

尼赫魯甚至野心勃勃的要建立一個大印度帝國,他在就任印度總理伊始就明確說道:“我個人對於未來遠景的看法是這樣:我認為將來會建立一個聯邦,其中包括中國和印度、緬甸和錫金、阿富汗和其它國家。”

由此看來,尼赫魯大印度帝國的構想在英印時期所謂印度安全戰略的基礎上還有所發展,竟然將東南亞地區和中國也包括在它的勢力範圍之內。

印度獨立後,尼赫魯領導的印度政府,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早已確定的大印度帝國的設想。具體實施步驟是首先統一南亞次大陸,穩住後院,然後再全部佔領北部山地的有利地形和通向亞洲腹地的戰略通道,與此同時,逐步發展海上力量,經略印度洋,最終建成從陸地到海上將東南亞到中東地區聯結在一起的統一的大印度帝國。然而,印度由於缺少英國那樣的實力,便透過積極參與世界性事務來提高國際地位,進而謀求世界性大國作為國家戰略重點。為此,印度樹起了“不結盟”的旗幟,以在兩大陣營之間謀求最大利益;在南亞地區,透過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儘快樹立區域性大國形象,完全取代英國在南亞地區的地位與作用。

為能儘快在一個不太長的時期內真正成為“亞洲各部分的中心”,並建成大印度帝國,尼赫魯政府全然不顧國家面臨的百廢待興的困難局面,熱衷於運用軍事和外交手段擴大勢力範圍,強行將國家安全邊疆拓展到理想位置。

在這一戰略思想下,尼赫魯還認為,“無論過去和現在,在南亞居主宰地位的國家無不從戰略上考慮把地處黃金水道的安達曼群島視為極端重要的地區,誰統治了這個地區誰就取得了對於敵手確定無疑的優勢。”

但是這樣的戰略構想是卻不得不首先考慮中國的影響,在一個崛起大國的身邊做襯托,誰的心裡都不會好受,尤其是中印同為文明古國,在歷史上都曾有過無比輝煌的王朝時代,如今印度剛剛從沉淪中甦醒,而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巨人,所以尼赫魯在執政後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處理與中國的關係,一方面要小心翼翼的與中國建立良好關係,這樣印度才能獲得發展空間;一方面是把中國作為印度發展最大的絆腳石或是假想敵,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如何超越或限制這個國家。尼赫魯知道光靠印度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幸好在他的背後還有一個傳統的世界強國英國。

“印度以它現在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尼赫魯報告了中印裝船事件之後,對總統普拉沙德說出了這樣的話。

普拉沙德知道自己是一個近似於空架子似的總統,他也非常欣賞尼赫魯的治國才華,尤其是他那橫掃一切的野心,可是一想到這一次的對手是中國,就不免有些擔憂的說:“我的總理,你的想法是好的,我也非常讚賞,但是我有必要提醒你一句,不要忘了我們的對手是誰,他不是美國、不是英國、不是蘇聯、也不是法國,他是中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尼赫魯凝神考慮了片刻,信誓旦旦的說道:“對於印度來說,這是一次歷史的轉折,但無論如何印度需要在亞洲、在世界,擁有一個與大國地位相匹配的位置了。而且這只是一次區域性事件,我堅信對於一心要發展國力的中國來說,因為此事導致中印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即使真的走到那一步,我們也沒什麼可怕的,也許印度現在還遠遠不是中國的對手,但是我們的背後還有大英帝國在撐腰,甚至還有英聯邦的幾十個自治領在支援著我們,中國就是再強大,一隻獅子能對付得了一群狼嗎?不管怎麼樣,我不能容忍中國在亞洲一家獨大的局面再繼續下去了。”

普拉沙德望著聖雄甘地的畫像,若有所思的說道:“好吧,希望我們做出的是一個正確的決定。”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1911年3月1日,正大光明殿裡,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大臣悉數到齊,這是繼幾天前修園風波引發的財政問題後又一次大規模著急,可這一次殿裡的氣氛異常肅殺,人們隱隱感覺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

關續清在須彌座上臉上沒有一絲表情,冷靜的注視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目光如刀鋒一般在人們的臉上劃過,誰的心裡都禁不住突突直跳。“人都到齊了嗎?”

“回皇上,都到齊了。”馮相華在一旁回奏道。

大臣們本以為皇上要宣佈一個重大的命令,沒成想關續清忽然鄭重其事的說道:“諸位來得匆忙,都吃過早飯了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