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穿越清朝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一十五章 帝國擴張計劃(第二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一十五章 帝國擴張計劃(第二更)

關緒清說道:“印度人對我們的龍幣還有一些懷疑,他們更傾向於以貨以貨,這就意味著,交易一般都是特大宗的。對於印度的前期開發,可以先把國內過剩的一些產品運到那裡,從那裡換回我們急需的戰略物質。如果抓緊時間的話,估計兩個月可以來回一趟,利潤還是非常大的。經貿部算過了,所賺的錢不算,單單國家從裡面抽取的稅收,一趟就可以達到一千萬元龍幣左右。而且,還可以把從中賺到的錢以低息貸給軍部,甚至於不要利息也可以。如此一來。軍部每趟從中可以獲得三千多萬元龍幣,一年下來,數量驚人。這些錢全部用來支付戰爭支出,特別是那些不經意間冒出來地支出,例如這一次各個軍種對訓練費用提出來的要求。”

大家對此都很贊同,他們並不認為每年從經貿部口袋裡掏出一億多龍幣來無息貸給軍方,有什麼不妥的地方,反正都是從印度身上得來的,軍費增加了好大一筆,這對軍部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次從香山回到京城後,說什麼也得讓馮相華那些人請客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關續清說道:“你們啊,一天到晚的只想著政治和軍事方面的事情,對經濟地瞭解還真是少了點兒。朕剛才說的,只是表面上的數字而已。中國實際所得將遠遠過這些。大家想一下,原料從印度運回來後,我們得進行加工,進行銷售,這中間的環節不少,每一環節都可以產生利澗,國家可以從每一環節中抽得稅收。還有,所得利澗中,有相當一部分將落入國民的手中,他們將這些錢拿來消費的話,對經濟又將是一個巨大的促進。可以說,這場仗打得絕對是物超所值,我們從中得到的利益將肯定不止一年兩億個龍幣。印度過去一直採取保守的貿易政策,過多的依賴於英法,以後要打破這個局面,把印度變成帝國的一個自由貿易區,更重要的是,戰後其它經濟強國的企業來到印度的時候,一定會現他們已經沒有了立足之地,那裡的國民已經習慣於使用我們中國的產品了,這種影響,可不是一年兩三億個龍幣的收入可以說明的。”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載澤說道:“皇上,您能一直不肯打老百姓的主意,我覺得是不是應該變變這個規矩了。去年帝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二百五十億龍幣,財政收入是五十億龍幣,而軍費卻只有七億五千萬龍幣,只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這在和平時期,還算是一個正常的比例,可是現在帝國打了一場印度戰爭,往後可能還要擴張,再保持這樣的比例,實在有點兒說不過去。臣以為要把軍費提高到百分之六,就有整整十五億龍幣,雖然離軍方所需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是起碼也比現在的要強得多了。現在西方列強的軍費開支,大約佔國民經濟的三成左右,有些國家,如美國和蘇聯甚至更多,所有的需求都給軍需讓路,甚至於喊出了‘要炮彈不要黃油’的口號,而我們的比例,只有他們的十分之一左右,也太可憐了。還有,我們的稅收政策已經實行了十幾年,從稅率上看,簡直低得可憐,只有西方列強的一半左右,我個人認為,是到改變稅收政策的時候了。”

關續清喝了一口茶,笑著說道:“稅收政策不能變,正因為稅收政策的穩定,老百姓才敢大膽的往各個行業投資,才能放心的生活就業,不能因為戰爭就隨意改變。大家要明白戰爭的目的,我們不能為了戰爭而戰爭,那和希特勒有什麼區別,我們發動戰爭的目的還是要壯大國力,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還有一點,如果在戰爭期間改變稅收政策,會給老百姓一個不好的想法,認為國家已經支撐不住了,這才會想辦法提高稅收,這對國民的信心將是一個重大的打擊,而且稅率一旦提高,想降下來就沒那麼容易,過慣了大手大腳的日子,想再過緊日子,難啊。頂多可以像從前那樣發行戰爭債券,把戰爭變成一種全民性的投資。倒是大哥所說的,在不提高稅收的情況下,把軍費提高到百分之六,就可以做到。我們有五十億龍幣的財政收入,其中軍費只佔了七億半,教育佔了十億,科研費用佔了七億半,單單這三樣大頭,就入的一半左右。其餘二十五億,各地文武官員的薪俸及辦公費用,花了大約五千萬龍幣,這一部分不能再少了,我們總不成讓官員們上街討飯吧。往臺灣投了五億龍幣,在全國各地修建各種基礎設施用了五億龍幣,朝鮮半島也用了五億左右,再加上其它的預算,能夠自由支配的錢只有約五億龍幣左右。單單對馬來亞半島、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等地方的建設,就拔了約三億五千萬龍幣,剩下的錢不夠幾個軍種分的。不過,大夥兒也不用擔心,帝國可以暫停在臺灣和朝鮮半島的投資,把省下來的十億龍幣都用在戰爭上,應該夠用了。”

關續清思索了一下,又說:“印度戰敗是要賠款的,軍部已經拿出方案,讓印度賠償5億龍幣,朕覺得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別看尼赫魯雄心勃勃,可是印度還不是一個經濟富裕的國家,一下子拿出這麼多錢來也有困難,所以朕決定可以把賠款折換成資源,印度是一個資源大國,鋁土儲量和煤產量均佔世界第五位,雲母出口量佔世界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據帝國的初步統計,他們有463億噸的煤,有97億噸的鐵礦石,22億噸的鋁土,1億噸的鉻鐵礦,還有豐富的錳礦石,鋅,銅,鉛,石灰石,木材、棉花也都是應有盡有,對帝國來說,印度不僅要成為一個貿易中轉站,還要成為帝國的能源供給地。目前,徵印軍正在對印度南省的殘餘軍隊進行清剿,待局勢穩定了,就率先派去地質勘探隊進行勘探和挖掘,另派帝國企業界的人士前往考察投資。對於印度的政策不同於日本,朕不想讓這個國家滅亡,但是在戰後印度人對中國人的仇視還會存在,所以朕要把印度分裂成幾個邦國,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這樣的話印度人就形不成拳頭來對抗帝國,另外帝國的投資建設也會帶動印度經濟的發展,印度人生活水平提高了,衣食無憂了,反抗的情緒也就慢慢淡了。”

載濤說:“南亞大局已定,臣弟以為也要考慮一下北方和西方的戰略情況。目前帝國以鹹海、圖爾蓋高原、烏斯秋爾特高原這三個地方為依託,構築了幾條互相連在一起的防線,同時重兵駐紮圖爾蓋谷地,牢牢地把守著歐洲通往亞洲的最佳道路。我有一個想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畢竟我不是一個軍事專家,只能提出建議而已。讓西北軍區派出一些部隊,穿越卡拉庫姆沙漠,佔領阿什哈巴德,並以此為基地,進軍伊朗高原。伊朗現在被列強分成了三個部分,北部為西班牙所控制,南部為英國所控制,中部則為雙方的緩衝區,名義上為伊朗國王巴扎維所控制,其實卻受英國和西班牙兩個強盜的雙重控制。無論是誰,都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被幾個強盜活生生地割成三份,成為別人的殖民地,伊朗國王巴扎維也不例外。我想派外交人員偷偷潛入伊朗,與巴扎維國王好好談一下,一旦我們把西班牙和英國人趕出伊朗高原之後,我們可以讓巴扎維控制整個伊朗高原,恢復伊朗王國的榮光。交換的條件只有兩個,一是加入大中華聯邦;二是我們取得在伊朗境內開採石油的權利。這兩個條件,估計巴扎維國王考慮也不用考慮就會答應下來。現在在伊朗境內還沒有現石油,用沒影兒的事情換得國家的控制權,巴扎維一定會樂瘋了,說不定還會把我們中國人當成傻子呢。為了不引起巴扎維的疑心,在談判的時候,我們得向巴扎維獅子大開口,要他們現有礦山的開採權,至於石油的開採權麼,得儘量隱蔽的取得,最好要*巴扎維籤一個條約,規定把其境內石油的開採權和經營權全部交給中國政府,連伊朗政府也不得干涉。只有條約在手,我們才能放下心來。”

載濤停頓一下又說:“與巴扎維國王取得聯系後,我們就可以放心大膽的進軍了。伊朗高原道路險峻,地勢複雜,如果沒有熟悉地形的當地人相幫,想要在那裡順利的擊敗西班牙人和英國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幾十年前,英國人從伊朗人手中得到喬治亞,並以此為基地,逐漸向伊朗高原滲透,最終控制了近半個伊朗。但是,圖蘭平原落入我們中國人之手、並且裡海低地也由我們控制之後,駐喬治亞和伊朗北部的英國軍隊基本上與本土失去了聯絡,並且裝備差,數量少,士氣低落,應該不是我們的對手。控制伊朗北方之後,聯合伊朗國王巴扎維的部隊南下攻擊英國人,相對來說要輕鬆得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