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匡扶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3章 塔山會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3章 塔山會議

塔山堡一戰至此結束,以明軍重新奪回塔山堡而告終。

這一戰,掃蕩外圍的明軍基本損失不大,損失最為慘重的是攻打南門的孫越陵親兵隊和孫祖壽所部,傷亡大概在三百人上下。

正藍旗的精銳戰兵損失程度應該也和明軍相差無幾,這一戰可謂是旗鼓相當,各有傷亡。

但總的來說還是明軍佔了上風,後金人丁稀少,死一個少一個,而且死的大部分都是精銳戰兵,所以此戰仍是大大激勵了明軍的士氣,況且將被後金佔據的堡壘重新奪回,試問遼東各軍之中,又有那支軍隊能夠做得到?

不僅如此,這一仗還俘虜了幾千俘虜,大多都是後金用來運輸糧食的輔兵和奴隸,這對敵人來說不可謂不是一大打擊——後金攻取塔山堡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這裡的糧食運走,如今計劃失敗,輔兵被俘,糧食未得,可謂是功虧一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孫越陵正在指揮軍隊清掃戰場,安置傷員,燕南天卻走了過來,對他說道:“大人,祖將軍受傷了,傷勢比較嚴重,恐怕以後不能隨軍出征……”

孫越陵一聽之下,連忙道:“走,帶我去看看。”

燕南天帶著他來到一處營房內,進門之後,只見孫祖壽卸掉了盔甲,穿著內服躺在榻上,臉色一片蒼白,衣服上仍可見斑斑血跡。

孫越陵快步走了過去,俯首問道:“將軍傷情如何?”

孫祖壽作勢要起身,卻被孫越陵一把按住,便道:“蒙大人垂詢,我這點傷……算得了什麼,過些日子……便會好。”

孫越陵道:“將軍真乃英勇之人,本經略一定將將軍血戰遼東,英勇殺敵的事蹟詳細稟告朝廷,為將軍請功。”

孫祖壽道:“多謝大人抬愛,末將……末將愧不敢當。”

從身旁負責給孫祖壽裹傷的兵士口中,孫越陵知道孫祖壽傷的比較嚴重,腰腹部被敵人用刀劃開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深達數寸,如今只是作了簡單的上藥和包紮,短時間內肯定是不能復原。

壞就壞在他們這一次出征本就匆匆忙忙,根本就沒有醫術精良的軍醫隨行,孫祖壽的傷勢如果得不到進一步的救治,恐怕便會傷情惡化。

孫越陵皺了皺眉,對著孫祖壽道:“孫將軍,不如這樣吧,我讓人送你先回寧遠,等將軍傷好了……”

話未說完,孫祖壽卻急著說道:“大人……末將沒事……末將願意追隨大人繼續戰鬥。”

孫越陵搖了搖頭,一臉嚴肅道:“將軍不用爭執了,本經略豈會不知你的一片衷腸,只是,眼下將軍的傷勢更為要緊,只要等到將軍傷勢復原,還怕沒有機會為大明出力麼?”

孫祖壽聽他如此說,嘆了一口氣,道:“一切全憑大人做主。”

孫越陵點了點頭,道:“只是,將軍麾下數千將士,卻得留下來繼續與敵人戰鬥,未知將軍意下如何?”

他是遼東經略,本來這種事情可以不聽取他的意見,按理無論是援遼客軍還是本鎮軍馬他都可以全權調動,直接給孫祖壽下令就行,但是孫越陵不想給人留下專權蠻橫的印象,所以才委婉地向他提起。

豈料孫祖壽點頭不迭,口口說道:“願意,願意,只要大人有令,我薊鎮兵敢不聽令而行。末將回到寧遠後,也會將大人勇殺韃子,奪回堡壘的事情詳細稟告給袁大人,讓他儘早發兵來助。”

孫越陵聞言微微一笑,袁崇煥要是能發兵來助就不是所謂的“不動如山”了,卻也沒有說破,道:“甚好,有勞將軍了,將軍且寬心養傷,靜候佳音便是。”

安撫完孫祖壽後,孫越陵緊接著又召開軍事會議,商議下一步的行軍行動。

營房之內,眾將一番議論之後,都認為正藍旗和鑲紅旗在塔山受挫,後金士氣必將大為低落,正是明軍一鼓作氣直抵錦州城下之時。且趙率教、朱梅率領的錦州守軍見到寧遠明軍來援,必定也將士氣大振,雙方裡應外合,說不定就能解去錦州之圍。

張之奇對著議論不休的眾將冷笑一聲,道:“就憑我們不到四千人馬去解錦州之圍,列位也太不把後金八旗放在眼裡了?還是你們個個都是吳起、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

這話也太不給人面子了,那些遊擊、守備被他說的面色大變,都憤憤看向他,卻不敢發作,畢竟張之奇是從一品的都督同知,光是職銜就比他們高了許多級。

孫越陵淡淡一笑,道:“諸位如果有何不同意見,但說無妨就是,不用忌諱什麼。”

聽他這麼一說,薊鎮兵守備鄧舉站了出來,對著他說道:“大人,既然咱們拿下來塔山,那麼正可趁勢繼續北進,錦州趙總兵想必對援軍期盼已久,我軍早一日到達錦州,則錦州早一日擺脫城破之險!”

“哈哈哈……”張之奇聞言大笑起來,冷笑道,“鄧守備,你以為韃子的軍隊都是紙糊的嗎,我們去了錦州就必能解圍?照我說,我們不去還好,說不定趙率教還能多守一日,直到韃子退兵;我們若是去了,趙率教若是忍不住出城野戰,那就真的無可挽救,非敗不可了……”

鄧舉悶哼了一聲,怒視張之奇道:“張都督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有經略大人坐鎮於此,還怕全軍不敢效命嗎?這塔山是怎麼拿下來的?正藍旗和鑲紅旗又是怎麼敗退的?難道方都督沒有看到麼,還是對孫大人沒有信心?”

這一連串的反問讓張之奇有些鬱怒,正要反唇相譏,孫越陵一擺手阻止了他,對著鄧舉等人道:“你們的意思是,我軍直抵錦州城下?”

眾將都點頭不已。

孫越陵又道:“有人還有不同意見嗎?”

“末將有不同意見。”話音剛落,就有人說話。

孫越陵一看,正是滿桂麾下吳文耀,對他問道:“將軍但說無妨。”

吳文耀走到中間,環顧眾人道:“我認為當下之時,我軍並不能急於求成。韃子之所以小敗,無非是因為輕敵所致,沒有派出大量精銳來塔山,只是派了不到五千戰兵來此護糧,其餘的多是沒有戰鬥能力的輔兵。如果以我們四千兵力去解錦州之圍,無異於以卵擊石。這是其一。

其二,正如張都督所言,我軍若是不去錦州還好,興許趙大帥能夠多堅持一些時間,我軍若是去了錦州,又無法和被圍的趙大帥互通訊息,反而會給他造成假象,以為寧遠明軍全部出動來解錦州之圍。趙大帥不明情況下如果出城和韃子野戰,反倒被我們所累。

第三嘛,我軍出征之前,我家大帥就曾定下了‘奇襲擾敵’的策略,這也是經略大人一直主張的做法,如今我們取得小小勝利就妄自託大,自亂方略,只會被敵人所乘,導致出師不利。”

“說得好!”孫越陵大聲讚道,“此言深得我心!”吳文耀不愧是滿桂調教出來的將領,果然是智勇雙全,並非愚蠻之輩,和他想到一塊去了。

孫越陵環視眾將,一字一頓道:“我軍小勝,敵軍必然震動,況且塔山乃寧遠與錦州之咽喉,皇太極不可能置之不理,必然會再派大軍前來爭奪。故此,我軍不可與之硬拼,而要避實擊虛,靈活應對。”

說到這裡,語氣加重道,“故此,本經略決定撤離塔山,不再和後金正面爭鋒。”

鄧舉問道:“敢問大人,我軍撤往何方?”

孫越陵走到桌前地圖邊,手指在沙河堡的上方一指,道:“這裡,就是我軍暫時的避居之地。”

“弘螺山!”眾將一聲驚呼,想不到孫越陵選的地方不是其他堡壘,而是這個遼西走廊上與蒙古交接的地界。不過,弘螺山方圓十幾裡,山高林密,植被廣佈,軍隊如果躲藏其中的話,倒是不容易被敵人發覺。

“不錯,就是弘螺山。”孫越陵一臉堅毅,提高聲音道:“從此刻起,我軍的行軍方略只有十六個字,那就是‘敵進我退,敵駐我饒,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定下具體目標後,孫越陵將軍隊建制再一次作了具體劃分,吳文耀的近千騎兵直接劃撥給張之奇指揮,孫祖壽留下的二千步卒由燕南天指揮,親兵隊則交給方逸塵。

張之奇本就是從一品的都督,吳耀文等關寧軍自然沒有異議;親兵隊是風華社的人組成的,方逸塵指揮正好合適;倒是薊鎮兵由燕南天這個非是行伍出身的人來指揮,上下上下都有一絲不滿,但有孫越陵壓著,誰也不敢表露出來。

對此,孫越陵及時採取措施,臨時將燕南天提擢為軍中守備,與鄧舉職務相平,一切手續待戰後再行補齊。

他是遼東經略,莫說提拔一個小小守備,就是委任一方總兵也是有這個權利的,只要上面無人反對,這事經他說出來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誰都不敢置喙一句。

佈置完畢後,有人問起了俘虜的安置問題,孫越陵皺起了眉頭,這麼多的俘虜確實是個大難題,讓他們隨軍吧,顯然此時並不合適;可若棄他們而去,難保他們不會重新投奔後金。

孫越陵略一思忖,道:“這樣吧,派人將他們押回寧遠,交與袁大人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