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六章 驚聞噩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六章 驚聞噩耗

李玄的估計是對的,李朝全羅道麗水左水師營的水軍節制使鄭在銘目瞪口呆的聽著李牟的哭訴,濟州被陷,還是明人攻陷的,如果不是鄭在銘一年兩次去過濟州,識得李牟是濟州牧李真的心腹管家,權彬是李真的護衛頭目,鄭在銘一定讓人將他們拉下去打上五十軍棍,開玩笑,大明乃是朝鮮兄弟上邦,朝鮮是大明納貢之屬國,大明二十餘年前剛剛援朝擊敗倭寇,如何此番攻入朝鮮濟州,當真是笑談。

鄭在銘沒有繼續聽李牟的胡言亂語,他開始詢問權彬,相比李牟他更是相信上陣搏殺過的權彬,權彬總不能像沒見過陣仗的文人般的胡言亂語吧。

“大人,此番確實是明人,他們乘坐西夷戰艦數十艘而來,只是,小的見敵軍的戰袍不是尚紅的大明戰襖,而是黑色戰袍,另外敵兵俱披鐵甲,還有西夷大炮、火銃,數十炮轟開了濟州城門,餘者蜂擁而入,火銃開路,須臾攻陷濟州。”權彬跪下回稟。

鄭在銘久久沒有說話,權彬的回答讓其明白,來的實是明人,不過不是紅衣明軍,這是如何的情況。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牟與權彬在大靜海濱找了一艘不大的海船,從大靜出海經過三日航行才到麗水軍營,水營節制使鄭在銘卻是去了全州未回,他們只好等了兩天,好不容易鄭在銘回來,聽了訊息後久不言語。李牟大急。

“大人,敵寇攻城時,濟州府判和正領竟然賞秋不在,我家大人只有親率兵丁迎敵,奈何敵軍火炮威力巨大,人數更是數倍於我,寡不敵眾,無奈下遣我等前來告急,”李牟忠心為主,以頭觸地,鮮血淋淋,“大人,望看在與我家大人相交份上即刻派兵營救。”

鄭在銘既是憐憫此人忠心為主,不過也是鄙夷其無知。

“罷了,李牟,既是涉及明人,你以為本將可以擅自調兵嗎,此番只有上報大王,由大王領議政定奪了。此次事關重大,就連全州牧也是無權定奪了。”鄭在銘嘆道。

李牟立馬呆滯,作為久在官場遊走的老油條他也不是不明白此番道理,只是太過急迫,此時只能希望朝中看在李大人沒有棄城而逃的份上,不至過於苛責李真了。

鄭在銘則是馬上派人快馬稟報全州牧,唯恐兵丁解釋不清,鄭在銘甚至將中軍派去,當然他在信中說明此事李真家丁告急,他鄭在銘作為全羅道水軍左營節制使正在派船核實云云。隨後鄭在銘派出多艘哨船前往濟州打探,嚴令屬下定要探查出濟州事宜。

仁祖李倧今日午睡過後,在太監孫臨及宮女的侍候下起身更衣,看到入秋來難得的好天氣,李倧來到後進秘苑,看了看歡快的動物,以及鬱鬱蔥蔥的林木,十分快意。

仁祖反正至今不過數年,又經歷了數場反叛,尤以李適反叛勢大,甚至漢城也是被其一股而下,雖說最後剿滅叛軍,不過,至今朝局還是動盪不安,朝鮮北部經過李適叛亂和北部金兵襲擾也是殘破不堪,尤其是李適叛亂抽調的是北部平安道、咸鏡道等地府兵,直到此時北部邊軍還是個大窟窿,沒有全部整飭完畢,當真是平安道來難平安啊。

就在此時,為了爭權奪利西人黨內部也是內鬥不止,李貴、金自點、金鎏等人又開始新的黨爭,內政拖宕,因戰亂貧困各地民亂不止。朝鮮的內政遲遲不見起色,李倧也是勉力維持。

由此,李倧今年不過三十出頭,鬢角已是染上寒霜。不過,這一段時間來,北邊後金蠻擄靜寂,內政在老成的領議政李元翼、左領政申昉、右議政吳允謙等人維持下有了起色,李倧總算是渡過了成為朝鮮國王以來最安寧的時期,總算心境平和了一些。

一陣急促的腳步傳來,李倧沒有回頭,還是專心的喂著一匹不足歲的小梅花鹿,

“殿下,領議政李元翼、左議政申昉、右議政吳允謙前來覲見大王,此時在宣政殿等候。”孫臨跪秉。

李倧心中一跳,方才有人疾步前來,他就明白來之不易的閒暇時光結束了,此番三個一品大員一起到來,這就意味著朝鮮又起波瀾了,否則三個議政不會攜手前來,朝鮮哪個地方面臨天**煩,只是不知是內政還是外敵。

孫臨叫來步攆,李倧坐上後在去往宣政殿的途中心中七上八下,李倧並不是個懦弱膽卻之輩,否則也不能在只有一千餘部下的情形下毅然發動慶雲宮變,冒險奪取王位,只是幾年朝鮮動盪的時局將李倧的雄心慢慢抹去,朝鮮就像是個重病的病人,李倧幾經努力未見成效,有點心灰意冷了,這位當今朝鮮的君主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入宣政殿。

“參見殿下。”李元翼、申昉、吳允謙跪下施禮。

“幾位領政為我朝庶務操勞,就不必多禮了。”李倧虛扶一下,“孫臨,拿個靠墊給幾位卿家。”

李元翼顫巍巍的起身,謝過李倧後,坐於椅上,孫臨將幾個靠墊分給眾人,畢竟深秋的木椅還是很涼的,這裡年紀最小的申昉也有六十了,年紀最大的李元翼有八十歲了。

“大王,屬下等剛剛接到全州快馬急報,濟州失守了。”李元翼與申昉、吳允謙對視一下,還是由他說出這個壞消息。

“濟州失陷。”李倧眉毛擰了起來,他來的路上也是猜測哪裡出了禍事,但不是西北平安道,就是東南慶尚道。一個是後金蠻橫,一個是倭寇猖獗。怎麼是濟州。李倧卻是放下大半懸起的心,畢竟濟州乃是海外飛地,海中孤島,對於李朝的安全還是沒有直接的威脅。“李議政,可是倭寇來犯。”

“非也,秉大王,乃是明人來犯。”李元翼答道。

“呃,”李倧立時心中升騰驚濤駭浪,大明在朝鮮還是無敵的所在,偏偏這十年來,朝鮮在大明和後金之間左右逢源,幾月前大明來使與朝鮮商議在北方共擊後金時,朝鮮君臣態度曖昧,雖說是表明不與北蠻結交的立場,不過對於共擊後金的建議敷衍了事,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也是表明了一定的立場,臨走時,李倧看出了明使姜日廣、王夢尹的不甘,對於李朝的失望。難道這是大明對於李朝的敲打。一瞬間,李倧心中是萬馬奔騰,小小的心肝亂顫,畢竟招惹大明對於此時內憂外患的朝鮮來說可是滅頂之災。

“殿下,此番佔我濟州的不是大明軍將,乃是呂宋明人。”李元翼看到李倧臉上變換不定,當即明白大王的心裡,這與他接到第一份急報時的驚懼相同,所以李元翼馬上出聲安撫在他看來還是過於年輕的王上。

李倧登時放下心來。

“大王,此番入侵濟州明人自稱呂宋明人之後,乃是奪回故元之地,重歸華夏。”鬚髮斑白的申昉說道。“此是麗水左水營節制使報來濟州明人頭領的投書所言,此外,其哨探稟報明人在濟州有數十艘西夷戰艦,艦上安放數百門巨炮,非是水師營可力敵,上書請求朝廷定奪。”

“許是大明水師隱匿東來。”李倧對於大明恐懼心理讓他聽到幾十艘西夷戰船立時心思又歪了,當然大明實力雄厚的水師給他留下了無以匹敵的印記。

“殿下,臣擔保不是大明水師,三年前臣出使大明,其水師還沒有一艘西夷戰艦。如何三年後就出現了幾十艘西夷戰艦。”吳允謙曾作為朝鮮正使在三年前從海路出使大明,途中路過登萊,山東,直達北京,對於大明登萊水師知之甚深。

“殿下,如此板蕩之時,臣請殿下召集重臣廷議。”李元翼起身說道。

“臣等附議。”申昉、吳允謙起身附和。

李倧略一沉吟,“孫臨,速著各曹判官等諸臣宣政殿覲見。”

孫臨躬身應答而去。

ps拜求推薦收藏,同時正申請領回缺失的章節,對書友閱讀產生的不便道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