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本將有大功於社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七十八章 本將有大功於社稷

其實已經不用陳懷明的提告了,如今的登萊知府譚文政已經曉得此事,靖海衛的軍兵鬧出多大的聲勢,他如何不曉得。

譚文政驚詫於趙烈的膽大包天,登州因為是軍州,因此向來軍戶民戶的紛爭很多,在登萊這般軍鎮很是常見。

此事一般都是由府縣裁決,只有少數上面頗有臂助的軍將才敢將事情壓下,不過是讓事宜悄無聲息的渡過而已。

這個趙烈竟然將涉事軍戶搶回還讓軍戶們在各處宣講,這是大明開國以來絕無僅有的事,不過,趙烈方才在京畿陣斬敵酋立下殊功,同時三品大員也不是他這個知府能惦念的,上報吧,只能由撫臺大人處置了。

於是各處的信函盡皆到了孫元化這裡,孫元化一看當場是暴起,無論何起睿是否有罪,那也得由府縣裁定,你個軍將竟然強闖官衙,干涉審案,何等的跋扈。

此外,士紳之事乃是大明的根基,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就是大明政事的根基,絕不容崩壞。

但是,一想到嚴懲趙烈,他也要三思而行,趙家父子在登萊根基已深,水步軍都是精銳,如果懲處太過,趙家暴跳起來,登萊又是一番動盪,到時連自家都得受到牽累。

他即刻命令招趙烈到登州訓誡,同時寫了一封奏摺,在摺子裡小小的將這場衝突講了一下,備天子質詢,他曉得這番事他是壓不住的,涉及士紳之事就是大明的大事,當然如果舉措得當。也就是些許小事。御史臺幾個御史風聞奏事一番也就罷了。

趙烈接到孫元化的諭令。嚴令他即刻讓軍兵折返,同時讓他即刻到登州巡撫官邸接受訊問。

孫元化的反應不出趙烈的意外,但是他要防備孫元化如袁崇煥般立下殺手,大明的讀書人當真是心狠手辣。

因此,他命令石島的五百備軍即刻集結登船等候趙烈一同入登州。畢竟孫元化此人趙烈並不熟識,當然要防備他是一個如袁崇煥般容易斷片的大員,大明仕紳官吏做出什麼來你都不要驚訝。

趙烈統領著李績號、洪澤湖號、巢湖號、以及福海號和數艘飛字號飛剪船到達了登萊水城。軍兵陸續下船後,趙烈帶領著七百名軍兵向西南的登州城進發。

守北門的總旗欲要攔阻被趙烈的軍兵推開控制。趙烈留下了兩百名軍兵控制北門,其他五百軍兵隨他前往巡撫衙門。

孫元化在官衙內召見了趙烈。

“趙烈趙大人,文登之事你如何解釋,本官沒想到你如此膽大妄為。置朝廷法度於不顧,肆意妄為,切不要以功臣自居,當謹言慎行。”方一見面,孫元化就嚴斥趙烈,希望掌控此番對話的主動。

“孫大人有所不知,這何起睿手段毒辣。將我處軍戶打傷,不與診治。竟拖拽其數十裡前往縣城送官,兩天讓軍戶水米未進,人事不省。敢問大人,軍戶是否為大明子民,我大明律是否律令不得肆意壞人性命,此等人肆意胡為在縣衙裡拖宕審案,而軍戶在牢裡昏迷不醒,這讓趙烈如何自處,初登指揮之職不能保我麾下軍戶安危,日後何人能同本將齊心共赴國難。屬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趙烈激烈的反詰,此事他是絕不肯能退讓。事關靖海衛的民心士氣以及他頒佈的舉措施行。

“好,很好,好一口伶牙俐齒,”孫元化怒極反笑。

趙烈的言辭激烈但不是粗鄙武夫的胡纏無賴,確實何起睿打殺佃戶的所為大明律是不允的,只是此事的緊要處不在此,而是軍將不得干預民政。

作為向來嚴防武將肆意胡為,甚至造成文貴武賤後果的大明朝廷看來,趙烈所為過界了,不能允許。“我來問你,干涉審案、私開牢獄這般罪名你是認不認。”

“屬下為大明子民安危,事急從權,當時思慮不周,還望大人海涵。”趙烈服軟,該說的已經說了,該是適當低頭的時候了。

“你即刻下令讓軍兵返回靖海衛,如此這般行事成何體統,實在是有辱斯文。”孫元化一想到數百軍戶滿大街的扯條幅宣講,就是渾身惡寒,也是為何起睿悲哀,如論如何此人是臭名遠播了。

“屬下即刻下令召回軍伍,大人,屬下也是對於此等人深惡痛絕,一時頭昏,做的有些過了。”趙烈施禮道。

“哦,不易啊,趙指揮終於曉得自家的錯處了,”孫元化恨得牙癢,“如今你的事宜本官已是無能處置,只能聽從朝廷的旨意了,畢竟從你派人宣講開始,已不是我登萊能掌控之事了。”

“屬下定會遵從天子的旨意,不過,屬下竊以為自家處置得當,有功於社稷。”趙烈拱手道。

孫元化立時呆滯,什麼我沒聽錯吧,“趙指揮你再說一遍。”

“屬下竊以為屬下所為有功於大明江山社稷。”趙烈昂首答道。

“好好好,”孫元化氣極,他鬚髮彭張,手抖動著一指趙烈,“你講講如何有功於社稷。”

“孟子曰,民貴君輕,荀子雲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先唐太宗牢記施行得以貞觀之治,不知大人然否。”趙烈不為所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先賢所言極是。”孫元化聽到此處即刻正容端坐,趙烈所言乃是先賢賢君所言,絕不能輕忽,且是孫元化擅長之所,也不能居於下風。

“大人以為孟子荀子所言警示何人。”趙烈問道。

“此乃警示君王,不可肆意妄為,善待百姓,方可長治久安。”孫元化道。

“然大明乃是士大夫與天子共治天下,此言非僅是勸誡天子,也是提點士大夫與仕紳。不知大人然否。”趙烈道。

“然。”孫元化多一個字也不想說。他感到漸漸失去了這場訓誡的掌控。

“今我大明百姓耕種萬千田畝。供養大明上下萬民,朝廷賦稅泰半皆出於此,我大明士紳所轄田畝泰半不用上繳賦稅,大人然否。”

“然,此千百年成例。”孫元化的意思明顯,此乃是千百年來的成例,小子你有意見啊。

“既然民為貴,萬民又供養萬千大明子民。為何每逢災荒就得抵押田畝向士紳借貸度日,繼而失去田畝流離失所或是成為佃戶或是成為流民,而士紳卻是肆意打殺之,本將竊以為此乃大明山陝之亂的根由,大人之意何如。”趙烈的問題實在是刁鑽。讓孫元化極為的尷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孟子雲,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再者,匪亂之事也是你等妄加非議的。”孫元化斥道。

“大人,飢寒交迫。安危不得,此等情形從此案中看見一般。我登萊治下百姓處境堪憂啊,前年聞香教之亂,短短三日糾集數萬亂民,何也,此前車之鑑,因此,趙烈所為正是藉此驚醒登萊士紳善待百姓,如亞聖所言要輕徭薄賦,否則即是抱薪救火,將我登萊置於山陝之境,到時灰飛煙滅、玉石俱焚,因此,屬下竊以為此番所為有功於大明社稷。然則屬下思慮不周,辦事倉促,請大人責罰。”趙烈拱手請罪。

“如此說來你確是有功於社稷。”孫元化氣極反笑,“本官沒想到趙烈你一武將確有蘇秦張儀之辯才。”

按趙烈所言,那他確實是大功之人,然則其行事跋扈莽撞,破壞的是朝廷處事的章程,這才是根本,但是在趙烈方才扣下的大帽子下,這些都成了上不得檯面的細枝末節了,聽聽都是民貴君輕、輕徭薄賦了,還能將趙烈如何。

“趙烈你近日所為,茲事體大,非本官能決斷了,一切皆等聖裁吧。”孫元化一時寂寥,說實話,趙烈跋扈,那個何起睿也確是心狠手辣,妄為讀書中舉之人,一切都等著萬歲判定吧。

“多謝大人,屬下銘記於心。”趙烈跪拜於地。

此時一個三十餘歲的文士入得室內同孫元化耳語幾句,孫元化聽完面目冷峻。

“大膽趙烈,如何驅使麾下軍兵奪門自守,還有法度在心嗎。”孫元化厲聲道。

“大人休怪,昔日袁承煥斬毛大人時也是擅自決斷,朝廷文臣不顧法紀擅殺武臣,令天下武將心寒,屬下身為武將從毛帥之事起從不敢大意行事,萬望大人體恤。”趙烈態度極為恭順,一個勁地叫苦,怎麼看都是受害者。

一提到袁承煥沒有請旨擅自斬殺朝廷二品總兵毛文龍之事,孫元化氣勢一滯,尼瑪,這個太打臉了。

袁承煥一事確是讓大明武將肝膽俱裂,也是極為心寒,如遼東總兵祖大壽已是拒詔多次,說什麼也不進京了,就是朝廷說的天花亂墜,什麼獎賞收復四城如何如何,這位總兵也不奉詔,就是在遼東盤著了,這就是此事的惡果,二品大員砍瓜切菜般被剁了腦袋,其他武將誰不膽寒。

“本官豈是袁蠻子,趙指揮休要妄言。”言語還是呵斥,不過口氣舒緩不少。

“大人有所不知,屬下如今只要被上司召集,心中就忐忑不安,深恐步毛帥後塵,大人休怪。”趙烈拱手道。

孫元化已經是徹底無語了,但是他還真沒法暴起,一是毛文龍被殺確是讓大明軍將心寒,東江因此分裂叛亂,到現在這個亂攤子已經是他孫元化手中的燙手山芋了,他還必須解決,這是萬歲的期許,再則激怒趙家弄出不測,數千擊敗建奴的精兵動亂加上威海水師的襲擾,登萊必定大亂,到時無論趙家結局如何,他孫元化也必定會人頭落地。

“好了,回去約束兵丁,絕不可肆意胡為,等候朝廷的旨意吧。”孫元化意興闌珊,趕緊將趙烈打發走了事,他心中愈發堅定說什麼也要整束出忠於自己的軍伍,否則登萊巡撫之位恐怕是坐不穩。

趙烈恭敬施禮道別,施施然出了巡撫衙門,在他看來,目下一切順利。不過幾日後就難說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