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明末蒼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地狼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地狼藉

【最新播報】明天就是515,起點週年慶,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禮包書包,這次的『515紅包狂翻』肯定要看,紅包哪有不搶的道理,定好鬧鐘昂~

固安一戰後,三萬餘建奴大軍直驅涿州城下,在涿州很是耀武揚威了一番。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固安涿州是上番入關伐明兩次大敗的地方,阿濟格來此就是告訴明國朝野,大金國精兵又回來了。

阿濟格不是不想攻下涿州,問題是涿州也算是京畿堅城,他和多爾袞估摸攻下涿州恐怕得損失數千漢軍。

固安一戰雖說盡滅明國登萊援軍,漢軍旗也折損了兩千餘人人馬,加上旅順損失的數千漢軍,剛剛建立的漢軍旗損失慘重。

尼堪就是炮灰,但是如果炮灰們都給嚇跑了,就得女真老爺們當炮灰了,因此也不能完全寒了漢軍旗的心。

因此在多爾袞的勸說下,阿濟格放棄了攻打涿州的念頭。

這裡還出現了一個插曲,當阿濟格想用張可大的頭顱震攝涿州守軍的時候,他被戰戰兢兢的護衛告之,頭顱不見了。

這讓阿濟格暴跳如雷,簡直是不可想象,怎麼可能,他意識到大營裡有明國的細作,而且很可能就埋伏在漢軍旗中,否則無法解釋這一切,建奴的甲兵輔兵是肯定不能做這個的,那麼最有可能的就是漢軍旗,但是怎麼查一萬多人的漢軍旗,都砍了腦袋嗎。

阿濟格只能憋氣的認了,他命令漢軍旗的石庭柱、尚可喜、祖可法一定要給他找出這個細作。

登萊軍五千人在固安全軍覆沒的訊息飛快的傳遍京畿,立時引得京畿附近駐防的明軍一片哀聲。

數年前就是登萊軍在固安涿州兩次大敗建奴,陣斬塔拜,如今登萊軍卻是在固安這個老地方全軍覆沒,可見建奴的兇殘。

至於說登萊軍是不是大明軍的頂尖戰力,你可以不服,你可以同建奴好好較量一番,比較一下。看看能不能大敗建奴鐵騎,就怕是不敢。

只要是能大敗建奴,你甭管有多大的水分,都能算得上是明軍的頂尖戰力了。

登萊軍雖說給建奴造成了極大的損失。但最終還是全軍覆沒了,其他軍兵誰還敢與建奴死拼。

宣大等處來的近萬援軍同北京畿一帶的阿巴泰部就是相持不戰,甚至眼看著阿巴泰攻城略地,沒法子,實在沒有野戰的能力。

早幾年的兵部尚書如今的宣大總督梁廷棟寧可自裁也不願與建奴決戰。

另一夥明軍在當今的兵部尚書張鳳翼、督軍太監的指揮下也是圍著建奴亂轉。就是不出戰。其實阿巴泰阿濟格擊敗他們不成問題,但是伐明是為了損耗明國的國力,不是同明軍決戰的。

因此建奴大軍沒有極好的機會不會大舉攻擊明軍,這幾個謹慎過了頭的明軍統領也不會給建奴圍攻的機會,就是一個守成,旁觀著建奴大軍搶無可搶,最後在後面歡送建奴大軍離開京畿,北上返回遼東。

大明崇禎帝除了在京城坐困愁城外什麼也做不了,建奴走後卻是留給他數百萬難民、數十座廢墟、和數萬軍兵的傷亡。

崇禎帝簡直是強忍悲痛和憤怒,為建奴所做所為擦屁股。而且還得膽戰心驚的想著建奴什麼時候還會如此再來一遭。

至於會不會來,此時滿朝文武都曉得建奴肯定回來,只是兩三年來一次,還是如上次一般四五年來一次。

崇禎追封張可大為南京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傅,蔭子封爵,這是必須褒獎的,否則日後還有為朱家賣命的軍將,不但要褒獎,還要重獎。

張可大的長子也被招入南京羽林衛,襲傳南京張家的家名。

還有一些戰死的軍將也得到了褒獎。

而崇禎也排出了錦衣衛立即緝捕避戰的兵部尚書張鳳翼和宣大總督梁成棟。可惜兩人自知必死,為了不牽連家人,都選擇了服食大黃自盡了。

其實他們死的有些冤,因為他們曉得野戰絕不會是建奴的敵手。只能避戰保存實力,如果出戰大敗虧輸,那麼家族也得收到牽連,男的戍邊,女的被送入教坊司,還不如避戰自裁。朝廷也就不會追責了,最起碼沒有喪失大軍吧,天子怎麼也會給些有顏面。

他們的猜測極為準確,崇禎只是下詔申斥,沒有繼續追究他們家族的罪責,兩人總算完成了庇護家族的重任。

他們死的冤也是不冤,真是亂賬一籮筐。

如果說,大明京畿是一片狼藉的話,倭國事實上的京畿武藏國、上野國、下野國、常陸國則是一地雞毛。

破虜軍將這裡鬧的天翻地覆,常陸國陸奧國援軍近兩萬被數千明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北方的援軍斷絕。

而西方來的援軍絕對不輕省,他們同樣遇到了破虜軍的不斷衝擊。

尾張藩藩主德川義直接到大將軍德川家光的命令後,立即開始召集常備和足輕。

作為五十餘萬石高的大藩和御三家之一,尾張藩的常備為一萬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常備,一個是因為尾張藩藩領不少,再有尾張藩乃是幕府監控美濃、信濃、近江、三河、遠江等處的重要棋子。

但是作為一個聰明人,德川義直沒有因為地位尊崇而擴大自家的實力。

他是大藩中少見的沒有設立騎備的藩主,就是為了向大將軍方面表示尾張藩絕無二心的意味。

也因此,德川義直得到了幕府歷任將軍的信任,他甚至可以兩年去一次江戶,明軍攻伐江戶城,他正在自家的藩屬內。

作為尾張藩的常備召集準備出陣不過就是五六天的功夫足以,但是尾張藩作為節制中東部各藩的主力,要等待著各藩常備的彙集。

尤其是加賀藩等幾個大藩,如果有他們幾個大藩的加入,軍力自然高起,援救江戶就信心更足了些。

德川義直率領尾張藩常備五千人向信濃國松代藩鎮城松代城進發,這裡是德川義直告之各處藩屬彙集的地點。

當義直趕到松代城時,受到了松代藩藩主真田信之的熱烈歡迎,這位可是德川家康的九子,當今的德川家光大將軍的叔叔,只是一個外樣大名的真田信之當然不敢得罪。

在德川義直面前,他也打了保票,將僅有的一千五百常備,派出去一千,表示他的忠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德川義直謝絕了諂媚的信之再三的勸說,沒有進入松代城,而是選擇在城外設立營帳等候,他不想同一個外樣大名走近,他作為御三家之一,既沒必要也不願意結交大名,否則就是惹禍上身,要曉得幕府大將軍派出的兵法師範可就是在他的軍中。

接下來的日子裡高田藩福井藩的六千藩兵當先趕到,這兩個藩主一個是家康的外孫松平光之,一個是松平光之的叔叔松平忠昌,也算是德川家的一門眾,因此來的倒也積極,並且派出了過半的常備。

加賀藩也派出了六千藩兵趕到了松代城,也是過半的常備,向德川家獻上忠心。

當然象尼崎藩、大野藩、久留米藩、大多喜藩、館林藩、前橋藩、明石藩、上田藩、廄橋藩等諸位幾萬到十萬出頭封地的藩國基本都是三四百的足輕,這也湊成了四千足輕。

至於村上藩、高島藩、高遠藩、川越藩、黑川藩、三根山藩等小藩派出的幾十人的足輕,也湊出了一千足輕。

七拼八湊下,在松代城彙集的各藩藩兵總數達到了兩萬四千餘軍勢,這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當然,這裡騎備總數不足一千,說是騎備都是高看,其實就是各家斥候等彙集一起,真正的騎備想養的養不起,養的起的尾張藩、加賀藩、福井藩等大藩出於自保不敢養。

因此軍勢雄壯,可惜是個瘸腿,尾張藩三百騎備竟然是最大的一股了,可說騎兵的戰力幾乎為零,這也是讓德川義直極為不安的,因為據戰報,明軍的騎兵戰力極強。

幕府常備兩萬大敗就是敗於明軍騎兵手裡,因此,如何選擇行軍的路線可是一個學問了,太平坦立於明軍騎軍作戰的地方最好放棄。

這樣選擇不多,德川義直決定選擇山地較多的甲斐進軍武藏國。

其實他還有一種考慮,能不能等等紀伊藩督領的關西各藩主力到達後,匯合成五六萬的大軍一同進軍,這樣直達江戶的可能性大增,但是江戶不斷到來信使催促,考慮到江戶的米糧絕對堅持不到大軍的到來。

最後德川義直只能決定著兩萬多人經過甲斐山地直達武藏國,然後抵達江戶,在他看來出了甲斐,來到武藏那個地勢低平些的地方恐怕明軍就會出現,畢竟如果援軍抵達江戶,明軍圍攻江戶的目的就要落空。

因此在援軍抵達江戶前,明軍必會前來狙擊,否則為時晚矣。

德川義直不認為他掌控下的這支雜牌軍戰力能比得上在橫濱失利的幕府常備,但是明軍為了圍困江戶,也不會全部的軍兵來攻打他這支援軍,也就是說他要面對的是最多一萬明軍,甚至只有數千援軍,這給了他獲勝的信心,否則,德川義直當真沒有自信闖過明軍兩萬騎兵的阻攔直達江戶。

ps. 5.15「起點」下紅包雨了!中午12點開始每個小時搶一輪,一大波515紅包就看運氣了。你們都去搶,搶來的起點幣繼續來訂閱我的章節啊!(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