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山村小仙農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章割漆,塗兩把木梳!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章割漆,塗兩把木梳!

過了兩天。

漆樹種子到了,陳青牛開車去縣城韻達快遞站拿了漆樹種子之後,開到南山後的山下停下,拿著漆樹種子下車,飛到籬笆小院中落下。

他去屋裡拿出刻刀和一個自制的竹筒,將刻刀別在腰間,走了出來,和拿著聚靈壺的宋檀兒走出籬笆小院,在其不遠處種了一棵漆樹。

宋檀兒用聚靈壺將漆樹種子催生起來,長成了一棵高20多米,枝繁葉茂的漆樹。

宋檀兒拿著直播杆,站在一旁拍攝影片。

早在七千多年前,漆樹就走進了人類生活,成為人類文明的記載與見證者,千樹萬華,生漆生輝

據史籍記載“漆之為用也,始於書竹簡,而舜作食器,黑漆之,禹作祭器,黑漆其外,朱畫其內!”。

《莊子 · 人世間》就有“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的記載,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大漆的使用和漆油的食用,演繹出了光輝燦爛的漆文化。

俗話說“百里千刀一斤漆”,割漆是一項辛苦且危險的工作。

割漆匠每次外出割漆就要在山上住十天半個月,而且在山林中還會遇到各種危險,漆的產量也不確定。

所以現在懂割漆的人越來越少,只有寥寥一些人在堅守這一個行業。

古老的割漆匠為了來祈求山神保佑割漆人的安全和增加生漆的產量,都會在割漆之前要舉行一個簡單的儀式。

上山之前要祭祀山神,要在家中供奉的山神前上香敬酒,以求山神保佑,家中的山神一般是用一個掛在火塘前的山羊頭骨代替。

並且家中的女人不能觸控割漆的工具,他們認為如果割漆工具被女人摸到的話,這天的生漆產量會很低。

割漆匠在割漆之前要做好防護,漆汁容易引起過敏,致使皮膚紅腫,奇癢難忍,所以割漆前要將手部包裹保護好,外露手部皮膚要塗抹對過敏有防護作用的核桃油或者穿戴多層麻布製作的衣服褲子、帽子、面罩等。

他們在攀爬過程中,用竹片條將堅硬的木棍牢固捆綁在漆樹主杆上,層層搭階梯至漆樹中上端,有時由於條件限制,無法搭建踩踏用的架子,就只能藉助繩索爬樹。

這些防護,對於普通割漆匠來說至關重要,對於陳青牛這金丹仙人來說不需要,他可以無傷割漆。

割漆的季節有要求,一般是在夏至開刀,寒露收刀。

如果割太早,樹葉還沒長好,就會失去養分,不利於漆樹生長。

一天的割漆從清晨開始,太陽出來就收刀,因為隨著氣溫上升,割口乾涸,流漆量少。

割漆時也怕風雨,雨水進入漆樹汁裡,會影響質量。

陳青牛有聚靈壺的加持,對於割漆的季節不需要在意。

他以前沒割過漆,在割漆之前,特意用度娘學習了一下割漆的正確方法。

割漆要根據樹杆直徑大小,確定漆口長短度,其漆口寬窄度不宜超過2公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以“一”字割法為例,第一次開漆口,要上、下各割一刀,開一條稍傾斜“一”字口。

這樣做好處是,每隔一週可以在同一個漆口稍加寬繼續割漆。

根據漆樹大小不同,每棵樹可開5至20餘個漆口,其漆口不可在同一水平線,要左右、上下錯開,否則易導致漆樹死亡,割開的漆口經過三五年又會重新合攏。

陳青牛抽出腰間彆著的刻刀,按著這種方法,一刀下去,灰乳色的漆流了出來,他立馬用竹筒接漆。

一隻手放在樹上,用真氣逼滿一竹筒漆,走到了籬笆小院的桌子旁坐了下來,將刻刀和竹桶放在桌子上,一臉認真給桌子上放著的黃楊鳳梳和棗木凰梳塗漆。

宋檀兒跟著陳青牛,走到其身邊,看著他一本正經給黃楊鳳梳上漆的模樣,覺得他認真起來的樣子,挺吸引人的。

沒過多久。

陳青牛給黃楊鳳梳和棗木凰梳上好了漆,並用真氣烘乾、打磨好。

兩把木梳經過精細打磨之後,表現出一種非常溫潤的顏色,色彩低調樸實,散發出迷人光澤,單單看一眼,就覺得這兩把木梳做的很是精美,走心了。

宋檀兒湊到陳青牛身邊,拿過他手中的黃楊鳳梳和棗木凰梳,一臉開心的摩挲著,嘀咕道:

“這兩把木梳真漂亮,我很喜歡!”

陳青牛從宋檀兒手中拿過直播杆,說道:

“檀兒,用黃楊鳳梳梳頭吧,拍攝完成最後一個場景,咱們新影片就接近完工了!”

宋檀兒將棗木凰梳裝進了包裡,看著鏡頭,用黃楊鳳梳了一下頭。

陳青牛拍攝完成了最後一個場景,輕笑一聲。

“圓滿成功!”

宋檀兒說道:

“不,還差一首配音,青牛,你唱一首崑玉姐姐的《澤漆一味》吧!”

陳青牛說道:

“檀兒,澤漆不是割漆的意思,而是一味中藥材!”

宋檀兒認真道:

“誒呀,配一首歌而已,不用管那麼多,我喜歡聽崑玉姐姐的這一首歌,你唱就好了!”

陳青牛取下宋檀兒的手機,將直播杆遞給了她,開啟企鵝音樂,搜尋了一下崑玉的《澤漆一味》,想起了她胖嘟嘟的臉,想捏一下,他稍稍愣神之後,醞釀了一下感情,翻唱道:

“撐燈攏夜映梅寒意遲遲歸,喃喃是別後更惜掌中淚,愴然啟唇對影斂聲無,孤寒渾不知,……”

宋檀兒聽著陳青牛唱的歌,心中暗歎。

人生,宛如澤漆,外表酷似五彩雲,但是味辛、苦,性微寒,碰到手也會感到疼痛。

一碗澤漆嚥下,苦澀的藥渣是一路走來的鋪路石,在內心渲染下一片天空。

總會有一些人曲終人散時,還遲遲不肯退場,只願獨自咀嚼,記憶深處那餘溫未盡的青澀與美好。

“從一至終自拾炭灰,今日長安又雪適逢其會,憶天地合同方共語同梅,別久仍悲筆轉千帆留待君回,一味清苦再請罰三杯,江月為酬肅寒同歲……!”

陳青牛唱完了一首歌,開始剪輯影片。

“誒,乏了,青牛,我回屋睡一會,別吵醒我呀!”

宋檀兒打了個哈欠,伸了個懶腰,朝屋裡走去。

陳青牛看著檀兒的背影,微微一笑,應聲道:

“好!”

隨即,他低頭繼續剪輯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