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國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三回 萬仞庭柱東南傾(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八十三回 萬仞庭柱東南傾(4)

蟠龍炮作為和虎踞炮配套的輕型直射炮,其單門炮的成本甚至超過了虎踞炮,理由無他,因為虎踞炮是配發到以將和營為單位的步兵中使用,而蟠龍炮則是騎兵炮。

騎兵炮的概念,不要說蒙古人從來沒有想到過,就連大宋的官民上下也從未有如此想法,他們的思想裡,炮就是厚重沉穩,銃則是輕便靈活,若是為了抵抗萬馬齊來,則加大銃的口徑和增加彈丸重量來應對。在天下人的眼中火炮都是一種越大越好的武器,無怪乎蒙古帝國能夠傾盡全國之力來鑄造神武大炮,而同樣的在南朝,製造夢幻中才能出現的神器的呼聲也不絕於耳。鄭雲鳴主政的時期,政事堂甚至收到過民間工匠關於製造三十萬斤超級大炮的提案書,當中詳細論述了超級火炮的製作流程,以及令皇帝印象都十分深刻的三千斤的巨大彈丸,但這樣的神器自然不是任何一個國家所能夠製造的,就算技術上勉強能造出來,成本也實在太過驚人,就算傾盡全力製造出來,道路也無法運輸。

鄭相公的火炮發展思路與此全然不同,他在保證火炮的威力和射程的條件下,大力推進火炮的輕型化,讓火炮能夠拖得走,轉的動,跟得上,成為當時在軍器監非常流行的口號。這種思想發展到最後,就是蟠龍炮的出現。

雖然炮彈只有三斤重,雖然為了保證炮膛的安全不得不一層層的往炮膛上包裹牛皮,但蟠龍炮的機動性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用兩匹戰馬牽引的蟠龍炮,其速度完全跟隨的上騎兵大集團進攻的速度。在江南的操演中,騎兵一日夜強行軍三百裡,蟠龍炮依舊能夠跟得上速度。雖然這是超越極限的強行軍,付出了一部分炮車損壞和馬匹不繼的代價。但這種強行軍本身就代表了蟠龍炮獨一無二的機動能力。

當四十二門蟠龍炮被推上第一線的時候,質子軍中出現了一陣混亂,沒有人能認為這些疾馳而來的敵軍騎兵還會攜帶有火炮,對面一字擺開的火炮陣讓他們頓時感到有些手足無措,但這些年輕的士兵畢竟不是親身體會過火炮威力的老兵,那些初上戰場的年輕新銳姑且不論,就連已經參加過遠征的所謂有戰鬥經驗的士兵,多半也是參加過蒙哥的西征,只有在火器助陣下攻打敵人的經驗,而缺乏直接面對火炮的實戰經驗。但他們在出征之前,都反覆接受過官長們持續的訓誡,那就是,面對火炮的時候不能畏縮不前,而是要果斷的衝上去,承受第一輪射擊帶來的傷亡,然後趁敵人裝填彈藥的時候果斷突進火炮陣地,將敵人殺散。

只是短短的一段混亂之後,質子軍中突然爆發出一陣狂熱的叫喊,號角聲驟然鳴響,伴著馬蹄聲的響起,質子軍散開成為撒星陣,漫山遍野的朝著宋軍衝殺過來,他們並不奢望這種疏散的陣勢能夠衝的動宋人密集的陣列,但宋軍的火炮威力將會因此下降一大半。

“葡萄彈裝填!裝十一號引火線!”隨著炮隊指揮官一聲令下,裝填手手腳麻利的將一籃子葡萄彈填裝進了炮膛,如今的引火線都用軟木做成通管,將慢燃火藥裝填入木管中,上面標識有刻度,每一段大約燃燒多長時間,發射時由炮手指揮官發布命令,按照需要的時間鋸斷信管,然後將信管塞入火門中,這樣得到的信管發火時間更為精確,只不過如何估算炮擊所需要的時間則完全要靠指揮者本人的經驗了,神武新軍的炮手指揮官大率是自京湖經驗豐富的老炮手中簡拔而來,他們對新式引火線的使用方法是,在火炮正前方的視野劃分出一段段的區域,在預料到敵人透過這段區域的時候加以攔截,就選用相應時間的引火線。

伴著一聲高昂的“開火”,四十二門蟠龍炮噴射出濃烈的火焰,從一開始神武新軍的炮手們就明白,面對敵人的突擊的時候,只可能有一次機會,然後敵軍就會衝到面前。對於彈丸威力本就弱化的蟠龍炮就更是如此,雖然這樣,但火炮的威力畢竟非箭矢火銃可以比擬,在撲面而來的鐵丸彈幕裡,前方的質子軍甲騎紛紛栽倒,但其餘的馬軍毫不遲疑,繼續縱馬朝著宋軍陣地瘋狂衝鋒。

韓鋒將手中鐵矛一指,大喝一聲:“上!”騎兵們握緊手中的兵器,背後的國士無雙戰旗譁啦啦的搖動著,開始策馬向前,在越過本軍的蟠龍炮陣地之後逐步小跑加速,迎面對著洶湧而來的黑甲騎士攻殺過去。

黑色和紅色的兩股浪濤撞擊在一起的時候,其聲勢足令人驚駭,在喧天的人馬嘶吼聲中飛揚起無數血花和斷肢,士卒和戰馬紛紛撲倒,很快就在地面上堆積了厚厚的一層。蒙古人饒是吃了暗虧,為了躲避火炮的襲擊,將陣型疏散,當他們和奮力突進的宋軍騎兵交戰時,難免力有不逮。騎兵的交戰,勝負又是極快的事情,眼看著宋人的衝鋒無法遏制,就算是驕傲的質子軍也只能撒馬奔逃。在疾風一樣掠過的騎兵衝擊中,神武大炮附近的蒙古軍被斬殺一空,接著馬上有騎兵用熟鐵棍捅入神武大炮的火門,用大錘猛擊,將火門封死,然後眾軍分成數十隊,各自分頭追擊潰退的敵人。

韓鋒立馬在前方的一尊神武大炮側近,兩隻銳利的眼睛緊張的環視著戰場的情勢,他突然對身旁的背嵬軍士喝道:“吹號角,讓前方的士卒重新集結!”

神武新軍的軍規中,號角三響則是以主帥帥旗為標誌,大軍停止作戰迅速集結的意思,韓銳既驚且怒,他率領著一隊騎兵已經追上了上千蒙古騎兵,正待衝殺的時刻,卻不得不回馬重新集結兵力,他催馬直奔到長兄面前,急切道:“這正是乘勢殲滅質子軍的時刻,縱敵一時,貽害萬年,都統為什麼此時下令再集結?”

韓鋒冷靜的說道:“將馬隊收攏起來,準備決戰,敵人已經朝著這裡包圍過來了!”

韓銳先是一驚,然後急速的掃視了一下遠方的戰場,果然四方都有黑色的旗幟正在遠處朝著這裡移動。

神武大炮的被襲擊,就像是蜂巢中蜂王的巢室被攻擊一樣,馬上惹動起整個蒙古軍最敏感的神經。各地的蒙古軍,看見神武大炮的方向旗幡搖動,殺聲震天,都像是被激怒的工蜂,朝著激戰的地方蜂擁而來。蒙古軍團這只永不停歇的戰爭巨獸的神經正在弱化,昔日紅柳林之戰中,鐵木真氏能夠嚴格的控制部下的進退行止,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而今大汗的黃金令箭未下,各路軍馬卻紛紛自行赴戰,這正是舊漠北時代各部族長自行為戰的痼疾死灰復燃,當然,這對於鄭雲鳴和大宋是一件好事,對正當其衝的韓鋒卻未必是一件好事。這只猛獸的神經雖已經弱化,其肌肉爪牙猶在,轉瞬之間,**萬精熟武藝的彪悍騎兵紛紛出營,從四面朝著韓鋒的騎兵隊包抄而來,對於暴風眼的韓鋒和他的八千赤甲騎兵來說,可不能算一個好消息。

韓銳眼中冒火,但都統制不發命令,他也不能自行領兵前去衝殺,何況今日被大軍包圍,非得有十個韓銳方能解脫危難,這個時候他這位大哥應該如何指揮手下這些人馬順利脫困呢?

韓鋒朝著西北角的方向揮了揮馬鞭:“朝那裡衝!”

蒙古公認最有能力、現在也是最位高權重的親王忽必烈,在評價南朝丞相鄭雲鳴的兩員心腹愛將的時候,認為兩人均是不遜於蒙古第一流將領的優秀將才,其中對魏勝的評價是曉勇,魏勝率領步軍死鬥,每每彷彿是被逼入絕境的惡虎,不聽的撕咬撲搏,一直到圍攻它的敵人驚慌崩潰,雖然這樣的戰鬥非常沒有水準,但任何敵人都不敢小瞧這樣的軍隊。

韓鋒則是智勇,韓鋒的赤甲突擊的確是非常有震懾力的戰法,但宋朝騎兵斷然不可能在一夕之間就能在質量上和數量上和蒙古軍相匹敵的,就以這次京湖總決戰為例,蒙古大軍四十萬人,人人帶馬,戰馬總數超過一百二十萬匹,且當中能戰的騎兵精銳就超過二十萬。宋軍的騎兵總數不超過三萬五千,誠然因為宋朝國力的增強,以及宋軍對騎兵的珍視,騎兵的裝備要遠高過蒙古騎兵的一般裝備,但騎術和馬上戰鬥的功夫,卻不是短短幾年的訓練就能拉近和從小生長於馬背的漠北民族的差距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面對這樣的敵強我弱的形勢,韓鋒屢戰屢勝的秘訣,就是看破敵軍在陣勢上的弱點。再高明的統帥,他的行軍佈陣也絕不可能沒有弱點,即便事前的部署真能做到萬無一失,一旦投入交戰,或者進行調動,當中就大有漏洞可循,而庸將和名將的區別就是,才智平庸的將領看不到這一閃而過的漏洞,即便是看到了也難以有力的抓住戰機,而名將就能抓住這轉瞬即逝的機會,用全力狠狠的朝著敵人的這個漏洞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