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現代 > 重生九零:犀利港姐恃靚行兇最新章節列表 > 133,你供產品我賺外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33,你供產品我賺外匯

於文茵和李寧浩是吵架了。

卻不是因為八卦雜誌封面的事情,而是因為那個愛馬仕包。

“甯浩,我不是故意要把你送給我的包賣掉的,我當時真的借不到錢,我沒辦法才把包抵押給了那個經理。”

於文茵還沒去找李寧浩興師問罪呢,他先來找她興師問罪了。

“於文茵,我發現你真的是變了,開口閉口就是錢,你現在是埋怨我媽沒借錢給你,是嗎?”

李寧浩也說不出來自己為什麼那麼氣,與其說是生氣,不如說是心疼。

“我不是這個意思……”於文茵有些急了。

她有一種被戳穿的感覺。李寧浩的媽媽不肯借錢給自己,要說一點怨言都沒有,那怎麼可能!

不過,賣了包以後,她自己也釋懷了,不管怎麼樣

“行了,別解釋了,總之我在你心目中就是連二十萬都比不上,送給你的第一個包,你說賣就賣,我的所有真心終究還是錯付了!”

李寧三下兩除二,就把這次自己媽媽沒借錢給於文茵的過錯轉移到了於文茵頭上,順便給她扣上一頂不夠愛自己的帽子。

“過分!”馬丹丹簡直氣炸了。

“他怎麼能這樣說你?你不愛他誰愛他?他是不是忘了自己爸爸住院那段時間,是誰天天跑醫院去照顧,又是誰,把大學四年兼職存下來的5萬塊錢都給了他爸爸?”

“現在你需要用錢了,他們家就這樣對你?一家子白眼狼!”

馬丹丹氣得在原地轉圈圈。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趙子彤一般不評論這些對與錯,是與非,特別是兩人吵架以後都不理智,她更加不會去火上澆油。

要是讓趙子彤來評判一個男人的對與錯,估計全天下女人都應該獨自美麗。

自己是可以不要男人也可以活得很漂亮,但是其他女人呢?

其他女人,趙子彤不敢說什麼,但據她瞭解,於文茵和馬丹丹就不可能不要男人。

甜甜的愛情,粉紅色的泡泡,哪個年輕的女人不喜歡?

更何況趙子彤才二十歲出頭,就整天喊著不婚不育保平安,尤其是在90年代的,別人一點都不會覺得你思想新潮,反而會覺得你就是一個神經病。

“好好溝通一下吧,沒有什麼是溝通不能解決的。”

見馬丹丹眼巴巴看著自己,希望自己幫腔,趙子彤只好蒼白地吐出一句毒雞湯。

哎!

要她實話實話就兩個字——分手!

就這樣一個鳳凰男加媽寶男,好意思瞎BB!

再說了,那個包就不是李寧浩買來送給於文茵的,不是女老板不喜歡轉手就扔給他的嗎?

咋地?

知道能賣20萬,後悔了,心疼了,恨不得馬上要回去吧?

都1991年了,都23歲的人了,還把工資都上交給老媽保管,自己沒有腦子嗎?沒有基本的理財能力嗎?需要讓你媽媽幫你理財?

連自己的工資都掌控不了的男人,有什麼資格談論自己的人生,勸他也不要耽誤別人的人生!

要是把這些話都說出口,於文茵又不分手,還和李寧浩在一起,萬一於文茵一個不小心說漏嘴了,把自己這番話轉述給了李寧浩。

那小丑就是她自己!

“溝通?”於文茵彷彿聽到了自己心裡想要聽的答案,神色輕鬆了不少。

至少剛才馬丹丹說那麼一堆的時候,她的眉頭一直是緊鎖著的。

See!

趙子彤扁嘴,很多戀愛中的女人智商都為零,即使是香港大學建築系的高材生,也避免不了這個真香定律。

感情的這些事情,真的不值得她費腦子,。

前期的資金已經解決了,註冊公司和辦理營業執照的事情,她都交給了卓律師。

香港就是這樣,不管做什麼事情,你都需要律師,所以律師才那麼賺錢。

前期的工作,她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她現在唯一要操心的是孫師奶生鮮超市供貨的問題。

晚上她翻閱資料的時候,才知道什麼叫“北水南流、西菜東輸”

香港作為一個島嶼城市,一直都非常缺水。

周星馳的知名電影《功夫》裡,有一個名場面是“包租婆停水”,源自50年代最真實的香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後來,一些華人企業家繞開港英政府向祖國求助,希望緩解基本生存用水問題,廣東省也有了動作。

然而,香港百萬人口的“生命水”,遠沒有港英政府眼中的“政治水”重要。他們擔心內地的水龍頭一開,港殖的權力邊界變模糊。從內地引水的工程被擱置了。

到了60年代,眼見香港同胞深受苦難,當時的總理親自拍板,建設當時全國最大規模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東深供水工程。

為了“讓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數以萬計的工程建設者飽含激情投入艱苦奮戰,終於徹底解決了香港供水緊張的大難題。

不過,供水的意義並非單向。

對香港供水不僅僅是政治任務,更是經濟任務——那時候,中國內地缺外匯,香港超額買水,給內地增加了很多外匯。

供水是雙向獲益,向香港供農產品,其實也是同樣道理。

香港的土地很稀缺,雖然有700公頃可用農地面積,但只有66公頃實際用於農業。

這點農用地,完全沒辦法滿足香港全城的吃喝用度。

蔬菜水果從歐美國家進口顯然是非常不現實,即使是冷凍肉,遠洋運輸的成本也難以忽視。

隔著一點點淺水河的內地,無疑是供港農產品最理想的產地。

不過,向香港供應農產品,也有內地政府主動掙外匯的結果。

1950年代初,香港和澳門仍然在殖民政府統治之下,兩地共有550萬人口,每天需要進扣生豬8000頭、活牛600頭、活禽10萬只。

其次還有大量蔬菜、糧油、魚鮮缺口。

對於當時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且被西方勢力圍追堵截的新中國來說,港澳兩地如此巨大的農產品需求具有戰略意義。

“媽,原來內地供港從50年代初就開始了。”

趙子彤看得津津有味,拿著自己媽媽溫好的牛奶喝了一大口:“我喝的這杯牛奶說不定就是三趟快車上來的。”

“什麼是三趟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