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重生商業大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4章 募捐進行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4章 募捐進行時!

曙光網絡科技一事,因為暫缺掌管全域性的人,所以公司內事務進行很雜亂。

獨當一面的人暫時沒招收到,但其他各方面的崗位,已經在這幾天陸續招聘好,如此一來也總算是讓公司有了一點生機。

網絡科技公司這一塊,陳青並沒有過多干涉,全都暫時交由張靈飛管理。

在這個技術團隊中,三個主心骨人,胡輕河因為兼著學校老師職務,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事務中,而王均這個人心太大,跳躍性強,說的不好聽就是不安分,讓他管理事務勢必出亂子。

最終,陳青只能將公司總經理職位暫時讓張靈飛擔任,只有等找到合適管理人選,再替換回來。

張靈飛和大多數技術宅男一樣,對於管理方面並沒有特長,只能保證不會出亂子,要想管理公司事務井井有條還有很大的差距。

公司總經理一職由技術部主管張靈飛暫任,旗下的各部門的所需要的崗位人員要求就不會太高,只要簡歷過得去陳青都招錄進來。

在曙光網絡科技公司,無疑技術部是最重要的部門,其他部門的開闢也都是為技術部服務。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曙光網絡科技公司起步資金是五百萬,這些錢看似不多,但是對於剛起步階段的公司完全足夠用。

同樣,在曙光網絡科技公司中,陳青也掛名總監一職,平時並不參與公司內事務。

曙光網絡科技公司成立後,擺在技術團隊面前的第一個任務目標,就是搭建一個電商平臺,同時出手購置辦公用品,特別是購置支撐百萬人線上的伺服器就需要一段時間。

只不過,這些繁瑣的購置任務儘管繁瑣,但只要有錢都不是什麼難事。

而且,技術團隊並不需要親自著手處理這些事,他們只要定下型號配單,然後再由公司採購部員工出面解決就行。

一切看起來都在有條不絮的進行,但卻都需要時間來催化。

.....

就在曙光網絡科技公司成型之際,遠在數千裡之外的凌陽,由政府聯名各大企業發起的募捐大會,也正式在清瑤大酒店大型會議室舉行。

洪口煤礦爆炸災難事故,不但引起上面饒州市政府的注意,就連省裡都極其重視。

據傳,在這募捐大會上,就有省裡和市裡派下來的專員,專門監督募捐一事的程序,說的好聽是下來視察,說的難聽就是怕下面有人貪汙募捐到的資金。

要知道,這些募捐到的錢,都將會用在洪口煤礦善後一事之上,單單就賠償一事上,恐怕政府就付出將近千萬的賠償,還不包括災後重建一事。

或許是受前幾天的流言影響,這一次的募捐大會上,所有人都在關注曙光公司到底會捐款多少,他們可是經常聽說曙光公司在這場募捐大會上準備捐贈一千萬,也不是到這一事是真是假。

雖然捐款一千萬不知不是真是假,但曙光公司的大名在這一段時間可是如雷貫耳,到哪都能聽到這一家公司的傳聞。

特別是近期曙光公司在饒州市周邊三市同時開業十五家超市,如此大的手筆可是震驚到業內不少人。

曙光公司不過是建立不足一年的公司,卻能在這段時間發展的如此迅速,著實令很多人疑惑不已。

甚至很多人都在猜測,曙光公司或許在後期追加不少投資,不然不可能完成這般迅速的發展。

有初始啟動資金一千萬,發展至如今市值將近兩個億,這等手筆,恐怕國內還沒有一家公司能做到。

也正是如此,大多人才會懷疑曙光公司後續一定追加了投資,就連曙光公司的一些基層員工,也都有這樣的想法。

只不過,只有曙光公司內極少數高層人員知道,曙光公司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和公司董事長大膽的行為脫離不開。

有誰見過這樣一家公司,為了擴張發展業務,將公司內可以用上的流動資金全部用掉,就連銀行貸款方面,也都是貸到了極限。

而這一點,也被有心的媒體記者從銀行方面得知,這才讓很多注意到,曙光公司偌大的企業,既然在各大銀行方面負債達到將近六千萬,這委實不是一筆小數目。

外比較外面諸多事業機構對曙光公司的發展歷程感興趣之外,凌陽這邊的人們,卻是比較感興趣這一場募捐大會上,曙光公司到底會捐贈多少善款。

在這種萬眾矚目的關注下,募捐大會如期在下午兩點開啟,那些不能在現場觀看的人們,只能遺憾的透過電視臺直播觀看這一場盛事。

募捐大會,在臺上的政府派出的代表人物發表完致詞之後,就直接拉開序幕。

和拍賣會一樣,越是大型企業,就越放在後面出場,這種習慣也不知道為何會遺傳至今。

此處參與募捐大會的企業代表一共有著一百多家,最先出場都是一些規模不大小企業,捐款數額不算大,卻也不算小。

第一位出場是永興服裝公司,資產規模僅僅只有數百萬,公司老闆親自出場,直接捐贈十萬。

如此一幕,直接讓其他公司企業代表變了臉色,看來前段時間的流言對各大公司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很多公司企業都略微提高捐款數額。

當然,永興服裝公司的這一個開頭,可是遭受不少人暗恨,開頭就十萬,那他們先前準備五萬還好意思拿出手?

可以說,這一個開頭可是打了在場不少人一個措手不及,很多人因此臨時更改接下來的捐款數額,那些拿不定注意的代表人物,也第一時間拿出手機打電話給上面老闆,彙報這一情況。

有了一個好開頭,接來下里的捐款數額大多都是十萬,有些底氣大點的公司,可能會捐個數十萬。

一直連續五十多家企業公司都是捐贈十萬到三十萬之間,這是一個分水嶺,在這之後捐款數額慢慢變多,而公司企業的實力也大多都是中等規模。

直到耳東裝飾公司一下捐款一百萬,在現場可所謂人來一個炸彈,驚的在場所有人頻頻對這家新銳裝飾公司看去。(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