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被蘇軍俘虜最新章節列表 > 天國曆險記 第5章(宮中受審三)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天國曆險記 第5章(宮中受審三)

天國歷險記(長篇小說)張寶同

飯後,國王就把我叫進他的書房裡。這裡面是國王看書和辦公的地方。地方不大,有兩個裝滿書籍的大櫃和一張大形的几案。几案上放著一些筆墨和紙張。紙張看起來很粗,而且發黃。我們像老朋友似地盤腿坐在鋪著草蓆和氈子的几案旁。這時國王告訴我說他也是漢人,先祖曾為京城洛陽的皇親。東漢末年曾隨使臣西行,與安息通使。

我一聽,甚為驚異,便問,“當年的絲綢之路遠在數千裡之外的新疆境內,而那時的西藏還不甚為人所知,你先祖何以能從新疆內地深入到岡底斯山與喜瑪拉雅山之間這片冰峰雪山層層環繞的天國之地?”為了解答我的疑問,國王從一書櫃中找出一本很厚且很舊的書本放在了我的面前。我開啟表層的布包,看到了這本書的書名:《天史——先王傳記》。書是用發黃的薄紙裝訂,用極為工整的小楷抄寫的,所以,書很容易糟爛破舊,必須十分地小心愛惜。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書的第一部分是“先祖開篇”,由於年時已久,字跡模糊和繁字太多,我就覺得看起來很費勁很難懂。但書中的大致意思我還是能懂個大概。故事是說東漢106年,先祖隨使臣西行與安息通使,次年間返回西域至於田,突患腹疾昏睡數日不醒,被遺留城中達旬日之久,後經治療康復,便徒步兼程追趕使團。行至樓蘭古城,卻不料因風沙之害,河流變道,城邊河道已乾涸數月。故城內一片荒蕪,甚為淒涼。諸多城民沿河道挖坑汲水,而水中泥沙甚稠,不可飲用。先祖遂四處打聽使團行蹤,卻說早已離去一月有餘,不知去向。先祖欲尋路返京,卻聽說陝甘境內正值羌人暴亂,漢軍退居長安,使回返之路盡被羌人所截,且羌人殘暴,是漢人必斬。先祖無計,欲北去鄯善。一日至西門,見數百遊民沿途回返,說途中已有官兵把守,不許強過。先祖一時激憤,便召集遊民數百餘人,說我乃漢朝使者,自安息而歸,知西南之處有一于田之地,人稀地廣,水源豐茂,眾人可隨我前去。遂有眾多城民應之,浩浩蕩蕩一路朝西南遷陡。步行一月有餘,終至於田。此地原為一僻小村莊,並無官府。移民遂沿克裡雅河西岸聚合成村,開墾播種,休養生息,甚為安寧。先祖本想在此地暫且安生,待西域平和,羌人離去,大道開通之後,再返程回京。卻不想,遷至於田之後,一連數年,西域終不能安寧,就連克裡雅河邊的這片偏隱之地也時常有匈奴兵馬巡遊騷擾,搜取糧物,強搶民女。先祖甚憂,有意西遷疏勒。然一日,一年長道人登門卜卦,測算極準。先祖遂求其卜算西遷一事。道人說:不可,疏勒人稠地廣,已為外族盤踞久矣。先祖便問:現有匈奴時常巡擾,又不可移民西遷,如之奈何?道人答曰:西南群山雪峰之中有一仙境,草木茂盛,氣候極佳,為齊天入雲之雪峰所環繞,與世隔絕,可為生息休養萬年之地。只是征程萬里,道路遙遠,極其艱險,不知意為如何?先祖連年已為戰亂憂煩甚多,聞之甚喜,曰:若有此地,敢有不遷之理?只是舉家遷行數千百姓,實為不易。道人曰:彼處雖佳,卻無糧棉村舍,可遣壯男秀女各百十人前去開墾耕種,待來年豐衣足食之季,且可將其父老親子遷至其中。先祖從之,遂選得青壯男子與靈秀之女各百人,多帶衣食與精良牛馬,隨道人於暮春之際上路。翻山越嶺,風餐露宿,獵取鳥獸,採摘野食,日夜兼程達四五月有餘,終行進至道人修身隱居之地。此地果真草木茂盛,氣候極佳,河水環繞,與世絕跡。此時,道人說於先祖:可令其壯男秀女自行婚配,擇地而居,開墾播種,自食其力。先祖從之。翌年之夏,糧棉豐收,遷民思親甚濃。先祖便問道人:可使人迎遷其村人。道人說:不可,此去于田數千裡,崇山峻嶺,河川縱橫,路途奇險,恐此去而不得回返。且山中地域不足百里方圓,若將數千村民遷至山中,人多勢繁,必會內遭隱患,外遭禍亂,使我眾人難有安寧之日。遂使先祖率人將入山之溪水改道山外,將溪水之洞用巨石封堵,使山中壯男秀女與外界從此隔絕。數年後,道人病患昇天,先祖遂將此地以天國名之,將道人以天父名之,並將天父之遺訓為天國之法規。天國十三年間,先祖駕崩,是年五十一歲。十歲之子戚琪繼位,名號宣王。

不想東漢王朝已在中國滅亡了一千七百多年時,卻還有個東漢的小王國仍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深山默默地生存著。難怪國王會對漢朝的歷史和結局如此地瞭解和關注。國王待我看完書中的第一部分,就把書本收起包好,重放在了書櫃中,然後對我說,“雖是與大漢隔絕千百餘年,天民亦難斷其骨肉之情,不想大漢王朝竟是國破家亡。”說著,便是悲聲甚切。我用勸慰的口氣說道,“國王不必悲怨,雖大漢王朝已亡滅千餘七百多年,但中國亦為大漢的子孫。”這樣說來,國王的臉上才有了悅色。

當晚,夜色早已深濃,但國王卻與我問答不休,直到三更,才與我分離就寢。而我則挑燈夜讀,翻閱史書,直到五更時分睏乏之極時才熄燈安歇。翌日清早,等我被宮中樹上的鳥雀叫醒時,天色早已大亮。一位年輕漂亮的使女敲門而入,帶我進到旁邊的一間小屋裡,為我準備好了瀨口的鹽水和洗臉的溫泉水。等我洗瀨完畢,就坐在餐桌邊開始用餐。然後,獨自到後宮屋後的林子裡遊閒散步。

順著石子鋪成的小徑進到一個月亮門,便見樹木青竹的遮掩之處,一座座巨石假山顯山露水地立在其中,四周的空地中長滿著綠草鮮花,在初照的晨光中,清亮的露珠晶瑩欲滴,五色彩蝶閒閒悠悠地飛越其間。過了草地,有一曲橋從溪水上一彎三折地通向一片蔭綠深濃的古林。此時,一支溪水般的古曲蕭音彷彿夢幻般地從感覺意識的深處清麗地迴響,如明媚欣喜的陽光拂面而來,帶著那種久違的親切與悠揚,勾起著我對遠方親人的纏綿相思與熱切嚮往。

我穿越曲橋小徑,尋聲望去,卻見國王正迎面走來。我們就在橋邊的草地上邊散著步邊說著話。我問國王一些關於歷代國王傳記的篇幅是如何確定的,因為我昨晚看書時發現有些國王的傳記篇幅只有三四頁,簡直少得可憐。國王答道,“先王們的傳記都是丞相和大學士在他們仙世後合寫的,篇幅一般是根據國王業績的多少由全體議事確定的,先祖是開國君王,篇幅自然最長。”

我說,“既然這樣,先王們為何不轟轟烈烈地多幹一些事業,也好為自己昇天之後的傳記增字加頁?”國王搖了搖頭,說,“清靜無為,順乎民意,乃天父之遺訓,不可違之。如有違之,民之生怨,必被後人錄之,以示警戒。”我聽著便說,“國王乃一國之主,想丞相與大學士不敢冒犯。”國王說,“此言差矣,天父遺訓為天國之法。我等唯有盡力遵循,不可違之。諾有偏頗,便有議事來宮覲見,呈文而問之。”

從國王的話語中,我才知道王宮議事一般由丞相、都尉、學村大學士以及十三個村子的莊主和十幾名學村亞父組成。國王雖是一國之君,但如果得不到大多數議事的擁戴和贊同,國王的決定就可能會被否決。而且對於國王的失誤與過錯,議事們可以呈文請示國王做出解釋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