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被蘇軍俘虜最新章節列表 > 天國曆險記 第13章(侍女遇害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天國曆險記 第13章(侍女遇害二)

天國歷險記(長篇小說)張寶同

可是,我還是有些擔心,說,“都尉乃太后之依託,若是都尉被除,太后便無臣可依,靠什麼來呼風喚雨,排程王宮?”國王一聽,也覺得我的話不無道理,但他卻說,“弒君害命,假傳密命,如此重罪,想太后豈能對此輕饒。”我覺得國王所言有理,想畢太后再是寵信,也決不會如此坦護,說,“依國王之意若何?”國王說,“你與我一同拜見太后,將暗訪所查告知太后,隨後,我再將這物證稟於太后,若是太后有令,你當立刻帶烏克爾與玄垣將都尉抓獲歸案。”我說,“也罷。”但心裡卻對無故捲入這場與已無關的生死之鬥中感到十分地矛盾和擔心。

隨即,國王便帶我來到紫薇苑。太后見我前來拜訪,很是高興,等我剛跪拜過,就拉著我的手讓我坐在了她的身邊,然後,就問我,“為何許久不來紫薇苑?”卻把國王忘在了一旁。我怕讓國王感到難堪,就說,“近來雜事纏身,未曾顧及,今日特請陛下前來引見謝罪。”不想太后卻說,“以後再來,就不要再讓陛下引見了,陛下甚忙。”我不知太后這話是不是有其它含意,忙說,“那是,那是。”

這時,太后才抬起頭來,板起臉來問國王,“我兒今日來這,定是又有要事相商?”國王恭敬地屈著身子,說,“龍華公子偶入冬宮,從一位姑娘那聽得有關清霞姑娘被人所害一事,事關重大,特來向母後秉報。”國王這話在太后面前一說竟變了味了,讓我聽起來很不舒服,好像我是好事之徒,喜歡無事生非似的。若是知道國王會這樣,我無論如何也是不會跟他來此。但考慮到國王的難處和面子,我不能說明真相,也不能為自己辯解,也就沒有吭聲。太后拖腔拖調問道,“清霞為何人?”國王忙答道,“乃冬宮宮女,父王猝死那夜正是她為父王侍寢。”太后驚異地“哦”了一聲,然後用很疑惑的目光看著我問道,“真有此事?”我忙說,“龍華並不知曉,只是偶然聽說,也就將此事全當成故事講於陛下。”太后神色冷靜地說,“不妨也講講讓我聽聽。”

既然我已將此事說成了故事,就得把這事當成故事來講。於是,我就拿出講故事那套本事,儘量地把故事講得生動有趣,富有傳奇,但又不失其真實。而且,我還把自己的推理與猜測也加入進去,以使故事好有個完整的結局。聽完我的故事性陳述,太后說,“公子的故事甚妙,只是應將故事中的人物改變一下,不要把國王與宮女牽涉在一起,如此這般,故事便可在王宮與民間流傳。”我怕太后真地把我講的事情當成了虛構的故事,便解釋著說道,“我今日只是在向太後稟報真情,若是真當故事講述是要迴避真實人物。”太后的眉頭皺了起來,問道,“以龍華之見,那謀害國王的主謀該為何人?”我看太后的臉色有些陰沉下來,就用陳明與解釋的口氣說,“此事乃天國事務,與龍華不甚相關,只是太后於龍華有恩,特將所聽所聞密報於太后,以報太后之恩。”太后輕輕地舒了口氣,說,“此事當真?”我說,“龍華只是聽聞,難辯虛真,太后明查之後便有定論。”

此時,國王乘機說道,“以王兒之見,此事鑿實,都尉早與桃村莊主私下勾結,弒君害命,對我截殺,並暗中毒殺了魏督事和清霞姑娘,罪大惡極,母后應當機立斷,將都尉早早拿下,極刑處之。”聽著此話,太后顯得極為驚恐,問道,“你說事實切鑿,可有物證?”國王當即便從懷中掏出那個布包,遞過太后。太后開啟布包,看著看著,便大聲罵道,“這個奸臣賊子,如此大膽,來人——”馬上進來一名護衛,朝太后單腿跪拜道,“請太后發令。”太后喝道,“速帶人將都尉給我押來。”那護衛說了聲,“遵令。”便出了門。

一會,兩名護衛將都尉押著進來。都尉用兇惡的目光朝著我和國王狠狠地瞪了一會,然後怒不可遏地朝太后問道,“都尉何罪之有?太后竟要如此待我?”太后目光冷冷地盯著都尉道,口氣不緊不慢地說,“我見你文武兼備,忠誠可依,將你當作親從近臣,不想你卻弒君謀反,設計殺人,乃是一名亂臣賊子,殺不可赦。”都尉聽著,並未驚慌,反大膽問道,“太后欲殺都尉,何故無詞?且讓都尉死個明白。”太后將手中的那些密令丟在了都尉的面前。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都尉跪在地上,撿起太后丟來的密令,看著看著,馬上便有細微的汗珠從額旁滾落。他有意將一張張密令看得很慢很慢,實際上卻是在琢磨著如何逃脫罪責。等了許久,都尉才將密令看完,然後將密令整好,一臉沉靜地對太后說,“不知何人陰險歹毒,欲置本都尉以死地,假造王宮密令,欲將國王之死嫁禍於我。國王乃急病猝死,已有御醫與丞相查驗定論。且國王去桃村避冬,我並未與之隨同前往,國王病故如何能與臣牽連相干?”太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這也道是。”然後,用疑問的目光看著國王。

國王見太后態度有變,便一旁反駁道,“都尉雖未與父王隨同前往,卻與桃村莊主長期勾通,暗中主謀,以毒藥害死父王,卻以急病猝死遮人耳目。對此,都尉還有何言?”都尉渾身猛然地顫抖了一下,但語氣卻未減弱,辯道,“陛下當時並未在場,憑何下此定論?想必為陛下之臆想。陛下父王急病猝死,乃有御醫與丞相之驗查案文,並非下臣擅自定案。太后、陛下若是不信,可傳丞相為證。”國王說,“朕雖當時未在現場,但卻有人見到父王遺體面部已被人擦洗,鼻吼與嘴角仍殘留血跡。”都尉有些發怯地說,“陛下可出示證人?”國王說,“證人已被你指示桃村莊主以謀殺王宮魏督事押往東山放逐。此事乃證人之母告知於朕。”太后馬上說道,“可傳證人之母到此為證?”國王說,“因桃村莊主對證人之家人暗中追尋,其母與其妹一直隱居於荒野,朕並不知她們現居何處。”太后便問,“即使如此,王兒如何獲知此言?”國王一時語塞,支吾道,“此話乃為王兒與龍華出遊時遇一老嫗,兒王問老嫗為何隱居於此,老嫗便將此話道出。此人便是證人之母。”太后朝我問道,“龍華公子,可有此事?”我不得不點頭答道,“確有此事。”

(請關注張寶同的簽約作品《詩意的情感》紀實著,精短散文、生活隨筆和中短篇小說,正在上傳愛情故事《漫長的等待》(愛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