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電影藝術大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 論青春電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十四章 論青春電影

bj景山公園北海之畔,綠樹茵茵,青草柔柔,小道彎彎,翠鳥歌唱,在四月初的陽光下,微風吹過,有一股大自然的香甜之味。

李修平雙手張開,靠坐在一張石椅上,他一身休閒打扮,看起來很年輕很有朝氣。他閉著雙眼,一臉陶醉,“這裡真暖和,真是太舒服了。”

“那你再睡一會兒吧,”熱巴坐在李修平身邊,她正低著頭看劇本。她長髮披肩,身穿簡單的長袖毛衣配藍色牛仔褲,年輕的面容窈窕的身材看起來青春無限。

“謝謝,我再睡一下,這兩天累死了。”

李修平這兩天的確很累,他要拍電影,第一步自然是立項,就是將拍攝電影的相關資料送與****稽核,這些資料包括電影稽核申請表、不少一千字的作品大綱、編劇授權書、營業執照、資金證明、攝製電影許可證申請書等等一大堆東西,可以說複雜至極。為了能順利透過大佬們的審查,李修平將準備好的資料來來去去的看了好幾遍,反覆檢查,確定沒有問題後,這才送與bj廣電局稽核。

電影稽核流程是先省級廣電局稽核,之後將批覆意見以及資料一起上交給****,由****再稽核一次,一般是20個工作日內完成,具體時間就看運氣了。

現在電影稽核還未完成,李修平便將寫好的劇本給熱巴看,這倒不是李修平大意,而是這樣做不影響以後的拍攝。

按理來說電影還未過稽核,劇本可能不符要求,可能要修改,但實際上這次的稽核在題材上極為寬鬆,只要不是在大綱上寫了反社會,反zf,或者涉及民族宗教問題,稽核人員一般都是隨意看看便給過了。因為這次稽核不過是給電影製作公司發放拍攝許可證,電影拍好後,還有一次稽核,到時候是發放電影放映許可證,第二次稽核就嚴格多了,需要將電影成片交與廣電的大佬們審查,瞎搞的太陰暗的不符規定電影根本無法上映。

前後兩次的稽核標準不一,所以很多製作人或者導演在電影立項時給廣電稽核的題材與拍攝題材完全不一樣,稽核的題材可能是積極向上的助人為樂的人物故事,拍攝題材可能就是亂七八糟各種負面各種消極的悲慘現實。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電影被禁播,但當初卻過審了,就是因為第一次初審時制作方給的故事大綱與拍攝的故事差異太大,根本不是一個主題思想。這也是內地每年拍攝將近600部電影,只有兩百多部上映的重要原因之一。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雖然初審題材寬鬆,但李修平卻是不敢馬虎,因為他聽說初審有時候也會有抽查的,誰都不能保證廣電的大佬們會不會心血來潮突然的把稽核標準提高,所以李修平儘可能的把稽核資料做好做完善。

和其他送審資料不同,李修平送去的故事大綱就是他要拍攝的電影劇情,他沒有為了過審而刻意編寫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因為李修平這個青春片的故事本就是非常陽光非常健康的,絕對不是之後幾年內地普通青春片的套路。

2011年彎彎青春片《那些年》大火,破了兩岸三地很多紀錄,自此之後內地有一群導演便看中了青春電影這個題材,內地開始出現一批狗血的不正常的青春電影,其中以《致青蠢》《匆匆哪年》《消失代》為代表,這些青春片的套路便是抽菸、打架、喝酒、車禍、墮胎、撕逼、出國,可謂狗血至極,浮誇至極,虛假至極,電影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李修平這部青春片的劇本他前世便寫好了,前世時他研究過許多青春片的資料,根據他的研究,之後幾年內地青春片真的可以說絕大多數都是垃圾,臭不可聞噁心至極的垃圾。

青春片作為一種電影型別片之一,在全世界都很流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青春,不管是痛苦的還是歡樂的,幾乎所有的觀眾都能在青春片找到共鳴,這就是為什麼青春片很受歡迎的原因。

一部青春片好不好,能不能打動人,這就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了,以《致青蠢》《匆匆哪年》《消失代》為代表的內地青春電影之所以被觀眾唾罵拋棄,就是因為這些青春片都只是表達了青春時期一些極端的行為,他們都忘記了青春期最重要的核心成長。

這方面彎彎的導演們就做的更好了,彎彎青春片流行並發光發熱還得從八十年代說起,因為那時候正是侯嘯賢楊的昌這些電影大師開始崛起的時代。

1983年由侯嘯賢參與編導的青春電影《小筆的故事》上映,這部電影是反應退守彎彎的內地老兵與新一代彎彎小孩的故事,同年侯嘯賢還導演了《風櫃來地人》,講述的是六十年代彎彎青年的故事,兩年後他還導演了《童年網事》,兩年後又出品了《戀戀峰塵》,這些電影都極具歷史感,將六七十年代彎彎人民的迷茫堅持矛盾統統展現出來了,主角們在大潮流中成長蛻變。

到九十年代,彎彎青春片依舊強勢無比,1991年楊的昌巔峰之作《苦嶺街少年殺人時間》上映,1993年蔡明良導演的《青少年娜扎》上映,1995年陳玉訊導演的《熱袋魚》上映,1996年楊的昌導演的《麻將》上映,同年陳玉訊導演的《愛情賴了》等等。

以上的彎彎青春片都非常有時代感,觀眾能清晰的感受到電影裡主角們所處的彎彎社會現象,全部都屬於以小見大的電影,看這些電影,便等於看了彎彎的社會調查報告。

新世紀後,彎彎人民開始了小確幸思想,電影風格大變,小清晰小幸福開始成為彎彎青春電影的主流,其中以《蘭色大門》、《聽說》、《那些年》為代表。

不管是侯嘯賢楊的昌這些大師們的作品,還是後來的小確幸作品,彎彎的青春片都非常注重人物的成長,這個成長是由時代變革以及人物本身的性格引導的變化。而內地的狗血青春片,他們則都將成長怪責與時間,愛情變了,那是時間的錯,友情沒了,那是時間的錯,主角發神經了,那還是時間的錯,電影的核心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抵不過時間的衝擊,可以說非常的悲觀消極,然而他們講述著時間的無情,卻沒有表達出不同時間不同時代的社會特點,沒有表達出為什麼會這樣,沒有表達出未來會是怎麼樣,僅僅是無病呻吟般的爭吵撕逼,僅僅是現象,沒有核心。

時間在內地狗血青春片裡,無比重要,因為它幾乎摧毀了主角的所有價值觀,卻輕於鴻毛,因為它沒有任何特點,僅僅是一句十年後,五年後就一筆帶過。

這就是彎彎青春片與內地狗血青春片的重要差別,內地其實有很多好的青春電影,《陽光燦爛地日子》《小五》《十七歲地單車》都不錯,只是後來被《消失代》《致青蠢》這些亂七八糟的電影帶歪了,以至於幾年後青春片更是淪落為粉絲電影,成為單純的圈錢電影。

李修平沒有沒有楊的昌侯嘯賢的功力,他目前拍不出那種大時代電影,但他覺得他至少要做到《蘭色大門》《那些年》這樣的程度,或許他可以為之後幾年的狗血青春片立個標杆,讓觀眾更清晰的明白什麼是好電影,什麼是值得看的電影。

“原來這次拍電影,不僅僅是為了玲玲,也是為了華夏電影的發展。”李修平心中自嘲,他原本只是想用電影的名義找蔣玲玲,不過編寫劇本時,他想起前世的研究,心中不禁升起一股責任感,他覺得他有義務要做的更好。

“譁譁譁!”熱巴依舊在翻看劇本,她時不時的用筆劃圈圈花橫線。

李修平眯著演看著熱巴,心中暗暗點頭,熱巴其實不是很符合女主形象,熱巴太漂亮了,不怎麼接地氣,青春片的女主應該是普通的,這樣觀眾才更有共鳴,幸好現在化妝技術好,熱巴應該可以改造成李修平心中女主角的模樣,再者熱巴很努力,這是李修平最認可的。

“272,看完了沒,不懂就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