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江山權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5章 鑑琴六法,自取其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5章 鑑琴六法,自取其辱

這一刻,凌寒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凌寒瞥了一眼柳宏志,眼中閃過一抹寒意:“抱歉,這次真讓你失望了!”

“你!……”

凌寒這一句話,聽得柳宏志神色一怔。

凌寒沒有去理會柳宏志,而是直接詢問何修文:“何館主,您既是珍藏之大家,想必應該知曉鑑別古琴之法?”

話音剛落,鄧莫明卻開了口:“何老乃是鑑賞名家,豈是你隨意追問,就由鄧某回答你便是!”

“哦?請!”

“鑑琴者,六法也!”

凌寒不動神色,又是追問道:“何為鑑琴六法?”

鄧莫明神態自然,頗有展示才華的倨傲:“六法者,一觀斷紋辨年代。琴身以生漆覆蓋,以適合演奏與保護琴體。但因年代久遠,經不斷震動和風化,灰胎就逐漸從漆中泛出種種裂紋,被稱為“斷紋”。”

“歷經不同歲月年限,加之本質紋理不同,同時也存在漆胎厚薄,以及有無布底諸因素的影響,而產生出不同種類的斷紋。因此可以依據這斷紋程度,判定造琴之年代!”

侃侃而談的一席話,聽得眾人事紛紛點頭,就連何修文也是露出欣慰之色。

凌寒倒是沒說什麼,示意鄧莫明繼續說下去。

得到眾人的讚許,鄧莫明更是頗為得意:“二鑑漆灰。斫琴選用桐木或杉木,因為這兩種木料質地松透,共鳴效果好。”

“不過由於這兩種材質較為鬆軟,為了保護琴面且能歷經長期磨損,又能夠具有傳音效果,造琴師會在琴面的漆下,必須要留有灰胎。”

“三聽音色,絕佳之琴要具備九德: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不過一般具有靜、透、圓、潤、清、勻六德者,也就算是好琴了。”

“四尋琴銘。琴銘者,指鐫刻古琴背面的文字和印章,由歷代斫琴者和收藏者所為,其內容一般有題名、閒文印、銘文以及藏印和跋語。”

“五見其行。琴之款式體現著華夏悠久文化,歷代文人墨客也對琴寄予了“載道”與“言志”厚望。故,每個朝代審美、工藝及斫琴技術和斫琴師情趣不同,琴之款式也不斷演變。”

“六聞氣味。若是古琴,琴腹內聞之,會嗅到一股淡淡沉香味。此乃鑑琴六法,不知晚生所言可有錯漏?”

鄧莫明滔滔不絕,將鑑別古琴的六種方法全部說出,最後還不忘在何館主面前賣了個乖。

何修文輕捻鬍鬚,滿意度點了點頭,他沒有想到一個晚輩,竟然對琴之造詣有如此境界。

然而就在這時,一個笑聲打破祥和氛圍:“凌某這一聲笑,是對閣下庸俗之論的點評!”

“你!……”

凌寒無視眾人憤怒目光,冷笑道:“看了幾本古書記載,得到了幾段理論,就讓閣下瞬間**了?哼!井底之蛙,豈知天外之天?”

“放肆!休要口出狂言!”

“狂言?”凌寒目光直逼眾人,“只有無知,才能成就狂言,否則凌某何來機會?”

“你!……”

“夠了!區區鑑琴六法,就讓某些人不知天高地厚,那若是讓某些人洞悉鑑琴八法,豈不是尾巴要撅上天了?”

凌寒冷斥一語,使得在場氣氛瞬間一凝。

與此同時,眾人更對凌寒口中“鑑琴八法”十分意外。

“鑑琴八法?”

一旁謝方叔驚異不已,其實鄧莫明道出六種方法他也清楚,只是他並不是個特愛顯擺的人。

“荒謬!鄧某從未聽聞!”

“所以才說你孤陋寡聞丟人現眼!”凌寒在此展現毒舌一面,“不懂琴就好好待在一旁,你如此高調博彩出位,不是自取其辱是什麼?”

“可惡你!……”鄧莫明頓時氣得七竅生煙,雖然對方言語古怪,但辱罵之意顯而易見,“何老,此人狂背不堪,更是胡言亂……”

鄧莫明正要告狀,卻被何修文制止,隨後看著凌寒:“你來說說,何為鑑琴八法?”

凌寒鄭重道:“八法者,除上述六法外,尚有‘體琴之神’與‘會琴之韻’,故而有八法一說!”

“哦?體琴之神、會琴之韻?”

“不錯!”凌寒侃侃而談,“琴之妙,終極無非神韻二字,以上六法只能品鑑尋常之琴,若有臨摹大師巧手製作仿品,以上六種特徵必會無懈可擊。但偽造就是偽造,新舊可以偽造,但神韻二字卻無法承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凌寒說到此處,一指碎裂的古琴:“此琴乃是唐琴,傳世七弦琴中最老的古琴。而雷琴又是唐琴中名聲最著的傑出作品,所以此琴稱為雷琴較為妥帖!”

“哦?”

一句雷琴,讓何修文露出意外之色。

正如凌寒說的,雷琴是唐琴之中的珍品。

如果把七弦琴看成科舉,那麼唐琴就是進士及第,而雷琴就是進士基礎上的魁首狀元郎!

若是琴身刻銘,則是狀元郎的名字。

何修文沒想到,眼前少年竟然一眼就看出了琴中優劣。

“此琴刻銘,製作形制古式古樣,琴身斷紋鱗皴。琴中央刻有銘文,落款為,鳳沼(琴底的孔眼)中寫……”

凌寒蹲下翻看著碎裂的古琴,講述著琴之構造:“如此精細程度,常人均會以為此琴乃是古物,但凌某要說的是,此琴乃是偽造!”

“請恕在下多言,此琴無論是樣式還是銘文,琴身銘文款識與《澠水燕談》中著錄的冰清琴完全相同,如今閣下聲稱此琴乃是偽造,莫非是當年王闢之著錄有誤?”

人群中,有一人突然發出質疑。

“閣下是?”

“在下石亭江,心中存疑,還望見諒。”

凌寒點了點頭,他想起了當初修文廣場上,眾人私下議論的三人中,就有這位石亭江。

相比於鄧莫明與萬旭,石亭江倒是態度謙遜,雙目澄明毫不做作。

石亭江口中的《澠水燕談》,屬於筆記文中的史料筆記。乃是北宋王闢之脫離仕宦,悠遊林下,追憶平生經歷見聞,筆之於書,留下的一份史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