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殘漢逐鹿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三章 長安亂王允奪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三章 長安亂王允奪權

在柳毅看來,他獻上的妙計是很完美的,深得“借刀殺人”之計的精髓,所以他很不理解公孫度的反應。

公孫度並沒有給出解釋,因為沒那個必要,因為他是主公。

柳毅等人不瞭解情況,天真地認為徐榮在董卓麾下很得重用。但實際上只有公孫度知道,徐榮實際上算不上是董卓的心腹重將,否則的話,當年也不會只給他求來個郡太守的官職。董卓軍內部派系傾軋嚴重,相比於幷州降將,其實徐榮的日子要更加的難過。呂布,高順,張遼等人雖然也沒少受西涼眾將的欺辱,但至少他們還可以相互扶持。但遼東人徐榮,在董卓帳下卻是形單影孤,毫無根基可言,命運自然可想而知。雖然實際上徐榮的位置並不低,和牛輔,胡軫等並列為董卓麾下的五位領兵郎將。但相比於他的才能而言,卻絕對稱得上是不受重用。汜水關外殺的曹操丟盔棄甲,更是讓江東猛虎孫堅止步不前,但是戰後徐榮卻並沒有得到任何封賞,相反受到的排擠卻越發厲害了。在這種情況下,徐榮又怎麼可能繼續為自己說話呢?

指望不上別人,就只能全靠自己了,不甘居人下的公孫度,已經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卻沒有想到韓俊卻在新年之後,悄無聲息地退兵了。

韓俊自然不是就此放棄了攻略遼東,他之所以退兵也不是被擺出了拼命架勢的公孫度嚇到了,而是因為,長安,生變了!董卓,終於還是掛掉了!

和歷史上一樣,董卓還是死在了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

劉虞只是拖延了董卓死亡的時間,卻最終還是沒有改變董卓死亡的結局和方式。

董卓一死,長安立即大亂。由於董卓把自己麾下的大部分兵馬都派駐在外,因此呂布,高順率領著幷州軍很快就掌控了長安城內的局勢。

誅董立下頭功的王允,一時間成為天下的偶像,他也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掌控朝政的不二人選。志得意滿的王允,把自己也看成了中興漢室的唯一選擇,只要與自己相左的意見建議,一概拋諸腦後。對於董卓的餘黨,更是展開了瘋狂的掃蕩。

董卓雖然死了,但是他手下的兵馬卻還在。遷都長安之後,為了抵禦防範關東諸侯的入侵,董卓一口氣將麾下的大部分兵馬都佈置在了長安四周,分別由自己手下的五大中郎將統帥。

前太尉段孩的弟弟,武威人段煨,駐華陰。

董卓的女婿,兵屯陝。

西涼名士胡軫,守禦函谷關。

遼東大將徐榮,駐紮新豐。

東中郎將董越,兵駐澠池。

這就是王允掌權之後,最先面臨並且急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五路西涼兵馬,加起來足足有二十餘萬,如果一個處理不當,便會引來滔天大禍。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王允很難得地以漢帝的名義召開了朝會,一塊研究這個棘手的麻煩。

董卓掌權之時,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囂張跋扈至極,王允自然不會像董卓一樣無君無父,在禮儀上,他嚴格恪守一個臣子的規矩,絲毫也沒有半分僭越之舉。

但是,高坐於上的漢獻帝,卻沒有感覺到半分皇帝應有的威嚴。因為,雖然所有人表面上對他都是恭恭敬敬,可是已經懂事的漢獻帝,卻感覺不到丁點身為天子的威嚴。

規規矩矩地坐在龍椅上,漢獻帝面無表情地聽著殿下群臣的爭吵聲,心裡面感覺到一陣陣的憋屈,本以為除掉董卓之後,他就能一展身手,挽救這個搖搖欲墜的國家,重現昔日高祖文景之時的繁榮。卻怎麼都沒有想到,除了坐在身邊的那個死胖子消失了,其他的,好像並沒有什麼改變。

“董賊一死,西涼群賊無首,必定人心惶惶,此時當以招撫為上,討伐為下,分而破之,方為上策!”

士孫瑞一臉的意氣風發,舉手投足之間,透露出一股濃濃的自信。除掉董卓,王允自是頭功不假,可是士孫瑞自認為也是勞苦功高,因此在這朝堂之上,也是侃侃而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他不知道的是,如今的王允,心態上已經起了變化,再也不是那個和他秉燭夜談的王子師了,對於士孫瑞的話,他根本就沒有聽進耳朵裡,自然就更不會放在心上了。

“不妥,不妥,甚是不妥!”

王允一臉鄭重地揮了揮手,嚴厲道:“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又豈能輕饒寬恕?”

劉虞稱病不上朝,導致王允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百官竟是無人再敢開口。

黃琬猶豫了一下,還是輕輕嘆了一口氣,將邁出去的半步又收了回來。

士孫瑞眉毛一挑,心裡不悅,雙眼緊盯著王允想要從他臉上看出些端倪來。

被無視的漢獻帝,感覺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他是大漢天子,他不能再忍受傀儡的生活了,所以他必須要讓群臣意識到自己的存在。

“王司徒此言過於偏激了吧?”

“陛下久在深宮,於國家大事還很陌生,微臣不才,還希望陛下慎言!”

漢獻帝怎麼都不會想到,在他看來,一向忠心耿耿的王允,竟然會用這種不耐煩的態度和他說話。

愣在了當場的漢獻帝,畢竟還只是個十三四歲的孩子,雖然有些小聰明,可畢竟像王允所說的那樣,久在深宮,缺乏主見,再加上多年生活在陰影之中。被王允頂撞了之後,竟然是無言以對,只是臊得滿臉通紅。

“王司徒說得容易,可是朝廷從何處調兵討伐你口中的亂臣賊子?”

王允威勢雖盛,但畢竟還是有人看他不滿,開口質問他的,乃是和他一樣名列三公之位的司空楊彪。

楊彪是前太尉楊賜之子,出身東漢名門“弘農楊氏”,歷任潁川,南陽等大郡太守,交遊遍佈天下,朝中擁躉更是為數不少,因此他也並不懼怕王允。

王允冷笑一聲,咬牙道:“天下能臣義士何其多也!只要天子一道詔書,討賊鋤奸者必定不計其數!又何懼區區西涼蟻賊?”

楊彪也是一聲冷笑,“王司徒就不怕昔日董卓奪權之事重演麼?”

楊彪這一句話,頓時讓王允愣在了當場,猛打一個寒戰,冷汗涔涔的叢額頭上流了下來。

他雖然狂傲固執,但也並不是無腦之人,董卓是怎麼叢西涼一個邊將搖身變成大漢的掌權者的?還不是因為當初大將軍何進的一道亂命麼?

深吸了一口氣,王允鐵青著臉反問楊彪道:“那依楊司空之意,該當如何?”

楊彪稍作思考之後緩緩道:“陝地牛輔,乃是董賊女婿,兵力最重,但也是最不可能降服的,首先不做考慮。華陰段煨,乃是忠臣之後,絕無可能和牛輔坑靡一氣,故此一路威脅暫可放置一邊。董越,胡軫,徐榮這三路兵馬,以我之見,可派天使前往,俱赦前罪並加官進爵,命他們進攻牛輔,如此無論勝敗如何,我等皆可坐收漁翁之利,豈不美哉?”

王允悶哼一聲,又問道:“若是胡軫等人不尊天命,又當如何?”

楊彪捻鬚笑道:“不可能!正如君榮賢弟所說的那樣,如今群賊無首,必然惶恐不安,此時若得天子赦免,他們敢不感恩戴德?”

王允不甘心道:“若是果真無法招降呢?”

楊彪淡然道:“若是果真如此,彼時再另做打算不晚。”

回過身來的漢獻帝,心裡面對王允充滿了憤懣,因此及時插話道:“朕以為楊司空所言甚是有理,便按照楊司空所言行事吧!”

天子金口一開,王允縱然不服,也只能俯首領命了,他畢竟不是董卓那樣的狂憊之徒,心裡面對漢室,對天子還是非常重視的。

不得不說,楊彪這樣的人,行軍作戰或許不值一提,但論揣摩忍心,玩弄權術卻是一等一的高明。也正如他所說的那樣,接到天子聖旨的徐榮等人,當場就表示願意歸降,並且毫無條件地朝著牛輔的駐地陝地攻打了過去。

關中之內,一時狼煙四起。關外,各路諸侯也是虎視眈眈,整軍備戰,隨時準備著西進。

而在司隸北方的幷州,此時也有一隻兩萬餘人的騎兵飛速南下,為首者正是一臉風霜之色的韓俊。

為了在這場混亂中分一杯羹,韓俊被迫放棄了之前打算好的遼東攻略。

東中郎將董越,雖然和董卓同姓,但實際上兩人並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因此楊彪才會把他當做了可以招降的物件。但實際上,董越對於董卓還是非常忠心的。表面上答應了天子的敕令,但傳旨太監前腳剛一離開,董越便帶著數千精兵飛馬趕往了陝地。

董卓沒有兒子,兄長董擢早亡,留下一個兒子董璜如今西涼興風作浪。弟弟董璜死在了長安城內,因此現在董卓的女婿牛輔,就成了不甘心投降的西涼軍唯一的主心骨。

牛輔麾下,本有五萬多西涼精銳,並且於去年迎擊朱儁的時候,吞併了段煨半數以上的兵馬,可以稱得上是兵強馬壯,如果橫下心來和漢室兵馬一戰,未必就不能取得勝利。這也是為什麼董越不甘心臣服於漢室的重要原因。可是,牛輔能夠對得起他的信任麼?(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