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水門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四一章 困難重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四一章 困難重重

據原來老張所長講述,第一次剛來到邊營閘的所裡的時候,其實科室裡面也是不支援私下裡靠轉款來聯絡這些人情關係,但老張所長也不是頭一次在所裡面當所長了,自然瞭解地方關係處理的困難性。好在那時段長應該和老張所長早早接上頭了。

在段長的聯絡之下,老張所長私自選擇了在河務段辦公區和村支書見面。而那個時候,好像還被甩了一番臉,據說坐在主位之上那種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狀態,讓老張所長也是極為惱怒。

然而酒桌上面說話,肯定還是要憑藉酒量的,而老張所長自然是久經戰陣,這樣的情況也是沒少面對,所以對於村書記這樣的攻勢,完好的抵抗了下來,同時還能完好的做出反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據說就那以後,兩人的關係就特別的不錯,最起碼要比一般的酒肉朋友強得多。當然也跟我們院裡的工程不無關系,而村支書在裡面撈到的機會也不少,自然是有機會幹不少的活。而幹活自然是能夠掙錢的,否則誰也不會去幹的。

言而總之,那個時候機會也確實是多,自然能夠維護關係的機會也比較多。可現在的狀態,對於張松林所長來說,確實是很困難的。

這是幹工作,誰也不是來做慈善的,不可能拿著自己的錢去貼補這些事情,所以現在這個事情解決,還得需要一個契機,但這個契機在哪裡,就我和張所長而言,都是看不清的。

不過因為這次被搶的情況,自然是不能繼續開工了,而這個情況下,其實老孫還是很急的,畢竟這些工人今天跟著幹活,第二天如果沒有活了,那就代表了沒有收入了,自然而然是不可能在這裡幹等著。

也許是老孫在中間跟錢工說了什麼,第二天早上,錢工和丁科長一起來到了所裡,叫著張所長在他辦公室裡面說了很久的話。也許是真正的說通了什麼,三人才一起坐車從所裡走了。

而老孫在丁科長來了之後,也是跟著來到了所裡,在我的屋子裡面坐著,等待著這個事情的處理結果。

其實老孫也並不是非要一個處理的結果,而是抓緊復工,雖然現在這個時節,還不算農忙的時候,可如果要是趕上天旱,加之河裡的水不夠的話,那就應該去抓緊上水泵澆水了。

而這樣的時候一旦到了,自然而然的這些跟著幹活的人也就不願意再繼續幹了。畢竟一年到頭,還是自己的這點口糧地比較重要。如果能夠捨去這些口糧地,那麼這些人也不會留在村裡幹這樣的零活了。出門去南方打工,掙得工資比這個多不少,雖然累一些,可收入才是第一,而家裡的口糧地對外承包出去,還能多掙一點錢。

當然這個商談的結果,比想象中快得多,到了十點多,丁科長和錢工便拉著張所長回到了所裡,而錢工過來跟老孫說道,‘抓緊看看工人們還在麼,在的話抓緊復工,同時讓那些拉磚的車也抓緊給送,我們這個活也是拖不起。’

老孫趕緊出門去召集自己幹活的那些工人了,而過了中午以後,老孫的工程隊也算是重新復工,開始了這下午半天的工作。不過可以看出長幹活的小工似乎是沒有來,只能臨時換了幾個年齡更大些的人。

但錢工和丁科長卻也並未離開所裡,似乎是晚上還有什麼事情,所以還在所裡等著,這期間也順便看了看老孫他們幹的活。而錢工還是特意的去盯著看了一陣子。

而到了下午四點多,天色還算是亮堂。雖然還沒有暖和起來,可現在的季節也算是春天了。可天色還是晝短夜長,所以這個時間段,天色也稍微變得昏暗起來,加之這個時候河邊上總是容易起霧,就顯得整個天色雖然是亮,可總覺得有些冷的感覺。

而錢工和丁科長這時候也是從工地那邊走過來了,到了張所長的屋子裡面,之後三人便一同乘車出門去了。而老孫也在幹完活之後,來到了所裡,一看只剩下我在這裡值班了,有些無奈的說道,‘這次的活幹的真是憋屈,早知道還不如不接這次的活。我感覺這次幹活,又得跟上次我該咱們這個辦公室的時候一樣了,弄個白幹活。’

對於老孫說的這件事情,我還是有所瞭解的,當然也僅僅是片面的瞭解。據老張所長當時講的是,本身這個工程雖然是咱們這邊的,可施工方屬於縣裡面的橋涵隊。

但縣局橋涵隊在這裡幹活,也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人去幹,所以當時的工程還是需要外包的。當時就老張所長和橋涵隊隊長交流的結果,已經大概能夠確定了這個蓋房的事情交由老孫負責。

但老孫似乎是跟張所長交流的少了,自己去橋涵隊隊長那裡去找了一下,示意自己願意做這個活,價格低一點也無所謂。

而橋涵隊隊長自然是樂意見到這樣的情況,能省下錢來不還是可以用在其他的地方麼,便欣然同意了。而價格自然是比當時老張所長和橋涵隊隊長談的數字要少不少。

當時的價格是以每間房子蓋成以後的價格進行計算的,而老孫和橋涵隊隊長商談的價格比老張所長談的價格,每間房子低了400塊。

這樣價格之下,讓老孫沒少費功夫,因為雖然我們這邊的房子規格還是按照略高於民房的標準進行建設的,可前出廈加上頂柱,這些東西都是現澆的。而這個現澆的混凝土圓柱子更是讓老孫和他的隊伍沒少撓頭。畢竟這些人沒有那樣專業的技術和裝置。

不過高手在民間這句話絕對是沒錯的。既然這些人有幹建築的經驗,自然就琢磨出來到底要怎麼來做這件事情。他們購買了與柱子差不多粗細的塑膠下水管道,從中間縱向的一分為二,等澆築的時候,先合併起來。等水泥凝固拆下來就基本上是一根圓珠子了。而中間不可避免的存在氣泡,而這個也只能透過後期補充,之後進行打磨,才弄成了柱子。

不過這樣就造成了原本的人工成本超預算的情況,自然是有些白受累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