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科幻 > 水門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一一章 亂想三國(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一一章 亂想三國(七)

這種體驗,是在我遊玩了很久《真三國無雙》之後,才有興趣去瞭解的東西。畢竟相對於比較乾燥的文字和劇情限定的電視劇來說。遊戲的節奏會快很多。雖然早期的遊戲裡面,也僅僅是重視這種遊戲體驗,而並不是特別重視三國文化的傳遞。

但隨著遊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東西也是展現在了眼前。而每一場大大小小的戰役,都能體現出計謀在亂世的應用。而一些本該發光的英雄,也是死在了計謀之下。就如同典韋,是當時與呂布正面交戰也並不會輸太多的這麼一個英雄,卻因為曹操的冒進而早早的死在了宛城。而之後賈詡卻依舊在這個曹魏活到了八十多歲。我們在這場戰鬥裡面,可以看到典韋的忠誠,即使是再大火和數倍的敵人面前,典韋依舊為曹操爭取了足夠的逃亡時間。

而合肥之戰裡的張遼,則又是另一種勇敢。當時劉備軍正引兵定軍山,一旦定軍山失守,那漢中必將失去,最終會導致一個情況,那就是蜀漢進可攻直驅長安,退可守漢中天險。這讓曹操只得派遣大軍去守衛馳援夏侯淵。最終夏侯淵還是身死定軍山,可之後卻讓張大放異彩。但孫吳這時候也是接到了聯合的請求,一起出兵,以挾制曹魏。所以合肥守軍並不算太多,而且當時李典和樂進還是對投降的張遼保持著警惕。對於張遼的開城迎擊有著懷疑,而更想要棄城退守,等曹操回來再進行反攻。張遼為了證明自己的忠誠和武力,僅用自身八百兵,竟然殺到了總指揮的孫權賬下。這讓張遼留下了‘張遼止啼’的名聲。而不得不說的是,這場戰鬥,也是以弱勝強的絕對典範。畢竟孫權十萬大軍,而此時整個合肥城裡面可能也就不到萬人。如果是赤壁之戰是謀略的集合,那合肥之戰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完美體現。

而樊城之戰,我認為是要比夷陵之戰還要重要的一場戰鬥。卻也是徹底奠定三國格局的一場戰鬥,也是英雄遲暮的展示以及利益為先的亂世處事原則。而這場戰鬥當中,也算是隕落了極多的名將。像是現在的武財神關羽,在此戰役輸掉之後,敗走麥城,而死於潘璋手下的馬忠手裡。

而呂蒙也在戰役當中病逝,而龐德則是拒不投降而被斬首。于禁雖然戰敗被俘虜之後,雖然沒有跟這些名將一樣及時死亡,但最後卻算是死得最慘的人。關羽死後不久,曹操也是一起死了。

而樊城之戰,也是為之後孫吳和蜀漢的決裂找了一個理由,並且引發了之後的夷陵之戰,從而奠定了天下三分的結構。

而如果樊城之戰結果有變化,可能蜀漢真的能夠統一三國。

當然關羽對於這種水淹七軍的事情,不知道會不會有那種負罪感,但對於戰術來說,也確實將這個戰略目標達到了。畢竟樊城這個地方,地勢低窪,城小兵少。

當時曹仁的手下都說趁關羽並未圍困時撤退。只有滿寵當時主張雖水淹但洪水並不會持續太久,退走黃河以南就沒有我們的地方了,而只有據城而守,之後才有可能反攻。而曹仁也是確定如此,樊城就這樣堅守住了,也為後期的戰爭提供了一個機會。

而此時曹操也是覺得關羽的威脅有些過大,所以準備帶漢獻帝遷都。然而此時司馬懿卻獻計讓曹操聯絡孫權,答應讓漢獻帝把江南給孫權作為封地。而其實荊州其實也算是讓孫吳無法北進的一大關卡。所以雙方算是一拍即合。

而此時關羽自己也是犯了輕敵的錯誤,首先說是後方因為呂蒙病退,加之前方的軍隊也是不足,所以在呂蒙病退之後,就將江陵的大部分士兵調到了襄陽。

然而呂蒙雖然裝病退回,換陸遜作為都督。可事實上,呂蒙卻繞後找到了對關羽不滿的糜芳和傅士仁。最終因為呂蒙的遊說,叛變之後截斷了關羽想要撤退的後路。

而之後的一切讓關羽無路可退,只能敗走麥城,最終身亡。

當關羽被俘虜的英雄遲暮,呂蒙因病那種鞠躬盡瘁,展現出來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這種忠誠與背叛,在亂世彷彿一切都是那麼正常。到底忠誠是忠誠與誰,背叛又背叛與誰,這是一個很混亂的事情。

畢竟最早的時候,所有的人都是漢臣,然而曹操作為丞相,卻也不能讓每個人都信服。其實就代表了混亂一旦產生,人心就已經亂了,想要再恢復到那種安靜平淡的情況下,需要的時間就太久了。

這一個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持續了四百年。而這個亂世,卻也是人才輩出的時代。都說亂世出英雄,時勢造英雄。然而真正的英雄,應該是沒有亂世也能顯現出來的。

當然也不得不說的是,和平時代,總有很多人才,會被這種平穩埋沒。現代的人才篩選,總歸要比過去好得多。畢竟過去路太遠,車太慢,自然也是很難讓每一個人享受到教育,也很難讓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能被皇帝看到。而在過去的時代,皇帝不認可,別人說的再好,也不會被社會大眾認可。

這也是為什麼曹操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孫權手下的人,在赤壁之戰的時候,大部分人都要選擇投降。而劉備稱帝,也是在曹丕稱帝之後。這就是過去對於天子的認可,對於皇權的認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當皇權崩塌之後,人人稱帝,卻人人都沒有皇權。這也是為什麼亂世持續這麼久。也不得不說的是,司馬昭徹底崩塌了皇權的神聖,而劉禪徹底崩塌的是誓死抵抗的心。

雖然解釋了這麼多,而事實是,這兩個人,最終也算是讓這個亂世持續更久的人。當然,亂世從開始,結束就不會因為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結束。天時地利都沒掌握的情況下,整個亂世也就這麼慢慢的展開,而真的亂起來之後,整合這一切,也都變得困難了。

而想想,于禁在曹魏之所以能夠作為外姓假節鉞,也說明了於禁對於制度法制是十分遵守的,這是亂世最需要的一種東西。而於禁死也是因為投降之後被羞辱而死。這也是因為執法這件事,就是這樣,如果不能在自己身上將法制執行到底,已死衛道,那麼這之前的一切都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