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海波平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兩百七十二章劉顯發威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兩百七十二章劉顯發威

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緬甸東籲王朝建立,逐步統一緬甸,並不斷進攻明朝所屬的土司和宣慰司。

由於明朝晚期的政治腐敗,例如木邦土官罕拔向明朝報請襲職,雲南官吏以勒索未遂,拒不發給承襲狀紙,罕拔就反叛明朝,投向東籲。

至公元1566年,緬甸吞併了八百、寮國和車裡三個原來屬於大明的宣慰司。

明朝對雲南外邊政區實行的是,“外夷之治與內地殊異,非徒賴以撫安,而實資以控制”的統治方式,即軍管性和羈縻性兩大特點。

其軍管性實質在於“外御賊寇,內固門庭”,明朝西南邊疆無需駐紮重兵,即可依靠外邊政區土司和宣慰司的“外護”作用,形成西南邊疆的藩籬和屏障。

其羈縻性質則是不改變原有民族社會結構,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官建制,維繫外邊政區土司對明朝的國家認同,和基本的版圖上的歸附,以實現穩定明朝西南邊疆、國家疆域的目的。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在雲南以外的其他的地區,透過設定這種境外的,由當地人自己進行管理的機構,以實現對當地的統治。

到大明景泰年間,已經形成了穩定存在的,西南邊疆外邊政區體系。

包括“車裡、木邦、孟養、緬甸、八百大甸、寮國六軍民宣慰使司,南甸、幹崖、隴川三宣撫司”為主的的“三宣六慰”。

但是像明國這樣的對外的地方政治權利體系,卻對明國自身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很明顯,明國基本上對於這些地方,是不會太過於插手的。

到明國前期國力強大的時候,自然能夠受到那些宣慰司和土司的擁護,不過這樣問題也來了。

這些小的政權基本上都是獨立的,就像我們之前提到過的木邦和孟養,到了中後期已經完全不聽明國的話了。

莽體瑞叛變之後,完全打破了明國三宣六慰的局面,而且他不斷的向著北面擴張,已經進入了明國的領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明國不可能放任這邊關之人,肆意在領內肆虐。

於是無奈之下,朝廷派出了都督同知劉顯,帶領著他麾下的一萬手下,前去雲南平亂。

劉顯同樣也是抗倭名將,只不過之前他的戰場,主要集中在福建和廣東,所以倒是和戚家軍沒有什麼交集。

不過這劉顯手下的士卒,也是精銳之師。

雖說跟戚家軍相比,或許在戰鬥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是面對緬甸的蠻夷之人,卻不會有任何問題。

劉顯進入雲南之後,也不著急行軍,他首先聯絡了在雲南的沐府。

我們都知道,自從沐英開始,沐府世代傳承,在雲南有著非常大的勢力。

之後又聯絡了周邊的幾家土司勢力,他們在莽體瑞的攻擊之下,也是情勢岌岌可危。

足足聚集了五萬人之後,才以劉家軍為主,對著對面的莽體瑞展開了進攻。

莽體瑞的麾下足足有十萬,但是這十萬人大部分都是烏合之眾。

尤其是沐家一直坐在雲南,所以對於周邊各個土司、宣慰司的情況非常的瞭解,也知道了所面對的敵人的戰鬥方式。

在他們的配合之下,劉顯七戰七捷,不但擊敗了莽體瑞,還透過火攻和埋伏,斬殺了對方將近兩萬餘人,俘虜三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