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別鬧了,我真的是導演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十二章 要搞錢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十二章 要搞錢啊!

“華夏科幻電影元年!”

這個口號,不只是前世一直在喊。

實際上此世,也有很多電影人,經常喊出要開啟華夏科幻電影元年的口號。

像這次上映的《孤獨月球》,就有部分網友看完之後,喊著“華夏科幻電影元年要開啟了!”

只是,和前世一樣,這種口號就像是“五十年內研發出核聚變”一樣。

真的只是個口號而已。

年年都說是華夏科幻電影元年,但是年年都沒有等到真正的華夏科幻大片出現。

前世,在2019年的時候,等到了《流浪地球》,算是勉強真開啟了華夏科幻電影元年。

只是這也真的只有元年。

《流浪地球》之後,華夏的電影圈該是什麼樣,還是什麼樣,並沒有出現科幻電影井噴的情況。

畢竟,科幻電影的投資成本太高了,算是所有型別的電影裡,風險最高的一種型別。

雖然,現在華夏的票房市場,已經可以容納下科幻電影了。

甚至華夏電影市場,已經成為了好來塢科幻電影最重要的一大市場。

可是看看人家好來塢的科幻電影,目標票房都是奔著全球票房市場去的。

真讓好來塢只有自己美國本土的票房市場,那也不可能每年上那麼多科幻電影了。

而華夏的電影,目前還停留在走不出去的階段。

和老爺子回家的路上,魏來一直在琢磨。

如果他來拍科幻電影的話,第一部電影要選啥?

選開啟了華夏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

還是選前世好來塢的經典科幻大片?

《復仇者聯盟》系列?

《鋼鐵俠》系列?

《蝙蝠俠》系列?

《超人》系列?

如果選擇前世的超級英雄電影,會不會水土不服?

像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超級英雄式”電影,如果將其本土化,華夏人是否會買單?

像《美國隊長》《鋼鐵俠》這種電影,如果將其本土化,美國隊長變成華夏隊長,託尼·史塔克變成史大柱,華夏觀眾會買賬嗎?

假如在抗日時期,出現一個美國隊長式的華夏英雄,一個人粉碎了隱藏在日軍中,操控裕仁天皇的九頭蛇組織首領“紅骷顱”,並且和對方同歸於盡,冰封於南極之下?

這樣的劇情,如果拍出來,絕對會被觀眾罵死的吧!

新中國的建立,從來都不是靠這種個人英雄,而是千千萬萬個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抗戰14年,才終於取得勝利的!

如果將這所有的榮譽,歸於一個不知所謂的“華夏隊長”,那和那種手撕鬼子的抗日雷劇,有啥區別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華夏並不是不能接受“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而是不能接受資本社會下營造出來的那種個人英雄。

如果改編《鋼鐵俠》,將其本土化。

光是鋼鐵俠手頭那個巨無霸式的集團公司,掌握了能源、科技、軍火領域,就是不現實的事情。

就算退一步,只是個能源公司,那主角打造出了鋼鐵戰甲,在這個武器嚴禁的國度,似乎也沒有任何使用的理由和機會。

華夏可不是自由槍戰每一天,有那麼多地下組織沒事幹就想著推翻政權的。

像《蜘蛛俠》《超人》《蝙蝠俠》那種,也很水土不服。

國內治安那麼好,哪有那麼多罪犯打擊。

美國的貧民窟,犯罪率很高,搶劫之類的事情家常便飯,那確實有“蜘蛛俠”這個鄰家男孩打擊犯罪的需要。

“哥譚市”這種在資本掌控下的城市,出現超級罪犯啥的,也很合理。

但是在華夏的國情下,怎麼可能會有如此頻繁的犯罪桉件。

如果背景發生在華夏,這種故事觀眾根本不會有代入感的。

因為大部分華夏人,可能一輩子都難經歷一次被搶劫,特別是被持槍搶劫...

但是吧,如果不修改故事背景,不本土化,就直接用原片的背景,找一些歐美演員來演,在美國拍攝。

那這種科幻電影,又怎麼能算的上是“華夏人自己的科幻大片”呢?

除了導演是華夏人,其他所有的內容其實都是好來塢的那一套東西,從演員到劇本都是美式的故事。

這樣的美式超級英雄電影,怎麼也稱不上是華夏人自己的科幻電影啊!

那除了這種科幻電影,還有哪些科幻電影適合?

魏來的腦海裡首先想到的,就是前世世界影壇鼎鼎大名的諾蘭導演。

他的《盜夢空間》,他的《星際穿越》,都是有深度,能給人帶來思考,同時又很科幻的電影!

除此之外,還有《火星救援》,也是不錯的一個選擇!

前世看過的一部部非“超級英雄”的科幻電影,在魏來的腦海中不斷閃回。

不得不承認,好來塢確實是世界第一大電影製造地。

從古早的《星際迷航》系列到《星球大戰》系列,再到21世紀的一系列太空科幻歌劇。

每一部,都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科幻電影的里程碑作品!

挑花眼了都!

只是,這些電影都是沒錢玩不起的大製作。

也就只能在心裡挑一挑了。

回到家後,魏來將自己關在房間裡,算了一筆賬。

現在他手上的活錢,基本上都投進《第八號當鋪》裡了。

預計這次的兩千萬,可能可以翻到五六千萬。

如果再加上《靈魂擺渡》再賺一次的話,運氣好的話,他能夠湊到一個億。

運氣不好的話,可能就八九千萬!

最多不過一個億的投資,想要拍一部科幻電影,恐怕還是不太容易啊!

以《流浪地球》為例,光是製作成本,就花了5000多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5個億。

再加上後期的宣發成本,差不多整部電影的製作經費就要4個億人民幣!

這就是為什麼國內少有資本敢投科幻電影的原因。

當初《流浪地球》在拍攝的時候,因為劇組經費越用越多,預算越來越高,最後第二大投資公司萬達中場撤資,還是導演郭帆拉來了吳京,又投了六千萬,這才勉強給拍出來了。

開啟華夏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都要五千萬美元的投資!

那些好來塢科幻大片,投資更是動不動就一兩個億,單位美元!

想要拍華夏人自己的科幻電影,要搞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