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元首的憤怒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5章 空降克里特島(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15章 空降克里特島(上)

德軍空降攻佔了科林斯運河上的大橋,這有雙重目的,切斷英軍撤退路線及掩護他們進入科林斯地峽,進攻在初期便取得成功,直至英軍一枚炮彈錯誤擊毀大橋為止,德軍第1摩托化旅在約阿尼納集結,準備經阿爾塔沿班都斯山脈西面的山麓丘陵向米索隆基進發,及在佩特雷橫過伯羅奔尼撒從西面進入地峽,當他們在7月27日下午5時30分到達時知道傘兵部隊已經被從雅典開來的部隊代替。

在科林斯運河上架設臨時橋樑令第5裝甲師可越過伯羅奔尼薩追擊敵人,當他們經阿爾戈斯往卡拉馬塔時,他們發現大部分盟軍單位已經撤退,他們在1940年7月29日到達南部海岸,在這裹他們與從皮爾戈斯開來的武裝親衛隊會合,在伯羅奔尼薩他們與一些孤立和未能準時登船的盟軍爆發零星戰鬥

這次進攻對切斷從希臘中部撤退過來的英軍已遲了數天,不過他們仍然包圍了澳大利亞第16步兵團及澳大利亞第17步兵團。7月30日,大約50,000名士兵已經撤離,不過卻被德國空軍重創,大約26艘運兵船被擊沉,德軍在卡拉馬塔共俘虜大約7–8,000名來不及撤退的英聯邦包括2,000名賽普耶斯及巴勒斯坦人及南斯拉夫士兵,同時從盟軍戰俘營中釋放了很多義大利戰俘。

另外就是希臘還有一個8300平方公里一個大島克里特島還沒有被德國拿下來,也就是德國統帥部並沒有完全佔領希臘全境。還在克里特島留下一個尾巴,這個島上有數萬英國和希臘軍隊在上面駐守,他就像一顆釘在德國背部的一顆釘子。

克里特島可是掐在地中海航線上,李默想要開啟義大利到北非的航線,首先就必須拿下克里特和馬耳他島。

克里特島位於東地中海,在愛琴海與地中海的交匯處,是地中海第五大島,也是愛琴海最大的島嶼。西距馬耳他島約810千米,東距塞浦路斯島約520千米,西北距伯羅奔尼撒半島90千米。南與北非重鎮託卜魯克隔海相望。約360公里,東南距埃及的亞歷山大港約560千米,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如德軍佔領該島,既可控制東地中海。威脅英國在地中海區域和中東的陣地。保衛羅馬尼亞油田免遭英軍空襲。又可將該島作為入侵中東的前進基地。對英國而言,克里特島則是保衛在埃及和蘇伊士運河的前哨陣地。

雙方都想把克里特島據為己有,哪麼註定這個克里特島是要被鮮血染紅。到底誰會成為它的新主人,只能看誰更強大,誰的戰術更適合,一切都是未知數。

統帥部那幫孫子拿下南斯拉夫和希臘後,回頭一看,居然還有一個克里特島沒有被收入囊中,趕緊制定奪取克里特島的戰役計劃,這是完完全全的戰略失誤,居然是臨時制定一個戰役計劃,也不知道德國統帥部那的那幫孫子腦袋裡面是不是裝的豆腐渣。

統帥部原本打算用一個半傘兵師空降奪取島上的三個機場,還用兩個師用搶灘登陸的方式進攻,另外有兩個航空軍協助進攻,同時還有義大利的艦隊為登陸部隊提供護航保護。

德國在地中海是沒有任何艦隊的,歐盟成員國中就義大利有艦隊可以提供這種保護,義大利海軍在塔蘭託和馬塔潘角遭英國海軍兩次打擊的,無力為海上登陸部隊護航,沒有護航艦隊,哪麼德國的運輸船只能是英法潛艇的菜,幾萬德軍將被無情地那些英法潛艇送入大海的懷抱,沒有辦法的德國統帥部改變了策略,完全使用傘兵奪取克里特島,為此統帥部統帥部調動了三個傘兵師用於克里特島之戰。這三個傘兵師不是李默指揮的那三個。

德國在準備奪島,英國和希臘守軍當然是在全力準備守島,英國在地中海有著絕對的海軍優勢,但是德國有空軍優勢,英國的丘吉爾還下令英國地中海艦隊儘可能地向克里特島遠送兵力和物質,英軍向克里特島派駐了6000人的部隊。加上後來從希臘陸續撤退的希軍英軍,總數約6.4萬人,其中希臘軍約1.4萬,英聯邦軍隊約5萬。紐西蘭師師長弗賴伯格少將被任命為克里特島守軍司令,統一指揮島上部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英國情報機關掌握了德軍的空降作戰細節和可能的攻擊日期,立即通報守軍,是不是英國已經破譯了德國的恩格爾密碼,現在誰也不知道,也許是英國間諜搞到的密碼。弗賴伯格認為,德軍主力從海上登陸,空降突擊只不過是奪取機場和港口。

因此,蘇達灣和馬拉馬機場作為重點防禦,以其為核心構成支撐點式防禦體系,將全島劃分為四個獨立防區:馬拉馬防區蘇達灣防區雷西姆農防區和伊臘克林防區。馬拉馬防區和蘇達灣防區分別佈置紐西蘭軍1個旅和英軍1個營為預備隊。僅有的36輛坦克,分別配屬在3個機場。3個輕型高射炮連和2個重型高射炮連擔負對空防禦。

英軍對支撐點進行偽裝,設定了假陣地和假目標,並最大限度利用複雜地形部署火力。補給是英軍防禦準備中的最大困難,港口每天解除安裝的物資從最初的700噸,一直下降到僅300噸。弗賴伯格根據德軍入侵丹麥和挪威在公路機場,海灘等地帶進行機降的戰例,認為德軍對機場的依賴性不強,而英軍還將使用機場,所以沒有破壞機場。

德軍這次戰役共分兩個攻擊波,每次突擊大約一個半傘兵師,兵力為1.5萬,兩波共三萬人,第一波突擊西部的馬利姆和蘇達港地域;然後,待運載第一波部隊的飛機飛返後,第二波突擊雷西姆農和伊臘克林地域。這兩個波次將得到傘兵部隊的加強和機降部隊的支援,繼而得到海上登陸部隊的支援,直到佔領全島。德軍投入的空軍有第4航空隊所屬第8第11航空軍轟炸機433架殲擊機233架運輸機500架偵察機50架運輸滑翔機72架

1940年8月4日凌晨4時30分,德軍第一攻擊波起飛。凌晨5時,德第8航空軍向馬拉馬伊臘克林機場和幹尼亞市區進行了猛烈的航空火力準備。7時許,邁恩德爾上校指揮的由滑翔突擊團轄四個營組成的西部戰鬥群飛臨馬拉馬機場。第1營著陸後,主力從西面向機場發起攻擊,另一部分攻擊連線該島東西海岸唯一的塔威拉尼蒂斯河大橋。

未完待續。。

: 感謝誒:

大醇小疵 打賞了 588 起點幣20141217 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