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元首的憤怒最新章節列表 > 第479章 戰略欺騙(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79章 戰略欺騙(上)

盟軍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心理戰,除了利用bbc的廣播,瓦解德軍士氣,鼓舞被佔領土的人民,尤其是從1941年4月25日起定期向德軍空投報道最新軍事新聞和德國國內新聞的部隊要聞,進一步動搖德軍的軍心。

氣象是登陸作戰能否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之一,為此1941年5月初盟軍最高司令部任命英國空軍上校氣象學教授斯塔格為首席氣象顧問,負責領導一個氣象組每週兩次向最高司令部報告氣象情況,5月20日起改為每天兩次彙報氣象情況。5月29日到6月2日斯塔格都報告在預定登陸日6月5日會有暴風雨,這些報告令最高司令部的所有成員憂心忡忡。

6月3日航程最遠的u編隊按計劃開始登船出發,氣象預報是6月5日會有強風,艾森豪威爾決定將登陸推遲二十四小時,召回了已出發的u編隊。6月4日,英吉利海峽狂風暴雨,晚上21:30分,氣象組的科學家經仔細分析認為在6月5日過後會有一段持續約十二小時的好天氣,隨後又是狂風暴雨的惡劣天氣。

這時候身為統帥的艾森豪威爾面臨著艱難的抉擇:是否在6月6日登陸如果發起登陸,第一梯隊登陸後後續部隊可能會因天氣惡劣而無法登陸,那麼上岸的部隊將會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如果取消登陸,那麼只有等到兩星期後的6月18日才有合適的潮汐和月光。這樣一來會使士氣下降,部隊組織混亂,更重要的是秘密將無法保守。那是無法想象的艾森豪威爾思考一番後下令航程最遠的u編隊先出發,最終命令將在6月5日凌晨下達,到時候u編隊再根據這一命令返航或繼續前進。

6月5日凌晨,斯塔格再次肯定6月6日將有短暫的好天氣,艾森豪威爾徵求司令部其他成員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要在6月6日登陸。艾森豪威爾沉思片刻,有人回憶說是兩分鍾,也有人回憶說是四分鐘。最後他堅定地下令於6月6日發起登陸。正是準確的氣象保障才幫助統帥作出了艱難的抉擇。

充足的物資供應。逼真的實戰演練,廣泛的戰前偵察,準確的氣象保障,使得盟軍所有高階指揮官對諾曼底登陸的勝利充滿希望。等無比強大的盟軍一旦登陸法國。那就是一路平推的結果。希特勒滅亡在即了。

諾曼底登陸是一場戰略性的大陸兩棲登陸戰,可不是登上灘頭就意味著勝利。由於大陸縱深比較大,即使登上灘頭。防守一方也可以從其他地方調來後備部隊,組織反擊,將登陸一方趕下海。

德軍可以憑藉著快速的反應,迅捷的機動,堅決的反擊,將登陸的盟軍壓制在狹小的登陸灘頭,若非盟軍強大的海空支援,就連彈丸之地的灘頭都守不住。

而在法國的德軍無論反應力戰鬥力都非常不錯,加上法國的鐵路公路交通非常的發達,盟軍當然很清楚將會遭到怎樣的抵抗。所以諾曼底登陸成敗的關鍵就在於登陸的最初兩週裡,頂住德軍的反擊,建立起統一鞏固的登陸場。

但是盟軍在佔領大港口之前,單憑登陸灘頭的人工港,只能運送12至15個師,其中裝甲師1至2個,並保障這些部隊的糧油彈的補給。

反觀德軍,雖然在諾曼底只佈署了6個師,但在三天裡就可以從各地調來25至30個師,其中裝甲師7至8個投入反擊。這樣大的兵力對比劣勢,盟軍幾乎沒有取勝的可能。

換句話說,只有阻止德軍的增援到達諾曼底,才有取勝的可能。為達到阻止德軍增援這一目的,盟軍採取了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利用強大的空軍全面轟炸法國西北部的鐵路公路目標,封鎖通往諾曼底的交通,使德軍增援不能到達。

另一方面則是展開戰略欺騙和偽裝,使德軍統帥部相信,在諾曼底登陸之後,還會有另一場更大的登陸,所以不把援軍調往諾曼底。這場戰略欺騙,就是諾曼底登陸中最隱密的部分,直到五十年後解密的檔案中也只公開了其中一部分,還有一部分,後人只能去作一些推測和想象。

1941年2月,由盟軍最高司令部副參謀長摩根中將提議,制訂相關的欺騙和保密措施,以確保登陸的成功。這項計劃代號為傑伊,該計劃的參與機構包括:英事情報局特別行動局反情報局雙十字委員會政治戰執行處美國戰略情報局即中央情報局的前身聯邦調查局,以及盟軍陸海空三軍情報部。

核心部門是英國倫敦監督處,該處辦公地址在丘吉爾戰時內閣所在地大喬治街2號,主要負責制訂和實施戰略性的欺騙偵察行動,並協調英國與盟國情報機關共同組織重大的行動。

現在則成為諾曼底登陸中戰略欺騙的組織機構。該處的格言是機智狡猾和精緻,徽章是半人半羊的農牧神薩圖恩的雕像,薩圖恩是古羅馬神話中專門興風作浪的小精靈。現任處長是英國陸軍中校約翰比萬,他的綽號是詐騙總管。雖然他職務和軍銜不高,卻擁有很大許可權,甚至有時丘吉爾羅斯福都要遵照他的要求安排活動或發表聲明。

這場戰略欺騙,範圍之大,構思之妙,難度之高,都令人難以想象。

1941年3月,傑伊計劃改稱衛士計劃。其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透過各種途徑,誘使德軍分散在歐洲各地,從而使德軍在法國,尤其是諾曼底地區的守軍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是要使德軍統帥部相信,諾曼底登陸只是一場佯攻,目的就是誘使德軍過早投入後備部隊,從而為下一次更大規模的主攻創造條件。

後一個目的就是衛士計劃的核心內容,而且這個內容不能直接落入德軍之手,而是要虛虛實實,真真假假,顛來倒去,以間接方式,讓德軍費了好大的氣力才獲得那麼一星半點,然後再根據這麼點線索,去分析推理歸納,得出符合盟軍希望的錯誤結論。

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聽取了比萬的計劃後,寫下我喜歡這一切的批示,並派最高司令部的欺騙專家特殊手段委員會主任美國陸軍上校懷爾德全力協助比萬。

為了達到衛士計劃的第一個目的,即分散德軍的目的,比萬在南歐實施了齊柏林計劃:1941年初,德軍在蘇軍的冬季反攻之中,被蘇軍擊退三百多公裡,已逼近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羅匈都預感到德國敗局已定,於是派出密使與英美接觸,秘密商討投降事宜。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