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0802章 又是大勝!大明總在勝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802章 又是大勝!大明總在勝利!

“你覺得朝廷能贏嗎?”

“贏是應該沒什麼問題,就看朝廷願意付出多大代價了。東瀛畢竟不是什麼小國,孤懸海外,實力也不弱。”

“那依您之見,朝廷應該派多少人去?”

“哼,依我之見,起碼需要十萬大軍!幕府本身實力就不弱,加上那些藩主大名...十幾萬大軍整合起來,朝廷就派出那三四萬人有什麼用?”

“不錯,我等也是這個意思,朝廷只派三四萬人去,實在是太託大了!”

“論兵法韜略,當以正勝,以奇合。朝廷偏偏多次以寡擊多戰而勝之,這反而是走錯了路啊。”

一群人肆意討論著自己的看法,對如今的大明和東瀛之戰事紛紛抱著悲觀的態度,大明是很強,但強是有限度的,你三四萬還沒什麼後續兵力去打十幾萬大軍的幕府軍,這不是找死嗎?

如果說這些人還僅僅是只是持悲觀態度,對朝廷還是支援的;那麼另一股在民間佔據主流的意見,就是赤裸裸的表示對朝廷的惡意了。

“東瀛本就是幕府的,閉關鎖國是幕府一家之事,朝廷為什麼摻和他國事務?”

“幕府孤據海外,元朝時期十萬大軍都被海浪所阻乃至全軍覆沒,朝廷僅派三四萬人去東征是故意讓那些將士去死,那些將士是被朝廷拋棄的!”

“朝廷壓根不是他們說的那樣善待百姓,無論是把銀本位改為金本位讓士紳百姓手裡的銀子作廢還是如今一意孤行徵倭,朝廷袞袞諸公是自私自利只為自家生意!”

“等那三四萬將士戰死東瀛,朝廷絕對會大肆徵兵,那些對朝廷心懷不滿的士紳百姓都會被抓壯丁送上戰場去送死!”

“我大明以仁義禮智信為本,廣播仁愛於諸國,如今朝廷是非不分,忠奸不明,貪財好戰,屢屢對他國出兵,實乃亡國之相!”

各種言論在民間湧動,百姓們被這些輿論也是衝昏了頭,朝廷徵倭到底是對是錯?

萬一朝廷失敗了怎麼辦?

各種言論匯聚到一起,匯聚到宮中,朱由校看著這些大逆不道的言論反而是笑了:“瞧見沒有,那些人急了。”

“皇爺息怒啊...”魏公公小心翼翼的看著朱由校,皇爺該不是被那些奸賊給氣壞了身子吧?

看著魏公公那眼神,朱由校笑罵道:“胡思亂想什麼呢?朕如今會因為這點輿論就生氣?”

見魏公公不解,朱由校頗為得意的說道:“未開民智之前,那些士紳掌握著民間輿論,百姓愚昧,那些士紳說什麼,百姓就信什麼。”

“因此,朕與師父先是開辦大同書院,為百姓開啟民智,鼓勵百姓讀書識字;後又辦大明報,編臺本演習說書...這一步步走到現在,總算是開啟了些民智,讓百姓知道朝廷到底是向著他們的。”

“練新軍,廢賤籍,除苛政,輕稅賦,重科技,興實學,辦工商,開醫館,建學塾...”

“朕是天子,是九州萬邦的君父,如今這九州萬民平等,老有所依,少有所養,廣開民智,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能一日三餐,餐餐飽食,百姓生活不知道比以前好了多少,因此朕這天啟一朝被成為盛世,堪比文景,貞觀,仁宣...”

“若是之前,這些人搬弄是非興風作浪,朕也許會惱怒,但如今朕不在乎,百姓並不愚蠢,如今不會被那些有心人給輕易利用了。且讓他們說去,當事實擺在眼前的時候,百姓會更向著朝廷。”

“他們以為朕要以三四萬人去打整個東瀛,朕又不傻!三四萬人打不下整個東瀛,還打不下一個江戶來麼?”

想著錦衣衛遞交上來的那些情報,在朝鮮,在濟州島,乃至琉球,遼東等地大明北鎮撫司和那些東瀛的浪人忍者們各種激烈的交鋒,朱由校勝券在握:“幕府支撐不了幾日,他們本來就畏懼著大明,如今瘋狂著要破壞大明的攻勢更是足以證明這一點。”

“且看著吧,沒幾日功夫,趙玉琪大將軍得勝的訊息就該傳回來了。”

果不其然,數日之後,戰船抵達天津府,朝廷大勝幕府擒獲幕府將軍,東瀛天皇的訊息快速在天津府傳開。

這個訊息一經傳開,整個天津府瞬間沸騰!

百姓、商賈,全都因為這訊息而歡慶起來。

百姓是欣喜朝廷又打贏了,每次打贏了勝仗,大家夥的日子都會變得更好,這是一次次勝仗證明的。

打贏了草原,大明就多了牛羊,百姓有了牛羊可以放牧幫著耕種以外,還獲取了珍貴的肉食。

打贏了交祉,西南的糧食多了起來,百姓的負擔更輕,且市面上能買到更多的東西。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打贏了弗朗機人後,南洋的諸多香料,瓜果也出現在市面上,大明的百姓也能買到更多的香料來填充味蕾了,各種糧食不提,工廠越來越多,百姓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

如今再打贏了東瀛,一整個東瀛化作養料滋養著大明,百姓的日子必然會更好。

而商賈們就更別提了,哪一次大明的勝利不是商賈們的盛宴?

開發草原,開發西南,開發南洋,如今又是東瀛...

如今的大明為了解放民力推動工業,對商人們的待遇可是極好的,朝廷的勝利就意味著大明全方位的勝利,不僅商賈百姓高興,士子們也高興啊,朝廷大勝之後,國考就好猜內容了啊,更何況還會有一些恩科等等,這怎麼能不讓人高興呢?

因此,整個天津府沸騰了,酒店客棧的酒水銷售量大大增加,無論是商人還是百姓都買了酒水來慶祝著朝廷的大勝,慶祝著大明對外戰爭的又一次豐收。

“大明萬勝!”

“大明萬勝!”

百姓和商人們用酒水歡慶著大明的勝利,戲班子們已經開始匆匆搭臺準備大戲了,舞獅舞龍等各種表演也紛紛上臺。

天津府的洋人們和外國商人們看著如今歡鬧的天津府很是茫然。

“布魯斯,他們這是怎麼了?”

“還不知道嗎?他們的朝廷又打了勝仗。一個姓趙的大將軍帶著三四萬人打下了東邊那個島國。”

“那個島國?那可有著不少的人口,是一個很有潛力的市場。”

“是的,根據明人的說法,那個島國有三五百萬戶人家,也就是有大約兩千萬人左右,是一個人口很多的國家。”

“人口再多還能有大明多嗎?大明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啊。”

“是啊,大明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不然我們也不會來這裡尋找財富。”

兩個為了榮譽和財富來到大明冒險的洋人互視一眼,也是笑著舉起了杯子:“為了財富,也為了大明!”

洋人們如果說是簡單的慶賀,那大明的藩屬,東方諸國的商人士子則是大肆歡慶起來,上國的勝利也是他們的勝利啊,他們自然要為上國的戰無不勝而慶賀了。

整個天津府都是一片歡慶的海洋,至於東瀛?

誰在乎呢。

捷報穿越天津府,快速抵達京師。

清晨的順天府,早起的人們已經開始繁忙。

當人們還在茫然著準備這一日之時,背上綁著三面三角旗,手舉捷報的騎士入京了:“大捷!大捷!趙玉琪大將軍大敗東瀛幕府,擒獲幕府將軍東瀛天皇!”

“大捷!大捷!趙玉琪大將軍大敗東瀛幕府,擒獲幕府將軍東瀛天皇!”

還處於懵逼狀態的人們看著報捷騎士一騎絕塵而去,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你們聽到說什麼了嗎?”

“好像是大捷。”

“大捷?哪裡的大捷?”

“大捷?!朝廷眼下在和東瀛打仗,那騎士說大將軍擒獲了什麼幕府將軍,這朝廷在東瀛打了大勝仗啊!”

“打勝了?!好啊,我就說朝廷絕對能贏!區區東瀛也敢在我大明面前放肆,這就是下場!”

“極是極是,諸位,走,今日東仁居,我請客!”

“好事啊,朝廷又打贏了!老少爺們喝酒去!”

“朝廷贏了,朝廷又贏了!我大明如今可是戰無不勝啊,哈哈哈哈哈!如此好事,值得當浮一大白!”

順天府在短暫的沉寂之後,也是喧鬧起來。

百姓們歡喜著慶祝朝廷再一次的勝利,暢想著更加美好的未來,商人們喜氣洋洋的期盼著東瀛市場的開放,思索著這片未開發的市場有多少金銀。

官員們知道這訊息時,朝會已經開始了。

當報捷使者進入大殿後,百官愣了片刻,紛紛開始為“大明賀”“為陛下賀”。

隨著一場場勝利,作為一直在勝利且一直給大明帶來利益的皇帝,百官紛紛跪伏在地,表示唯陛下可作威作福。

朱由校意氣風發的宣佈等大軍得勝歸來就會舉行國宴慶賀,如今將士們還沒回來,暫時先不大肆慶祝了,但是該有的也不會少,什麼福利,什麼煙火都弄上,皇帝不差錢!

散了朝會,武英殿內朱由校又和內閣開啟了小會。

“這份合約,諸位大學士怎麼看?”

眾人翻看著這份名為合約,實際上是大明對東瀛諸多處置的摺子分析著其中利弊。

錢謙益說道:“陛下,臣以為,東瀛小國,怎敢竊稱天皇?!其難不成還要在我大明之上?”

“這天皇乃是隋唐時期所稱,他東瀛孤懸海外,小國寡民,何以自稱天皇?從其自稱東天皇這一點,便足以證明其實在狂妄自大。就算是有天皇,那也應當是我大明之皇,我大明乃世界之中,為天下共主,萬國來朝,除我大明以外,誰還敢自稱天皇?”

張瑞圖撫須頷首:“不錯,東瀛古稱,應當是倭國之主,是東倭王才對。”

黃立極也是說道:“陛下,區區戰敗小國,何以成皇?封他為王都是高看他一眼了,東瀛國主當自請去天皇號才是。”

朱由校點了點頭,看向張好古。

張好古笑道:“如今東瀛這個明正天皇,年不過十一,讓其多學學我大明正統之儒家禮義,然後自請去天皇號就是了。”

張瑞圖點了點頭,一個十一歲的小娃娃,也沒必要欺負,如果聰明一點,主動去天皇號,日後也許能日子好過一些。

張好古看向一旁的記錄官:“不過這一點還是要寫在國書裡,日後東瀛不可擅自稱皇,有違者死,族誅。要警示諸國,誰也不可稱皇。”

盧象升說道:“不錯,唯名與器不可假人。”

眾人對此都無意見,這一點就寫在了國書裡,作為重要的一條儲存。

緊接著,張瑞圖又說道:“如今東瀛,崇尚武士之風,動不動就殺身成仁,追崇什麼物哀,這一點不好。應當讓東瀛學習我大明文化,改其傳統。”

喬允升說道:“張相所言極是,虛弱的東瀛才是好東瀛,廢掉東瀛的武士,讓他們都去學習我大明文化,日後不學我大明文化,不懂我大明詩書禮儀者,不可為官,不可繼任貴族。”

錢謙益說道:“如此,應當令東瀛幕府實行廢刀令,任何人不得擅自持刀,更不可隨意傷人。至於東瀛的穩定,自有幕府,各地藩代來維持,我大明當不偏不倚予以監察。”

張好古點頭:“可行。”

這一點也被寫在了國書裡,作為新的條款。

隨後,錢謙益又提出了新的意見:“這東瀛的幕府將軍,不能只維持一家之利益,應當考慮全域性,日後幕府將軍需東瀛八成以上的藩代推舉方可得到我大明承認。”

眾人點頭:“可。”

黃立極又言道:“日後東瀛王室所有成員無論男女都應學習我大明文化,自上而下讓東瀛國人學習我大明文化,對東瀛原有之傳統文化應逐步廢除。”

眾人再次點頭:“可。”

喬允升也是提議:“日後東瀛,雖然是幕府主政,各地藩代由各自藩主處置,但幕府仍有權管轄各地藩代,幕府的監察及軍隊需由我大明監控,沒有我大明的命令,幕府及各地藩代不得隨意調動軍隊...”

就這樣,一條條更完善的對幕府的處置條件羅列出來,這些條件自然不會是一窩蜂地全部加給東瀛,而是分批次來,一點一點鈍刀子割肉,讓幕府逐步習慣聽從大明命令。

到了最後,也是到最關鍵的一點,大明到底要在東瀛駐軍多少,如何維持。

錢謙益說道:“東瀛核心之地,是他們的關東,關西之地,江戶、京都、大坂都是東瀛精華之地。這些地方應當都在朝廷掌控之中。”

“趙玉琪大將軍和東瀛諸藩簽訂的初步條約,是江戶、京都、長崎為我大明駐軍之地。這三地可以保留,但大坂還是加上的為好。”

盧象升微微皺眉:“江戶、京都、大坂、長崎...四地,這四地分別駐軍要有多少?人若少了起不到威懾作用反而會有危險,若是駐軍過多,且不提大軍孤懸海外之風險,這長期的後勤補給,又是一個問題。”

黃立極也是說道:“如今我大明有新軍三十九鎮,大部分要鎮守各地,南洋尚不過駐紮一鎮,東瀛難不成要駐紮四鎮?這不現實。”

錢謙益提議道:“駐紮兩鎮如何?東瀛不還是有三四萬僕從軍麼,訓練他們,讓他們成為主力。”

朱由校沉吟片刻說道:“此事等趙玉琪大將軍回來再議。東瀛情況,他最瞭解。”

又是十幾日時間過去,趙玉琪總算是初步處理完了東瀛事宜,在江戶和京都留下駐軍統領僕從軍之後,趙玉琪帶著大軍返回大明。

大軍在天津府登陸,所到之處百姓簇擁,民眾歡迎,士紳百姓無不簞食壺漿歡迎著這些打了勝仗歸來的將士。

大軍披紅掛綵,喜氣洋洋一路自天津府來到京師順天府,在順天府外聽旨領賞,隨後入城。

將士們入城誇耀武力之後領到各自的賞銀,各鎮開拔回駐地,至於官爵晉升則需要等待後續統一晉升。

雖然還沒有升官,但已經發財得了榮耀,將士們領了賞銀還可以回家炫耀光宗耀祖。

而高階軍官們另有封賞,金銀綢緞這些基礎賞賜不會太多,最主要的還是官階晉升和爵位。

在大朝會上,朱由校接見得勝歸來的趙玉琪和一眾將領,包括十幾位表現優異的校尉都尉,對於這些得勝功臣朱由校也是不吝封賞,大手一揮加官進爵各種賞賜撥下去,又宣佈晚上舉行國宴款待功臣們,君臣都是歡喜不已。

對於軍隊來說,虛頭巴腦的沒什麼用,打贏了就是發錢,升官,誇耀功績,披紅掛綵敲鑼打鼓的送這些將士回鄉慶祝,簡單粗暴又好用。

功名利祿,就是從馬上取,不然怎麼展現優軍待遇?

晚上朱由校在皇極殿舉行國宴,大明的京師百官,勳貴將校齊齊參與,還有諸多藩國使臣,西夷使節等等,大家歡慶宴飲好不快樂,而順天府還特意準備了大批煙火來慶祝,整個順天府都是一片氣息洋洋,唯有被困的德川家光感覺無比的淒涼。

整個順天府張燈結綵,又是敲鑼打鼓,又是舞獅舞燈,煙火璀璨,百姓歡鬧,這一片快樂熱鬧都是大明的,和他一個階下之囚有什麼關係呢?

德川家光已經預感到自己的下場了,他可能不會死的多麼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