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我,調教木匠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0805章 讓東瀛亂一場,把幕府變成大明的狗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805章 讓東瀛亂一場,把幕府變成大明的狗

“那麼,尊敬的錢閣老,我們應該付出什麼,或者怎麼做呢?”

一位卿家開口問道。

如今的東瀛反正是幕府主政,而幕府和天皇都沒了,那就該考慮自己了。

忠誠很重要,但家族的傳承同樣很重要。

既然無法做到反抗,那不如忍辱負重等待時機,這也是一種忠誠啊。

更何況之前互相貿易的時候,來自大明,來自朝鮮,來自東方諸國的商品湧入東瀛,可是讓天下剛剛太平的東瀛貴族們好好享受了一番。

畢竟德川家一統天下,眼看各地都穩定了,大家發展下去也沒什麼機會了,不如花錢享受,治理好自己的地盤。

如今德川家雖然沒了,但更強大的大明空降過來了,既然依舊沒有機會,那不如想辦法多為自己和家族謀取一些利益。

這位幕府的卿家開口後,不少人都暗暗點頭表示附和,還有一些人則面帶憤怒,顯然很瞧不起這些卿家如此對大明卑微屈膝的態度。

錢謙益彷彿沒看見那些人的表情一樣,他帶著溫和的笑意,彷彿一個親切慈祥的老者一樣:“大明的要求並不多,之前趙大將軍與諸位商議的那些呢,我大明經過商討後,基本都同意了。”

“例如保證諸位的地位不會改變,保證諸位的家族可以在大明的庇護下繼續傳承下去,保證諸位的原有權利。諸位還是幕府的卿家,武家,還是各地的藩主,這一點不僅是幕府保證的,更是大明許諾的。”

“當然,幕府將軍的位置,諸位依舊有權選舉,或是推舉自己,或是推舉他人。只要得到大多數人支援,經過我大明頒發璽印朝服,就可以擔任幕府將軍的位置了。”

錢謙益說的這兩點,無疑讓這些東瀛的貴族們安心了不少。

他們還是藩主,還是貴族,家族可以繼續長久平穩的傳承下去,因為他們的這份權勢得到了大明的許可。

而幕府將軍這個位置,說句不好聽的,有大明在頭上看管著,幕府將軍註定無法左右什麼太大的政策,但幕府將軍畢竟是將軍,是東瀛實際的統治者。

哪怕頭上有個大明,但也不能拿幕府將軍不當將軍啊,太上皇也不可能事事躬親不是?

日後幕府將軍的選舉,這些貴族少不了明爭暗鬥,因為拿到將軍位置對自己家族來說無疑是更有利的發展,家族裡出現過一兩位幕府將軍,出現過正一位的太政大臣,那可是家族的榮光啊。

為了家族的更好傳承和更大的權勢,這些貴族必然要在大明規定的範圍內爭鬥,畢竟幕府將軍可不僅要得到大部分人的推舉,還要得到大明朝廷認可。

如果大明不頒發璽印朝服,這個將軍可得不到貴族們的承認。

錢謙益見這些貴族們若有所思的樣子,故意留出一些時間來讓他們思索,隨後繼續說道:“當然,東瀛日後需要繼續奉行開放的政策,不得拒絕和各國的通商貿易。而大明的商品在東瀛的稅收,也不能再和之前一樣那麼高昂,必須恢復正常。”

多少稅收算是正常,那麼自然就是由大明和幕府商議了,最後商議的情況肯定是會讓大明和幕府都滿意的。

錢謙益又說道:“諸位都是公卿武家,是世襲的貴族藩主,諸位在各地的權勢得到認可,但目前東瀛的一系列設定還是與我大明有些差異,這一方面最好是改進一下。”

“除此之外,東瀛既然未來已經轉向和平,那麼各地的浪人也好,武士也好,都需要諸位來處理了。大明不希望東瀛日後各地還會湧現出一批拿著刀來反對大明反對和平的浪人武士,而且東瀛民間持有太多武器總歸是不安全的,這武器還是由大明和諸位握著比較好,對吧?”

對於這一點,大部分貴族也是認可的,是啊,讓那麼多浪人武士拿著刀太危險了,如今錢謙益提出來的一系列政策,宣傳出去那些人必然會翻了天,與其讓那些浪人武士衝擊他們的地位權勢,影響他們的安全和領地治安,還不如提前廢了他們。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部分貴族是認可的,但仍有一些武家頻頻皺眉,讓武士放棄武器,那沒了武器的武士還是武士麼?

他們還能有多大的力量呢?

按照大明的規劃,日後的東瀛各地由各家貴族治理,各家貴族的足輕武士會搖身一變成為維持治安的存在,至於原有的帶著驕傲和榮光的武士階級,可能就要不存在了。

甚至廢刀,清查民間火器等一系列政策實施出來,東瀛民間還能儲存多少力量來反抗大明?

但看著大部分人都同意,這幾個武家有心反抗卻是有心而無力,只能先等著開完會再商議日後如何處置。

很快,在這種利益互換的和平交流下,關於東瀛未來的一系列處置條約就這麼決定了,這份條約得到了大部分東瀛的藩主貴族支援,那麼這份政策就算是得到了東瀛的認可。

這份條約會在日後公佈出來,不過最先公佈的,還是幕府的劇烈變動。

幕府依舊是幕府,但幕府不再是將軍一個人說了算,一位大老,四位老中構成了將軍之下的幕府決策層,也是幕府的絕對高官,地位相當於大明的內閣大學士。

同時幕府的奉行變多了,奉行和高家的權利也增加,成為大老和老中之下的中層,至於下層就不提了。

幕府直轄的十四塊領地依舊由幕府管轄,各地藩領依舊是各藩世襲。

因為將軍還沒有選拔出來,於是幕府執行褚藩聯合議會,共同討論幕府的決策和走向。

在褚藩聯合議會上,提出來了為了更好的實現東瀛一統與和平,進行廢藩置縣政策,各藩全部改為縣,將兩百多個藩改出來三百二十個縣,每個縣名義上由幕府統轄,但實際上還是由各家統領,不過不再是以藩主的名義,而是以世襲縣令和國族的名義。

沒錯,所有的藩主都成為了東瀛的國族,在朝廷和幕府任職的公卿武家也根據實力強弱獲得了國族及士族的稱號,他們徹底成為人上人,成為東瀛的最高層,士族努力也可以成為國族,而國族一旦勢弱也有可能跌落為士族但不會淪落為平民,這樣的格局考慮到了方方面面,還有進步空間和兜底,大家都很滿意。

一些強藩管著好幾個縣,一些弱藩只有一個縣,但不管怎麼說,自家的地位沒有任何改變,世襲的縣令和藩主有什麼區別嗎?

縣內的一系列官職還是在自家掌握之中,而且各縣各有政策,幕府也管不了,只是名義上把政令,稅收和軍隊交給了幕府而已。

實際上各家依舊把持著各縣的政令稅收,軍隊也不過是改為各縣的警備隊罷了。

如此一來各家得以儲存權勢地位和最主要的權利,精銳的武士也都保留下來,幕府除了十四領還是個空殼子。

但這樣的空殼子,也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

不過幕府也以江戶、京都、大坂、長崎四地設立了四個府作為幕府的直轄區,算是給幕府保留了不少稅收和地盤,這些稅收和地盤用來養幕府的軍隊,也就是那五萬多僕從軍,順帶為大明在東瀛駐紮的將士提供軍餉。

這不僅僅符合那些國族、士族的利益,更符合大明的未來利益。

錢謙益出使之前朱由校也暗示了幾句,這也是錢謙益為何要努力廢藩置縣的原因,哪怕給出權利也要廢藩置縣,哪怕只是個名頭;同時錢謙益還保留幕府部分權利和地盤,為未來做準備。

未來朱慈燃有了庶子,那麼就可以擔任東瀛的王,到時候幕府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歸到其麾下成為現有的班底,而長崎、京都、大坂和江戶四府也會成為其基本盤,加上廢藩置縣的名義,後面怎麼拿捏這些東瀛的國族士族很簡單。

而如果明正不願意嫁給朱慈燃,那也無所謂,讓東瀛維持著這樣看似統一卻隱隱分裂的虛弱和平,對大明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大明可以隨意的在東瀛傾銷商品,繳稅還少,多好。

因此,無論是大明還是東瀛的國族士族商人們,都很滿意現狀。

如此一看,整個東瀛看起來就是和諧一片,欣欣向榮,各藩廢藩置縣,名義上由幕府統轄,同時解除海禁與各國保持商貿交流,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

東瀛的百姓和各地居民沒有感受到什麼戰亂的氛圍,京都和江戶的百姓也到了安撫,就連那些東瀛的有識之士,那些學士文人都搞不懂如今的東瀛到底是壞是好。

很多條約政策頒佈出來,幕府的權勢無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各縣的自主權非常高,但如今的東瀛又的確是恢復了和平,而且重新煥發了活力,這很難說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依舊有一些人將如今的東瀛稱為“虛假的和平”,並且對東瀛的未來感到悲觀。

原來忠誠於德川家的一些家族,還有那些武士,以及一些對大明感到憤恨的商人貴族,浪人武士,他們暗地裡已經糾纏到了一起,在關東,在關西,陰謀進行著一些事情。

很快,在新成立的大坂府、京都府兩地,爆發了一些混亂和黑夜殺人事件,幕府的警備雖然出警火速,卻是毫無所獲。

在這些混亂和殺人事件中,受傷的,死亡的,還有那些資產受到衝擊的,都是支援幕府和大明合作的商人,低階貴族以及一些認可東瀛現狀的名人。

這些人受到了威脅自然會尋求幕府警備的保護,但幕府的警備才堪堪成立,其中人員大部分都是原來京都和大坂的守軍足輕及武士,他們雖然投靠了大明,但其中仍有不少對幕府,對天皇抱有忠誠的武士,因此這些事情有了人拖後腿處理的非常困難。

而混亂和殺人事件從京都和大坂很快也波及了一些鄉村城鎮,這樣的恐慌和衝擊讓民眾們深感不安,而商人和士族們也對如今幕府的能力出現了懷疑,畢竟如今幕府還是會議制,因為將軍還沒有選出來,曾經的藩主們,如今的東瀛國族,各縣縣令們都派遣了家族代表作為議員參加江戶的幕府議會。

這些議員都在考慮自家的利益或者一方的利益,希望幕府的政策傾斜,或是打擊對手等等,對於一些混亂和陰謀他們雖然有所預見但並不擔心,他們很有自信拿捏那些陰謀作亂的傢伙,甚至打算借這些傢伙來攻擊自己的政敵。

如今除了江戶還維持著基本的和平以外,大坂、京都及幕府直轄的其他縣和關東關西不少的藩縣中,都出現了混亂,但詭異的是,所有有能力處理的人都對此視而不見。

江戶在大火之後經歷了短暫的修繕重建,如今江戶擴大了一些範圍,而幕府的範圍也分化開來,前面修繕處理後成為東瀛那些國族議員們的議事廳和幕府政務處理地。

而後方包括花園、部分庭院、天守閣等地方,則成為了大明的駐地。

在天守閣中,錢謙益和趙玉琪對坐,面前擺著一些食物,有燒魚,有鹹脆的蘿蔔,有燒鳥,還有一些珍貴的菜蔬等。

這些菜不算豐盛,但錢謙益吃著卻是津津有味,他如今可是東瀛實際上的主事人,堪比國王。

頭一次主掌一個國家的權勢,錢謙益的感覺非常好,說起來雖然東瀛國王不如大明閣老的權勢影響大,但雞頭的感覺還真不錯。

畢竟在大明,現有的七位閣老裡,黃立極和喬允升半隱退就等著安然退休,而孫承宗出鎮遼東,鎮壓著遼東那些儼然有了自成一國趨勢的藩鎮狼崽子;而主政大明的,只有他們四個,但就算如此,真正主政大明的,還是張好古啊。

難得有這樣獨自治理一國的機會,錢謙益可要好好體驗一下,和張好古爭首輔的位置,他沒這個幻想,但都在外面了,總該讓他爽爽了。

“錢閣老胃口不錯啊。”趙玉琪笑道。

錢謙益笑了笑,抿了口東瀛的清酒:“別看老夫五十多了,體力不如你們這些年輕人,但精力還不差,而且啊,這東瀛的飯雖然少了些,但吃著也不錯,清澹點也符合老夫的胃口。”

趙玉琪對東瀛的清酒不怎麼感興趣,他喝的是大明軍方專供的酒水,清冽爽口。

喝了口酒,又拿了些炸串,趙玉琪慢吞吞的說道:“如今東瀛各地,有些不太安穩,尤其是京都和大坂,眼下江戶也隱隱有著亂起來的趨勢。”

“錢閣老您有什麼計劃,我不關心,但江戶若是亂起來,朝廷在東瀛建立起來的威勢,可就要受到影響了。”

如今在東瀛的四鎮兵馬陸續回國,趙玉琪只按照新的編制在東瀛留下了一個協的兵力。

眼下整個東瀛坐鎮的大明新軍加起來就是一個新編協,,哪怕這個協遠超五千人達到了七千九百五十六人的規模。

但長崎、京都、大坂就分去了一半人馬,整個江戶加起來不過一個標三千六百多人,真正要作戰,還是要依靠幕府現有的那五萬多兵馬。

因此趙玉琪才有些不高興,錢謙益有一些計劃他清楚,但趙玉琪認為這些計劃應當在大明還在東瀛維持著四萬人兵力的時候實行。

有四萬新軍將士在,哪怕東瀛出現了什麼亂子,大不了趙玉琪就是再鎮壓一次。

可眼下新軍加起來不過一個鎮不到,而且新編制的配合還需要時間訓練,這個時候出了什麼事他可不敢保證能穩穩鎮壓。

錢謙益笑道:“趙將軍啊,軍事上,你們這些人絕對是毫無疑問的將才。大同書院的學習,新軍的訓練,加上一場場戰爭考驗,你們能指揮數萬大軍馳騁疆場這沒人懷疑,但官場上的事,可比戰場上複雜多了。”

“眼下的情況你覺得那些東瀛的大貴族們不知道嗎?他們啊,是拿著這些事攻擊政敵,有意放縱。加上幕府內也有原先忠於德川家光的,有忠於明正的一些士族武士,還有一些大貴族參與其中,這些人混合在一起,估摸著想怎麼把我們趕出去呢。”

趙玉琪狐疑道:“既然知道了他們,為何不抓起來,反而放任他們亂來?”

錢謙益笑道:“不讓他們折騰折騰,那些大貴族和士族們怎麼會透過接下來的政策?廢刀令遲遲推動不下去,還不是那些大貴族覺得自己能掌控局勢?不讓他們見見血,怎麼把東瀛的武士一階廢除。”

“不徹底廢除東瀛的武士階層,不收繳上來東瀛民間的刀和火器,怎麼徹底打斷東瀛的骨頭讓東瀛乖乖聽話。”

“且看著吧,讓他們去折騰,東瀛亂不起來,因為他們折騰過頭了,那些大貴族和士族可不會放任自己的利益受到衝擊。”

“這一場亂過去,東瀛大抵就能真正平定下來了。那些大貴族管轄著各自的縣,維持著各自的武備,但亂一起來,軍隊還不是要交給幕府,由我大明管轄統調指揮。到時掌握東瀛的全軍,幕府就是我大明的一條狗。”

“趙將軍啊,對待這些夷狄,不要老想著親自出手,我大明的將士何其珍貴?以夷制夷方為正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