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好國舅最新章節列表 > 254、大明朝貢是賺錢的!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54、大明朝貢是賺錢的!

聽了張耳語,劉應坤輕笑回道:“國舅爺不必擔心,這馬就是外界知道是從御馬監出來的,可他們也沒證據證明,況且,京師裡面的那些勳臣貴戚,騎咱御馬監的‘開路不明’的貢馬的也不少,您又何必擔心?”

“這樣啊?那我就放心了。”張安心,而後試探問道:“這馬我現在可以騎嗎?”

“馬既然是國舅爺的,國舅爺自然可以騎了,不過咱南海子地方大,又有野獸出沒,國舅爺要在南海子裡騎馬,還是帶著您選的騎兵陪同為好。”劉應坤笑著說道。

“也好!”當下,張也不推辭,上了那棗紅大馬,帶著他才挑選的一百騎,就在這御馬監裡,策馬奔騰起來。

那馬的速度極快,張只覺得四周的原野、沼澤,飛快的在他眼前流動,根本來不及細看,一路之上,跑的實在是暢快無比。

跑了小半會兒功夫,張感到身子一陣舒爽,覺得差不多了,便回到劉應坤所在的地方。

下了馬後,張贊道:“果然是好馬,這輩子都沒騎過這麼好的馬!”

“那是自然,這馬可是那有名的汗血寶馬,不信國舅爺你看看這馬跑了這些功夫,它的肩膀附近位是不是流出像血一樣的汗液!”劉應坤大喊道。

“什麼?汗血寶馬!”張聞言一驚,連忙伸手去摸那馬的肩膀位置,果然,他的手上有紅色的液體。

見此,張不由感嘆道:“真沒想到,現在還能看到傳聞中的汗血寶馬?這馬想必來的不容易吧?”

“那是,這可是咱們御馬監特地從西域朝貢使者那裡弄來的,因為就這一匹,自然寶貝得緊!”劉應坤回道。

“西域?”張聽後呢喃了一句,而後問道:“咱們大明現在還能從那裡弄來東西嗎?”

“當然!”劉應坤心裡明白張要說什麼,連忙回道:“雖然咱們大明已經退到了嘉峪關內,甚至連哈密衛都為吐魯番所並,但畢竟我大明乃天朝上國,不是那吐魯番西北小國可比,西域諸國但凡沒有明面上和咱們大明為敵的,依舊每年向我大明朝貢,我大明依舊是他們不敢輕易違抗的天朝上國。”

“原來如此!”張聽後點了點頭道。

確實如此,雖然西域那地方,大明已經不能直接控制,但這不代表西域小國敢直接與大明對立,甚至於他們還不得不來朝貢,希望以朝貢的事實,安撫大明。

畢竟,一旦朝貢,那就是在名義上,大明還是西域諸國的宗主國,而大明朝廷對於鞭長莫及的西域,也因為西域諸國的識相,在掌握了中國人最喜歡的名分大義後,又有著朝貢貿易的互利互惠,自然更傾向於不去動西域那個就算攻下來,也沒有多大開發價值的地方,不如得了名分,讓西域那些小國安穩的做名義上的小弟。

想到這裡,張不由想到後世網文裡,總有一些自以為是的人,認為大明的朝貢制度,是花錢買臉面的冤大頭賠本生意,是番國小邦僅需進獻些許方物,大明就要回饋大筆的賞賜以維護天朝上邦的“臉面”的虧本外交。

實則不然,朝貢制度,一直以來都是大明賺錢的生意,只不過賺多賺少而已。

畢竟,說朝貢大明虧本,無非是說外邦之人用價值小的東西,換取大明大量賞賜而已。

可是,這一看就是些根本不瞭解明朝朝貢制度的人在扯淡。

因為在一開始,大明反給進貢番邦的物品價值,都是慢慢變化的,也許一開始,大明朝廷對於朝貢提議在摸索,可以讓你這次謀利,但到了下一次就不一定了。

就比如開國時,王氏朝鮮進貢過於頻繁,朱元璋心想不能再這麼任由這幫人天天獻殷勤,非奸即盜做得也太明顯了點,所以事後朱元璋就改了進貢規矩。

朱元璋便下旨對王朝朝鮮說道:“曩因高麗貢獻煩數,故遣延安答裡往諭此意。今一歲之間,貢獻數至,既困弊其民,而使涉海道路艱險,如洪師範歸國蹈覆溺之患。幸有得免者能歸言其故,不然豈不致疑夫。古者諸侯之於天子,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若九州之外蕃邦遠國,則惟世見而已其所貢獻亦無過侈之物。今高麗去中國稍近,人知經史文物禮樂,略似中國非他邦之比,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禮或比年一來,所貢方物止以所產之布十匹足矣。毋令過多,中書其以朕意諭之。占城,安南,西洋瑣裡,爪哇,渤尼,三佛齊,暹羅斛,真臘等國新附遠邦,凡來朝者亦明告以朕意。”

這旨意的意思是高麗進貢獻物太過頻繁,一是勞民傷財,二是來往道路還十分兇險,但大明還是十分體恤他國難處的,雖然古時候的諸侯朝天子的規矩是每年一次小聘之禮,三年還要一次大聘之禮。

而高麗距離中國這麼近,禮俗文化還頗有相似都如此困難,那其他諸國就更不用說了,那就體諒體諒改成三年一聘或者每年來來隨便帶點普通禮品就行了。

這便是大明自太祖皇帝時,便一直改進朝貢制度,使得朝貢體制逐漸成熟,到了最後賺錢的證據。

畢竟,減少貢獻次數,那就能少貼點錢,再把每年的小聘之禮改成純粹的進貢,那就不是正規的聘禮,大明便可不用回賜大量的賞賜,還能白進點東西。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白了,就是朱元璋和大明朝廷,看清了這些在朝貢初期,各種佔便宜的小國本質,所以藉著體恤他國的名由,讓這些人少來討東西,進而減少損失。

甚至於,在弘治三年時,明朝便規定:“凡番國進貢,內國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貨物,以十分為率,五分抽分入官司,五分給還價值。”

這便是隨著朝貢體制越發成熟,其實大明中後期,已經形成了一套看似賠錢,其實雙方國家都互利互惠的朝貢模式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