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第三次機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卷 第一百章 新的起點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卷 第一百章 新的起點

Ps:今日事多,只能更新3000字,另外發一篇官制改革後的機構成員表,請各位諒解,謝謝支援。

奕劻的落水好比在池塘中砸下了一塊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彷彿給暮氣深重的京師官場狠狠打了一針。

此前輿論普遍以為,皇帝在查處慶-那一黨後,為了所謂的“穩定”和面子,是不可能大動干戈、大開殺戒的,充其量只是個別位置、個別人物的調整,不會帶來全局性、根本性的震盪。

遺憾的是,林廣宇低估了人性對金錢的貪婪和對自身命運的僥倖,在李蓮英、小德張、奕劻、那桐等四人處均查抄出有關賄禮本後,他手中掌握的黑名單足以堪稱有力且全面,他手中的憤怒之錘隨時都可能落下——只要他願意。

同樣令人遺憾的是,大大小小的貪官群體也低估皇帝鐵腕整頓吏治的決心。在十天最後期限過後,居然只有少數人坦白交代了問題,還不到黑名單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人即便已經知曉情況不免的官場氣氛,仍還試圖負隅頑抗,企圖矇混過關,他們要麼拒不承認問題,要麼避重就輕,避實就虛,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們依然幻想著,皇帝會秉著“法不責眾”的心態而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錯了!錯了相當厲害!

林廣宇忍無可忍,按圖索驥,開動了鎮壓機器。半個月以來,京師被抓獲的官員不知凡幾,凡是與慶-那一黨有牽連的,陸續受到了盤查和詢問,不但詳盡瞭解他們行賄的方式與內容,更要調查所行賄禮的來源與構成。那些天來,四品以上被砍頭的官員幾乎要以百計,菜市口幾乎每天都要上演午時三刻砍頭的“保留節目”,每當劊子手們揮動雪亮的鬼頭刀時,人群重要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

只是,凡事都有從盛到衰的過程,京師的看客們從一開始的興奮、解氣、圍觀人群的人山人海,到後來的麻木不仁、熟視無睹之間,他們只不過短短半個月就經歷了從新鮮到膩煩的全過程。

——現在殺人不是新聞,不殺人才是新聞!小民們拍手稱快,官員們聞風喪膽!

《泰晤士報》觀察家們驚呼:原本以為中國人中只有岑春煊是官屠,現在才發現,他和這位中國皇帝比較起來簡直是異常仁慈的聖徒了。

沒有人敢對皇帝的做法表示反對,也沒有人敢於勸阻皇帝的行為。

他們欲言又止的矛盾心態僅僅因為皇帝的那句名言而愈發動搖:“殺官怕什麼?中國天下之大,其他人才樣樣都缺,唯獨想做官的人不缺,殺了一個張三,就有無數個張三想冒出來頂替。天下貪官這麼多,不殺幾個怎麼震懾住後來者?”

跟皇帝講上天有好生之德是不行的,勸解的人經不起一駁——“上天有好生之德,那被貪官們禍害的百姓誰來懷德他們?”

隨著罷黜的罷黜、囚禁的囚禁、殺頭的殺頭,原本一直人滿為患,冗員嚴重的京師官僚隊伍居然第一次破天荒地出現了缺額,需要尋思著補足。

~~~~~~~~~~~~~~~~~~~~~~~~~~~~~~~~~

站在權力巔峰的感覺真好,那種享受人生的快感,那種俾睨天下、捨我其誰的雄心壯志是再多的錢也不能買回來的,徐世昌無暇為慶-那等人惋惜,他正在享受這個過程。

執掌大權一百多年,一直視為權力聚集地的軍機處裁了,一直聲名遠揚、卻是空頭虛銜的內閣真正被改造成為有作為,有地位的機關。

聽聽——“責任內閣”四個字,說明內閣是要負責任的,而不是隨口胡謅,吹牛不打草稿的橡皮機關。

他站直身子,走到窗戶外眺望遠處天地相接處的白色,無數的感慨和思緒湧上心頭。

他清清楚楚記得在鄉間寒窗苦讀時的辛苦,記得上京趕考因為盤纏不足而差點未能成行的尷尬,記得翰林院裡竭力舞文弄墨卻不得不坐冷板凳的苦澀,記得小站練兵時出謀劃策的躊躇,記得開省東北、宏圖大展時的韜略……一樁樁、一樣樣都浮上心頭。

人臣已極!260年來的天下,雖有不少人紅極一時、權傾朝野,比如鰲拜,比如和珅,但他們的權力都是僭越而不是規矩,都是派生而不是本源,唯獨他徐世昌的權力,卻是的的確確、名副其實的第一人。他有些驕傲,有些得意——到今天他才完全明白為什麼有人要拼死拼活爭奪這樣一個位置,實在是太誘惑人、太吸引人了。至於更進一步?他作為人臣沒有思考過,但想來必定是格外讓人陶醉。

看膩了風景,徐世昌轉過身來,拿起桌子上那張雖已看了無數遍,但他仍覺得沒有看夠的《帝國日報》仔細端詳起來,套紅標題揭示了這一天決不是尋常的日子。果然如此,上面刊登著成立帝國第一屆也是過渡內閣的名單,雖然重要職位的人員名單他幾都能倒背如流,但他仍然像第一天接到報紙時那樣,仍然要情不自禁地念出聲來。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怔怔地想到,今後自己就要領導著他們了。自己的聲名與功績就要牢牢地與他們捆綁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沒有什麼後退和迴旋的餘地。

“老爺,外面又有大人前來拜訪。”門房恭恭敬敬地遞上帖子,自從徐世昌被任命為首任內閣總理大臣的上諭刊發後,徐府大門的門檻差掉就要被踏斷,徐世昌第一天還硬著頭皮見了兩個,後來實在是不勝其擾,乾脆一律都回絕了。

老子剛剛上任,就想著打我的主意,嫌皇上砍頭砍得還不夠多是麼?面對外界的褒獎、傳誦乃至阿諛,徐世昌保持著清醒的頭腦,絲毫不為說動,因為他知道那些都是過眼煙雲,當不得真的,自己真正能把握的,還是這份信任與作為。如果失去了信任,再高的權位、再深的背景都經不起從雲端墮落——奕劻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麼?

在最後剷除畢慶-那集團之後,林廣宇當著徐世昌的面燒掉了那份對他極其不利的“太后懿旨”,去掉了後者的一塊心病。雖然這事從頭到尾都是皇帝的計謀,只是虛晃一招的假設,但對貫穿全程的徐世昌而言,這並不一個玩笑,而是捅向自己心窩的尖刀。

現在皇帝當著自己面燒掉了,不正是說明這份信任與器重麼?君臣相契,大事可成,人生的快意,或許正在於此吧。

雖然“懿旨”在一股青煙中化為灰燼,但在徐世昌的心中,不管有沒有那份懿旨,他對皇帝的佩服不會削弱半分,對皇帝的敬畏也不會減少一成。或許,這才是內閣總理大臣該有的覺悟。

他不由得想起奕劻父子,倘若他們知道在他們可恥的下場中有他徐世昌一份功勞時,他們該如何著想?但無論如何,成功者都是不應該受到詛咒的,他也不會後悔自己的決策,更何況這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但某些事情不能因為寬大而隱瞞不報,徐世昌對自己擔當的角色看得很清楚,他也沒有刻意隱瞞自己曾經的慶黨角色,但當他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態,把歷年來與奕劻父子之間的經濟往來編列成冊後,皇帝看也沒看,直接就付之一炬。

火苗吞噬著紙張,不一會就將其化成灰燼,看著他有些不自然的臉色,林廣宇嘴中只有淡淡的一句:“好好幹,記住朕那句明君賢相的話語,不要讓朕後悔挑選你,也不要讓自己將來後悔有這樣一個機會而不知道珍惜!”

何等的振聾發聵?!徐世昌猝然驚醒,後脊背嚇出一身冷汗,他這才猛然發現,皇帝對自己的期望和告誡是何等的深刻與殷切。那一種站在巔峰的快感,雖然並不是虛幻,但根本不是人生的終點,而只是另外一個起點罷了。

內閣總理大臣之為相,固然具備了許多古代賢相的基礎和條件,但在境界上,這只是一個外殼,其真正內涵的深化和提升還遠遠沒有開始。

很難想象,一個以天下為志向的人會將目光拘於此,會將志向停留在獲得人臣已極地位之上。如果那樣,太過渺小,太過猥瑣,也太過勢利。

只有在進取中不斷前進,在開拓中不斷提升,在實踐中不斷昇華,人生才是完美和充滿希望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人生如此,國家尤其如此!

第二卷完,敬請期待第三卷《重整萬里河山》(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