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第三次機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走出陰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卷 第二十四章 走出陰影

解決大問題要有大智慧,唐紹儀在原地踱了三個來回,在眾人的矚目中找到了解決辦法。

“諸位,文官考試不同於舊時科舉,許多規矩原也不必照舊。科舉有狀元、探花、榜眼之稱謂,此次考試並不照搬,只分一甲、二甲之類,所以人數亦可靈活。我看是不是這樣,此四份最優試卷,一概列入一甲,倘若剩餘試卷再無最優,則此四人定為一甲,一甲第三則為兩人並列;如果還有其餘最優,則將全部最優卷呈請聖覽,由皇上欽定一甲名次,如何?”

這個做法倒也不偏不倚,無論載澤、周學熙還是梁士詒都可接受,彼此也不傷和氣。其實這幾份最優試卷無論最後排名如何,所部大臣肯定是要重用的,眾人所爭者無非是一個面子問題,都想著讓狀元花落本部……

各部大臣對連續幾天緊張的評閱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熱情,考生也不負眾望,在各科都湧現出了相當優異的人物。以醫科為例,有考生名朱神惠,畢業於哈佛大學,博士論文題目曰《中國之肺癆病》,對公共醫療衛生提出了獨特見解,認為要在各省省城興建西醫醫院,在京師設立全國性的中西醫結合之醫院;在廣大的鄉村,除中醫繼續推廣外,還應該增強對民眾的教育,透過諸如消滅露天糞缸等舉措改良公共衛生來增進人民體制……

這樣的建議對策,原本傳統的士大夫階層是不屑為之的,但在東三省爆發鼠疫的時局中,這種建議頗為民政部所矚目,民政大臣沈殿林當即表示,要將此人派給正在東北主持防疫的伍連德擔當助手,倘若果有成效,擬任命為正四品的衛生司司長,以一介白身而獲如此提名,足見重用之意。

同樣的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張煜全雖然只獲得了法律碩士學位,但他同時也獲得了美國律師資格,對憲法學頗有研究,對國際公法體系亦尤為精通,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庚子以來,中國與西洋交涉間之所以屢屢吃虧,除國家實力不濟、官員有懼外心理外,對國際公法的陌生乃至漠視都是重要原因。很多不涉及主權、利權的談判,因為中國談判人員的無識,使得國家往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去挽回。

在“憲政體制改良芻議”這種框架的題意下,他對五大臣出洋考察也做了分析:先是充分肯定了此舉的必要性,認為給朝廷重臣開了眼界,“即便所知有限,敢開風氣之先亦足為人稱道”,同時他也誠懇地指出不足,認為“各國憲政本來差異頗大,甚至同樣事例甲國與乙國處理完全矛盾,與其自身悠然自得,合乎國情,與所學者卻茫然不知所措,現今仿行,首重學習目標……與中國最相近者,日本也……”最後,他認為要加緊修律,雖然按照法理,應該憲法制定、完備後再論其餘諸法,但中國情況特殊,憲法受政治影響極大,倒是其餘諸法相對簡便,他呼籲說“倘憲政體系之下其餘諸法具備而行之有效,則憲法呼之欲出、所行自遠;倘光有憲法,其餘諸法仍然照舊,則表裡不一,憲法依舊只是一紙空文罷了……”

戴鴻慈、載澤原先都在五大臣之列,對此同感頗深,戴鴻慈也給他安排了去處——協助修律大臣沈家本開展工作。

……經過連續幾天的奮戰,專業初試的閱卷工作終於如期完成,相關成績的統計讓唐紹儀終於松了口氣——情況比資格初試那會強多了,合格率終於上升到了50%以上,各種優異人才不斷湧現。

除中文科外,其餘各科的名單也大致排定,相關重合率也減少了許多,7成以上的崗位的求職比例已進入了合理區間,再行崗位複試已無必要。

自然凡事都有例外,中文科雖然在資格初試時的通過率最低,但事實證明,凡能透過初試的人員都有幾把刷子,相關競爭異常激烈——一者,中文科的職位是最少的,二者,報名中文科的人數是最多的,這一少一多,釀成了中文科無比慘烈的競爭。光是經過閱卷組認定可算得上最優等的考生就達十一人之多,其餘優等、良好、中等等各級也遠較其餘各科為多。

看著一摞摞隨行遞解上來的報告,唐紹儀慎重地看了三遍,最後在予以張榜公布這個欄目之下簽署了自己的大名,亦即代表職官部對此表示認可。

隨著黃榜的陸續公佈,京師街頭響起一陣又一陣的讚歎聲,不少人駐足圍觀,很多人都對各科一甲諸人的姓名指指點點。雖然最終任職結果要到下月初一才能公佈,但在他們心中,這一甲諸人彷彿就如同以前科舉時代狀元之類,重用是必然的——難道你還聽說狀元公坐冷板凳?

但人氣最旺、關注之人最多的中文科榜單卻遲遲不予公佈。其餘各科天亮時分就已經公諸於眾,唯獨中文科的公告接近落日時分才姍姍來遲,而且與其他各科不同,上面沒有標明一、二、三甲各級,只有一長串的名字——凡名列榜單的,有資格參加後天舉行的崗位複試。

焦急的眼神無不在這幾百號名字中開始搜尋,看到自己大名的無不歡呼雀躍,看不到者亦不免垂頭喪氣,不甘心地看了又看……

放榜之日,所有的人生百態都顯露無疑,端的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養心殿裡,已經數日不理政事、不理重臣的林廣宇終於走出了自我封閉的狀態。

望著眼睛凹陷、神情黯然的皇帝,眾臣無不感傷,紛紛勸解道:“皇后仙升,皇上當節哀順變;國事艱難,皇上切切以保重龍體為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都起來吧。”林廣宇的聲音間仍滿是愁苦,但比起除聞噩耗時已經好轉了不少,“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朕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心裡哀傷皇后跟朕沒過幾天好日子,這麼快就撒手西去,心裡……”

“皇上節哀。先皇后若泉下有知,必感懷於皇上恩義,這等感懷,便如親在皇上身邊一般。”

典禮院院長景厚奏對道:“皇后喪葬大典,臣等已安排妥當,只等吉時;所慮者,唯獨皇上陵寢未備,皇后梓棺只得停靈於西陵梁各莊,待崇陵修繕完成之後再行移葬。”

原本林廣宇對皇帝陵寢的修建並不持積極態度,但現在隆裕一逝世,反倒迫在眉睫,崇陵修築亦進入了快車道。

“勞煩卿等費心了。”

“臣等已為先皇后擬定了尊號,請皇上過目,不知當否?”

雖然“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后”的諡號比不上慈禧尊隆,但已是美諡,林廣宇並未計較,只交代道:“皇后生前一力主張以國事為重,崇尚儉樸,喪葬大典不可太過靡費,以免皇后泉下不安。”

“臣等遵旨。”

其實,就隆裕的個性而言,她雖然比不上慈禧極度鋪張浪費,但對於虛榮還是有一些嚮往。但她有一項好處,在慈禧死後,因為夫妻關係改善,對林廣宇言聽計從,對皇帝壓縮規模、崇尚儉樸的作風雖然不太認同,但還是照辦了。斯人已逝,再加上所作所為並無失德之處,皇帝當然也要為其貼金一番——這也是人之常情。

“皇后生前一直關注女學,謂女子要自強自立,便不可不讀書識字。經年累月,從妝奩費、月規費中節省下25萬兩的私房銀子,原本打算贊助女學,不料突然撒手西去,未曾動用。現在朕替皇后作主,一體捐給帝國女子師範大學,5萬兩充作辦學經費,其餘20萬兩設立獎學金,專用於表彰品學兼優之女學生……”

“皇后仁德,萬民必敬仰而傳誦千秋。”

“朕倦了,諸卿先退下吧。”交代完諸事,林廣宇感覺心力交瘁——或許,這幾天哀傷過度?

人群中的唐紹儀暗暗焦急,他原本還想出言詢問有關文官考試殿試事宜的。但眼看皇帝精力不濟,倒也不便多嘴,雖然躊躇,卻也只能準備與其餘眾人一起告退。

還沒跨出大門,林廣宇瞧見他的背影彷彿想起了什麼,讓王商傳話道:“殿試期日不改,朕仍親自主持。”

唐紹儀大喜:皇上挺過來了!那個雄才大略、以天下為己任的皇上終於從喪偶之痛中走出來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