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第三次機遇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卷 第三章 決不退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卷 第三章 決不退讓

對於俄國表兄弟的伎倆,威廉二世雖然表面上滿不在乎,但心思卻一直掛著。

事態一環緊扣一環,在收到有關塞爾維亞一般準備覆文一邊下令總動員時,他憤然寫下“斯拉夫人何其狡詐!”的評語,等到奧匈已對塞爾維亞宣戰後,他又喜不自勝,大書特書,“勇敢的奧地利人,不愧為日耳曼種!”等到這天用晚餐的時候,卻收到了俄國頒佈總動員令的報告,不堪還好,一看忍不住怒從心頭起,不顧還有隨從在旁,破口大罵道:“該死的尼古拉,是你耍打仗,混蛋!你是混蛋!”

德國是戰是和的攤牌日到了,威廉二世在召開御前緊急會議後,在凌晨時分下了定論:“為履行同盟義務,帝國決心不惜一戰!”

隨著威廉二世命令的下達,7月30日中午時分,德國武裝力量奉令進入戰爭戒備狀態。隨後德國政府向俄國政府發出通蝶,要求俄國在12小時內取消總動員。又向法國政府發出照會,詢問法國政府:一旦德、俄開戰,法國是否嚴守中立,限期18小時內回覆。截止最後時限到來之時,俄、法都無迴音,德國政府立即宣佈總動員令。當晚,德國政府駐俄國大使向俄國遞送照會,宣佈自公元1914年8月1日下午7時起,德俄進入戰爭狀態。聽得德國下令總動員後,當日法國政府也下令總動員。

歐洲大戰眼看就要拉開帷幕,作為政治風向標的倫敦各大市場更在經歷翻江倒海的變化。上午,股票市場巨幅震盪,奢侈品製造業、旅遊飯店業等股票大幅下挫,軍工、鋼鐵、原料等股票大幅上揚;隨後,在外匯市場,凡是捲入戰爭之國的貨幣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鉅額避險資金湧向黃金等貴金屬和美元、英鎊等暫時置身事外的貨幣體系。法郎大跌,尤其是以法郎為基準的債券大跌,黃金價格暴漲,英鎊、美元的匯率相對於其他各歐洲國家升水10%左右。在期貨市場上,鋼鐵上漲了65%,銅產品上漲了55%。

“繼續平倉120萬英鎊,不過兌換成美元或者白銀。”

“為什麼不兌換成黃金?”

“沒看到市場資金都在瘋搶黃金麼?我們這麼大的數量砸下去,馬上就會引人注目。”張家璈臉色平靜,“快去,不然白銀價格馬上也要跟著暴漲……”

由於黃金是歐洲各國的貨幣本位,漲幅巨大,所以在短時間內黃金與白銀兌換比例就急劇拉大,對中國這種以銀本位為重點的貨幣存在著天然的套利空間,但滯後反應的時間會很短。

交割單填寫完畢之後,望著上面的數字,他微微一笑:“等於又重新賺了一支禁衛軍回來。”整整400萬英鎊,禁衛軍7萬餘人五年的軍餉連同鉅額裝備全都有了著落……

山東附近,陸軍已經全部進入了指定位置,海軍亦各就各位。

以“四海”為主力的基幹艦隊巡弋於渤海灣,以購至德國,以北興、北寧、北固、北安四艘從德國定購的輕巡洋艦為編隊組成的遊擊艦隊則掩護著運輸艦隊,演練著從大沽口向煙臺港運輸作戰物資的場景。雖然所有箱子裡裝載的都是石頭,但參與演練的海軍將士仍然一板一眼,煞是認真。艦隊在航行過程中,所有操練均按照作戰模式,沒有絲毫懈怠。

在主力艦艇以外,大批淺水炮艦、魚雷艇威風凜凜地提供中繼接力,屏障著艦艇執行時的航跡

“薩大人,海軍按照指示,已初步控制了北起遼東島,南到連雲港附近海域,根據我們的瞭解,駐紮在青島的德國遠東艦隊已經與昨夜悄然離港。”

“日本方面知道這個訊息麼?”

“應該不知道,這幫龜孫子這兩天成天盯著我們,哪有空招呼德國人?”

“很好,就讓他們盯著,看他們能折騰出什麼花樣來?”薩鎮冰一臉正氣,“告訴海軍官兵,一律實彈,炮就位、雷入管,日本人若是輕舉妄動,咱就打。”

“聽說日本主力艦隊已經在開始秘密動員,恐怕來者不善?”程璧光沒有將中國水面的日本艦艇放在眼裡,眼光緊緊盯著海對面呢。

“等他們出來,咱們也差不多要縮回去了。”薩鎮冰與程璧光會心一笑——作為冰計劃的組成部分,海軍之所以大張旗鼓的演習,目的是為了掩護兩個子計劃的實行:第一個是雷計劃:在山東北面的渤海灣地區秘密佈下大批水雷,這可是部署在中國領海之內的武器;第二個是黑計劃,藉著水面艦艇的掩護,4艘從德國進口的潛艇從舟山港基地悄然駛離,奔向目標海域而去……

8月3日晚6時45分(遠東時間4日凌晨1點左右)德國駐法大使照會法國政府,宣佈德法進入戰爭狀態。在此之後,數十萬第二帝國的精銳士兵已經在德國與比利時兩國邊境待命,靜待著最後通牒所約定的12個小時——上面規定,比利時要麼讓出通道讓德國進攻法國;要麼就首先遭到德國的進攻。時間流逝,阿爾薩斯方向,德法兩國士兵已經交上了火,而德國的先頭部隊亦已抵達距離列日要塞近的不能再近的位置。

比利時從不敢奢望自己抵擋住德國人,他們唯一能做的便是向英國人乞援——按照大不列顛一貫的國策,是不允許任何歐洲國家控制低地國家的。但12個小時的交涉時間變成了英國人施展兩面派手法的契機。英國內閣先是向比利時人做出姿態,表示英國願意維護比利時的穩定和中立,勸說比利時人不要理會德國的最後通牒,另一方面,英國又不肯公開釋出支援比利時的有關宣告,而是要“勸說”德國。

12個小時一滿,比利時固然不會答應德國,德國方面自然也不會接受英國的勸說——德比兩國便自然而然處於交戰狀態。8月4日深夜,大不列顛外交大臣格雷爵士以“德意志帝國政府置大英帝國政府再三勸告於不顧,踐踏國際公約、悍然進攻比利時王國領土,毀壞其永久中立國地位。大英帝國政府為維護條約尊嚴,保護比利時王國獨立和中立地位”為由,宣佈自“公元1914年8月4日23時起,對德意志帝國處於戰爭狀態”。

英國的參戰揭示了歐戰範圍的繼續擴大,不唯沒有多少思想準備的德國方面亂作一團,而且連倫敦市場上亦亂作一團。

這個時候,帝國銀行和中國銀行兩行的隨從才不得不佩服張家璈的目光和遠見,雖然期貨市場仍然在節節攀升,但英鎊卻毫不猶豫地加入了貶值的過程,市場上最搶手的保值產品就是黃金、白銀和美元。伴隨這英國加入戰爭,倫敦政府宣佈了對資本外流的禁令,所有的貴金屬一律停止出口,所有大規模的外匯匯兌亦即行停止——但這已經晚了!在頒佈禁令前的6個小時之前,張家璈已將最後一批從期貨市場賺得的利潤匯出了島國,完全納入了中國自己的金融體系。在這風雲變幻的10天裡,帝國政府收到了超過3000萬英鎊的投資收益,幾乎等於全年財政收入的40%——庚子賠款這口鳥氣雖然還沒有出盡,但已經挽回得差不多了。

當天中午,外務大臣梁敦彥緊急約見了德國駐華大使辛慈。

“大使先生,鑑於歐洲局勢的突然變化,本大臣奉鄙國政府之命令緊急約見您。”梁敦彥是出身英美系統的老資格外交官,說起話來一板一眼,根本就不像從前奕劻、袁世凱把持外務部時的洋相百出,對方亦不敢小覷。

“鑑於帝國政府和德國政府的良好關係,同時更鑑於兩國皇帝的親密友誼,有些事情並不需要擺在桌面上公開闡明……”梁敦彥用慢條斯理的言語闡述了他的觀點,“比如鄙國國防軍海陸力量在山東境內的演練,雖然那一再有外交詢問,但本國政府都以外交辭令答覆之,現在我可以私下向貴公使坦率地說,這決不是針對德國的。”

“非常感謝!”辛慈早已收到了德皇的有關訓令,要求他想盡一切辦法動員中國加入同盟國集團,如果能在遠東拖住俄國的部分兵力,那就更好不過了——同理,收到這樣訓令的還有德國駐日本大使。

可惜,還沒等他說出口,梁敦彥就關上了大門:“鄙國政府和皇帝對此次歐洲戰爭深表遺憾,同時堅決保證鄙國將恪守中立之道,決不加入任何一個交戰國集團來反對其他國家,這種心情和立場希望能得到貴國的理解。”

這樣還能說什麼呢?辛慈知道這肯定是中國方面的最後答覆,否則也用不著如此鄭重其事地予以外交約見。

“當然,本大臣還有一事要與貴大使作私下溝通。”

“請講,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日本方面有極大可能要依據‘英日同盟’來對德國表示敵對,同時將會將戰爭的矛頭首先對準青島……”

“這個……”辛慈語塞,雖然他也設想過這種可能性,但梁敦彥這麼確鑿地講出來,似乎太過於肯定了。

“謝謝貴大臣的提醒,鄙國政府與日本政府亦有很長時間的友好交往,想來……”

梁敦彥心想,20年前德法俄三國壓迫日本還遼,這仇早就被日本記下了,現在有這麼好的趁火打劫機會,豈能不動心。友好云云,原本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

“不管日本政府如何表態,帝國政府只有三個表態,第一,嚴守中立,禁止任何參戰國以中國領土、領水為基地發起對其他國家的進攻;第二,遵守已經達成的合約,比如雙皇債券,鄙國會按時歸還利息;第三,捍衛自己的領土,不管任何國家以任何理由侵犯帝國主權,帝國政府絕不坐視不理!”

擲地有聲的話語刊登在《帝國日報》之上,引起一片叫好聲,亦引來野心國的注意……

日本國內。

在英德相互宣戰後,元老井上馨公爵興高采烈,在寫給山縣有朋和大隈重信的信中不無得意地說:“此次歐洲的大禍亂,是對大正時代發展日本國運的天佑……大正新政的發展,將為日本與歐美列強並行提攜、世界問題不能將日本置之度外奠定基礎。日本應該立即舉國一致,停止政爭,收回為一黨一派利益的一切要求,例如減稅廢稅等,鞏固國家財政基礎,和英、法、俄聯合起來,確立日本在東洋的利權。”

而焦頭爛額的大不列顛、習慣於遙控指揮的倫敦外交部依據“英日同盟”向東京方面發出照會,一個被朱爾典斥之為“昏庸、混蛋的照會”,要求日本方面參加協約國集團。

時任首相的山本權兵衛是海軍派,也是不折不扣的“英美派”,歐戰的爆發同樣讓其喜出望外,甚至一反外交檔案全部送給元老過目的慣例,召開內閣會議,決定站在英國一邊參加戰爭。若不是代表長州派的陸相悄悄通知了山縣有朋,元老們幾乎被矇在鼓裡。為了挽回局面,9日晚上,山縣有朋、松方正義和西園寺公望三大元老親自出席內閣會議,商討對德政策。山縣有朋從陸軍既有感情出發,極力強調德國是日本的“友好國家”主張慎重考慮對德宣戰事宜,遭到外相加藤高明的公開反對,雙方劍拔弩張,幾乎鬧翻。

由於西園寺公望也代表了親英美的勢力,因此對加藤高明等人的意見實質上是贊同的,只是為了元老的“顏面”,假裝訓斥內閣成員幾句“不識大體、不顧大局”的空話。山本權兵衛心知肚明,一直任由加藤高明與山縣等人爭執,絲毫沒有妥協的意願。氣得山縣有朋大罵加藤高明“簡直就是英國人!”

但日本兩派之間的分歧畢竟只是侵略目標的分歧,不影響他們在對外侵略擴充套件上的一致。為了照顧長州派的利益,也為了顯示薩摩派的目標取向,最終內閣和元老達成一致意見:日本對德宣戰,但目標僅限於青島和太平洋德屬諸島,事實上不介入歐洲戰局;青島方面由陸海軍配合攻略,太平洋諸島由海軍全權負責。當然,陸軍也得到了他們想要的補償,在未來4年內,陸軍將擴編4個常備師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在這樣的風雲變幻中,日本內部最後戰勝了反對對德宣戰的少數派。於8月17日發表對德最後通牒,要求日本和中國水域中的一切德國軍艦和武裝船隻完全解除武裝,並在9月15日前將膠州灣租借地移交日本,由日本在戰後“移交”給中國。

《帝國日報》知悉訊息後,發表緊急號外,指出:“……日本昨日發表的最後通牒,與其說是為了維護東亞和平,保障中國權利和中立立場,倒不如說是日本狼子野心的暴露,反映了日本對中國領土的覬覦和侵略,這不能不讓人憤慨,亦不能不讓人奮起抗爭!”遍覽所有18日的報紙,都是“抗議”、“憤慨”等字樣,要求政府堅決頂住、拒絕日本無禮要求的呼籲佔了絕大多數,只有少數一些報紙提出請求英國、美國斡旋以解決中日爭端。甚至還有激進派要求加入德奧同盟,共同打碎不平等的舊秩序。

在帝國政府得悉日本發表對德最後通牒之後,梁敦彥緊急召見了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怒斥道:“日本的相關政策與宣告嚴重違反了萬國公法,踐踏了外交準則,本大臣奉命提出最強烈的抗議。”

日置益臉上掛著令人惡心的笑容,照本宣科地朗讀起日本的宣告:“……為維護東亞和平,保障中國政府的中立地位,同時履行英日同盟的國際義務,我國政府已經向獨國政府(即德國)提交哀的美敦書,要求其在中國和日本水域的一切軍艦和武裝船隻解除武裝,獨國在貴國膠州灣的權益由我國政府暫時託管,待戰爭結束之後再行移交。”

這是侵略,赤裸裸的侵略!

該來的終於要來了,國防軍的小夥子們都等得不耐煩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