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第三次機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火上澆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章 火上澆油

千古盈虧休問,嘆慢磨玉斧,難補金鏡。

……

實事求是地說,參劾李德順非但不是誣告,反而處處有真憑實據,從輿情的角度而言,隱約還帶有為民請命的味道。

李德順系廣東人,出身卑微,倒也聰明能幹,學會了德語,入了北洋洋務局擔當翻譯,後來憑藉著流利的德語再加機緣巧合居然娶了個德國女人,一直在膠州灣一帶廝混。庚子後,楊士驤攀緣著袁世凱這棵大樹飛黃騰達,兩年工夫便由直隸候補道做到了山東巡撫。山東是德國人的勢力範圍,他經人介紹後便認識了李德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德順從底層出身一步步進入上等社會,表現可圈可點。其發跡的原因除了才幹之外,溜鬚拍馬、阿諛奉承的水平也功不可沒。他對楊士驤極盡巴結之能事,而後者因為德人在山東坐大的緣故,也迫切需要精通德國事務的人才。李的才幹,李的秉性脾氣,李的德國背景,再加上李與德國官員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都使楊士驤對其另眼相看,經常委託其負責處理與德國相關的交涉。

李德順對楊士驤交代的差事異常上心,在他多方奔走、上下游說之後,連帶著楊士驤跟德國駐山東官員的關係也愈發密切,手段亦愈加靈活——其中也有不少的德國官員抵擋不住,在中國特色糖衣炮彈的面前敗下陣來,甚至迫使德國本土縮短了其外派官員駐山東的任職期限,以免為華人所腐蝕。由於一直在山東與德人相安無事,楊士驤在朝中竟博得了通曉洋務的稱號。袁世凱內調軍機之後,慈禧認為他才堪大用,便讓他替了老袁的位置,做了直督和北洋大臣。

楊士驤發達後自然不會忘卻李德順的幫助,正好此時中國借英、德兩國貸款修造津浦路,合約中明確規定南北兩段需分別聘請英、德總工程師。時任督辦大臣的呂海寰雖是駐德公使出身,但壓根就不懂德文,局面一直很難開啟,楊士驤便推薦了李德順出任津浦路北段總辦,全權負責與德人交涉。

李德順上任後,仗著精通德語和直隸總督撐腰的背景,不但在北段工程中大權獨攬,就是連頂頭上司呂海寰都不放在眼裡。在工程修建上,他擅自變動修築監理程式,從徵收民地到購料僱工,上下其手、營私舞弊,無所不用其極——原本價值200兩銀子的田地經他評估後說不定不值20兩,田主如果稍有異議,李便祭出“妨害公務、誹謗外交、侮辱朝廷命官”的法寶而打倒之。倘若有人通曉門路,先行打點,則不值100兩的荒地能被他估成500兩,差額部分便由他與田主平分。

更讓人不能忍受的是,除營私舞弊外,李對德國人異常諂媚,幾乎將自己當作了德國人的狗腿子。有人評述,盛宣懷當鐵路總公司督辦大臣時,只管借款,為了借款不惜以路權抵押,買辦洋奴作風十足,堪稱賣國有方——但至少是明著賣,是商量著賣,還有那麼一點廉恥。梁士詒接任後,一改盛宣懷的買辦作風,全力相爭,主張以鐵路經營權為抵押借款,雖然在洋人強勢的條件下很難保證主權,但畢竟形勢大為改觀——津浦路的借款,除了南北兩段各聘用英德總工程師一人以外,合同沒有別的束縛。由於中國缺乏鐵路工程人員,聘請外人為總工程師其實根本就是勢在必行,亦不算賣國。

李德順倒好,將梁士詒嘔心瀝血才爭取來的優惠條件全部放棄。不但將鐵路修築款存在德華銀行坐收低額利息(貸款利息卻是高額),還擅自設立了如副總工程師、書記、醫官之類的職位,聘用了六十幾名不幹活、只領錢的德國人。如果有真才實學,那頂多算是冗員,讓人受不了的是,這些德國人壓根就沒什麼學問,有一個甚至是德國馬戲團的小丑,想來中國淘淘金,結果被李德順糊弄成了副監察長,每天裝模作樣地在工地巡視30分鐘後就能領到1000兩銀子一月——當然,其中有400兩要孝敬給李先生。如果李是兩眼一抹黑的老頑固,大家也不會說什麼,中國人被洋人騙的多了,多他一個李德順亦不足為奇,偏他還以精通德國事務著稱,豈非滑稽。

倘若事情只發展到在這一步,那人們不滿歸不滿,還不至於有極端的反對情緒——中國哪個當官的不為自己牟取好處?壞就壞在李德順貪得無厭,居然打算將津浦路天津總站設在城南南關。

當時天津華商的聚集地都在城東城北,那裡不僅商貿發達,人口亦是密集,地理環境優越。鐵路總站即便不考慮繁榮,單就地理位置而言也應該設在水陸交通便利的河北。南關地方雖然空曠,但純屬不毛之地,同時由於津浦路還要承接京奉路入京的任務,後一條線路的車站已經設在河北,如果新總站設在河南,等於需額外鋪設鐵路繞行(直穿就是天津城區,不可!),不但成本要增加,轉車也是一大困難。袁世凱任直督時便一直堅持總站設在河北。等楊士驤接任,李德順便推翻原議,要求棄北就南。

難道100年前的李德順這麼早就考慮到了環保問題?這麼早就預見到鐵路站會對人口稠密處造成噪音汙染?無它,但營私耳!

原來南關東面不遠處就是德國租界,鐵路站一旦設立在此,德租界之區位優勢將盡皆顯示,牢牢佔據水陸要衝,他一直堅持棄北就南就有德國人在背後推動——但這還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李透過極隱秘的手段,提前在預定建造總站之處以極低的價錢收買了上千畝土地,而呈報給農工商部註冊時卻報了每畝650兩的價格,是其購買價的近30倍。將來或是按照這個價格由國家徵購,或是李自然而然地zhan有了鐵路總站附近的所有土地——想象一下,如果天津火車站方圓5公里之內的土地均屬一人所有,該是怎樣的驚世駭俗?

這樣一來,脾氣再好、忍耐力再強的人也剋制不住,直隸士紳大譁,認為津浦路雖借英德外債修築,但一部分是直隸、山東、安徽、江蘇四省的鹽斤加價,系“四省百姓活命之路,不容李醜隨便盜賣主權、損公肥私”,決定發難,甚至預備進京告御狀。

楊士驤本來還打算壓制一下,後來看眾怒難犯,便答應轉過風頭來罵李德順。豈料,不待他理順關係,高潤生的參劾、岑春煊的彈劾已經接踵而來。

為了徹底打死老虎,載澤甩出了最大的一張王牌——《財政清理章程》。

《財政清理章程》洋洋灑灑一大通,但有三條最為核心的原則:第一條,各省設財政清理局,由藩司或新設度支司為主,度支部派監理官二員,監督清理;第二條,將歷年財政收支情況分為三塊,第一塊為光緒三十三年底以前的歷年收支,稱舊案,第二塊為光緒三十四年至維新二年的收支,稱現行案,第三塊為維新三年後的收支情況,因國家及各省收支情況一律須經議會審議,故稱新案;第三條,新案、現行案照新章程辦理,舊案按舊章程辦理——“歷年凡未經報部者,分年開列清單,併案銷結。”

養心殿裡,眾人屏住呼吸,靜聽載澤發言——“按《九年預備立憲籌備綱要》的要求,維新三年要開始編制國家預算並經國會審議,在歲入上要劃分國家稅和地方稅,因此清理財政勢在必行!倘若各省的收支情況仍像以前一樣混亂,非但這個綱要目標不能完成,連帶著新政、立憲都成了空話。九年綱要如完不成,皇上要砍我頭,不過在那之前我先呈請皇上把各省阻撓財政清理之人的頭先砍了,這樣我才能安心上路!”

大有一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慷慨氣概,什麼時候載澤也這麼拽?

“當然,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既然全國推行現在時機不成熟,那就先行試點。皇上已經明確框定八處地方先行一步,我決意挑這八處當中的一處來個先行試點。諸位中堂在上,今天我就把話扔這裡了——此次御前會議能透過我的方案便罷,通不過,明天度支部的尚書我便不做了——我還想多活兩年呢!”

載澤雖然是跪在那裡奏事,但頭昂得比誰都高。

眾人都想:好大的膽子!誰給他撐腰來著,居然這麼牛了?!

可皇帝居然沒有動怒,反而是若有所思的模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