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伐清1652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六章 “惡意”造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六章 “惡意”造謠

且不說南明反清力量各方的齟齬,算計,挑撥,隨著時間的推移,尼堪被殺,二十萬八旗被打得丟盔卸甲,退回嶽州的訊息也隨之傳回了北京,而不再是只有順治皇帝和滿清高層知道的軍事機密。

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各樣,層出不窮的謠言:清廷二十萬大軍已然全軍覆沒,湖廣盡失;西南蠻兵皆會巫術,刀槍不入;鄭成功捲土重來,福建危急;江南暴動,山東暴動,各處民變不斷......

一時之間,北京城內人心惶惶,不少滿人甚至已經收拾好了細軟,隨時準備逃回關外老家,甚至北直隸,京畿等地還出現了不少包衣阿哈趁機潛逃的現象。

不止是滿人,便是那些一早就投靠了滿清朝廷的地主鄉紳,大小漢奸官員,也是日日夜夜嘆息不已,就是寺廟的香火這段時間也因此旺盛了起來。

不過,滿清朝廷的反應也很快,馬上就派出人手嚴查謠言,聲稱湖南戰事雖遇小阻,但仍舊一切順利,西賊雖然逞兇,但已經被朝廷大軍的“戰略轉進”所迷惑,正在一步步掉進朝廷的包圍圈裡,很快戰事便可取勝了!

於是乎,一大批惡意討論西南戰事的的刁民,都被抓了起來,滿人批評教育,嚴正警告一番就放了回去,漢人除了少數被贖出,其餘的幾乎都死在了各種酷刑的折磨之下。

順治皇帝親政以後提出的所謂“滿漢一體”,每每在具體事務中,都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句笑話!

這些漢人的罪名自然是主要有,但不限於:蓄意誹謗朝廷,屢次造謠蠱惑人心,戰事的時間地點不對,參戰兵馬不對,勝負不對,亦或者就是知道得那麼多,絕對是南邊派來的奸細......

而此時,北京這座百年古都最中心的紫禁城之中,紅色的高牆之內,熠熠生輝的琉璃瓦之下,御書房裡,清廷順治皇帝一臉愁容,嘆息不斷。

且說親政以來,順治已經完成了對多爾袞集團的清洗,又藉機將阿濟格父子賜死,還為受迫害的宗室晉爵,而屢次被多爾袞打壓的尼堪、博洛等人更是被晉封為親王。

與此同時,為了穩定了政局,表彰忠臣,順治還冊封三朝元老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給予濟爾哈朗極高規格的禮遇,不過並不賦予實權。為豪格沉冤昭血,封肅親王,世襲罔替,其子則執掌一旗兵馬。

而碩塞、瓦克達等年輕一輩也相繼參與議政,被封議政王,博洛的弟弟嶽樂更是備受器重,封安郡王,掌工部,入議政王大臣會議。

由於清廷的各大勳貴親王在這段時間幾乎已經全部去世,便是年輕一代也基本上在這一年相繼因病因戰去世,順治極其輕鬆就實現了中央集權,清廷王權凌駕於皇權之上的情形再也不復存在。

不止如此,精於權鬥的順治很清楚權力的根本是什麼,他還牢牢地將軍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裡,親自統領正黃、鑲黃、正白這三個實力最強的“上三旗”。而其兄長塞碩、豪格子富綬、親貴嶽樂、濟爾哈朗則掌控其他四旗,只有正紅旗主非順治嫡系。

換言之,滿清朝廷的皇權,在種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之下,已經實現了高度集中,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的王權威脅皇權現象,已然不復存在。

所以,如今能讓順治帝憂愁嘆息的,便只剩下西南與大西軍的戰事了!

“嶽樂,此次湖南戰事你認為當如何,這嶽陽當守還是不當守?”順治長長嘆了一口氣,眉頭緊皺:“朝中都是一群廢物,朕已經不指望他們了,這次把你召回來,便是要你來幫朕做個決定的。”

“皇上,臣以為,守與不守,兩邊都有其道理,若是要做決定,就得看皇上想要如何了!”嶽樂隨即弓腰,拱手抱拳,面色冷靜地回答道。

湖南戰敗,長江水道被大西軍水軍控制,清廷十幾萬大軍困於嶽州一隅,守與不守,攻與不攻,既是大軍臨時統帥屯齊最為憂慮的事情,也是清廷滿朝文武,順治皇帝難以抉擇的事情。

畢竟,這支軍隊佔了清廷八旗總兵力的一半以上,要是出了什麼閃失,以八旗兵為根基的清廷便也就及及可危了,全國各處,幾十萬綠營兵,到時還能乖乖聽話?若是叛亂四起,誰又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嶽樂,你也來和朕打這種馬虎眼?”順治眯了眯眼睛,表情也立馬大變,冷聲質問道:“難道,你也不知道此事該如何嗎?”

順治向來看重嶽樂,一心提拔重用,現在需要用人,需要有人來擔起責任的時候卻聽到了對方說這種廢話,哪裡能不生氣?

“皇上息怒!”嶽樂聞言,當即拍了拍袖子,然後雙膝跪地,俯首叩頭,語氣卻依舊沉穩異常:“守與不守,攻與不攻,臣心中雖有想法,但此事關乎朝廷安危,國之根本,更關乎十幾萬將士的性命,臣豈敢妄言?”

“但說無妨,朕不會追責於你的。”順治聽出了面前之人的話外之音,表情也隨之放鬆了下來:“你起來吧,朕不想再聽到廢話了,若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你可不要怪朕直接削了你的郡王爵位!”

“是,臣遵命!”嶽樂得了順治的口令,隨即起身,再次出言道:“若依臣之見,西南戰事倒是有三策可供皇上參考,皇上且聽臣一一道來,必能由此做出定奪。”

順治聞言,當即點頭,示意嶽樂繼續說下去,而嶽樂其實早已經瞭解了四川,湖南,廣西等地的戰事軍報,儼然就是早有準備,只是在等順治承諾不會追責於他。

現在,他得了順治的許諾和肯定,自然沒有不說的道理了,隨即便昂首挺胸,侃侃而談起來:

“皇上,據臣所知,此次西南作亂之西賊和以往的南兵全然不同,不僅有十幾萬之眾,戰力也十分強悍,不要說普通綠營,便是吳三桂,孔有德手下的北軍強兵,也不是他們的對手,而從衡陽一戰看,更是足以和我八旗大兵正面一戰。所以此戰非一朝一夕可定!”

順治聽了,贊同地點了點頭,眉頭微皺,嘆道:“朕也是這樣想的,此次戰局和以往皆不一樣,所以頗為頭疼,實在是不知道該如何決策為好。你說你有三策,全都說來給朕聽聽!”

------題外話------

咱說幾句:

就是書中一些人物對另外一些人物的評價,其實也不一定就是作者菌那麼認為,而是作者菌試圖站在這些人的立場之上,結合他的事蹟,然後猜測得出的。

也就是說,人皆有局限性,而且喜歡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所以必然是為自己的利益爭辯的。譬如王尚禮對李定國和孫可望的評價,是受到他的立場和身份限制的,有事實依據,但很難說客觀的。

而作者菌是希望,把那個時代,自己所瞭解到的,王侯將相,布衣鴻儒,這些不同人的利益訴求寫出來,然後去碰撞,去爭......給英雄們一個不那麼悲情的結局!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作為歷史小說,人物形象固然是儘可能貼近歷史原型,但也必然是有演繹的成分的,因為是需要樹立角色典型的。

所謂人無完人,熙熙攘攘,利來利往,歷史終究是吃人的,殘酷的,但作者菌的水平,只能寫殺人,多殺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