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1900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五十一章 賠款換戰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五十一章 賠款換戰艦

"既然您李中堂應了,那我就說了,簡單!用賠款換戰艦!"

長時間坐著硬板凳說話,對現在的李大成而言也是個負擔,按說一個月的時間,傷口也該癒合了,可壞就壞在當時李大成用灼熱的彈片止血,燒傷潰爛發炎,致使傷口難以癒合,坐了這麼一會兒胸背上的傷又開始攪亂了,該是速戰速決的時候了。

"呵呵...小朋友,說笑了吧?"

重重的頓了一下茶几上的水菸袋,李鴻章也發了怒,大沽口海面上還擱著九艘列國戰艦呢!這個時候說戰艦的事兒,不是火上澆油嗎?

"說笑?

不止是說笑!

老子說的戰艦,可不是三五千噸的小艦,而是至少一萬噸以上的現役鉅艦,這東西英國人跟德國人這次都派來了,我在大沽的時候,看到英國那邊好像是兩艘吧?

咱們就要這兩艘,價錢隨他們開,直接從賠款裡出!

這兩艦到手之後,就改名叫做鎮遠與定遠,李中堂以為如何呢?"

李大成盯上了英國鬼子的戰列艦,弄這兩個玩意兒,盯上的則是小日本,重建北洋艦隊,就是李大成給李鴻章出的主意。

"鎮定二艦!唉...

此事即便英國人同意,德日俄三國也不會同意的!

再有就是,這樣的軍艦,咱們根本就養不活、修不了,鎮定以前也是常年失修,這個時候買這樣的戰艦,於海軍並無大用吶!"

大清的軍艦,除了鎮定兩艦之外,都是排水量五千噸以下的,並不是說大清沒錢購置戰列艦,而是戰列艦對於一心防守的大清並不適合,在購艦一事上,李鴻章做的還算蠻科學的。

"要的就是沒用!

此外要讓英國人負責為咱們修建維修戰艦的船塢,英商提供維修戰艦的機械,第一個船塢就放在威海衛如何?

咱們至少要兩艘這樣的鉅艦,若是有人願意多賣,咱們來著不懼,無非大清也就這樣了,賠多賠少只是數字而已,三五十年且還不完呢!"

李大成的話,讓李鴻章的眉頭再一次挑了起來,這李二神將果然不簡單,買了鉅艦不用,這招兒對日俄而言陰毒的很吶!

戰列艦的價格,李鴻章清楚,當初也問過英國那邊,一艘戰列艦至少五百萬兩銀子以上,這幾年銀價跌了,新造一艘巨型戰艦沒個七八百萬怕是不成,七八百萬還只是買戰艦要花的錢,這戰列艦到手之後,才是個真正的銷金窟,一年維護修理費用怎麼也得值一艘巡洋艦。

大清有了這玩意兒,小日本就得接茬有,至少還得兩艘,弄不好還得三四五六艘,日本國小,錢在這邊花了,那邊就用不上,老毛子也是一樣,近日老毛子的軍隊進了東三省,想要佔住東三省,這樣的鉅艦對他們來說也是個問題。

即便佔了東三省,老毛子也得多派幾艘又或是多建幾艘與大清同等的戰艦,大清是個破廟現在也不怕風雨,但日俄不是啊!這樣的毒計,恐怕也就這廝想的出來,也就這廝敢攛掇朝廷用這樣的計策吧?

"想法雖好,可英國人未必讓咱們如願吶!即便英國人點了頭,朝廷這邊也..."

計是好計,但有些過於想當然了,大清沒有明白人?不!大清的明白人很多,只是許多想法都得不到實施而已!

不說別人,李鴻章心裡就有許多變革之法,但大清的許多事情,越不過太后老佛爺這一關吶!即便越過了老佛爺,下面還有無數人等著呢!在大清朝廷幹事兒,難!難如登天吶!

"中堂不試怎知?

英國人現在正在經歷布林戰爭,而且,他們派來的戰艦也不是最先進的,英國軍隊、政府如今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

軍費吃緊!

英國人一來船多,二來他們正在經歷戰爭,能派到大清這邊來的就不是主力戰艦,依著我的估計,這樣的萬噸鉅艦,應該是不上不下的戰艦,只要咱們出的價錢足夠高,什麼買賣不能談呢?

咱們只要跟英國人搭夥,將賠款的現銀,盡最大可能用於購艦,其他各國的賠款,用各種稅賦做抵押,數量多一些也無妨的。

當然,購艦之事屬於題外話,現在要說的是合約賠款,合約簽署之後,咱們再與英國人各自履約就好。

有了這兩艘或是多艘巨型戰艦,一可拖日俄入軍備競賽的鴻溝之中,二可威懾租借膠澳的德國人,三可漲國人之志,何樂而不為?

至於朝廷,天下事鬧成這樣,他們還要說什麼?有些話就在一個說辭上,咱們若是說這鉅艦是英國人逼著咱們買的,朝廷又能說出什麼呢?

賠款,自然不可能是十萬萬的,一半才是咱們的底限,而且沒有現銀,咱們將價錢壓下至少一半,還能換回至少兩艘巨型戰艦,數處大型船塢,事情做到這種地步,朝廷再說別的,讓他們來談如何?"

英國的鉅艦來沒來不是關鍵,價錢如何也不是關鍵,賣不賣還不是關鍵,關鍵的是英國人的在華利益,關鍵是利益!

英國為什麼要強行租借威海衛,還不是為了遏制在山東的德國?英國勢力為什麼進入東三省,還不是看到了沙俄在東三省的野心?英國又為什麼要支援小日本?還是為了遏制德俄兩國。

扶持大清還是日本,對英國人來說無所謂,甲午一敗之後,英國人明顯照顧小日本了,為什麼,北洋打的太次!太慫!

遏制德俄,與其扶植日本不如扶植大清,津沽一戰,英國人的利益或有損失,但損失最大的還是日俄,英國人在津沽一帶的損失,與他們的在華利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既然大清的陸軍,在津沽一戰之中打出了彩頭,既然沙俄大軍進入了東三省,既然德皇野心勃勃,與其扶植大清的鄰邦日本不如扶植作為殖民地地主的滿清朝廷。

這就是李大成要玩的把戲,為什麼要讓桂順在津沽開戰之前示好於使館區的洋鬼子,京城使館區各國洋鬼子不過百餘人,津沽一戰,李大成殺了成千上萬,兩廂對比是相差懸殊,但示好於幾百外交使節,比殺傷數萬洋鬼子要有用的多,這次示好說明桂順是個文明人,而不是列強眼中殖民地不開化的野蠻人,有了這個先決條件,雙方也就有了合作的基礎。

英國人赫德、駐華公使朱爾典,都是中國通,這也是合作的基礎,賠款換戰艦之事,看似是為了給李鴻章的和談幫忙,實則是讓英國人放棄李鴻章轉而與桂順合作。

正式的和談,桂順是不會參加,但與英國人之間的和談,李鴻章還是要帶上桂順的,這也算是一個交接,京城的大局目前還是掌握在振威軍手中的,這事兒由不得李鴻章不辦。

現在交好於英國人,日後交好於德國人,合縱連橫,說白了也就是朝三暮四,英國人終是敵人,德國人雖說跋扈,但他們在大清的勢力有限,李大成最終的合作物件,不是英國人而是德國人,英國人的在華利益太大,以後的桂順與英國人合作,只能讓他們的影響根深蒂固,不若選擇德國人做合作物件。

透過購買戰艦之事,給德國人施壓,經過津沽一戰之後,想必德國的政客們,看待遠東問題也會客觀一些,幾艘大型的戰列艦進入大清海軍的編制之後,在山東與德國合作,應該不會太困難的。

李大成的這些謀劃,李鴻章或許能看出一些,但要看個一清二楚,那不可能,李鴻章看到什麼程度,對李大成來說無所謂,只要他合作就好。

"哦...容我思慮一番!"

茲事體大,李鴻章也不由的開始正視這位李二神將了,這小子太過妖異了,本以為是個後生晚輩,沒曾想,卻是此中高手。

"中堂自便!"

李大成也不逼迫李鴻章,右手撐著扶手,調整了一下自己的坐姿,談了不過十幾二十分鍾,身上的潔白綢衫紅了大半,這一身的傷,實在是纏人吶!

"你這傷無妨吧?"

李鴻章拈著手裡的菸絲,沒有直接神遊天外,而是關懷了李二神將一下,這妖異的後生晚輩,對他來說還有大用,死了,未免可惜了。

"若是活不了,直接就死在津門了,當時不死,現在就不會死,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怕也不會死!"

傷勢雖重,但李大成已經確認自己不會死了,燒傷造成的潰爛、發炎,自己已經挺了過去,這是最要命的一關,過了這一關,傷口的癒合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現在滲血的這些傷口,也大多是彈片擦傷,若主要傷口沒有癒合,他活不下來,自然也不可能坐在這裡。

"這話要的!

不愧李二神將之名,不說別的,單單你身上這股狠勁兒,就足以讓洋鬼子忌憚嘍!

可你小子也太狠了,津沽一戰,死傷不少吧?"

李二神將本事非凡,但也有讓李鴻章忌憚的地方,這人太狠,遠超尋常狠人的狠毒勁兒,李鴻章這個閱盡世事的人都覺得有些膽戰心驚。

津沽一戰,戰場之上雖說打得兇狠,但與李二神將的後手相比,那點兇狠,還真算不得什麼。

從大沽口到軍糧城,從軍糧城到李家樓,這兩塊區域,這位李二神將丟下了至少十幾萬屍首,任其在燥熱的天氣之中爛掉。

說這個是沒有時間,李鴻章不信,這應該是他的軍略,兇殘陰毒的軍略,若不是那十幾萬屍首,津沽一帶會爆發大疫?怕是不可能吧?

若是沒有這場大疫,洋鬼子能在津門生生止住腳步?怕也是不可能吧?

這樣的兇殘狠毒,已經超出常人可以接受的範圍了,早年經歷過屍山血海的李鴻章,也覺得有些心顫。

"津沽一戰,人員傷亡當在四五十萬左右,這個數量還是可以接受的。

若按洋鬼子的來勢,必定要屠城滅寨,津門失卻,整個直隸都會失去屏障,任洋鬼子在直隸肆虐,秋收再一延誤,死傷至少百萬數以上,四五十萬人的死傷,換來了京師、直隸的安穩,值得!

甲午一戰,舉國不振,死傷四五十萬人,打出一國之血氣、悍氣,也值得!

不瞞中堂大人,我本有起直隸壯丁之心,而且這事兒也確實做了,只是,這批直隸壯丁沒來得及參與戰事而已。

在我的估計之中,津沽一戰後,京師也難免一戰的,沒曾想,洋鬼子的步伐能被瘟疫拖住,戰爭四五十萬的損失,瘟疫或許還會帶來幾十萬的損失,終究還是傷亡過了百萬,裡外裡一場血戰,咱們只賺了一些血氣、悍氣。

國弱不堪、人心難用吶!"

李鴻章一句話,引得李大成在戰後第一次回望津沽大戰,打到現在,打到議和的程度,戰爭就算是結束了嗎?對大清諸臣,對列強諸國來說或許是吧?

但對李大成來說,津沽一戰僅僅是開局之戰,牛刀小試而已,經過這一戰,李大成瞧清了大清上下的弱點,以後的戰爭多半不會在戰場上開打,但眼前卻還有一次機會可以利用,那就是津門的鼠疫。

列強諸洋鬼子既然來了,總要帶些什麼回去,津沽一場大戰,有兩個國家或許會不服,他們的軍隊不服、政府不服、百姓也一樣不服,對於這樣的,不回些讓他們服氣的禮物是不成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英法德美等國也是一樣,戰爭不是說打就打的,打完之後,彼此都要承受戰爭的痛楚,在津沽戰爭波及到了大清的百姓,列國的百姓,也要經受這種苦楚的,戰爭不會便宜任何參戰的一方,李大成也不會便宜他們的,至於人性如何,對李大成而言,真是沒什麼所謂,對於戰爭而言,更是無所謂!這才哪到哪,僅僅是個開局而已。

津沽一戰對大清來說,打的算是不錯,但在李大成的眼裡,差了太多太多,至少三十萬死傷,換來不足十萬死傷,同樣是人,這價碼差的有些多了,打回來,如今是不可能的,只能透過一些歪門邪道來找一找後賬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