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1900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四章 濟民糧鋪(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四章 濟民糧鋪(上)

"叔,近五千萬的買賣,您幾句話就給定下了,俺這次算是開了眼界!"

得到訊息,匆匆自東三省營口商埠那邊趕回來的大侄子李誠有,見面第一句話就是這個,李大成沒好氣的給了他一個白眼,這算什麼?

"既然你提到了,就說說這批貨吧!怎麼在營口、牛莊、旅大一線上岸,你有數兒了嗎?"

貨買到了,但並不一定是你的,萊恩帶來的軍資太多,弄不好就要在東三省引起波瀾,怎麼卸貨,裡面的問題不小,學問也不小。

"叔,您上次讓俺想的事兒,還沒想明白呢!這事兒俺真沒主意!"

"那個你要慢慢想,幹一輩子想一輩子!

這次卸的貨物,讓太古船行幫忙,老毛子跑了,營口旅大一帶的內河...

就走營口一帶的內河吧!旅大,離著有些遠,用內河船,悄悄的將這些貨物卸下,具體怎麼卸貨,怎麼儲存,聽英國人的!

這段時間,你也多籌備一批發往東三省的貨物,讓船隻混雜在一起卸貨,告訴那邊的振威軍,若漏了訊息,老子先殺主官!

大憨那邊有訊息嗎?"

這次英國人送來的軍資進東三省,李大成這邊也沒什麼好謀劃的,先存起來再說,之前運過去的軍械,已經差不多夠用了,這段時間以練兵為主,馬提尼這樣的槍械夠用。

"大憨叔已經回京了。"

"嗯!發個電報,讓他去營口吧!快馬加鞭!

到了之後讓他發電報!

這段時間,膠州府積存的貨物不少,你船上有不少掌櫃吧?今天你下去跟他們商量商量,明天給我個法子。"

別人給的東西再多,也是別人的,這次與英國人交易,在錢財上英國人是佔了便宜,但真正佔便宜的還是振威軍,若沒有英國人的支援,三百多門炮,哪買去?

這次交易與其說是交易,不如說成是一場施捨,英國人是高高在上的,為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將大批軍資施捨給了振威軍。

一旦將來英國人停止了種施捨,子彈、炮彈、損壞槍支的維修,都不知道找誰去?找天津機器局亦或是老袁新建的德州機器局?不是自己說了算的地方,哪有這麼多的方便呢?

東三省即將進行的不是一場戰鬥,而是一場涉及國家存亡的戰爭,幾十萬槍械,幾百門火炮,是遠遠不夠的,隨著振威軍一步步深入,對軍械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沒有自己的修造廠,戰爭的勝敗,就交到了別人手中!

戰爭只是手段而已,為什麼要戰爭?李大成現在可以說是為了富國強民,戰爭能富國強民嗎?強民或許有些作用,但戰爭與富國卻是不搭邊的,無休止的戰爭,只會損耗國力,想要富國,只有發展!

發展什麼呢?為戰爭計,發展工業!怎麼才能發展工業呢?人口、人才、土地、資源、技術,說到這些怎麼也繞不過經濟兩個字的,經濟是什麼經濟就是做買賣!

如今膠州府有一場大買賣要做,貨場上囤積的幾十萬噸貨物,就是這個大買賣,從買賣開始到自己製造,有些路需要一步步的來走,有些市場需要一步步的拓展,但在這之前,李大成要有一個自己的網路。

如今他手下的勢力,祛瘟堂算是一張網,振威軍也算是一張網,除了這兩張網,就再也沒有別的網路了。

讓李誠有去問計,李大成就是在謀劃這樣的網路,一張可以覆蓋整個經濟領域的大網。

一夜過後,李誠有帶著他手下的十幾個掌櫃,以及李大成的賬房王茂齋,來到了老碼頭貨場,看著除李誠有、王茂齋之外,一個個四五十歲往上的老掌櫃,李大成就有些氣餒,缺人吶!

"都來了,說說吧,各自都有什麼看法?"

眾人坐好之後,李大成也不客氣,直接開口發問。

"二爺,如今膠州府積存的貨物,以糧食為大宗,咱們要開糧棧、鹽棧、貨棧了!

膠州府輻射魯東、魯北、魯西、魯中,山東一帶沒有鹽貨管制,咱們開了糧棧,不僅能賣錢還能換鹽,河南陝山乃至更北的蒙古,都是缺鹽的,聽聞運河要修整,有了山東的低價鹽,咱們就能溝通北方財貨!"

一個看起來最老的掌櫃,用帶著南腔的口音,說出了貨棧的構思,這法子在大清很普遍,大多數人發家,也是這麼幹的,無論是賣糧還是賣鹽亦或是賣日用雜貨,都是貨棧。

"二爺,陸路運糧靡費不小,咱們的糧食太多,單靠山東的糧棧,不足以賣掉大批的糧食,糧食不耐久藏,咱們要想將這些糧食儘快賣完,海路是捷徑!

都說南糧北運,北糧就不能南運嗎?咱們現在的糧食,以麥子、玉米、高粱、豆子為主,南人吃米不吃面,米麥的價格差不多,麥子只能在北方賣掉,但玉米、高粱價格低廉,南人還能不吃?

以糧食換南貨,再經膠州府販賣南貨,這買賣做的!"

這位的話說的也有道理,用廉價糧開啟銷路的法子也是不錯,大清的買賣,主要就是一個南貨北賣、北貨南賣,這位的謀劃比第一位大了一些。

"嗯!說的都不錯,老六,你現在主持大局,你是什麼看法?"

南貨北賣北貨南賣,這事兒不止在座的人清楚,許多人也清楚,這麼說下去,只能是廢話越來越多,有了兩個拋磚引玉的,李大成也不想再聽千篇一律的東西了,直接就將話頭拋給了大侄子李誠有。

"二爺,我以為還是當以山東為主,北方諸省,山東最缺糧食。

運河繁忙之時,山東聚集南北七省糧食,糧食的缺口自然不大,可如今運河要修整,整條運河修整通航,恐怕得三兩年的時間吧?

這次拳亂,正是因為山東糧食不足,膠州府積存的糧食,過千萬石,多嗎?於山東人口而言,不多!

山東一省,登記在冊的百姓三千三百多萬,一個百姓一年一石糧食怕是不夠,三千三百多萬百姓,一年需要多少糧食?至少三千三百萬石,現在膠州府積存的糧食怕是不足三千三百萬石吧?

我以為,此時將膠州府積存之糧,以人力運往山東各州府,以舊糧換新糧,這麼轉下去,山東的糧棧,非咱們莫屬了!"

大侄子李誠有的這個說法,還算合乎李大成的心意,這個法子好,有了如今膠州府的糧食做底兒,山東的糧市就能運轉起來了,以舊糧換新糧,一年的時間,就能獨霸山東糧市了。

"嗯!算不錯!諸位還有什麼說法?"

法子雖說不錯,但對李大成而言不夠,不夠仔細!掃了一眼堂下之人,見有些人想要說話,李大成就將自己的東西憋了回去,聽聽別人的高見,不是什麼壞事兒。

"二爺,六爺的說法固然不錯,但咱們是商家,商家就要快進快出快些回本,六爺的法子慢是一點,人力運糧卻是最大的破綻!

人力運糧,路程越遠耗費越大,從膠州府到魯中魯西,千里之遙,耗費不可計數,做糧食買賣,還得靠錢,以糧養糧的法子,固然可行,但咱們手裡的這一大批糧食,就沒什麼賺頭了。"

這話站在商人的角度上看,無比的正確,但李大成想要的是整個山東的糧市,虧上一些無所謂的。

"不錯!咱們是商人,還是要以利益為重的,但也不能忘本吶!

咱們商人的衣食父母是誰?百姓!

山東近幾年肯定要大批的缺糧,一旦缺糧,必然要有饑荒,饑荒太大,這山東就不安穩了,山東不安穩了,咱們就沒錢可賺嘍...

老六的這個法子,雖說初期不怎麼掙錢,但卻可以穩定山東糧市,山東三千三百萬人的買***糧市更大!

如今人力運糧耗費大是關隘,諸位說說,要怎麼過這一關吧!"

李誠有的路子是不錯的,但買賣要掙錢也是天經地義的,如何降低消耗,賺取更多的利益就成了問題。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二爺,咱們手裡的貨物,不獨是糧食,棉布棉紗,在直隸、河南、山西、陝西都有銷路,直隸多驢馬,陝山近蒙古,馬匹駱駝的數量不少。

冬春少雨,貨場上的糧食還能再存兩三個月,咱們一邊建倉一邊從直隸、河南、陝西、山西一帶用其他貨物換取驢騾牛馬駱駝,並在膠州府建造大車,等大牲畜多了,再開始轉運糧食也不遲,有了大牲口,這糧食的轉運費用就少多了。

人力轉運糧食,路難行是關隘,在此期間,咱們也可以用手中糧食來修路,商路於我們商家而言最是關鍵,山東的路好了,咱們轉運貨物也方便!

出糧修路,還能跟山東官府談一談厘金的比例,咱們出糧為山東修路,這段時間的厘金,也不該收取。"

這個說法高明,看了看說話之人,四十多歲,很精壯的樣子,李大成點了點頭,人才啊!

"叫什麼?現在在做什麼?"

"回二爺,我叫高丹桂,跟著六爺打理祛瘟堂的事務!"

"哦...你以後就做這山東糧棧的大掌櫃吧!

諸位,還有別的說法沒有?"

一句話,就讓高丹桂做了糧棧的大掌櫃,下面的掌櫃們,臉上也露出了希冀,這才是拋磚引玉。

"二爺,咱們辦糧棧,勢必要與山東的地主們衝突,我以為,咱們的糧棧,要跟祛瘟堂的貨棧一樣,跟當地的地主一起來做。"

做糧食,就少不了跟地主大戶打交道,地主大戶們的一大財源,就是在青黃不接時高價賣糧,這位的說法雖說不差,但忽略了這個主要矛盾,有這個矛盾在,李大成的糧棧很難與地主大戶們走成一路的。

"這話說的不對!

二爺口中的糧棧,與別的糧棧不同,咱們要佔下山東糧市的,地主大戶也是靠糧市發財的,咱們與他們走不到一路。

這糧棧,只能咱們自己開,開了糧棧之後,一定要打壓當地的地主大戶,咱們手裡的糧多,可以使個法子讓他們囤糧,咱們再低價賣糧,虧盡了他們的家財之後,再並他們的土地。"

說話的這位是個狠角色,開口就有些刀槍劍戟的味道,這人合李大成的心意,打壓地主大戶的法子也不錯。

"嗯!不錯,就是這個說法,你來做高丹桂的副手。"

又許了一個位子之後,下面的人依舊踴躍,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該說規模了。

"二爺,咱們打壓了當地的地主大戶,會引起紛爭,為了平息紛爭,我以為下面糧棧的夥計掌櫃,應該在當地選人,有了當地人協助,咱們的事情就好辦了。"

這個說法也不錯,李大成又將這位給了高丹桂做副手,幾句話的功夫李大成安排了三個職位,那邊李誠有的臉色就不怎麼好看了,這幾位都是他手下的能人,這下可好,都被大成叔給挖走了,他這邊就沒人可用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