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1900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三章 累跑的工程師(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五十三章 累跑的工程師(下)

"二爺,這建築工程的中西結合,為何要從兩千年前開始?"

吃完了一個雞蛋,點點頭接受了李二爺的建議,感激的看了一眼李二爺之後,詹天佑這才開始提問。

"大運河修整即將開工,就從大運河說起吧!

你說,這大運河的修建,沒有都江堰、靈渠、大漢漕渠,能建成嗎?

建築工程是有歷史的,而不是憑空蹦出來的玩意兒。

再比如說,你現在做的鐵路,最初的時候,也不過是從山上往山下運送柴火的木滑道而已,它也是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從馬拉到蒸汽機車拉動,它就沒有前世今生了?

秦時都江堰,至今在用,兩千年了!兩千年依舊在用的水利工程,世界上哪國有?

眷誠,西學有成,也別小看咱們的老祖宗啊!

除了史書,你要學的還很多,比如咱們的風水堪輿之學,它只是選陰宅建地宮的法門麼?跟土木工程與建築學比比,你就知道這風水堪輿也是別有玄機的。"

建築史,就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可惜,史記兩千年,儒教經義的著作如恆河沙數一般,建築工程的著作卻寥寥可數,許多偉大的工程,在史書之中,只有幾個字的記載,這無疑是獨尊儒術的惡果,這也是整個民族的損失。

李大成說的這些,都是耳熟能詳的東西,聽著不算什麼,但真正探究起來,卻讓人不得不佩服祖先的智慧。

聽到兩千年依舊在用的都江堰,詹天佑這邊也認同的點了點頭,他可以確定,這樣的水利工程是絕無僅有的。

"二爺,中西結合要有側重,這起步之時,當側重那些呢?"

飯桌之上,李大成給了詹天佑另一次啟蒙,為他開啟了另一扇大門,建築工程的中西結合,想想,就令詹天佑興奮不已。

"一個雞蛋一個問題。"

說著李大成又推了一個雞蛋,到了詹天佑的眼前,無奈的看了一眼李二爺,詹天佑只能帶著苦笑,吃了第二個雞蛋。

"二爺請說!"

"建築工程是什麼?最常見的無非就是房屋,想要推動建築工程的中西結合,側重點自然是房屋!"

"可二爺,以如今國情,修橋鋪路才是重中之重,以房屋為側重,是不是有些捨本逐末了?"

"這是第三問,雞蛋!"

沒有第一時間為詹天佑解惑,李大成依舊執著於一個雞蛋一個問題。

"唉...二爺請說!"

無奈的吃下了第三個雞蛋,剝開第四個雞蛋準備著,詹天佑也認命了。

"人才是基礎!

眷誠,你建一條鐵路,多少官紳能看到,不多吧?

你若建一座豪宅,又有多少人能看到?

你在一縣修一條鐵路,多少百姓會傳頌?

你在一縣修一座豪宅,又有多少百姓會傳頌?

鐵路、橋涵、水壩、廠房,在如今的大清,也算是曲高和寡的東西了,人才、是基礎,人、才是基礎,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啊!

建築工程缺人才,你以鐵路為由招徠人丁,多少人支援你呢?你若以建豪宅為由,又有多少人支援你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是那句話,錢能通神吶!"

什麼才是基礎,李鴻章的洋務,就是最好的例證,人才嗎?李鴻章辦洋務三十年,中西內外的人才,培養了無數,引進了無數,可結果怎麼樣?甲午一敗塗地!

人!才是真正的基礎,當一件事兒,迎合了上位者的需求之後,必然是要大興的,上行下效,老孃們建了頤和園,下面又建了多少園林?大清各處的官員商家們,哪個不是在發家之後,興建園林呢?

有老孃們及官員商家,由商家及普通百姓,如今江浙一帶的中西結合建築,也差不多是由此而來,建築工程想要中西結合,最關鍵的還是人們的接受度,當中西結合的豪宅蔚然成風的時候,建築工程師,少的了嗎?

"二爺,眷誠還是有些不明白!"

直接吃了第四個雞蛋,詹天佑問出了自己的疑惑,修橋鋪路是好事兒,建豪宅才是屈才呢!李二爺這樣的側重,還是讓詹天佑有些不理解。

"久坐,這沙發比硬板凳舒服;如廁,沖水馬桶比夜香桶乾淨;行走,蒸汽車船比咱們的車船便捷。

凡事都有個接受度的,各地士紳認為修鐵路、建礦場,是壞風水、斷龍脈的壞事兒,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感受到洋務真正的好處,真正感受到了,還會有這樣的說法嗎?

我心中的側重,第一位的是水壩,第二位的是鐵路,第三位的是橋涵,第四位的是廠房,第五位才是住宅!

但真正要實行起來,這個順序是要倒轉的,第一位是住宅,因為它能直切的讓人感到舒適;第二位是廠房,因為它能給很多人帶來利益;第三位的是橋涵,因為它能通達南北;第四位的是鐵路,因為他會加快貨物的流轉速度;這第五位的水壩,十年工程百年大計,但好處卻是許多人看不到的。

這就是為什麼要以房屋,為建築工程中西結合的側重!"

以利驅民,以利益拉動一切,說白了還是那四個字錢能通神,過不了利益這一關,再好的籌謀,大多時候還是要被束之高閣的。

"二爺,眷誠明白了!速成科又該怎麼具體來辦呢?"

吃了第五個雞蛋,詹天佑問了第五個問題,看著桌上的雞蛋,他的臉色有些發苦了,剛剛吃的太急,有些吃不下了。

"學以致用、實踐教學、邊幹邊學!"

這次李大成的回答也很簡單,如何速成,他是沒法子的,只能讓詹天佑在實踐之中摸索。

"二爺眷誠一人不夠,怎麼才能多教一些學生呢?"

翻著白眼嚥下了第六個雞蛋,詹天佑感覺有些時候,吃的太飽也是遭罪啊!

"錢能通神!花錢請人將西方所有的建築著作,翻譯過來,再將這些譯著出版就好,有些人就能自學成才了。

翻譯的時候,不妨直白一些,讓更多的人可以看得懂!"

一個錢能通神,其實就是李大成的回答,有些事兒只用錢就能辦到的,這樣的事兒,其實也最好做,真正難得不是建築的中西結合,而是去改變人心。

"二爺,眷誠實在是吃不下了,可我這邊還有問題!"

"那就下次看機會嘍...

建糧倉的時候,眷誠不妨實踐一下,弄一些簡單的修路建房著作出來,再培養一批可以修路、建房的工頭。"

詹天佑吃不下了,李大成也結束了這次問答,許多事情,他也只能說個大概,具體怎麼去做,怎麼去解決問題,還得讓詹天佑以及將來的人,一點點的摸索,能給詹天佑開啟這扇門,就是李大成的極限了,讓他指導具體的中西結合,他也沒這個能力。

"二爺..."

見了真神,詹天佑這邊自然是掏的東西越多越好,建築工程的中西結合是大事兒,不該這麼兒戲的,因為吃不了雞蛋,耽誤了這件大事兒,就太不應該了。

"貪多嚼不爛!

剛剛那些就足夠你吃十年了,十年之後的事兒,我也不能預料的!

做事兒就跟做工程一樣,總有難關、難點,這些都是要一點點克服的,指著別人指點你、幫助你、扶持你、提拔你,永遠難成大器。

眷誠,收起匯票,咱們之間說什麼就是什麼,整理整理思緒,最近這些日子,糧倉你還是要做好的。"

振威軍進東三省,李大成不參與;李誠有在南北各地做買賣,李大成不參與;同樣詹天佑這邊建築工程中西結合的事兒,李大成也不會參與。

一國一族的崛起,靠的可不是一個人的努力,而是一群人的努力,振威軍不成,那就得繼續死人,要麼死到振威軍成了精銳,要麼死的國破家亡,就這兩條路可走,想縮頭,李大成會在背後推動波瀾,要麼死要麼崛起只有這兩條路可走。

再次推出匯票,李大成將詹天佑留在屋內,帶著錢老八等人就離開了貨場,建築工程的事兒,暫時也就能做到這裡了。

接下來的十幾天,詹天佑發了瘋一般靠在工地上,聚集了一千多工頭,兩萬多壯丁,在凍土未消的季節,開始了大成公膠州府分號的建設,白天他教導工頭們如何施工,晚上與一群工匠籌劃建倉、修路的著作。

三天備料打地基,八天的時間建造,總共用了十一天,第一座佔地十畝的大成公分號就封頂了,上樑覆瓦的這天,李詹兩人,才再次聚首,看著有些粗糙的建築,李大成這邊不是很滿意。

"眷誠,這什麼玩意兒,一看就吐了吧唧的,這是要做買賣的地方啊!可不是土匪的山寨。"

一眼看去,屎黃屎黃的大成公分號,很是讓人無語,除了青色的屋頂之外,從圍牆到臺階,全是夯土弄出來的,若不是有屋頂門窗這些東西,遠遠的一看,還以為是一堆荒土呢!

"二爺莫急,這剛幹完了一半,再過兩月,氣溫轉暖,圍牆、山牆內外會另附一層條石、青磚,為了省料,條石青磚都是平鋪在牆壁上的,按這樣的物料消耗,條石、磚瓦、木料加在一起,三百兩出頭兒。

若有幾百人建房,幾千人送料,一座這樣的分號,一月差不多就能建成!"

帶著滿身的疲憊,給李二爺解釋了一下,這十多天的功夫,詹天佑也在琢磨著建築工程的中西結合,李二爺說的法子,確實不錯,在建造大成公分號的時候,詹天佑聽了不少師傅的想法,而且一一試過,中式的建築之法,並不比西洋的建築工程差多少的,若是能系統起來,足以跟西方的建築工程一份長短的。

"能建這個工頭有多少?"

李大成是很實際的,詹天佑走了,就怕剩下人全是廢物,那樣一來,他這邊就要抓瞎了。

"三百多人差不多,具體幹上一兩座,人或許還能多一些,剩下的六百多,雖說不能建分號,但帶人修路也夠了,有些簡單的土木工程技術,我已經教會他們了。

二爺,今日眷誠就要北上了,相識三月餘,眷誠與二爺說話不多,但二爺對眷誠的諄諄教誨,眷誠謹記在心,眷誠這一生,有三個蒙師,一是教導眷誠識字的先生,二是耶魯的洋先生,這第三位蒙師也是給眷誠啟發最大的,那就是二爺您!"

北上的時間,詹天佑這邊所餘不多了,陸路快馬半月時間堪堪能趕到山海關,再不啟程,就要違背朝廷的調令。

"蒙師不敢當,咱們就算是朋友吧!

去山海關,海路快一些,這段時間眷誠也受累了,我專門在塔埠頭,給你留了一艘貨船,搭船過去吧!隨時可以起航。

船上,我給你備了一批洋酒、咖啡、傢俱還有一批物料,在永平府城,我讓人給你置了一處破敗的宅子,回去自己設計一番,也好做個招待西洋工程師的地方。

回去之後,有合適的人物,給我物色幾個,你也知道,我這邊缺人的,但受累的事情,就別說了,若讓人知道,我把你給累走了誰還敢來?"

臨別在即,李大成心裡有不捨,但他知道,詹天佑必須要回去的,將不捨藏在心間,李大成開了幾句玩笑,就算是作別了。

"二爺這裡可是真累啊!

公務在身,眷誠就不跟二爺客套了!"

說罷!詹天佑跪地行了拜師禮,之後,帶著一身的疲倦走向了碼頭,看著詹天佑遠去的身影,李大成看到了不少的希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