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時代1900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章 一腔熱血向溝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章 一腔熱血向溝渠

京津一帶亂了,津門這邊李大成也坐不住了,滄州府沒有一個人能鎮得住蔣輝雲和那一窩子朝廷的官員,自己必須要趕回去了,不然大憨等人一個衝動,打下了滄州府,這黃河拳就成亂匪了。

走之前,李大成要去看看孫家爺倆,是時候離開天津衛了,一抑一揚,義和團再起之時,必然暴虐異常,到了那個時候才是真正的鬧義和團,京津都要陷入大亂之中,孫家父子怕是護不好三個女眷、兩個嬰兒的,到了混亂的時候再想著離開,怕是很難走脫。

於培河這幾天也來不了了,被派到鄉下去剿殺義和團了,李大成這邊的泰昌鏢局在官府有了備案,進城還是比較容易的,現在曹福田遁了,天津衛對李大成來說沒什麼危險,帶著錢老八一個進城也就夠了。

帶上了兩把溫徹斯特1894,五百發子彈,這是李大成給孫老頭子備下的後手,能擋住,十槍八槍也就夠了,擋不住再多子彈也沒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為了見一見孫家大公子,李大成選在了傍晚進城,到了孫老頭子那邊,這幾天的功夫孫老頭子明顯的見老了,可能是與兒子吵架了吧?

依舊是賃的那個小院,李大成進去之後,孫老頭子露出了一臉的苦笑,孫家丫頭在門外探了幾次頭,最後還是帶著淚汪汪的雙眼回到了孫本武的院子,這事兒有些門道啊!孫本武那小子看來是不喜歡自己了。

"孫大伯,俺就要走了,去滄州府之前,給您帶了兩樣好東西,瞧瞧?"

不問問題,李大成只是拿出了那兩條溫徹斯特,能說,孫老頭子自然會說,不能說問了也是白問。

"唉...大成啊!本武那小子倔,聽說了你跟翠兒的事兒,他是一百個不應,那話說的難聽啊!

他說就是把翠兒給賣了,也不讓她許個義和團亂匪!

大成,老漢知道翠兒對你的情誼,這事兒難辦了!"

看世道,孫守業比兒子孫本武看的明白,這本事人不管到了那裡,在什麼時候都是本事人,李大成就是個本事人,這樣的上門女婿哪裡去找?但如今頂著孫家門戶的是兒子孫本武,孫守業不想太過干涉,若孫本武真想買了翠兒,他這邊也會猶豫的,畢竟兒子才是孫家的頂樑柱,女兒、外人吶!

"嘿嘿...這事兒不著急,總有他武衛軍吃癟的一天,一兩個月吧!到時候武衛軍在義和團眼裡屁都不是,到時候我倒要看看大哥怎麼說!"

"怎麼說?你怕是聽不著了!大哥是你叫的嗎?你算是個什麼東西?"

李大成的話頭剛剛落下,一個帶著衝勁兒跟火氣的聲響,就在他耳邊響起,一把不知什麼物件的東西,也頂在了他的後心之上。

"錢老八別動!"

孫本武這一下就是自找麻煩,他的傢伙一拿出來,錢老八那邊就從院外走到了他的身後,若不是李大成喊停,錢老八一下子就能弄死孫本武。

"孫家大公子,手裡的傢伙事兒放下,你老子知道我的護衛有多厲害,你這樣的八個也不頂人家一個,他一動手你孫家就得絕後!"

孫本武頂在李大成後心的傢伙事兒,別說在錢老八眼裡,就是在李大成眼裡也是個擺設,背後捅刀子、脖子死得快,捅後心要麼一下就捅進去,要麼就別放在上面,一個側身,頂多在背後劃道口子,殺人是不成的。

"好大的口氣!"

說了這一句,孫本武在他家老頭子的眼色之中坐了下來,背後都給了敵人,宰了李大成他也活不了。

"好大的口氣?你這武備學堂是白上了,你在武備學堂學的都是啥?

知道怎麼殺人嗎?殺過人嗎?前幾天老子在津門城外的倉房之中,一氣兒殺了四十三個,那血漿淌的沒了腳面,個個都是無頭屍,你小子見過嗎?

背後殺人,要麼捅進去,要麼把刀擱脖子上,就你那點本事,不像會殺人的樣兒!

聽說你要把翠兒賣了?你小子好大的膽!你敢把翠兒賣了,老子就把你那倆兒子送進宮裡,不服就試試!"

孫家公子的身材勻稱,一米七的個頭,面帶英挺之色,雙眼之中含桀驁之氣,雙眼雖說桀驁但不失靈動,這小子也不像孫老頭子說的那麼倔,他說那些話,應該只是嚇唬孫老頭子跟孫家丫頭的。

一席話說完,李大成真是打消了孫本武的囂張氣焰,死人在哪都是大事兒,一氣兒死了四十三個,雖說總督衙門在遮掩,但瞞不住孫本武這樣的官軍,官軍自有他們的訊息渠道。

"說千道萬,現在義和團都是亂匪,見你還有些本事兒,想要娶翠兒也不是不成,投軍吧!

聽我爹說,你的本事不錯,投了武衛軍應該能得些差事的!"

孫本武在這等著李大成,李大成搖頭笑了笑,投軍?若是早二百年還成,現在麼,投軍不如落草啊!

"都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投軍有什麼好?上了軍艦,被小日本子打個全軍覆沒?上了戰場,被人追的槍械丟了一路?守個城還要看義和團這樣亂匪的臉色?

武衛軍什麼裝備?在朝鮮的時候,要槍有槍要炮有炮,對上小日本子就只有跑的份兒?

哦...那時候不叫武衛軍,叫淮軍是吧?管他武衛軍還是淮軍,都是一幫子慫包軟蛋,有本事你們一個也別回來,全死在朝鮮!

人回來的不少,丟的槍械也不少,人家巴巴的靠著你們丟的槍械,組了一支新軍,殺紅了旅順口的海面,就你們這些人若是老子統軍,從上到下全活埋了你們,不是腿快能跑嗎?老子看看你們埋在土裡還能不能跑!

現在的天津衛,就是昨日的旅順口,義和團殺了這麼多洋人,列強諸國能善罷甘休?待到列強軍隊蒞臨津門之時,又是一場大屠殺啊!

你孫本武擋得住?還是你們的武衛軍擋得住?"

李大成數著指頭,給孫本武說了一下李二先生李中堂,帶著大清新軍、艦隊打的那一場甲午戰爭,數來數去都是揭麵皮的營生,幾千萬的投入,一國的期許,全被他們這些慫包軟蛋打了水漂。

改頭換面,怕是丟不起那個人吧?竄到兩廣,怕是擔心死在京師吧?權臣,什麼叫做權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才是權臣,李二先生李中堂,老實本分的家生奴!

"哼!甲午雖是敗了,但大清上下也看到了,戊戌新政不就是改變嗎?大清還成,你們義和團卻不成了!"

被李大成揭了麵皮,孫本武的底氣也不足了,戊戌新政?好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啊!

"你孫本武就是個奴才!

新政?康梁、不擇手段上位之人,比之李中堂這個家生奴,這兩人還不如,遠遠的不如!

李中堂還有些手段,那兩人跳樑小醜而已,嘴皮子上的功夫倒是了得,讓他們提槍上馬,怕是找洞也費勁!

敢問大公子,戊戌新政現在怎樣了?"

大清朝廷,委實沒什麼可圈可點之處,自咸豐朝,除了曾左李等人,還出了幾個人才?倒是那老孃們在紫禁城玩的風生水起,除了一個老孃們,現在的大清還有什麼?

李大成說的都是些實際的東西,孫本武想要辯駁,沒啥由頭的,眼見著孫本武就要敗了,沒曾想這小子吭哧了幾下,眼神又變得銳利如刀了。

"我等武人,以忠君報國為己任,你一個亂匪,即使說的天花亂墜又能如何?"

孫本武這廝是被洗過腦的,能喚醒他的只有現實,可惜這廝生在大戶人家,不知道什麼叫做逃荒,也不知道什麼叫做人相食,說說他李大成救了多少人?沒用!或許將來的慘狀能夠喚醒他吧?

這樣的人一旦醒覺,只怕又要走極端,看他的手腳,孫守業的本事他學了不少,但孫守業的閱歷是一點兒也沒交給兒子啊!讀書、讀的是歪書,投軍、投的是弱軍,不經歷真正的血火地獄,這樣的人不會覺醒,可經歷血火地獄又豈是那麼容易的?詩云:古來征戰幾人回?

"成了!老子不與你說理了,這義和團只是暫歇而已,朝中有人可以影響老佛爺的態度,一旦義和團再起,天津衛就是鬼蜮,大公子,不介意讓我護送你家老爺子跟家眷迴轉孫家大院吧?"

與孫本武繼續較真,只能惹起他的反感,這話說了孫守業那邊也長吐了一口氣,這事兒說的恰當,天津衛他老漢是不打算多呆了,這他媽什麼地方,還不如孫家大院安穩呢!武衛軍,狗屁!

"多謝好意!有武衛軍在,天津衛固若金湯,就不勞李兄費心了!時間也不早了,咱們官匪有別,還是告辭吧!"

說這話的時候,孫本武的眼中有火光,他彷彿按捺不住心中的熱血,要與洋鬼子幹上一場,亦或是跟義和團幹上一場。

這孩子被洗腦洗的太徹底了,這就是所謂的一腔熱血向溝渠了,但他的血再多、再熱,也衝不掉老孃們等人留下的汙垢,這是體制的問題,改無可改!

"本武,這些日子我在天津衛住不慣,有些水土不服,我都這歲數了,還是回家安穩一些,這又是要打仗,又是要剿滅義和團的,咱看著也不放心吶!

就讓我帶著家眷回家吧!實在不成,咱們在滄州府買個宅院也好吶!"

李大成的話很老實,這天津衛是進京的必經之地,想進京師必須走天津衛,這裡十有八九就是戰場,孫守業已經聞到那股不安分的氣息了,呆在天津衛,危險啊!

"爹!義和團亂匪慣會妖言惑眾,朝廷已經有了上諭,嚴禁義和團,義和團被剿殺已成定局,他們蹦躂不了幾天了!"

怒視了李大成一眼,孫本武轉頭去勸說自家老爺子,對孫老頭惡言相向他是不敢的,只能溫婉的勸說,但這樣的溫婉,也是硬氣的很吶!

"本武!天津衛烏煙瘴氣的,也不適合養孩子,你那倆孩子都還沒過週歲,正好回家抓周去!"

"若要回去,你帶著翠兒回去就好,兩個孩子歲數太小,難受奔波之苦,大一些再說吧!"

抓老頭子的心思,孫本武也是一把好手,留下倆兒子,自家老頭子就走不了,老頭子不走,妹子也不會走,任李大成舌燦蓮花,也是白費唇舌吶!

"好!好!好!大公子的手段厲害,想必我留下的轉輪與馬槍,你也見過了,這東西你不會想著上繳吧?

東西怎麼用,你應該清楚,翠兒有老爺子教,你家兩位夫人,你要教一教,即使不能用來防身,也能用來自盡的!

記著教的時候讓她們對著眼打,鉛彈的貫穿力不成,打別處容易受罪!

這是兩支溫徹斯特,好好習練習練吧!以後看家護院用得著!"

說完李大成起身就要告辭,理已經說不通了,有倆孫子拽著,孫老頭也不會走,孫家現在只能自求多福了,或許到時候自己能先一步趕來津門吧?

"大成,真有你說的那麼嚴重?"

"孫大伯,你想想看,義和團鬧的太狠了,洋鬼子來了,恐怕就是屠城!

告辭了!"

一個人也帶不走,李大成就沒有留下的必要了,當夜出城迴轉滄州府才是正道,至於出城的法子,銀子跟繩子,這事兒守門的官軍常做,於培河走的時候也交代過。(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