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二章 工業之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二章 工業之花

部隊送來的回報,果然是槓槓的好東西竟然是兩卡車的,各色活豬

總共80頭豬,可把全廠上下喜慶壞了連林向榮廠長聽到訊息,都親自跑到東邊來打招呼。

在這年頭,豬肉對於老百姓來說,可是覺得的奢侈品一年到頭,也就年三十,能吃頓肉。小孩子們,往往每年就盼著那一天的到來,因為那天有肉吃

即使廠子造的汽車,也是好東西,但是奈何副食品公司要的車輛畢竟有限。他們也不能特別照顧汽車廠,小字輩的汽車廠在市裡還排不上號。

林強生驚訝的看著這麼多頭活豬,向高俊問道:這些豬是從戰士們的伙食裡,擠出來的吧

部隊上的戰士們想吃點肉也不容易,雖然他們有自己的養豬場,能夠自力更生。但是上萬人的師級部隊,一年消耗的物資也是很多的,部隊上也都得精打細算的過日子戰士們,平時訓練也總是要吃點肉,才能扛得住。這些豬,明顯是要從戰士們的身上省下來。這讓林強生都不敢面對,戰士們的目光了

高俊笑著說道:沒關係,我們部隊上省一些,感謝你們廠的幫助也是應該的。我們部隊上,很希望你們廠,能夠把我們的這批車輛改造好另外,時間不等人啊希望汽車廠的同志們,能夠抓緊時間,在兩個月內,完成任務你們有什麼困難,都可以提出來,我們部隊上,能解決的儘量解決

林強生點點頭,看了看遠處挖大坑的戰士們,暗自嘆了口氣。

他低頭尋思了一下,抬頭向著高俊說道:你們是想,把這批車改造成,我那輛紅色的大吉普一樣的效能

對高俊點了點頭,接著他又說道:我們張師長,也看過了你的那輛車,他也很滿意

什麼時候看的林強生納悶的想道。

我那輛車,是手工打造的發動機和動力總成實話實說,那輛車裡邊的零配件,現在我們廠還不能生產。我想這方面,需要你們師的幹部們幫幫忙了部隊上,肯定和市裡的軍工系統單位來往密切。這方面,我們廠想要你們幫忙疏通疏通,他們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幫助看著部隊這麼熱情,林強生也就說了實話。

汽車廠初立,省市都在歡喜著省裡多了家汽車生產廠家。絲毫沒想到,產品質量等等的後續性問題。

看看上海牌轎車初立的時候,前後也就差不多半年的時間,他們的產品,也是這樣大受歡迎

1963年,鳳凰牌小轎車改稱為上海牌sh760型轎車,使用上海汽車發動機廠生產的680q型發動機,功率90馬力。上海多家企業協作,透過技術改造和攻關,使得生產工藝和裝配不斷完善,完成了成套的沖模製作,結束了車身依靠手工敲打的落後的生產方式,當年小批量生產50輛。

現代人看了,沒準感覺這是天方夜譚,可是當時確實是那麼個狀況。驚奇的人,瞭解了之後,沒準眼珠子都得掉下來這樣的車,在後世,誰敢開可是在當時,卻都一售而空

對於領導幹部們來說,能夠坐車的,他們肯定不開車。再說開車的,自然有司機,也不是他們。

汽車廠生產的車輛,賣給的是單位,並不是賣的個人現在還談不到廣大市場,廣大的個人用戶上去因為國家根本就不允許,私人擁有汽車

現在離私人可以買車的時間,還有點遠。85年之後,政策才有些鬆綁。即使那時,私人汽車,也要找關係掛靠在某個單位才行,還得擔心單位會把自己的汽車給吞掉。

既然現在汽車廠出產的轎車,賣給的是集體,他們的感受自然遲鈍許多。因此,林強生耍了個小聰明。咱們廠,先給你解決有無的問題,咱們的汽車先製造著。至於質量問題,出了毛病什麼的,你可以來我們廠解決嘛。

林向榮等管理者領導們,絲毫沒覺得這是個問題。我們原來就是家汽車修理廠,再說我們生產的車輛,出了毛病,自然應該有我們給解決。

從這點出發,他們廠子現在做得,居然還挺好絲毫沒影響到,買家單位們的購買熱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這年頭,買蘇聯拉達,出了毛病,你且等吧。那是進口的蘇聯貨,零配件壞了,有的可能還要等個一年半載的,才能換上新件

蘇聯人的辦事效率,那是出了名的能拖。尤其是這種出口外國的車輛,他們更管不過來。

江岸汽車廠就在市裡,車輛就在家門口賣,那多方便啊領導們對於家門口的這家汽車生產企業,那是特別的有感覺

廠裡雖然現在不能生產齒輪軸承等零配件,但是他們和濱城的幾家軸承企業,齒輪生產企業,都有很好的聯絡,在和他們的合作中,也從來沒出過問題。

變速箱可不是畫出來就能造的,和齒輪組材料有密切關係。材料強度等效能不夠,設計再好也沒用。實際工作的時候,如果材料效能不合格,能把變速箱裡面的齒輪全部打碎。

汽車廠現在用的軸承和齒輪,都是省工業局介紹的,由濱城市內的工業單位提供的。

軸承方面,進入七十年代,即四五時期,軸承工業為滿足大打礦山之仗的需求,第二汽車制造廠同步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汽車軸承生產基地。

一批地方中小軸承廠又紛紛建立起來,形成了中國軸承工業第二個發展高峰期。

在七十年之初的建廠高.潮中,全國滾動軸承廠家已達600多個。在此期間,短圓柱滾子軸承球面滾子軸承圓錐滾子軸承都有較快發展,軸承品種規格日趨齊全。

到五五初期,中國軸承製造業逐步建立起了瓦房店哈爾濱洛陽襄陽軸承廠和上海軸承行業五個各具特色的生產基地,以及星羅棋佈的中小軸承企業。

並建立了綜合性的科研與工廠設計機構和一些行業內的工藝裝備與測試儀器專業廠,形成了佈局基本合理科研生產和後勤保障較完善的軸承工業體系。

據1977年171個主要企業統計,工業總產值達到10.1億元,軸承產量1.2億套,職工14.7萬人,擁有主要生產裝置4.8萬臺,固定資產原值14.9億元,全員總產值勞動生產率為6821元人年,均比前一發展期有較大的進步。

在齒輪的發展製造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幾十年間,齒輪設計和製造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建立起了齒輪機床工具量儀專業齒輪和齒輪箱製造廠。

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齒輪製造行業。低速過載和高速大功率齒輪的設計和生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各種類型的行星齒輪傳動裝置已成批生產了出來。國際上生產的各種錐齒輪的製造技術,我們也已基本上掌握了。各種型式的蝸桿副也已能夠自制。

應用於汽車拖拉機和機床行業的大批量的齒輪,在產量和勞動生產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用於船舶和航空機械的高速和高速過載齒輪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對齒輪齧合原理精度與檢測強度試驗與計算材料與熱處理高精度高效率製造工藝新齒形新工藝方法新的齒輪型式和結構等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林強生設計配套捷達的發動機,考慮到國內的現實情況,特意降低了功率效能。因此現在他們出產的捷達,在低功率的環境下,還未有變速箱齒輪打碎的情況。

不過,林強生始終感覺這個材料問題,是個大事,必須得重視。

幸好現在公路上的汽車不多,齒輪碎了,人也不至於會有多大的事情。像後世的某些轎車,不就經常聽說齒輪碎了,還照樣賣得很好。

不過凡是就怕萬一這軸承和齒輪,都是核心科技還就得叫個真,必須得掌握

現在他們廠出產的捷達,所用的發動機是一臺2.0升排量的4缸汽油機,最大功率54kw,最大扭矩126nm。

這在1980年前後是個相當不錯的引數,它搭配4速手動變速器,能達到130公里小時的最高車速

最高速時,除了有點抖之外,沒什麼大毛病。後世的現代車也抖,那不也有的是人開。

這對於同期的北京202212,上海牌轎車是不可想象的而以90公里的時速巡航時,它的百公裡油耗為10升,這在1978年也是很經濟的。

因此,在省城江岸汽車廠生產的捷達轎車,在省市內極其的受歡迎

還因為省裡有了這家汽車製造廠,從而導致了在邊境上倒賣進口拉達的地下生意,都開始慘淡了起來。

江岸汽車廠出產的捷達,在慢慢的擠佔拉達市場

要知道,現在的這些進來的拉達轎車,都是二手配件過來的,然後再組裝。

就是這樣小規模的地下渠道,在七八十年代,整個黑省地區的拉達數量,最高峰時達到了幾十萬輛而且拉達小轎車,還曾作為計程車行駛在首都的街頭可想而知,拉達在整個國內,有個怎樣的擁有量。

江岸汽車製造廠,在濱城能發展創立起來,的確是佔了天時地利。這首先,黑省作為裝備製造業的大省,工業門類相當齊全不僅有重工業,還有輕工業。

黑省的工業部門不僅參加了很多國內的工業建設,一些高精尖裝置的生產研發,都是在黑省的工業單位進行的。

兩彈一星潛艇船舶的製造,大型汽輪機鍋爐機電的生產配套。濱城還作為軸承生產基地,在國內的工業版圖上,佔有重要一席。省內的一重三大動力濱城機床廠齊市第一二機床,都在國內有重要的地位,濱城還是核工業船舶工業的重要人才培育基地,相關零部件製造基地。

可以說,整個國內的工業產品,上到天上,下到水裡,黑省能夠獨立生產百分之七八十

濱城的三大動力,濱城電機廠濱城汽輪機廠濱城鍋爐廠,三個國家大型裝備工業企業,人稱三大動力。

你想想,上萬名穿著藍色工裝的工人,早上7點半,從廠子的幾個大門一齊湧進來的時候,那場面多壯觀21世紀初,一位已經退休,在濱城鍋爐廠工作了差不多大半輩子的老人,這樣說。

濱城擁有成套工業裝置生產企業上百家,零配件生產企業上千家。圍繞著整個城市工業,市內建有數條環線公路,大中型企業廠家都有鐵路相連,這些鐵路在企業調配生產的時候,就是一個個完善的交通系統

這是70年代到80年代末,濱城工業的真實寫照而像三大動力這樣的國家大型企業,在整個黑省還有好些家。

這在國內都是很少見的不像有些地區省份,有了這個部門,沒有另一些,或者工業產業單一化。

其次,雖然建國後,黑省就開始支援內地建設,搬走了很多工業裝置,遷移了很多人員;64年,三線建設時期,又搬走了很多裝置,遷移了很多人員。72年,還是三線建設,又搬走很多裝置,和很多產業工人。

就是在一次次分家,離開後。黑省的工業總規模,還是相當健全的,雖然搬走了很多裝置,但黑省還能造;雖然走了很多人,但留下的人,也依然頑強

江岸汽車製造廠的建設,要是離開了黑省濱城這片工業的沃土,那肯定不會成功正是有了這片土地上的工業支援,才能在77~78年,有這樣的廠子出現

林強生,趕上了好時候如果他再晚點重生,沒落的濱城工業,已經從高峰跌落,那時期省內各工業行業都在衰落,人員浮躁,光是集合眾家單位的產品配套,都是極其困難的

現在的工業者們,還有這個敢打敢拼的心勁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咱們工人有力量,這些膾炙人口,口口相傳的精神傳承,還在怒放著生命黑省,是真正的工業之省濱城,是一座,真正的工業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