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八章 國禧手錶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八章 國禧手錶廠

1978年11月24日,在這個初冬的夜晚,小崗村20戶農民有18戶的戶主在場,只有關友德嚴國昌兩位戶主外出討飯,沒有到場。十八位農民以託孤的方式,冒著極大的風險,立下生死狀,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紅手印,創造了小崗精神,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以前的小崗村,是全縣有名的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後幾乎家家外出討飯。

當時的有關政策中規定:不許包產到戶,不許分田單幹。

小崗村就是分田單幹了,隊裡的土地按人均4畝半劃分,分了田的農民積極性提高了。第二年,小崗全隊糧食總產13.3萬斤,相當於1966年到1970年糧食產量的總和;油料花生總產3.5萬斤,相當於過去20年的總和。小崗全年的糧食徵購任務是2800斤,過去23年顆粒未交,當年上交24995斤,超額7倍多。由於生產發展,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全隊農副業總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是上一年的18倍。

而此時,在東北的林強生,在11月末的某天,這個寒冷的冬日,正在紅旗公社下面的一個小村子,第一次擴招自己的人馬

王國禧除錯完了手錶廠的裝置,然後就開始精力旺盛的仿造國內著名的品牌手錶,上海牌,製作了一批機械手錶,總共23塊。

這款手錶採用了和上海牌手錶差不多的樣式,只是錶帶採用了好製造的皮革錶帶。

王國禧馬上趕到紅旗公社,用公社電話打到了林向榮的辦公室,然後找到了林強生,激動的讓他馬上來村子裡一趟,看看他做的手錶。

林強生自然很高興,把車開得飛快,用了不到1個小時就到了村子。當天,在王家的屋子裡,林強生就和王國禧商量,第二天開始在村子裡招人,先招十五~六個聰明肯學的小青年,加上王國禧的兩個兒子,王振強王振軍,一起把小手錶廠幹起來。

因為現在村子裡用電緊張,僅能夠讓幾臺機器運轉的。按王國喜的估計,幾個人幾臺裝置,如果原材料充足的話,每個月能生產上萬塊手錶。

對這個產量,林強生已經很滿意了,如果工人熟練了,那手錶產量還能大幅度的增加。或者再多招一些人,也不是不行。

上海牌手錶,現在賣125元一隻。他的一塊手錶賣90元,林強生覺得可以了,甚至都覺得太暴利了。但是如果林強生低價售表,勢必會造成對手錶市場的強烈衝擊,那又太高調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林強生不敢啊

70年代末,谷牧副總理說,手錶的成本只有9元錢,賣到一百多元,利潤豐厚,而且市場需求很旺,全國可以多搞幾個廠嘛。

全鋼防震17鑽上海牌手錶,125元。當時國家核定成本價為8.5元。如果記載沒有錯誤的話,按9元算,那麼上海牌手錶的利潤率竟然高達這樣的利潤率,簡直就是暴利

瑞士手錶業業績最輝煌的1968年,其利潤率達到了80。

和80相比較.......

萬惡的瑞士資本家,製造出了世界上最高品質的手錶,其利潤率不過區區的80,而我們國內的手錶利潤卻如此之高而且這是國家幾次調價,宣佈手錶不再是高價商品之後。

就算加上人工成本,生產裝置折舊,每只手錶成本20元,那也有6倍的利潤。

林強生的小小手錶廠,每月生產10000塊手錶,成本人工沒人家的那麼高,就算每只手錶10元的成本,90元的零售價有80塊錢的利潤。

那1萬塊手錶,一個月的利潤就有.....

林強生數著手指頭,嘀咕道:80乘1萬80萬...80萬元

無論林強生怎麼算,好像都是每月80萬利潤的樣子。想想這個驚人的錢數,林強生暈了。

啥米倒布票啊都光腚好了,全身都是我的表林強生在心中狂吼。

這天上午,村小學門口旁邊擺了一張桌子。村民們聽說後,都從家裡跑了出來,圍在門口看著熱鬧。

小學大門的一側,掛上了一塊新的牌匾,國禧手錶廠。

王振強手裡拿著一掛小鞭,站在旁邊,林強生讓他不忙點。

徐支書,來,咱們一起站在這,先照張相林強生從人群裡請出了徐增良村支書,然後又從包裡掏出了一臺濱城儀表廠生產的df1型孔雀牌照相機,交給了一位村裡的小夥,並教了他怎麼照人,怎麼按快門。

小夥戰戰兢兢的拿著照相機,長這麼大都沒有見過這麼貴的東西,更何況親手拿著

他端著照相機衝著三人,怎麼擺姿勢都不得勁,乾脆前腳弓,後腿蹬,弄了個射鵰的姿勢。圍觀的群眾,嘻嘻哈哈的看著小夥滑稽的動作,樂得夠嗆。

徐增良高高興興的被請到王國禧和林強生的中間,大笑著說道:我嗦,乃們這個還挺隆重哈

咔嚓

照相機輕響,三人站在藍天下校門前,歡聲說笑的樣子,成為了一段珍貴的記憶。

照完了相,小鞭點了起來,噼裡啪啦的聲音中,國禧手錶廠正式開張了。手錶廠叫這個名字,還讓王國禧師傅很是激動了一把。

林強生站在廠門前,大聲的吆喝了一聲:眾位鄉親同志們,國禧手錶廠就算正式開廠了我是廠長,林強生閒話不多說了,多謝鄉親們幫忙照顧。咱們廠打算在村子裡招幾個人,年齡在30歲以下的,眼神好使的歡迎大家,踴躍報名啊

啊眾位村民一個個都被震驚了,很快的他們就歡喜的叫嚷了起來。

有的大爺使勁的向別人打聽著,有的老孃們就開始推薦自己家的小子姑娘。

嗡嗡嗡

亂哄哄的聲音馬上吵了起來,徐增良一揮手喊道:都別吵吵,一個個來有誰想到廠子裡工作的,都和強生小子說道

林強生和徐增良已經商量了廠子招人的事情,徐增良十分支援這個事情,還把自己的小兒子徐超支援了過來。

要不是廠子剛開,不想招那麼多人,徐增良甚至還想把自己的兩個姑娘也弄進廠子裡。

林強生點了點頭,向村民們叫道:我先說一句,頭兩個月內,是學習的階段,當學徒誰幹的好,誰就留下,誰幹得好,誰就先開工資。幹得不好,沒有工資啊

哦村民們又起鬨了起來,惹得徐增良直瞪眼睛。

村民們紛紛想了想,互相的議論了一番。大家一想,這也對,到哪個工廠都得當學徒。自己家的孩子比別家的孩子,能差到哪去

一個大娘拉著自家的小子,搶到林強生的面前,大聲的說道:廠長,你讓我家孩子進廠吧,他肯定能幹好

林強生看到正是剛才照相的青年,他能有個21~2歲的年紀。這個年齡,在農村也是老大不小了。但是這個年月也只能在村裡種地,沒有什麼別的奔頭。冬天的時候,東北寒冷,更沒有什麼好幹的,只能在家裡貓冬。

林強生點點頭,看了看青年渴望的眼神,笑道:行,來我廠先跟王國禧師傅學學,等分配你的活熟練了,就給你發工資

好也算我孩子一個一個大伯拉著自己的孩子,緊趕著幾步站到了林強生的面前。

林強生笑著答應了下來,這下子村民們立馬炸開了鍋,紛紛搶著向前擠,要報名。

王國禧的二兒子王振軍,坐在桌子後頭記著人名。

本來林強生打算廠子先招五六個人的,可村民們都想讓自己家孩子,能報上名的都報名,有幾個是幾個,這下子人員明顯就超編了

村子裡總共有百多戶人家,每家一個孩子也是一百多個。

林強生大聲的叫道:要不了那麼多要不了那麼多啊

大爺大媽們紛紛勸道:廠長,反正要誰家的孩子不是要,你就要了俺家的孩子吧

這些人七嘴八舌,說得林強生沒法,只好喊道:頭兩個月當學徒,沒有工資。幹好的留下,幹不好的,滾蛋

好哈哈,強生小子就該這樣徐增良巴不得村裡的小子姑娘,在冬天都能有個事忙乎呢,這樣他能省了不少的心。

結果,林強生的招工計劃,就嚴重超編了。從開始想默默的幹起,變成現在大張旗鼓的在村子裡招人了。

小小的手錶廠,四間教室充當的廠房,竟然招收了200多個人

正好村小學還有些桌椅板凳,沒有的大家從家裡帶凳子來,湊合著也能用。招收上來的小工們,好像蘿蔔頭似的擠在幾間教室裡,由王國禧師傅和他的兩個兒子,一起教授工人們裝配手錶。

王國禧手指捏著手表裡的一件小齒輪,舉起來給工人們觀看,大家驚奇的感覺這手錶零部件太小了,王師傅的講解經常被驚奇和笑聲打斷。

前前後後用了半個月,工人們才開始正式的裝配成品。這時手錶廠裡原料充足,手錶零件源源不斷的被製造了出來,工人們也不缺實際鍛鍊的機會了。

20名女工還被挑了出來,用於皮革的縫紉。林強生從市裡買來20臺縫紉機,乾脆讓縫紉組的女工,把縫紉機都搬回了家以倒出地方。

林廠長這樣大方的行為,立刻在小村子裡造成了轟動

很多大姑娘小媳婦,紛紛跑到女工們的家裡去白幫忙,就為了學學縫紉機咋個紉的衣服。

林強生還從工人們中,挑選了七八個手腳粗笨的青年,給他們配備了28重型載貨腳踏車三輪人力車,讓他們往返鄉村和城市,運送原材料和手錶成品。

這些青年不用細眯著眼睛,裝配手錶零件了。他們松了一口氣的同時,欣喜的第一批領到了手錶廠的工資,一個人每月20塊錢,還有香皂雪花膏蛇油膏票。

於是,又惹的村裡的大姑娘們,沒事就喜歡往這些個青年家串門,紛紛喜的這些粗漢子們,身上的毫毛都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