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工業民科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二十七章 務實和激進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二十七章 務實和激進

楊寶樹以及成飛的主事者們為了上馬汽車專案還真的費了一番心思,林強生就看了三個廠房,都是為了汽車專案準備的,而且都整飭一新就等著裝置進場。

楊廠長笑著對林強生說道:我廠為了上馬汽車專案,還特意在這片廠區設立了輸變電站,專案上馬之後務必要保證這裡水電

林強生前世也聽說成飛不是停水就是停電,他點了點頭對楊寶樹說道:一旦生產線運轉,那就要求整條線最起碼要達到70的開通率,電力水力保障是必須的

楊寶樹和聞訊趕來的幾個廠領導面面相覷,林強生一說這些專業名詞他們就不懂了,楊廠長問道:小林,這個生產線開通率是什麼

哦林強生愣了一下,解釋道:像自動化生產線,要想保證機器正常執行,是不能24小時連軸轉的,必須要有合理的安排,把機器高峰錯開,讓裝置得到休息,同一時間段的裝置執行率就是所謂的開通率

一位成飛的副廠長好奇的說道:我們也知道國外發達國家的汽車生產線,製造能力是非常強的。一分鐘下線一臺車都是普通的,一天就能生產1000多輛車,我們要是有了生產線那還不可勁的運轉,人歇機器不歇,這不是很正常嘛,怎麼就不行了呢

對啊他的話立刻就讓在場的一些人認同了,過去他們也都是這麼生產的,機器設備哪有那麼金貴

林強生搖了搖頭說道:機器也會疲勞的,裝置24小時執行,加工精度肯定有所下降,這樣汽車的品質就難以保證。殘次率大幅度提高,這既是對自己的產品不負責任,也是對購車者生命安全的輕視

迎著眾人的不信以及懷疑輕視的眼光,林強生大聲的說道:以前,濱汽和哈汽都採用過三班倒24小時連軸轉的壓榨模式,可實踐證明。這樣雖然把產能短時間內提高了,但是犧牲的卻是產品品質和工人的人身安全

他對楊寶樹等人說道:汽車企業要想好好的發展,必須注重產品品質管理,做到生產人性化,要善待工人,同樣也要善待機器,只有企業管理者善待他們了,他們也才會善待企業

楊寶樹和一些人,尤其是附近的工人。聽到了林強生的話都安靜了下來,這番言論在老國企人的心中簡直太顛覆了,和他們以往的生產觀念完全不一樣,他們過去講究的是有活就加班加點,苦幹實幹沒命幹,讓人和機器休息,這還是第一次聽說

小林,濱汽現在年產20多萬輛轎車。他們沒採用三班倒的生產方式嗎楊寶樹問道。

現在濱汽哈汽廣汽和邢汽都採用了二班倒的生產方式,儘量保證工人們的體力。把人搞累了搞乏了,對生產厭煩了,這樣對汽車企業也沒有好處,只有壞處林強生說道。

楊寶樹默默的點了點頭,在汽車產業方面他們成飛連新丁都不算,既然眼前就有個行家。那還是努力學習吧,他也期待著成飛上馬汽車專案後能夠大受歡迎

這幾家工廠都是我們的三產車間,現在開闢出來用做汽車專案,有數萬平方米,地方夠大吧楊寶樹問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林強生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建個年產3萬輛輛轎車的汽車工廠,算是夠用了。但是要想做汽車產業基地,這點面積還是不夠

楊寶樹怔了怔,大笑著說道:一步一步慢慢來,造汽車我們現在連走都不會,想跑還不得摔跤

林強生笑著搖了搖頭,楊寶樹還是不明白,汽車產業是要規模效益的,是要大投資大建設的,哪怕一下子投上個幾億美元也不多,在世界著名汽車企業當中很普遍,韓國現代在70年代初剛剛掌握低檔汽車的生產,就敢投資1億美元引進設備建設大型工廠,實現規模效益化,讓現代的生產規模一下子擴大了很多倍,楊寶樹想慢慢來,這也是國內汽車企業的通病,開始邁得步子不夠大,勇氣不夠,沒有韓國人發展企業的那種不成功就破產的精神

林強生在參觀當中,楊寶樹也向他介紹了一些成飛的情況,六七十年代國內的軍工企業就開始了自力更生,一方面自己自足,另一方面也是解決家屬就業問題,幾乎每個國有企業都建設了一批生產部門,到了改革開放後軍工企業的三產規模已經發展得很大,有的已經成了大集體制企業,小集體更是不計其數。

哈飛曾經生產過臉盆炒勺等產品,撿著什麼生產什麼,甚至一度被人笑話。而成飛也差不多,大集體套著小集體,旗下到底有多少個生產部門連上層也不清楚。

廠集體對楊寶樹帶回來的這個汽車專案還是很積極的,生產汽車賺錢啊,成飛的領導們對生產小轎車也很有興趣

楊寶樹帶著人參觀了東星集團及其下屬汽車零配件發動機變速箱廠,他們看到了現代化數控化的生產裝置和工藝,新時代的生產方式。

這給成飛的參觀者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沒瞭解之前他們還覺得生產汽車也就是那樣,他們也有到濱城偷師的打算,覺得自己湊一些加工裝置,造車就會很容易,能有什麼難的。

可是見到了人家的自動化流水生產線,見到了每月可以生產3萬多臺汽車的大型生產車間,成飛的參觀者們震驚了,人家的廠子不是他們想的那麼簡單,攢裝置肯定是不行的,現代化的生產方式和以往那種傳統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跨時代的進步,他們就是想要仿造都無從下手

回了成飛之後,楊寶樹和眾人聽取了工程師的總結分析,東星集團和濱汽集團擁有的汽車生產線和裝置想要仿製很困難,轎車生產不同於卡車生產,想要自己仿造出一條現代化生產線根本就不可能,如果還是採用舊有方式製造,技術起點低,那麼上馬汽車專案也就沒了意義,國內有的是這樣生產吉普車改裝車的廠家。

會議得出了結論,想要上馬汽車專案,成飛是必須要和外資合作的,東星集團的林強生既然提出了合資的想法,那就莫不如和這家企業合作,儘管東星涉足汽車的產業時間不長,但是他們在國內合資的幾個汽車專案都非常成功,濱汽哈汽一汽邢汽和廣汽,幾家車企生產的小轎車在國內十分受歡迎,他們所出品的轎車外觀不但新穎,而且技術含量不低,自推出以來很是受到國內汽車市場和老百姓的喜愛

現在幾家汽車生產企業已經佔據了國內轎車市場的90多的市場份額,把原本自70年代末興起的走.私.汽車打壓的一敗塗地,現在也就是沿海特區過來的國外豪華車品牌,還有著小部分的市場,而中級車市場已經完全被國內幾家品牌佔據了。

楊寶樹等人感覺中國汽車產業的前景非常光明,這個行業也很有吸引力。

國內一輛中高級轎車的售價高達20多萬元人民幣,去年和今年中央給幾家汽車企業進一步鬆綁,幾家車企立刻紛紛擴大汽車年產量。

以前,汽車生產企業不是不想增加產量,而是因為上層擔憂國民經濟是否能承受如此的生產規模。無他,轎車產業太吸金了,已經到了其他省份嫉妒眼紅的程度了

報紙上也都報道宣傳,這些汽車廠家每天開出的汽車簡直不是車,而是一輛輛運鈔專列

很簡單的一筆賬,假如一家車企每年生產10萬輛車,每輛按10萬元算起,那一年的營業額就是100億元人民幣,一家企業就能做到這種程度,84年國內生產總值7171億元,一家汽車企業就堪比一個中下游省份的生產總值,這是何等的成績

何況濱汽哈汽這兩家企業發展得早,年產量幾年之前就已經超過了10萬輛,今年兩家企業的轎車產量都已經雙雙突破了20萬輛,計劃向25萬輛挺進,那一年就是400多億元人民幣的營業額,前景光明啊

幾個有想法的省市凡是知道這幾家汽車企業年收入的,都非常眼紅,一方面為了中國汽車業發展得如此之快而高興和驚訝,另一方面又渴望上馬轎車專案,像這幾家汽車企業一樣大把的往回賺錢。

可實際遠遠沒有外行人想象的那麼簡單,當然也沒有那麼難,就一個字,錢

而且還是美元,國內沒有汽車生產的成套設備,想要引進專案最好找世界上的幾家著名車企,美國的幾家車商通用福特等都明確表示短時間內不打算投資中國,他們在世界上大範圍的投資圈地,但中國並不在他們的目標之列,而日本車企現在只重視北美市場,努力開拓歐洲市場,東南亞是日本車企的囊中之物,南美洲隨隨便便努力一下就好,中國近在咫尺日本人不想給自己培養出個敵人

但是,國內的引進專案還是有一些成效的,北汽的切諾基專案,天.津的大發專案,此外有的城市開動腦筋還聯絡來了歐洲的雪鐵龍公司,引進了法國人的車型,國內的汽車業是越來越精彩了未完待續。